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錢爺爺」走後留給兒歌創作的思考

2021-01-14 中國網

作者:董宏達

「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春天在哪裡呀春天在哪裡」……這些膾炙人口的兒歌陪伴了幾代人的成長,它們都出自作曲家潘振聲之手,潘振聲也因為自己的作品被孩子們親切地稱為「一分錢爺爺」。5月14日晚上,「一分錢爺爺」因病離開了人世。在生命的最後幾年,他一直沒有停止過音樂創作。(5月16日東方網)

老實說,對潘振聲這個名字我不是很熟,但一提起「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春天在哪裡呀春天在哪裡」這些歌詞,腦海裡立即浮現出天真浪漫的孩子歌之舞之的情景,再把這情景與潘振聲名字聯繫起來,便有許多感慨要說。

童年時代是每個人最難以忘懷的。兒歌如同童年的詩,一首好的兒歌,能陪伴著我們長大,能陪伴著我們成長,能陪伴著我們教兒育女。只要唱起這些歌,就能喚起童年的回憶,就能喚起過去幸福的好時光。而創作一首好的兒歌,談何容易?

歌為心聲。潘振聲先生的《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是在全國學雷鋒的時候,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小喇叭》約寫的一首兒歌。潘振聲將自己在上海小學的見聞融合起來,創作了這首歌。這個創作過程看似很平常,其實在平常中更體現了作者思想脈絡和情感表達,「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雖然沒有提到雷鋒,但選取「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後一系列行為動作,讓孩子們唱著順口,聽著通俗易懂,既有教育作用又有示範作用,用一首兒歌表現學雷鋒這樣一個宏大的主題,使思想性和藝術性達到了高度結合,足見潘振聲先生的智慧。

時代需要好的兒歌,孩子們需要當代的歌曲。事實上,幾年來甚至十幾年來好的兒童歌曲,真的是那麼的匱乏,那樣的缺少,孩子們沒歌唱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了。但在浩瀚的歌海中,哥呀妹呀、情呀愛呀的歌曲比比皆是,兒歌市場沒有新品,取而代之的是如《兩隻蝴蝶》、《老鼠愛大米》、《雙節棍》這些與孩子們格格不入的歌曲,這不得不讓人感嘆。

時代需要好兒歌,更需要有像潘振聲這樣堅持一生執著從事兒歌創作的音樂家。然而,當下兒歌創作卻遇到了尷尬。據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兒歌委員會的專家透露,我國目前有兒童2億多,但從事兒歌創作的專業人員幾乎沒有。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們的文藝工作者沒有去接近孩子們、深入孩子們、關心孩子們,沒有用心去觀察、體驗、研究、分析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去尋找三億六千萬中國少年兒童的心靈世界,而出現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是利益導向出現了問題。

許多音樂人把目光盯在了流行歌曲創作上。因為創作一首流行歌曲,創作者讓歌星演唱往往能得上萬元;而創作一首兒歌除了得幾十元的稿酬,幾乎沒有歌手或團體願意推廣。加之創作兒歌的難度並不比創作流行歌曲小,年輕的作家寫的人不多。老一輩詞曲作家谷建芬、李幼容等人憑著滿腔的社會責任感,始終堅持不懈地進行少兒歌曲創作。但是,依然難掩兒歌創作隊伍匱乏、題材嚴重老化、缺少經費支持、推廣力度不夠的事實。

孩子們是祖國的花朵和未來。孩子們體現的精氣神狀態的好壞直接影響著祖國的未來。而兒歌是孩子從搖籃裡就開始接受的教育,對兒童的啟蒙教育作用是任何動畫、玩具不可替代的。那麼,兒歌的「春天在哪裡」?我看,需要培養一批像潘振聲這樣堅持兒歌創作的音樂家,隨之而來的是,不光要提高音樂家的社會責任感,也需要研究如何建立能夠調動音樂家兒歌創作的機制。

 

相關焦點

  • 兒歌作者潘振聲去世 《春天在哪裡》伴隨幾代人
    南京兒歌作曲家潘振聲前晚病逝  寫了一輩子兒歌「一分錢爺爺」走了  「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春天在哪裡呀春天在哪裡」……這些膾炙人口的兒歌陪伴了幾代人的成長,它們都出自作曲家潘振聲之手,潘振聲也因為自己的作品被孩子們親切地稱為「一分錢爺爺
  • 兒歌撿"一分錢"變"一元錢" 作者家屬:經典就是經典
    捐出《一分錢》手稿,「一分錢不要」「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裡邊……」「春天在哪裡呀,春天在哪裡」等曾伴隨億萬少年兒童成長的歌曲,都是出自潘振聲之手。他被譽為當代「兒歌大王」,其創作的大量兒童歌曲,有一千餘首在全國各地報刊電臺發表、熱播。
  • 兒歌漲價?「一分錢」變「一元錢」 這首歌在杭州的情況是……
    都市快報-杭州新聞客戶端 孫蒨 張娜「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裡邊,叔叔拿著錢,對我把頭點,我高興地說了聲:叔叔,再見!」這首兒歌《一分錢》,出自國家一級作曲家、著名音樂家潘振聲之手。這首歌的創作背景是這樣的:20世紀50年代,為了響應黨的號召,潘振聲選擇了去寧夏當老師。在寧夏,他的腦海裡經常會浮現出孩子們可愛的笑臉。孩子們排隊回家時,看到學校門口維持秩序的警察叔叔,經常是走出了十多米,還不時回頭叫「叔叔,再見」。孩子們撿到鉛筆、橡皮和硬幣等物品都會上交給老師。他辦公桌上放大頭針的小盒子,經常放滿了孩子們交來的找不到失主的東西。
  • 兒歌「1分」變「1元」?作者「1分錢爺爺」曾這麼說
    近日,一張截圖在朋友圈流傳,那首著名的兒童歌曲《一分錢》被改成了《一元錢》。有人感嘆,時光飛逝,過去的「一分錢」成了「一元錢」;也有人質疑,這樣改編經典,難道不是惡搞嗎?對於熟悉的兒歌《一分錢》被改成了《一元錢》,不少網友議論紛紛。
  • 兒歌創作的「春天在哪裡」
    來源:廣州日報「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裡邊」「啦啦啦!啦啦啦!我是賣報的小行家」……想起這些熟悉的兒歌,哪怕你記不清歌詞裡寫了什麼,可那朗朗上口的曲調,想必也能張口即來。這,便是兒歌的魅力。我們與音樂的初次相遇,大都是從這裡開始。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兒童歌曲的創作水準卻並沒有取得想像中的進展。今天,如果讓人們舉出幾首印象深刻的兒歌的話,估計大家說出來的名字,基本還會是那些耳熟能詳的經典曲目,比如《一分錢》《賣報歌》《春天在哪裡》等。而這些作品的誕生年代距離現在,已長達數十年之久。
  • 兒歌「一分錢」變「一元錢」 是與時俱進的改編
    (點擊查看相關報導)經典兒歌《一分錢》,是由已故著名作曲家潘振聲應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小喇叭」節目組約稿而作詞作曲的一首兒童歌曲。這首兒歌一經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放,迅速紅遍大江南北,成為廣大60後、70後、80後、90等幾代人共同的兒時記憶,是很多人在兒時必學必唱的一首兒歌。可以說,兒歌《一分錢》深刻影響了幾代人的成長。
  • 兒歌也漲價?!《一分錢》歌詞被改了:「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元錢」
    「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裡邊……」這首歌想必大家都會唱不過最近這首兒歌竟然漲價了?!潘振聲創作的大量兒童歌曲,有一千餘首在全國各地報刊電臺發表、熱播,被人們譽為當代 「兒歌大王」。他因患腦血栓經多方醫治無效,2009年5月14日在南京逝世,享年77歲。潘振聲的女兒馬莉是南京藝術學院的老師,也是長笛演奏家。馬莉也在朋友圈看到了這個截圖,還有不少朋友來問她,知不知道這件事情。
  • 兒歌漲價了?《一分錢》被改成《一元錢》,原作者女兒:不尊重經典文化
    「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裡邊……」「春天在哪裡呀,春天在哪裡」等曾伴隨億萬少年兒童成長的歌曲,都是出自國家一級作曲家、著名音樂家潘振聲之手。潘振聲生於上海,1991年調任江蘇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1995年退休。潘振聲創作的大量兒童歌曲,有一千餘首在全國各地報刊電臺發表、熱播,被人們譽為當代 「兒歌大王」。
  • 《一分錢》被改成《一元錢》,感嘆時代的變遷,兒歌也漲價了!
    至於《小兔子乖乖》,則是以輕鬆愉快的兒歌的形式,教育孩童需要提防壞人、學會保護自己。 大家耳熟能詳的《賣報歌》,是我國著名音樂家聶耳創作於上世紀三十年代的一首兒歌。這首兒歌直到今天依然膾炙人口,可歌詞中「不等天明去賣報」、「大風大雨裡滿街跑」、「飢餓寒冷只有我知道」等語,刻畫的卻是舊社會報童的苦難生活,而歌曲結尾,「總有一天光明會來到」,表達了「報童」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類似的,還有《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等著名兒歌。
  • 川普外孫女唱紅「老兒歌 」 一分錢、好媽媽你還記得嗎?
    1980年代初,《好媽媽》一曲通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著名的兒童欄目《小喇叭》向全國的小朋友播放後,受到極大的歡迎,並獲得「四人幫」倒臺後的首屆全國少年兒童歌曲評選「幼兒歌曲獎」,而它的作者就是人稱「兒歌大王」的作曲家潘振聲(1933年—2009年)。一分錢爺爺潘振聲,1933年出生於上海市青浦縣。
  • 兒歌飄在春風裡
    大家傾情創作《一分錢》演員、主持人蔣小涵曾是一名兒童歌手,演唱過《海爾兄弟》等80後90後耳熟能詳的歌曲,陪伴一代人成長。直到今天,還經常有人跟她說,「我女兒在學校演出時唱的是你的歌。」作為此次論壇的嘉賓,蔣小涵記得,自己小時候唱的歌絕大部分都是當時的新歌。
  • 兒歌漲價:兒歌一分錢被改成一元錢,微博調查結果有些讓人意外
    "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裡邊, 叔叔拿著錢, 對我把頭點, 我高興地說了聲:叔叔,再見!"對於這段出自兒歌《一分錢》的歌詞,相信少有網友會陌生。在小的時候,很多人都曾學過《一分錢》這首兒歌,其所傳達的應該拾金不昧的理念更是簡單易懂!
  • 兒歌也能漲價?《一分錢》漲成《一元錢》,改了還能叫經典嗎?
    朋友圈瘋狂流傳的主角就是這首兒歌,不過歌詞的內容不再是一分錢,而是與時俱進的到了一元錢。歌詞的內容變成了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元錢。眾所周知我們喜歡吃的豬肉最近呈現了瘋狂上漲之勢,豬肉價格上漲後帶動了很多產品價格的上漲。如今一首經典兒歌也從一分錢漲到了一元錢,一百倍的漲幅,難道兒歌也要吃「豬肉」?兒歌也要吃豬肉?兒歌顯然不會吃豬肉。
  • 讓詩意的靈動彈撥孩子的心弦:談朱晉傑的兒歌創作
    朱晉傑的兒歌不乏這樣的佳作,比如《風雨天》:「小花傘,手中擎,風裡雨裡路難行。盲人叔叔下班來,我和哥哥把路領。哥哥說:『慢點走,叔叔走路看不清。』叔叔說:『看得清,我有引路小星星。』」這首兒歌描寫了很普通的一件事,就是兄妹兩個學雷鋒,做好事,給盲人叔叔領路。前四句寫實,關鍵在最後兩句,著重刻畫了盲人叔叔的心理狀態,兩個孩子像星星一樣是「我」的眼睛。
  • 今天是世界兒歌日 那些年我們一起聽過的兒歌
    不同年代 不同兒歌60後: 《一分錢》《小鴨子》《讓我們蕩起雙槳》這一代人的童年在上世紀70年代。這是一個「玩具不多,但遊戲豐富」的年代,彈玻璃球、跳格子、跳皮筋、滾鐵環等等,說起這些遊戲,很多上世紀60年代出生的人都不會陌生,因為這些遊戲陪伴著他們成長,給了他們很多樂趣和美好的回憶。
  • 江蘇省優秀音樂教師為兒歌創作插上數位化「翅膀」
    秋季學期開學後,徐州豐縣大沙河鎮中心小學音樂教師侯永豔,承擔了一項新工作——根據農村小學生喜好,使用數位化技術,創作適合兒童傳唱的兒歌。今年暑假期間,來自全省8個設區市的優秀音樂老師齊聚一堂,參加由江蘇藝術基金資助、徐州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承辦的兒童歌曲創作與數位化製作人才培養研修班。集中培訓之後,他們又接受60天的網絡函授繼續教育,並將在年底舉辦優秀兒歌作品音樂會,發行一批具有時代特色的新兒歌。
  • 80後經典兒歌,「身價」暴漲100倍!發生了什麼?
    最近,一張截圖在朋友圈被瘋傳,當年80後唱的《一分錢》,竟然被改編成了《一元錢》。「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變成了「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元錢」。大家在吐槽物價飛漲的同時不禁感嘆時光的飛逝~80年代的回憶一分錢,在80年代,可以在炎熱的夏天買到一根冒冷氣的冰棍,可以在到文具店買一支原木鉛筆或是兩張信紙,也可以買到三個甜甜的糖豆。當時的一分錢,能讓我們高興一天,就像兒歌裡面唱的「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把它交給警察叔叔手裡邊。」交出的不是一分錢,是我們拾金不昧的「雷鋒」精神。
  • 抖音神曲風靡幼兒園,「10後」的兒歌哪裡找
    最關鍵的是,仔細聽完整首歌后,陳女士發現,這並不是卡通歌曲,而是一首對戀人表達愛意的情歌,「這個年紀唱這樣的歌曲顯然不合適。」   陳女士問小然是怎麼學會這些歌的,小然說,一些是老師在課堂上教的,還有一些則是跟著其他小朋友學習的,諸如《海草舞》《答案》《學貓叫》等抖音神曲,幾乎班上所有同學都會唱上幾句。
  • 迎接春天,今天的孩子唱什麼兒歌?
    新華社北京3月21日電 題:迎接春天,今天的孩子唱什麼兒歌?  新華社記者  曾經唱著兒歌長大的「70後」「80後」,卻很少能聽到自己的孩子哼唱新的兒歌。偶爾聽到的,或許是街頭流行的成人歌曲,或者是給篡改得面目全非的傳統兒歌。
  • 兒歌創作三部曲,你能走到哪一步
    兒歌創作,說簡單也不簡單,說複雜也不複雜。但真的要寫好,還是有些困難的。有位兒歌作家就說過,他一生寫了許多兒歌,但願留傳三五首。可見,要創作一首好兒歌,還是相當不容易的。下面我講一下兒歌創作的步驟。我們認為,做一件事都是有步驟的。兒歌創作也如此。那怎麼才能創作出好的兒歌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