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 最近,江西修水一樁有關「扶不扶」的事件再次成為網絡議論的話題。
近日在江西修水縣,兩名駕駛員路遇老人摔倒後,立即停車相助並將老人交給了他的女兒;然而剛離開不久卻接到民警的電話,老人家屬報警稱兩名駕駛員撞人後逃逸。後來經民警多方取證,終於還原了真相。
事發當天下午1點多,修水縣公安交管大隊黃港中隊接到一男子報警稱:92歲的父親被人撞倒後,司機逃逸。民警查看公共視頻後很快鎖定一輛白色轎車和一輛黑色轎車,隨即通知車主返回現場接受調查。而民警和駕駛員到達現場後,92歲的張仕勳老人卻說這不是肇事司機,而是扶起他的熱心人。
修水縣公安交管大隊黃港鎮中隊中隊長肖鎣亮:「到了現場之後,車主是兩位女士和一個男士,當時,他們在現場就感到比較委屈,我們通過對傷者的家屬(詢問),因為他的父親也已經90多歲了,可能平時記憶力不是很好,所以當時他認為他父親的話也並不完全可信。」
事發地附近有居民攝像頭 好心人終還清白
隨後,民警在事發地附近發現一戶居民樓門口安裝有攝像頭,通過查看發現,駕駛黑色轎車的駐村幫扶幹部郝德宏經過老人摔倒的路段時,趕緊下車相助,這時,前方一輛白色車上的兩名女子也停車相助。
白色小車駕駛員梁寧莉:「當時就是自然反應,看到老人摔倒了,我就把車停到老人的前面。停好了,我就去把他扶起來了。」
黑色小車駕駛員郝德宏:「扶起來以後,他女兒和幾位村民也過來了,老人告訴女兒,我們是扶他的好人,然後我們看到老人還能正常交流,後來我們把老人交給他女兒,然後我們就離開了。」
好心人將老人交還女兒 老人兒子異地報警
老人回到家後,老人的家屬和鄰居把此事告訴給了老人的兒子張叢輝,張叢輝誤認為是交通事故便報了警。
白色小車駕駛員梁寧莉:「第一反應就是挺驚訝的。然後我就過去了,就配合調查。因為當時他說是家屬報的警,然後說老人年紀大了糊塗,不清楚,這樣我就想,那我其實也沒事嘛,我過去解釋清楚就可以了。」
等張叢輝從縣城趕回家時,老人狀態已經恢復,民警也已查清事件經過。
老人兒子張叢輝:「我在慌亂中報了警,給三個年輕人帶來不少麻煩,我心裡很愧疚,感謝那三個年輕人。」
江西修水的這樁事件使得「扶不扶」這個話題再次引發熱議。首先我們要說,在法律層面上,2020年5月表決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明確了見義勇為者依法不承擔民事責任。此外,《民事訴訟法》中「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這些都保護了好人心不會被「反咬一口」。
然而換個角度看,站在好心人的角度,幫助他人後卻被「反咬一口」,並且要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去澄清自己沒有做壞事,這又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呢?
公序良俗不能倚賴善良者的付出來建立,那些沒有證據就反咬一口的行為,是不是也應該付出相應的代價呢?
(來源: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