大腦對食物的反應:貪食症患者VS健康人群

2021-01-09 中國數字科技館

有人曾說,世上唯愛與美食不可辜負,幸福地大快朵頤被認為是極具治癒力的。對於多數人來說,進食是一個愉悅的過程,但就是這樣一個平凡的日常行為,卻成為貪食症患者的夢魘。貪食症是一種嚴重的進食障礙,表現為無法克制進食的欲望,暴飲暴食後又陷入無限的內疚和恐慌中,於是患者會進行強制嘔吐,極端節食,服用瀉藥等,並形成一種惡性循環,繼而引發一系列身心疾病。

近期發表在《變態心理學雜誌》上的一篇研究中,首次通過磁共振成像掃描技術,利用食物信號來探尋女性貪食症患者的神經反應。發現在處於壓力環境下,女性貪食症患者大腦對於食物的反應不同於正常女性。

在實驗中,研究者要求10名女性貪食症患者和10名健康女性先解答一道不可能完成的數學難題。因為壓力被認為是貪食症患者暴飲暴食的誘因,而這項任務的目的就是讓她們感到很大的壓力。

之後,讓兩組女性進入磁共振成像掃描儀中,給她們呈現高脂高糖的食物圖片。兩組女性在解題任務後,都會報告自己的壓力上升,並且在看到高脂高糖食物圖片後,壓力又會下降,且對於食物的渴求程度上升。

儘管兩組女性的自我報告結果相似,但兩組女性在核磁共振掃描中卻呈現出了不同的腦部反應,具體表現為:患者組楔前葉區域的血流量下降,而健康組楔前葉區域的血流量升高,並且高於患者組楔前葉區域的血流量。楔前葉主要負責與自我相關的高水平認知處理,如自我反省等。據此研究者們推測,女性貪食症患者的楔前葉血流量下降意味著食物刺激削弱了她們自我反省的認知能力,讓她們將注意力放在別處,而非放在解決自身不足上。這一結果支持了以往研究者的推論:由於一些消極的想法,女性貪食症患者會脫離自我認知轉而聚焦於更實際具體的刺激,比如食物。即表現為通過暴飲暴食來轉移注意力,以逃避由壓力引起的消極感受。

很多人對貪食症知之甚少,不理解患者強迫性的進食行為和矛盾掙扎的心態。該研究也向我們證明了貪食症是一種複雜的疾病,由心理因素、生物因素和環境因素等交織影響。當患者反覆在暴飲暴食過程中體驗到了愉悅感,他們身體便會非常誠實地對食物「上癮」,而到這時,即便他們深諳在壓力下選擇進食並不是一個正確的選擇,但也仍然情難自控。

所以接受專業治療,學會採取積極行動去面對焦慮或壓力對於貪食症患者來說顯得尤為重要。研究表明,近幾年認知行為療法(CBT)在治療貪食症的實踐中取得了顯著臨床效果,這種療法主要聚焦於患者對自己身體形態的歪曲認識 來改善患者的狀況。另一方面,患者的消極情緒也加劇了其惡性循環,所以一些研究將認知行為療法拓展,融入正念認知療法等以提升患者的情緒調控能力,削弱消極情緒的不良影響。實驗結果顯示,對於情緒更易衝動的女性患者來說,這種聯合治療更為有效。

本文來自《心理與健康》

相關焦點

  • 小心「貪食症」帶來的健康危害
    根據美國流行病學研究報告統計,女性神經性貪食症終身患病率為1.1%-4.2%。我國大約30%-60%的女性試圖通過節食來減輕體重,其中7%-12%是極端節食者,是患上神經性貪食症的高發人群。  神經性貪食症又叫貪食症,是指在排除器質性疾病的前提下,以周期性出現難以克制的明顯異於平常的大量進食為首要表現,是一種周期發作不可控制的多食,不可抗拒的強迫自己多食。而在暴飲暴食過後,患者則會想法設法選擇嘔吐的方法來抵消對體重增加的顧慮,或者會使用藥物來加速胃腸道食物的排洩。
  • 被食物吃掉的人--神經性貪食症
    貪食症的症狀主要表現為:(1)有貪食症的患者會在短時間內狼吞虎咽吃下大量的食物,而且這些食物多含有較高的熱量,由於他們對自己的體重和身體過分的關注,在吃完大量食物後,為了保持苗條的身材,又會通過各種手段將食物排出體外。或者用手指扣喉嚨使自己嘔吐,或者使用催吐劑、利尿劑、瀉藥催吐,或者做過量運動以消耗熱量,還有的人甚至絕食一段時間。
  • 減肥減出貪食症 專家提出飲食紊亂需做心理治療
    奇怪的是,在一部分瘋狂減肥的人群中,一些減肥出現一點「成效」者卻患上了嚴重的貪食症。專家提醒,貪食引發的飲食紊亂實際上是一種心病,一旦出現此問題,最好先找心理醫生進行疏導和治療。減肥後每天吃5頓飯從事文秘工作的金小姐總覺得自己不夠苗條,其實她的體重屬於正常,但她一直通過節食來減肥。剛進入春天,她開始什麼主食都不吃,每天就吃幾個蘋果和黃瓜充飢。
  • 一味地節食瘦身,最後可能會適得其反,患上神經性貪食症
    神經性貪食症的特點神經性貪食症和神經性厭食症是不同的,在女性中也更普遍,大多數神經質的暴食患者私下都有這種症狀,但是當被問到時,他們都會否認自己有問題。美國心理協會對貪食症的一般診斷標準:暴飲暴食意味著在很短的時間內消耗大量食物;暴飲暴食是在嘔吐和腹瀉時後的彌補行為;頻繁暴飲暴食和補償行為;對體重和體形有錯誤的看法,誇大體形和體重對自我價值的重要性。
  • 長期暴飲暴食致胃重度擴張 年輕女銷售員患上「貪食症」
    這麼多食物,骨瘦如柴的劉女士吃完後,摳喉嘔吐不出胃內食物,後出現劇烈腹痛,經洗胃後疼痛才有所緩解。1月15日,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湖南省腦科醫院)心身醫學科主任楊棟介紹,劉女士這樣暴食後自行誘發嘔吐的行為已經有將七八年,最終診斷為「神經性貪食症」。管床醫師劉麗妮介紹,劉女士一直從事銷售工作,約8年前因工作及生活壓力喜歡吃東西緩解壓力。
  • 腦梗「最怕」3種食物,沒事經常吃,血管不再堵塞,大腦更健康
    腦梗塞的症狀 腦梗塞顧名思義是由於腦部血管發生阻塞,而引起的腦損傷,而阻塞的原因則在於血液中的脂類過多,慢慢地就會形成血栓,當血栓隨血液流動時,就會容易阻塞血管,造成血管阻塞的原因主要是由於平時飲食習慣不好,如:長期吃太鹹的食物,太甜的食物,高膽固醇的食物等,都會引起血脂增高,造成血液比較粘稠,長期積聚也會形成血管狹窄,增加血管阻塞的可能性
  • 16歲女孩為漂亮瘋狂減肥 患上神經性貪食症身心防線被摧垮
    16歲女孩為漂亮瘋狂減肥 患上神經性貪食症身心防線被摧垮 2017-05-25 19:07:0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得了神經性貪食症吃什麼好?
    如果不幸患了神經性貪食症的話,日常生活中應該多多選擇如下這幾樣食材:黃油的家常做飯:黃油不是牛油,黃油就是精製的牛奶中提取的牛油,將牛奶中的稀奶油和脫脂乳分離後,稀奶油經攪拌而成的。綠茶是最健康的飲品,綠茶是以適宜茶樹新梢為原料,未經發酵,先經高溫殺青,殺滅各種氧化酶,保持茶葉綠色,然後經揉捻、乾燥而製成,是中國產量最多,飲用最為廣泛的一種茶。綠茶因其幹茶呈綠色、衝泡後的茶湯呈碧綠、葉底呈翠綠色而得名。茶葉中的茶多酚、咖啡鹼就保留了鮮葉的85%以上,葉綠素保留了50%左右,維生素損失也較其他茶要少。口感清淡,適合各個年齡階段的人群飲用。
  • 大腦反應慢記性差?5大護腦食物別錯過!4個動作,讓大腦更靈光
    人類的大腦從30歲開始就會慢慢的衰老,到40歲以後身體的新陳代謝開始變得緩慢,大腦的細胞就會慢慢的減退,會出現記憶力,體力還有反應能力的下降,到了60歲以後,大腦會每年15%的速度開始萎縮,如果想要延緩衰老就要多多健腦。
  • 希臘酸奶vs原味酸奶vs低脂酸奶 你如何選擇一種最健康的酸奶?
    喝酸奶常常與多種健康效益有關,比如維持健康的腸道菌群等,酸奶也能夠促進有益細菌繁殖,並且幫助機體有效抵禦致病微生物的侵襲。攝入酸奶也能夠幫助維持骨質健康,減少特定癌症和感染性疾病的發生風險,同時還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反應,此外,酸奶還能夠幫助減少多種疾病患者的機體症狀,比如便秘、炎性腸病和感染性疾病、痢疾、過敏性反應等。
  • 中國新聞周刊:被食物綁架的生活
    在自殺前,她曾8次用此方法將大量的食物摳吐出來。藥物被胃液浸泡得變了形,勉強還能看出形狀。「我當時特別得絕望。我的腸胃竟連安眠藥都沒有辦法消化了。」她回憶說。綁架徐圓的是食物。徐圓是典型的神經性貪食症患者。神經性貪食症是進食障礙的一種,屬於精神類疾病。這類患者存在反覆的暴食以及暴食後不恰當的抵消行為,如誘吐、濫用利尿劑或瀉藥、節食或過度運動等。
  • 高血壓不能吃的食物 這10種食物患者要限制
    如今高血壓是非常常見的一種疾病,中老年人是高血壓的高發人群,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高血壓患者有很多的飲食禁忌。那麼,高血壓不能吃的食物有哪些?高血壓吃什麼食物好?一起來看看吧。高血壓不能吃的食物1、高熱能食物高熱量的食物,比如巧克力、蔗糖、葡萄糖等,它們會誘發肥胖,肥胖的人群高血壓的發病率比正常體重的人群要高,高血壓患者大多數是超重或者肥胖的人群。所以,高血壓患者在飲食上要限制高熱量的一些食物。
  • 減緩大腦退化的 10 種食物
    隨著年紀增長,人體的器官、肌肉、骨骼等都會逐漸退化,大腦也是。專家研究發現,人類的大腦從25歲開始就會慢慢退化,原因包括生活作息不正常、壓力過大等。為了減緩大腦退化,除了運動,飲食保健的規劃也非常重要。以下推薦美國專家提出的10種最佳延緩大腦退化的食物:1、牛油果牛油果是全效的超級大腦食物,它可以保護大腦並增強腦力。
  • 國際權威神經學家確定新冠患者腦損傷三階段 建議定期鍛鍊恢復大腦...
    在近日發表的這篇論文中,Fotuhi博士和他的同事們對COVID-19患者的神經系統問題提出了警告,包括中風、癲癇、意識模糊、頭暈、癱瘓和/或昏迷。24個病例報告已經揭示了COVID-19對患者大腦的影響。 事實上,中國武漢的一項研究顯示,45%的重症COVID-19患者有明顯的神經功能缺陷。
  • 新版老年痴呆測試:三題全對祝賀你,大腦不僅聰明還很健康!
    我們每天都要做以下幾件事,保證大腦的健康,遠離危害大腦健康事情,避免抽菸喝酒喝熬夜,堅持4個好習慣,大腦健康不發愁!  1.補充萃楓苷  萃楓苷是一種天然物質,其中含有豐富的神經酸和多數人體必備的微量的元素,對於大腦健康很有幫助,能有效地促進神經細胞的活躍性,進而促進大腦的靈活運轉,對於提升大腦反應能力,開發大腦,提升人腦記憶力很有幫助,而且其對於改善老年痴呆,腦梗塞,失眠健忘等問題很有幫助,老年人最好是選擇定期補充。
  • 研究表明,大腦更容易記住高熱量食物!
    當你在飢餓的時候想起的食物是什麼?蘿蔔、青菜嗎?NO!相信99%以上的人都會想到炸雞、紅燒肉、薯片等高熱量食物。這對於想減肥的人來說是最為痛苦!近日,Rachellede Vries等人的一項研究表明,相對低熱量食物,人類大腦更容易記住高熱量食物,從而更加有效地定位高熱量食物的位置。
  • 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之熱點十:食物過敏...
    食物過敏是一個全球性的食品安全和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   食物過敏是部分人群對某些食物產生的一種不良反應,在醫學臨床上屬於一種變態反應。   目前可以將食物過敏分為IgE介導和非IgE介導兩大類,其中IgE介導的食物過敏備受關注。
  • 保持大腦健康,請遠離這7種食物!
    作為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大腦不但控制著人體其他器官的運作,存儲著你的思想和記憶,還左右著你的情緒。 那麼,如何才能讓我們的大腦保持健康和活力,延緩大腦衰老呢?當然要多吃一些營養豐富的健康飲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