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補習班》中的「曙光號」,致敬中國首個秘密載人航天工程

2021-01-10 扒拉文史

在鄧超導演的《銀河補習班》中,男主人公馬飛和隊友乘坐「曙光號」載人航天飛船升上太空歷經艱險,在失聯三天之後成功回到地面。

然而,這個「曙光號」航天飛船並不是電影虛構的,它的原型就是中國首個秘密載人航天工程「曙光號」,也叫做714工程。

電影開始馬飛在「曙光號」升天前舉行的儀式上,家屬席座位是空的,暗示著「曙光號」會有某些遺憾。

現實中「曙光號」是我國在二十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的第一次載人航天項目,這個項目的名稱是714工程。但是我國在那個年代物質匱乏,政治不穩定,載人航天的先例是蘇聯與美國,要想攻克載人航天飛船的技術也是一大難題,最後計劃被遺憾取消。

籌備

戰爭消耗了中國大量的人力物力,那時候,新中國是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成立的。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大多數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我國採取敵對,封鎖的外交態度,甚至想把我國扼殺在搖籃裡。

捍衛國家的獨立自主,沒有實力是絕對不行的,因此國家領導人十分重視科學技術的研發。原子彈和氫彈的研發可以保護國防和彰顯國家實力,國家用大量的人力物力搞科學研究,許多海外留學的學子紛紛響應國家政策,放棄在海外的優渥工作回到祖國搞科技建設。

經過科學家們的艱苦奮鬥,我國自行製造的第一顆原子彈於1964年10月16日在新疆羅布泊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國在西部地區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氫彈。

我國在航空航天工程上也加大馬力,1970年4月24日「東方紅一號」,中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運載它的火箭是長徵一號運載火箭。

在20世紀60年代許多關於載人航天的計劃就被提出來了,畢竟中國人在幾千年前就有了飛上太空的遐想。

1965年1月8日,錢學森遞交了分析中國航天面臨的問題的報告:

「重量更大的載人衛星在國際上的應用,現在雖然還不十分明確,也得有所準備。」

因此航空航天領域的發展受到我國上層 領導的重視,並且表示大力支持。後來就有了打造兩艘飛船的計劃,1967年國家同意第一艘載人飛船叫「曙光號」。

打造「曙光號」進行時

打造載人航天飛船是一件大事,一切工作如火如荼地開展。

「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要求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飛行員開展航天員的選拔工作」。

經過嚴格的篩選,最後從從215名飛行員中選出了88位候選人。看著蘇聯和美國的航天員先後成功地遨遊太空,我國也不甘落後,加緊幹勁力爭上遊。計劃在1979年發射第一顆載人飛船。

錢學森

在當時,中國在經濟上不顧自然規律大肆發展,希望在各個方面趕超英美,群眾也是鬥志昂揚,因此有一些脫離現實。飛船的擬定方案中,曾經討論過飛船可以載多少人上太空,飛船要越大越好,載人越多越好,這樣才能證明技術的先進性。

後來經過討論還是認為不可以片面地將技術與飛船的尺寸和載人數相掛鈎,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在飛船的負載能力之內搭載航天員,錢學森堅持做兩個人或三個人的方案,最後決定搭載兩名航天員升空。這次載人航天計劃做好了許多前期準備,但是萬事開頭難,畢竟是第一次載人航天計劃,一切在一次政治動蕩後慢慢偏離了軌道。

計劃有變

航空航天工程是一個國家重要的工程,穩定的政局才能為其發展奠定基礎。

一旦政治混亂波及航天計劃就會給「曙光號」發射製造障礙。然而人們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714』辦公室被懷疑是『起義事』的代號,叛變、反革命在當時是十分敏感的事,一旦被調查,一旦有所牽連,在政治上便有了汙點。

航空航天

「714工程」許多人員被調查、審查,耗費大量時間。甚至許多空軍被抓起來調查,這嚴重影響了太空人訓練。因此最後空軍宣布太空人的訓練暫停。

「曙光號」計劃就在動蕩、艱苦的年代被按下了暫停鍵。

「曙光號」的餘熱

雖然「曙光號」在曲折準備後也沒有發射,但是這段沒有實現的中國第一次載人航天的計劃卻為後來我國航空航天史上取得輝煌的成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從嫦娥奔月的神話裡就可以感受到中國人民對天空的嚮往,新中國成立後,我國不甘落後,也搞起了航空航天技術。

楊利偉

2003年10月15日,神州五號載人飛船升空,楊利偉的名字響徹世界,他成為中國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太空人,2005年10月12日,神州六號搭載費俊龍、聶海勝兩名航天員升上太空,2008年9月25日神州七號搭載翟志剛、景海鵬、劉伯明三名航天員升空。

還記得2012年航天員劉洋在太空失重的環境下與地面連線給青少年講的太空課堂嗎?這一切都在彰顯著中國的航空航天技術正在慢慢發展,逐漸成熟。

或許「曙光號」是那一代未完成的飛天計劃,但是一代代中國航天人不斷攻艱克難,拼上他們的青春,灑下汗水與淚水,在航空航天技術上不斷創造佳績。神州升空,電視機前的億萬觀眾懷著激動的心情,和指揮臺一起倒計時,當看到火箭下熊熊的火苗和傳來神州發射成功的消息,舉國歡騰!

《銀河補習班》劇照

《銀河補習班》這部電影中講的故事雖然更傾向於親情與教育,但是其中的父親馬皓文教育兒子要一直想,不服輸的精神鼓舞兒子馬飛從「缺根弦兒」變成一名出色的太空人。

「一直想」注重創新,不斷想出辦法解決問題,就像當時的中國沒有技術,在空白的領域不斷摸索到攻克技術難題,中國人也不服輸,我們不甘心落後英美,所以一直在追趕,逐漸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在航天、衛星的領域不止步摸索。

2017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完成4個月的軌測試任務後正式交付中國科技大學使用,2018年北鬥衛星系統完成了19顆衛星發射組網,和美國GPS、俄羅斯GLONASS、歐盟GALILEO一起是聯合國衛星導航委員會認定的供應商。

中國逐步在航天技術上突破,為世界展示中國的力量。

「曙光號」的餘熱依然在鼓勵中國航天人前行。

文/扒拉文史

相關焦點

  • 航天日︱「東方紅一號」之前曾有個「曙光號」飛船計劃
    接下來就有問題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是在1980年代中期啟動的,那時恰好是太空梭大放異彩、最為風光的時候,中國為什麼沒有受影響上馬搞太空梭,而選擇了「落伍」的宇宙飛船發展道路呢?鮮為人知的「曙光號」飛船計劃在世界航天發展史上,前蘇聯拔得頭籌。
  •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陳善廣出席第22屆國際宇航學會人在...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陳善廣出席會議,並作題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及未來規劃》的報告。本次會議以「奔向火星」為主題,來自中國、美國、俄羅斯、法國等近30個國家的200多名專家學者參加會議。
  • 星辰大海,中國航天的高光時刻!
    重大工程邁入新階段 2020年5月5日18時整,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等載荷從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宣布,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階段任務首戰告捷。 此前,我國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於2019年7月19日受控再入大氣層,少量殘骸落入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至此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階段全部任務圓滿完成。
  • 每日一詞∣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 three-step manned...
    5月5日晚,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首飛成功。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表示,此次發射成功驗證了新型火箭的總體設計和技術,正式拉開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的序幕。該階段的目標是將載人空間站送入軌道。
  • 王兆耀:載人航天三步走戰略後續任務仍十分艱巨 - 中國三門峽網...
    國新辦29日下午就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王兆耀其間回顧了此次任務的簡要情況。  王兆耀指出,今日上午10時03分,神舟九號飛船返回艙順利降落在內蒙古中部主著陸場預定區域,3名航天員健康出艙。
  • 2021全球航天大事件一覽!登陸火星,深空探測,載人航天
    天問一號看似一步登天的背後是紮實的工程實力積累與科學的任務規劃,沒有一絲一毫的衝動與魯莽,而這也是大國定力在重大航天工程中的具體實踐。美國 毅力號Artist’s impression of Perseverance and the Ingenuity helicopter.
  • 天宮一號是中國首個空間實驗室 重達8噸役期2年
    本報訊(記者商西)據中國軍網昨天消息,執行天宮一號飛行任務的各大系統參試人員和飛行產品此前已集結酒泉發射場,目前各項準備工作進展順利。  據了解,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運抵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與「天宮一號」會合。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消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已對載人航天發射場設施設備進行全面檢修檢測和質量評審,完成測發指揮監測系統升級改造等66項基建技改項目,具備執行首次空間交會對接任務的能力。
  • 完美日記二代動物眼影玉兔盤,創意詮釋中國航天文化
    古時候,我們從詩詞歌賦神話著作中抒發對宇宙、對月球的想像和嚮往;如今,勇於創新的中國航天不斷在浩瀚的宇宙銀河星系裡探索和前進。  2020年為中國航天大年。今年5月,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次飛行取得圓滿成功,拉開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序幕。
  • 俱懷逸興壯思飛——哈工大與中國航天60年
    從1956到2016,中國航天事業走過了一個甲子,哈工大與中國航天始終攜手共進: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嫦娥探月;從老一輩航天校友建立卓越功勳到今天風華正茂的學子積極投身航天事業;從航空工程系正式組建到中國高校第一個航天學院建立;從「試驗一號」衛星遨遊太空到「紫丁香二號」納衛星飛天圓夢……一代又一代哈工大人心懷強國夢、航天夢執著前行,與祖國同驕傲,與航天共自豪;哈工大像展翅的鯤鵬,乘航天事業大發展的東風
  • 中國載人航天發射場模型亮相香港太空館新展廳
    香港太空館於1980年啟用,2015年底開始進行翻新工程及更換展品。重新啟用的新展廳面積1600平方米,設置約一百件新展品,其中約有七成屬互動展品。圖為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模型模擬發射。 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重新啟用的新展廳面積1600平方米,設置約一百件新展品,其中約有七成屬互動展品。
  • 中國研發宇宙飛船曙光號,載幾個人爭執不休,錢學森道:載兩人吧
    上世紀60年代,中國載人航天事業進入了關鍵階段,雖然科研工作者們順利確定了中國第一艘宇宙飛船的設計和名稱,但對於飛船上應該載幾位航天員,卻成了一個爭論的焦點。最後,僵持之下還是錢學森拍板決定……究竟最後選擇了幾位航天員呢?下面,小編就來給您從頭揭秘。
  • 甌江時評 | 探月夢 航天夢 中國夢
    嫦娥五號發射,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將實現我國航天史上四個「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實現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首次帶月壤高速再入返回地球。發射成功後,舉國歡騰、舉世關注。
  • 國新辦就天宮與神九載人交會對接任務舉行發布會(實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定於2012年6月29日(星期五)下午1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王兆耀、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副總經理袁潔、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主任陳善廣介紹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有關情況,敬請關注!郭衛民: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中午好!
  • 國新辦就天宮神九載人交會對接任務舉行發布會(實錄)
    幾個小時前神舟九號飛船返回艙安全返回了地面,三位航天員健康出艙,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取得了圓滿成功。2012-06-29 12:46:39郭衛民:現在我們很高興請來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王兆耀主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袁潔副總經理、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陳善廣主任出席發布會。向大家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們感興趣的問題。
  • 天宮二號已「回家」!2分鐘獨家回顧她的燦爛一生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文字部分由中國科普博覽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製作2019年7月19日21時06分,在軌運行1036天後,天宮二號受控離軌並再入大氣層,少量殘骸落入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階段全部任務圓滿完成
  • 【長城評論】致敬北鬥,致敬中國創造
    &nbsp&nbsp&nbsp&nbsp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是一個從一出生就註定要走向尋常百姓家的「國之重器」,它的建設發展不僅體現著中國智慧、中國速度和中國精度,更飽含著近代以來中國對建設航天強國和世界科技強國的殷切期望。
  • 【中國新聞網】嫦五帶回的月壤放在哪?中國會搞載人登月嗎?這些...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介紹,返回艙全身上下貼的確實都是暖寶寶。李淑姮 攝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供圖  嫦娥六號、火星探測……中國還有這些大計劃!  「十四五」及未來一個時期,中國航天還要實施哪些重大工程任務,還要出臺哪些政策?對此,吳豔華表示,「十四五」規劃和遠景目標的論證,正在緊鑼密鼓進行當中。  他強調,圍繞月球探測基本規劃確定的任務是探月工程四期,總共包括四次任務。第一次任務是嫦娥四號月球背面著陸巡視探測。
  • 展望太空 2021:中國自己的空間站、火星上的聚會、馬斯克的野心
    放眼全球,美國的載人龍飛船正式開啟了商業載人航天時代、低軌網際網路星座持續大規模部署、毅力號火星車發射;日本的隼鳥 2 號探測器樣本艙在長達 6 年的漫長旅行後著陸回收;俄羅斯聯盟 MS-17 飛船實現與國際空間站對接的最短時間紀錄;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也成功出發......【圖源航天愛好者網】邁進 2021,航天領域將如何發展?
  • 「彩虹魚」號:世界首個作業型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圖)
    我國自主研製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最大下潛深度為7062米,對深淵科學來說,這個深度還只是起步。如何讓我國深海科考更進一步,達到全海深載人作業水平?  今年9月26日,我國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個作業型萬米級載人深淵器「彩虹魚」號在南海海域完成海試,最大潛深為4328米,邁出了我國探索萬米深淵的關鍵一步。
  • 王兆耀回顧介紹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情況
    2012年6月2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王兆耀、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副總經理袁潔、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主任陳善廣介紹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王兆耀]下面,我和大家共同回顧一下此次任務的簡要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