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重慶枇杷山,因為靠近七星崗和兩路口,作為重慶母城渝中的老牌街道,這裡一直是吃貨們尋找美味的絕佳之地。
因為《舌尖上的中國》讓枇杷山的曉宇火鍋一炮而紅,後來的不過如此火鍋也緊跟其上。但在許多重慶人眼裡,枇杷山不得不提的還有熊貓火鍋。
熊貓火鍋的出名,與它的名字有那麼一點關係,畢竟憨態可愛的熊貓,誰不喜歡呢?而真正讓它打出名氣的卻是它的裝修。熊貓火鍋是一家名副其實的網紅火鍋,獨棟別墅的規模,原木的餐廳結構和彩色的霓虹燈光,古樸與現代並存。
三樓是半露天的設計,最外側有一處索道車廂的擺設,很適合拍照打卡。不過,遊品作為一個本地吃貨,可對這些虛無縹緲的外表沒興趣,畢竟好吃才是硬道理。
第一次吃熊貓火鍋,不知道辣度如何,於是遊品點了微辣。鍋底上得很快,凝固的牛油鍋底上是堆積成山的幹辣椒和花椒,九宮格放在上面被高高託起,再加入高湯,很快就煮開了。
整體來說,微辣的鍋底剛開始吃沒什麼感覺,基本不辣,但後勁很足,如果不太能吃辣的人可能有點受不了。遊品作為一個辣味愛好者,有點後悔,如果點中辣會更好吃。
每一張桌子上都有一瓶香油、醋、蠔油,服務員會在落座之後端上來3碟配料——蒜泥、蔥花、香菜,也都是吃火鍋常見的搭配,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調製。
熊貓火鍋的菜品相對於重慶路邊常見的火鍋店來說要貴一點,素菜的價格差不多,葷菜要貴5元左右,這也是網紅店一貫的手法。不過熊貓火鍋著實讓我佩服,雖然披著網紅店的皮,但菜品的品質卻不是網紅,非常實在。
首先推薦一下這個耙耙牛肉,因為在菜單的必點菜一欄,遊品特別喜歡吃牛肉,所以毫不猶豫就點了。28元一份,分量並不多,一份大概只有5塊,但每一塊都很大,長度至少有4釐米。
牛肉是提前滷製過的,帶著一點皮和筋,但吃起來一點也不覺得麻煩,反而非常軟糯,口感很豐富。經過牛油鍋底的滋潤,辣味稍稍滲透進去,因為有自帶的滷香,所以吃起來是恰到好處的麻辣,真是絕了!
現切的腱子肉,色澤鮮亮,十分水潤,看起來還是比較新鮮的。一份36元,一共大概有30片,相當於一片就是1元,價格略微有點貴。但那種一筷子夾起好幾片,在鍋裡上涮幾秒,快速蘸上油碟吃進嘴裡的滿足感,確實值。
因為牛肉很新鮮,所以吃起來絲毫沒有腥味或者因為長期冷凍而產生的異味。只需在鍋裡涮幾秒就熟了,所以牛油鍋底也沒有蓋住牛肉本身的味道,甚至讓我產生了一種在吃潮汕牛肉的錯覺,只能說品質確實好。
最後,大家如果來打卡一定要點2份這個熊貓肉(嫩肉片),作為這家店的招牌菜,在擺盤上就與其他菜品截然不同。一個定製的功夫熊貓託盤上,熊貓肉的白嫩特別誘人,雖然還沒下鍋,就已經能感受到那種細嫩。
嫩肉片有一個特點,就是不管煮多久都不會老,只是煮得越久越入味。遊品的口味比較重,所以直接把肉倒進鍋裡,先吃了其他的菜,快到最後才吃的熊貓肉。那種豬肉最純正的軟糯,大概只有吃過的人才能體會了。
對了,他們家還有很多火鍋店都沒有的毛肚梗子,作為毛肚的附屬產物,毛肚梗子的存在感有點低,卻是遊品的心頭好。熊貓火鍋的毛肚梗子是滷製過的,所以直接放進鍋裡煮一下就能吃了。
毛肚梗子的特色是脆,不管煮多久,也不會老得嚼不動,吃起來就是Q彈有嚼勁,遊品一個人就能吃一份,14元一份的價格算是這家店性價比比較高的菜品了。遊品還嘗試了一下鮮滷肥腸,味道不如毛肚梗子驚豔,只能算一般。
其他的菜品,像香菜丸子、魚籽蝦滑、鮮鴨血、薄豆乾也還不錯,只不過沒有前面介紹的這幾道有特色。酥肉的味道只能說是好吃,香味太淡了,應該是雞蛋放少了的原因。
這一頓火鍋吃下來,我們人均花了80元,不包含酒水,比重慶路邊的火鍋店要貴那麼一點。但整體來說這次火鍋體驗可以用精緻來形容,雖說是在別墅裡的網紅火鍋,但菜品是真的有品質,就算貴一點也是可以接受的。
你們都吃過像熊貓火鍋這樣真的好吃的網紅火鍋嗎?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