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研究顯示被寄養的孩子比正常家庭孩子更易犯罪

2020-11-29 中國網

新華網華盛頓7月3日電 美國一研究機構3日發表的科研結果顯示,缺少親生父母家庭關懷的被寄養看護的孩子比享受正常家庭生活的孩子更具犯罪傾向。

由美國麻省理工大學斯隆管理學院教授約瑟夫·多伊爾牽頭的科研小組,在1999年至2002年間對1.5萬名青少年進行了跟蹤研究。數據顯示,44%被寄養的孩子至少有過一次被捕的經歷,而由親生父母家庭撫養的孩子,即使受到了某些不好的壓力和影響,也只有14%的人有相同經歷。另外,在被寄養的未成年少女中,約有56%的人曾未婚先孕,但只有33%的由親生父母家庭撫養的女孩曾有過同樣經歷。

多伊爾說,被寄養的孩子比那些生長在親生父母家庭中的「問題」孩子成為少年犯的可能性大3倍。

相關焦點

  • 《家庭寄養管理辦法》將實施, 你願意成為孤兒院孩子的寄養家庭嗎?
    使民政部門監護的兒童回歸到正常的家庭生活,享受到溫馨的家庭氛圍。記者查閱資料了解到,現行的《家庭寄養管理暫行辦法》是民政部於2003年正式頒布,2004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之後,全國各地都有不同探索。隨後,記者致電諮詢了市兒童福利院,該院在1991年左右就正式啟動了家庭寄養這項工作。
  • 家庭寄養 讓福利院的孩子感受臨時父母的關心和愛
    現在的院長李燕華,當年就曾動員婆婆家成為了寄養家庭,至今已經寄養過5個孩子。  現在,杭州市兒童福利院有400多個孩子,其中有84個孩子在寄養家庭中生活。李冬蘭說,每年到寄養家庭生活的孩子差不多都是80多個,有新孩子進入,也有孩子被領養,還有孩子年滿16周歲後被轉入成人福利院,至今已有800多個孩子享受過寄養家庭的關愛。
  • 中國實施家庭寄養新規 尋找願意寄養的家庭更難
    中國民政部最新修訂的《家庭寄養管理辦法》12月1日起正式實施,取代2003年頒布的「暫行辦法」,旨在為孤兒和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棄嬰提供更多保障。     與「暫行辦法」相比,新辦法提高了家庭寄養標準,將原來每個家庭寄養兒童數量從不超過3人改為不超過2人,且要求該家庭無未滿6周歲的兒童。
  • 寄養模擬,為孩子鋪就「回家」的路
    雖然能送到寄養或模擬家庭的基本上是輕度殘疾,智力較正常的孩子,但家長們剛開始時還是會經常發現這些奇怪現象。寶安區社會福利中心的江秀娜表示,集中供養的模式對孩子的身心健康來說欠缺社會主流環境的氛圍,而寄養家庭和模擬家庭則更接近社會主流背景。「院裡做得再好也比不上社會的真實環境」。
  • 童年被寄養的孩子,長大後都怎樣了?
    2012年中國青年報關於「寄養」的問卷調查顯示,53.4%的人反映孩子容易任性叛逆;49%的人反映孩子性格更懦弱內向;47.7%的人反應影響孩子的活力。在寄養家庭如此,回到父母身邊,孩子出於對父母認可的需要,也依然會以討好的姿態出現,表現的乖巧懂事。殊不知,孩子有多懂事,心裡就有多少痛苦。而且,更痛苦的是,這種討好型人格一旦形成,往往會成為一生的噩夢,明知不好也難以擺脫。
  • 加國寄養家庭黑幕曝光!千萬不要讓孩子落到兒童廳手上!
    首先要說明,收養(adoption)和寄養(foster)是不同的。 收養的目的是這個孩子最終成為收養家庭的一員,除非因特別的原因中斷關係,否則這個孩子視收養父母為父母,收養父母視孩子為自己的孩子,終身為一家。
  • 在寄養家庭裡,沒媽的孩子像塊寶
    11月6日上午,洛陽市福利院與香港主流夢工場慈善基金會在洛陽市一所中學舉辦「家庭同樂日」大型聯歡會,孤殘兒童和他們被寄養家庭的爸爸、媽媽共408人參加活動。  「爸爸媽媽」帶著孩子來聯歡  高宣會今年50歲,曾經是一名下崗工人,4年前,她和老伴、女兒商量後,到福利院接回了兩個腦癱孩子。兩個孩子到她家時吃喝拉撒都不會,如今,生活基本能自理了。
  • 「虐待寄養兒童追責」更像「創可貼條款」
    徵求意見稿規定,寄養家庭寄養兒童不得超過2人,且無未滿6周歲兒童。此外,藉機斂財、歧視虐待寄養兒童的家庭將被強制解除寄養關係,構成犯罪的將被追刑責。(5月5日《京華時報》)  加強家庭寄養兒童的監管,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並保障他們不受到莫名的傷害,從立法的層面來明細情形,並採取對應的措施,比如限制寄養人數、終止協議等,無疑具有積極意義。
  • 探訪寄養家庭:10年養10個娃 孩子期待更多家人
    從2001年開始嘗試將部分孩子送到經審核的家庭寄養至今,杭州市兒童福利院在家庭寄養這條路上已探索了十幾年,既積累了許多有效的管理經驗,也遭遇了不少現實困難。「最多時我們曾發展了200多個家庭參與,而現在的家庭數量是79個。其實我們也理解,畢竟我們的孩子大多有疾病或殘疾,接受和照顧起來有一定難度。
  • 揭秘家庭寄養:福利院截留部分生活費
    與2004年頒布的《家庭寄養管理暫行辦法》不同的是,此次意見稿明確規定,寄養家庭有歧視和虐待寄養兒童、藉機對外募款斂財行為的,應解除寄養關係。如侵害寄養兒童的合法權益,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但是,王晨光同時認為,意見稿並沒有就如何保證寄養家庭的穩定性及如何安撫寄養家長作出規定。
  • 民政部:寄養家庭成員需無犯罪記錄
    民政部兒童福利司副司長趙泳介紹,民政部根據《家庭寄養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製定了《家庭寄養評估》標準,目的是能夠更好地保障在民政部門被寄養兒童和找不到父母的棄嬰的合法權益,也能夠維護寄養家庭的正當利益,同時也履行民政部門作為監護人的職責。
  • 民政部出臺家庭寄養評估標準 家庭成員需無犯罪記錄
    民政部兒童福利司副司長趙泳介紹,民政部根據《家庭寄養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製定了《家庭寄養評估》標準,目的是能夠更好地保障在民政部門被寄養兒童和找不到父母的棄嬰的合法權益,也能夠維護寄養家庭的正當利益,同時也履行民政部門作為監護人的職責。
  • 孩子寄養出去後福利院怎麼管
    市兒童福利院數據顯示:最多時有200多個家庭參與,目前僅有79個  浙江在線6月1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李玲 通訊員 傅哲寧)從2001年開始嘗試將部分孩子送到經審核的家庭寄養至今,杭州市兒童福利院在家庭寄養這條路上已探索了十幾年,既積累了許多有效的管理經驗,也遭遇了不少現實困難。
  • 寄養孩子可轉收養
    民政局北京晨報訊(首席記者 崔紅)寄養在本市居民家中的孩子
  • 北京寄養孩子可轉收養
    (原標題:北京寄養孩子可轉收養) 民政局
  • 美國洛杉磯縣寄養兒童多華裔 急需亞裔寄養家庭
    中新網12月16日電 據美國僑報網編譯報導,美國南加州公共廣播(SCPR)報導,為了使洛杉磯縣的亞裔寄養兒童生活得更加舒心,該縣寄養系統開始擴充亞裔寄養家庭的數量。將於本月19日召開的首場招募信息會議將以中文進行。  官方數據顯示,在洛杉磯縣的寄養系統裡,有幾百名亞裔兒童,他們大多來自於移民家庭。但他們的寄養家庭裡卻少有能說他們的母語的人。
  • 寄養家庭可領養孤兒
    本報訊(記者王皓)記者昨天從市民政局社會福利處獲悉,市兒童福利院已制定出《辦理寄養變領養工作的辦法》。今後,市兒童福利院寄養家庭的「爸爸媽媽」們,將可以成為法律意義上的真正父母了。  家庭寄養是由民政部門和社會福利機構將孤兒、棄嬰委託正常家庭進行撫養,由政府向寄養家庭支付寄養兒童的生活、教育費用的模式。
  • 我國擬規定寄養家庭虐待兒童嚴重者可追刑責
    京華時報訊(記者孫乾)棄嬰、孤兒的生長狀況受到各界關心,昨天,《家庭寄養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經過國務院法制辦徵求意見。徵求意見稿規定,寄養家庭寄養兒童不得超過2人,且無未滿6周歲兒童。此外,藉機斂財、歧視虐待寄養兒童的家庭將被強制解除寄養關係,構成犯罪的將被追刑責。
  • 智障孩子 從愛心人士的家庭呵護到一個寄養基地
    2006年,東渚鎮有居民自發把孤殘兒童寄養在自己家裡,讓他們擁有家庭的溫暖。為了方便這些孩子們接受康復教育,在市福利院、高新區民政局、東渚鎮政府多方努力之下,2010年3月,"陽光之家"孤殘兒童寄養基地在東渚鎮龍景社區成立。  "陽光之家"是蘇州市首家集殘疾兒童養育、康復、教育、醫療為一體的殘障兒童之家。
  • 流浪兒納入家庭寄養 長沙市第一社會福利院招募愛心家庭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長沙市流浪兒主要被送往第一社會福利院,仍有不少孩子等待愛心家庭「寄養」。  【現狀】  救助站內「寄養」先例仍未開   按此前規定,救助站接收到的幼童或未成年人,如無法查找到家人或家庭地址,且有智力方面的障礙,先安置到福利院,再由福利院落實孩子的相關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