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被朱元璋立為皇太子,為什麼沒有人敢反對?

2021-01-11 剛子侃歷史

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中國人的普遍傳統思想都是多子多孫,包括古代的封建帝王都一樣,認為多子就是多福,江山後繼有人。

「帝王之家是非多」,明太祖朱元璋一生共有26個兒子,16個女兒,朱元璋立儲之事本應勾心鬥角,刀光劍影,為什麼嫡長子朱標被立為皇太子時,其餘的皇子包括野心最大的朱棣,都不敢提出異議呢?

朱標(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懿文太子朱標(公元1355年~公元1392年),朱元璋嫡長子,母親馬皇后,建文帝朱允炆之父。朱標宅心仁厚,待人寬容,溫文爾雅,是朱元璋最愛的兒子,老朱為了培養他成為自己的接班人,在朱標還是太子時,不僅讓開國文臣「文史公」宋濂教其治國之道,還讓他學著處理國家大事和一切政務,力求按照自己心目中的標準,將朱標打造成一位好皇帝,使大明朱家的江山統治得到延續和鞏固。

但朱標出生於太平環境中,幼時接受的是以寬大為本的儒家思想教育,與朱元璋出生於亂世,一路流血殺伐,拼死鬥爭的嚴酷思想作風不同,父子倆由於理念的分歧,經常發生衝突。儘管這樣,朱元璋還是一心一意地,準備將朱標培養成合格的接班人。

馬皇后(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除開兩父子的爭端不說,眾皇子不敢和朱標爭奪太子之位的還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朱標尊崇的地位;朱元璋在創建明朝之時,就已經對老朱家如何世世代代統治江山問題下過結論,做過思考;特別是皇位繼承問題,是最容易引起家族內部的爭端。針對這個問題,朱元璋就訂立下了「嫡長子繼承制」。

而朱標正是嫡出長子,其母馬皇后,在朱元璋還是個小小的九夫長時就成了結髮夫妻,二人相儒以沫,同甘共苦。當了皇帝後的朱元璋也非常敬重馬皇后,在朱元璋的後宮,馬皇后身為六宮之首,地位最高。馬皇后去世後,朱元璋甚至發誓從此不再立後,可知馬皇后在朱元璋的心目中有多重的分量。

子憑母貴,因此朱標的地位尊貴,也是不容其他皇子所置疑的。此時的朱棣就算想染指太子之位,也沒有那個機會,在「嫡長子繼承制」的壓制下,順位的話朱棣還排在第四位,除朱標外上面還有秦王朱樉和晉王朱棡,兩個哥哥都沒出聲,他就算有野心也只能偷偷收斂了。

馬皇后(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二、朱元璋的重點培養對象;

朱元璋在朱標剛立為太子時,就已經將他接引進了大明政權的中心,不僅讓宋濂教導其治國之道,還讓朱標提早進行政事實習,學習怎麼樣處理國家大事。

在朱標20歲時,朱元璋下令各司,日常政事都歸朱標處理,只有重要的軍機大事才需要告訴他。

朱標24歲時,朱元璋又下令,不論大小的國家政務還是軍機大事,經朱標處理後再向朱元璋稟報,並教朱標四點作為帝王的原則:

1、能仁勿妄暴。就是有一顆治國的仁心,這樣才不會妄施暴政,禍害民間。

2、洞明勿奸惑。要有一雙洞察事件根本的眼睛,才不會被奸佞蒙蔽了自己的雙眼。

3、勤勉勿安逸。一個帝王必須要勤勤懇懇處理國家大事,不要沉迷於安逸奢華的生活,要有「居安思危」的感悟。

4、勇斷勿法制。身為君主,就不能受到世俗禮法的牽制,要勇於打破桎梏,打造自己的天地。

朱元璋對朱標的重點培養可謂嘔心瀝血,動用所有的資源,恨不得他一下子就成材,其他的皇子哪裡有這種待遇?包括朱棣在內,8歲時才有自己的正式名字,朱棣8歲前估計老朱自己到處播種,應該都不知道還有這麼個兒子。

所以說朱標從一出生就是作為未來的皇帝來培訓的,其他的皇子根本沒有這種機會,想競爭連朱元璋這關都過不去。

朱元璋和馬皇后(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三、朱標本身的性格和才能;

朱標接受的正統儒家思想教育,相對於朱元璋的以猛治國,「重病下猛藥,亂世用重典」必然產生衝突。

在朱標的心目當中,朱元璋那套已經過時了,因為朱元璋剛開始創建明朝時候,天下未穩,人心渙散,刑用重典及系列恐怖手段,和國家暴力機關來震懾官民,使人畏懼而不致生出異心。

但後期天下平定,民心歸順,再用朱元璋那套明顯不合時宜。朱標主張周公、孔孟之道,講仁政、慈愛,刑典治獄平恕為妙,殺人越少越好,死刑針對的都是罪大惡極的兇徒。

這些觀點正是朱標這位宅心仁厚,溫文爾雅的太子依據自身性格所決定的,主張就是「少殺不殺」,不論是開國功臣,還是親族兄弟,都主張以「寬大為懷」。

朱棣(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四、朱標在眾皇子之中的威望;

朱標不僅有自己的為君之道,對自己的眾兄弟同樣非常寬容。儘管這些兄弟很多都不是一母所生,但朱標也從來沒有仗著太子身份,對他們抱以成見。

當自己這些兄弟們犯了錯時,朱標也會在朱元璋面前為兄弟求情,這些都為他在兄弟間贏得了很高的人氣分和印象分。

因此,即使是朱標當上太子,成為將來大明的皇帝,這些兄弟們也不會有所反對,了解朱標性格的他們知道,就算他即位也不會對他們不利,既然這樣還不如做個快樂的藩王,幹嘛又要犯眾怒的去爭那太子之位?

(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五、朱標深愛朝臣和百姓的擁戴;

朱標的性格和教育,相比朱元璋殺伐果斷,雙手血腥的鐵血手段,註定他無法帶兵打仗,但可以成為一代明君。

而朱棣,正是這樣一個和朱元璋極度相似的人,一個優秀的將才,並不適合治國,相比朱棣,朱標顯然是朱元璋心目中的合適人選。朱元璋也不希望繼承者是個像自己一樣的人。

朱標有時幫助朱元璋監國,朱元璋也希望朱標培養自己的團隊和心腹,必竟這是將來立國之本,朝廷大臣很多都很擁戴朱標,朱標自身的仁政愛民,為人寬厚也很讓他深受民眾愛戴。

綜上所述,朱標當上太子後,眾皇無人反對。可惜天妒英才,36歲的朱標自秦中視察返京染上風寒而病逝,這讓朱元璋所有的美好願望成為了泡影,無奈下才讓朱允炆上了位,把對朱標的愛都傾注給了朱允炆。

(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又怕根基不深的朱允炆即位受到阻礙的他,還親手造成了「藍獄」,誅殺了「胡惟庸案」後剩下的功臣良將,為朱允炆鋪平了政治道路,可以說朱標若沒有死,「藍玉案」就不會發生,卻不料「靖難之役」事發後,朱允炆竟然沒有可以抵禦朱棣大軍的將領,真的是可悲啊!

(以上文字,如果喜歡,請點個關注!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必刪!)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剛子侃歷史」吧!每一期將帶給您不同的視覺感受。

相關焦點

  •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生下二十多個兒子,為什麼沒有人對朱標下手
    相信有很多人對於朱元璋也是非常熟悉了,他憑藉著自己的能力建立了大明王朝,在很早的時候,他能夠成為開國皇帝必然也擁有著非常大的能力,在坐上皇帝之位的時候,他就開始立下了祖訓。他所立下的祖訓就是家裡的繼承人也只能傳給長子,無論其他的兒子有多麼優秀,最終的皇帝繼承人只能是長子。
  • 朱元璋為何要把太子之位給朱標?而不是朱棣?
    劉邦覺得劉盈「不類我」,就算已經立劉盈為繼承人了,也想把他換掉。朱棣覺得他的嫡長子朱高熾「不類我」,遲遲不願立他為太子。趙匡胤也是覺得他的兒子趙德昭、趙德芳都「不類我」,沒有很快確立他們為繼承人,才給弟弟趙光義留了機會。康熙皇帝(他從功績上說,其實也算一個開國皇帝)也是覺得他立的繼承人胤礽「不類我」,因此,雖然很小就把他立為太子,但後來兩次廢黜了他。
  • 朱元璋26子,為何沒人敢和朱標爭太子位,甚至連朱棣都選擇隱忍?
    但也有例外,那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太子---朱標,他自出生起基本上就奠定了太子之位的權威,他的25個兄弟從沒有那個,敢有過爭奪他太子之位的心思,包括了文韜武略的朱棣,都只能選擇蟄伏。如果不出意外,他將是明朝繼位最順利的皇帝。要說太子朱標,我們先談下他爹,明太祖朱元璋。大家都知道,老朱是歷史上少有的草根皇帝,祖上世代貧農,到他出生時,又是元朝末年,民不聊生。
  • 朱標究竟有多厲害,為什麼說他不早死,朱元璋子孫就不會內鬥
    朱標真的非常的厲害,如果朱標年輕時不死,朱元璋的後代肯定不會發生內訌。那麼,為什麼這麼說呢。第一,朱標在兄弟中擁有絕對的權威。朱標在整個朱元璋家族中擁有絕對的權威。這種權威由朱標的地位決定,朱元璋對他的崇敬和朱標本身的能力決定。
  • 朱元璋喜歡朱標,是因為他是皇后所生,還是因為嫡長子的緣故?
    我們知道歷史上的朱元璋有二十六個兒子。他與馬皇后所生的有長子朱標,次子朱樉,三子朱棡。有人說朱棣和朱橚也是馬皇后所生,不過始終存疑。朱元璋有很多妃嬪,但在眾多妃嬪中,他最敬重的還是結髮妻子馬氏。朱元璋與馬氏的感情非常好,各種關於馬皇后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
  • 如果朱標不死,其他王爺敢造反嗎?
    明太祖朱元璋有26個兒子,朱標是他與馬皇后所生的嫡長子。1368年,朱元璋剛剛稱帝建立明朝時,就冊立朱標為太子了,如此急匆匆而又毫不猶豫地立朱標為太子,可見,朱元璋早就想過皇帝大位的繼承人問題了,而且人選就是這個朱標。我們看看朱元璋其他幾個兒子的情況。
  • 朱元璋有二十多個兒子,為啥朱標的太子之位如此穩固?實在搶不了
    然而在明朝朱元璋時期,雖然老朱閣下也有二十多位皇子,數量不少,但是在太子朱標在位時期,卻並沒有發生有其他皇子爭奪太子之位的事件,這是為什麼呢? 朱元璋對朱標有多寵愛呢,甚至有人說就算朱標帶隊造反,老朱都會大開城門歡迎。為了能讓太子順利即位,朱元璋早早就為朱標打造了領導班底,在歷史上皇帝和太子共有一個班底團隊的應該說朱元璋和朱標獨一份吧。所以當時太子左有藍玉右有沐英,後面跟著常家三虎,也有人認為不是其他皇子不想爭太子,而是太子這幕僚配置簡直就是和朱元璋共享資源,實在太不好惹了,你們說是嗎?
  • 朱元璋臨死前,一直硬撐著念叨4個字,在場眾人卻全都裝聾作啞,置若...
    為了給兒子鋪平道路,朱元璋多次委託他完成重要任務。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想把首都遷到西安,於是派朱標去視察。然而,由於長途旅行和不斷的旅行,朱標生病了,當時,古老的醫療技術並不發達,朱標很快去世,享年37歲。此時,70多歲的朱元璋非常悲痛,他心愛的兒子去世了,他不知道什麼時候也會死去。因此,朱元璋花了大量精力訓練皇子。
  • 藍玉為明朝創建立下汗馬功勞,為何最後還落了個被剝皮的下場?
    藍玉,明朝開國大將,有勇有謀,驍勇善戰,為明朝的創建立下汗馬功勞,尤其在捕魚兒海一戰中,藍玉率領部隊大破北元,基本摧毀其職官體系,從而名動天下,建國後他被封為「涼國公」。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朱元璋以涼國公藍玉欲圖謀反為由發動臭名昭著的「藍玉案」,命人將藍玉的整張人皮活剝下來,死狀不可謂不恐怖,受到牽連被殺者高達一萬五千多人,實乃「流血千裡」。
  • 朱元璋珍愛的「大腳」馬皇后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在那個以三寸金蓮為美的男權社會裡,女子腳大可不是什麼好事,而且馬皇后容貌也不是非常出眾,跟朱元璋的後宮三千佳麗一比那是根本排不上號,但沒辦法,朱元璋對她那是寵愛有加,特別聽老婆的話。要知道,在馬皇后病逝後,朱元璋非常傷心,從此再也沒有立過一個皇后,足可見朱元璋對其的寵愛程度。
  • 朱元璋臨終前曾吃力地念叨4個字,眾皇子皇孫卻都假裝聽不到!
    文/行走天涯朱元璋臨終前曾吃力的念叨4個字,眾皇子皇孫卻都假裝聽不到!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相比較很多朝代的開國皇帝而言,朱元璋應該是最勤勉的一位,雖說他對自己的兄弟們的手段令人不恥,但是對待百姓的心卻是親厚的,因此朱元璋依舊是一位名垂千史的好皇帝。
  • 朱元璋給兒子剝桔子吃,兒子很是開心,母親得知後:趕緊逃命吧!
    論自古皇帝之中,誰的猜忌心最強,相信不少人會想到朱元璋。所謂生性多疑朱元璋,他的慘苦經歷,讓他嘗盡了世間百態,正確來說這些遭遇令他對人性有了一定見解,故此在利益面前始終不願相信任何人,包括他的親人、兒子等。據說,當年朱元璋親手剝了一個桔子給兒子吃,事後兒子開心的跑去告訴娘親,結果娘親就驚慌失措的叫兒子趕快逃跑。
  • 靖難之役時,假如馬皇后還活著,朱棣還敢不敢以清君側名義造反?
    馬氏是朱元璋的原配夫人,宿州人,父母在離世前把馬氏託付給了郭子興,後成為郭子興養女。郭子興在濠州起義,朱元璋投奔了郭子興,鑑於朱元璋能力出眾,郭子興便把馬氏許配給了朱元璋。 洪武元年,朱元璋稱帝,馬氏被封為皇后,也就是我們熟知的馬皇后。馬皇后是史上少有的賢德皇后,她母儀天下、慈德昭彰,她助朱元璋取得天下,並心繫百姓,禮賢下士,天下為之稱頌。
  • 朱元璋不計名聲,將藍玉剝皮,歷史證明他並不明智
    此後的十幾年間,藍玉率軍東徵西討,平南滅北,為朱元璋打下半壁江山。尤其在1388年捕魚兒海之戰中一舉摧毀北元殘餘勢力,北元名存實亡,為朱元璋的一統天下畫上圓滿的句號。而當時的藍玉如「登臨瀚海,封狼居胥」的霍去病一樣風光。由此可見,藍玉為朱元璋鞠躬盡瘁二十餘年,建功無數,功名利祿滾滾而來,更拉近了同朱元璋的關係。所以藍玉同朱元璋的關係很近,並不是簡單的君臣,而是盤根錯節一般。
  • 大明戰神藍玉,被朱元璋剝皮填草的背後,有哪些歷史必然原因?
    朱元璋料到這些殘渣餘孽會對大明政權構成威脅,於是多次派兵徵伐,圍剿元軍殘部。經過朱元璋不斷地屠殺,當年跟著他出生入死的老將們早已所剩無幾,這時候有一位年輕的軍官脫穎而出,他就是常遇春的小舅子藍玉。藍玉參與過多次圍剿元軍殘部的戰爭,逐漸顯示出優秀的作戰才能。1388年,朱元璋決定徹底消滅元軍殘部,他任命藍玉為主帥,率領十五萬精兵,最後一次出徵漠北。
  • 馬皇后自己餓著肚子,卻將朱元璋行囊塞滿肉乾,32年後發現真高明
    沒有人真的在乎他,他也不在乎任何人。用他當親兵,是郭子興見他勇武;替郭子興拼命,是他要在義軍立足。除了湯和這個發小,義軍中他沒有交心之人。他所做的一切,不過是為了吃得更好,住的更好而已。後仁慈有智鑑,好書史。那昏暗的油燈下,是馬皇后一個個夜晚誦讀史書,為朱元璋樹立了方向。簡單的活命,漸漸無法滿足朱元璋的需求,他想要的是飛揚的人生。
  • 朱元璋的嶽父進宮探望了一次女兒,朱元璋為什麼一定要處死他?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的過程中,無數武將和謀士為此建功立業。在這些人中,能夠得以善終的,屈指可數。大多數功臣的最終結局都是非常悽慘的,也包括朱元璋的一位嶽父。 朱元璋的這位嶽父叫胡美。胡美是湖北沔陽人,本名胡廷瑞。最初,胡美原本是陳友諒手下的一位名將,在陳友諒手下立過許多奇功。
  • 朱元璋最長壽的兒子,12歲封王,72歲去世,為何3次被貶為庶民?
    比如明太祖朱元璋,光兒子就二十六個,皇長子朱標和四皇子朱棣最為知名。這些皇子之中,有的小時候就夭折了,比如九皇子朱杞,生於公元1369年,即明朝建立的第二年,未滿周歲因病夭折,實在令人惋惜不已。八皇子朱梓,與丞相胡惟庸走得很近,朱梓的嶽父於顯,以及小舅子於琥,因胡惟庸牽連被殺,朱梓嚇得睡不著覺,聽說父親朱元璋派使臣來找他談話,竟然帶著妻子自焚而亡。
  • 朱元璋大肆屠殺功臣,完全是因為一個意外,老朱本來也想做個好人
    的確,老朱對形勢的判斷能力和臨場指揮能力,在開國皇帝中很少見,劉邦、李淵、趙匡胤在這方面都不如朱元璋。但歷史上明太祖的口碑卻不怎麼好,主要是因為老朱坐天下後,殺功臣殺的太狠了。朱元璋在位三十年,當年跟他打江山的兄弟們,基本上都歸為黃土,也就一個善於守城的耿炳文熬過了朱元璋。朱元璋為何要向功臣們開刀,這一點其實沒有質疑,不過是為了保大明江山千秋萬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