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和外國人的飲食習慣有很大差異,像是豬蹄,在中國絕對是妥妥的美味,但是在外國,豬肉銷量都堪憂,至於豬蹄,簡直就是毫無價值的存在。同樣,在養雞場內,雞爪的命運也沒好多少。雞爪、雞胗、雞心這一類中國人都熱衷炸串、炒菜的肉菜,在外國一直混得都不好。而我們則是儘量不浪費,只要是食材,就想辦法把它做成最美味的食物。
就說雞爪吧,在綠皮火車上,它是泡麵的最佳伴侶。在零食界,也佔有獨特的位置。只要味道做得有特色,就根本不愁賣。不過倒是有個問題值得思索,我們都知道一隻雞隻有兩隻爪,為啥市面上的雞爪還會源源不斷呢?一起看看養雞戶們咋說。
首先,中國人雖然喜歡烹飪,不過也不是天天都離不開雞爪這類食材。因為填飽肚子還得靠主糧,像是大米和麵食。而雞爪只是充當配菜而已,解解油膩的饞。我們平時到了超市和農貿市場,雖然能看到很多攤販在賣雞爪,可我們真的數數自己一年能買幾回呢,恐怕數量寥寥。愛吃雞爪的人吃的量稍多,不過多數人還是每年僅僅嘗鮮幾次而已。
其次,農民家養上幾隻雞也是很常見的,甚至有些村子家家戶戶都養了幾隻雞。除了自己吃之外,還有人把雞帶到集市上賣掉換錢,這在農村的集市裡是很常見的。有些農民甚至還會賣自家產的散養蛋。這些每天供應的散養雞,雖然數量有限,但畢竟農民數量多,這些雞的總數也不少,足夠應付農民們對雞爪的需求量了。
再次,國內有很多養雞場,養殖技術也比之前有很多長勁,養殖雞也更科學和先進了,一隻成品雞從雞仔到成雞,周期已經縮短了不少,每天產出的雞肉雞爪,已經足夠我們應付日常的需求了。
最後,就是從外國進口的雞爪了。因為外國人很多都把雞內臟、雞爪等當成廢棄物,他們是不吃的,也不會製作。所以他們把自己吃不掉的雞爪暈倒中國來,轉手倒賣,或者加工成半成品,這也是我們為啥在市場上見到的雞爪的來源之一,尤其是那些冷凍成箱包裝的雞爪,有些就是外國進口的。
在我國,除了成品雞或者現宰活雞,雞的售賣和豬肉類似,都是按照部位來切割售賣的。也有人見過一隻雞長了三隻腳的,不過小編沒見過,您見過嗎?歡迎文末留言,一起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