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故事——人與蛇的未了情緣

2021-01-13 風味評書

一個人靠耍蛇賣藝為生。這位耍蛇人養著兩條蛇,它們的皮膚都是青色的。耍蛇人管那條大蛇叫大青,小蛇叫二青。二青的額頭上長有小紅點,它很機靈,盤旋起來,非常靈活,很配合耍蛇人的表演。因此,耍蛇人特別喜愛它。一年之後,大青因為生病死掉了,耍蛇人想再找一條蛇來替補,但一直沒遇到合適的對象。

有天晚上,耍蛇人寄宿在一座山寺中。天亮後,他打開箱籠一看,竟然發現二青不見了。這下可把他給愁壞了。他到處尋找,大聲呼叫,還是不見二青的蹤影。以前每次遇到林深草茂的地方,耍蛇人常常要放二青出去,讓它自由自在地活動一下。每次二青總是一會兒就自動回來。這一回,耍蛇人寄希望它跟往常一樣,能自動回來。於是,他坐在寺中苦苦等待,太陽已爬得老高了,仍不見二青回來,兩條蛇的離去使耍蛇人很絕望,只得沒精打彩地走出了山寺。可出寺門沒幾步路,他忽然聽到草木叢中窸窸窣窣的聲音,停住腳步仔細觀察,吃驚地發現竟是自家的二青爬過來了。耍蛇人又驚又喜,好似得到了極為珍貴的玉器一般。他趕忙放下擔子歇在路邊,這時二青也停下來了,它的後面還跟著一條小蛇。耍蛇人輕輕地撫

摸著二青說:「我還以為你跑掉了哩。這個小傢伙是你介紹來的嗎?」他拿出食物餵二青,又餵小蛇。小蛇雖未離開,但蜷縮著身子,害羞的不敢吃食物。二青銜著食物餵它,這情形就像主人禮讓客人進餐一樣。耍蛇人再次給小蛇餵食,這次小蛇沒有拒絕。吃完食後,它便隨二青進入箱籠。

耍蛇人很開心地收下小蛇並開始馴教它。小蛇蟋曲盤旋很快合乎要求,跟二青已無多大差別。耍蛇人於是叫它小青。他帶著它們四處奔走賣藝,獲利不少。對耍蛇人來說,蛇的身長一般以二尺長為最好,太大則太重,不便於耍弄。正因為如此,所以耍蛇人要經常更換蛇。因為二青特別馴服機靈,所以它雖然很大,耍蛇人卻捨不得馬上放它走。這樣又過去兩三年光景。後來,二青長到三尺多長,一睡下就把籠子擠滿了。耍蛇人不得不放它回歸大自然。

有一天,他來到東山間,用好東西餵二青吃,祝福完後便放二青出籠。二青沒爬出多遠,便又爬回來了,彎彎曲曲地盤在籠外。耍蛇人對二青揮揮手,說:「你去吧!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你從此隱身大山谷中,來日必然能成為神龍。這個小籠子你怎麼可以久居呢?」二青聽了這番話果真走了,耍蛇人目送著它離去。過了一會兒,二青又返回來,耍蛇人趕它也不走,只見它用頭觸籠子,籠中的小青也把籠子震得直動。耍蛇人突然醒悟說:「難道你是要與小青告別嗎?」於是,他打開籠門,放出小青。二青和小青便親暱地交首吐舌,好像在說告別的話。不一會兒,兩條蛇曲曲彎彎一起走了。耍蛇人以為小青也不會回來了,但小青很快就獨自爬回來了,徑直爬進籠裡躺下。此後,耍蛇人時時處處物色好蛇,但一直沒有覓到。小青漸漸長大,已不再適宜纏在身上獻藝。後來,他雖覓到一條小蛇,它也比較馴服,但始

終不如小青。這時,小青已長得像小孩子手臂一樣粗壯了。

起先,二青在山中活動,打柴的人經常看到它。過了幾年後,二青長到數尺長,身圍有碗口粗。它開始追逐過路人,因此,過往旅客不得不加防備,儘量不走二青所在的那條山路。

有一天,耍蛇人正好經過這裡。突然一條大蛇猛地爬出來,耍蛇人嚇得沒命地奔跑,那大蛇在後面緊追不放。耍蛇人回頭一看,大蛇快追上來了,當他發現它的頭上有個非常明顯的紅點時,他才醒悟過來,原來它是二青。耍蛇人急忙放下擔子,大聲的呼喊「二青,二青!」大蛇頓時停住了。它在耍蛇人身上嗅了很久,接著跳起身來繞在耍蛇人身上,就像以前盤旋賣藝一樣。耍蛇人意識到二青並沒有惡意,只是它的軀體太重,他已經受不起它的纏繞,就在他感覺自己無法呼吸時,二青放開了他。

它轉而用頭觸箱籠。耍蛇人懂得它的意思,便打開籠子放出小青。二青小青相見後,馬上甜甜蜜蜜地交纏在一起,很久才慢慢鬆開。耍蛇人於是叮囑小青說: 「我早就想和你告別,今天你總算找到伴侶了。」又對二青說:『它本來就是你引薦來的,還是託你把它帶走吧。我還必須囑咐你:深山大谷裡並不缺少食物,你以後不要再驚擾行人,以免遭到天神的譴責。」兩條蛇聽了以後都低著頭,好像是接受了他的勸告。突然,它們揚起頭,二青在前,小青在後,往山中爬去。它們所經過的林木中,留下一條路的痕跡。耍蛇人站在那裡目送它們,直到看不見才離去。從此以後,行人又能安全地從這條山路經過,二青和小青不知爬到什麼地方去了。

相關焦點

  • 聊齋志異:鬼怪、動物和人的互動,反映的卻是真實的人間萬象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幾乎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中國古典文學精品,魯迅先生稱之為 「用傳奇法,而以志怪」。魯迅所說的 「傳奇法」,是指作品借幽冥鬼怪狐妖之說諷喻世情,名為寫冥界事和人,實則筆筆寫現實中習見者,此之為 「影射」。在《聊齋志異》描寫人狐婚戀的故事中,狐女多被作者賦予了世間佳麗的美好品質,她們多以自薦枕席的方式與男子結合。
  • 《聊齋》故事:一隻蛐蛐,可讓人家破人亡,也可讓人榮華富貴
    物貴人賤,裝神弄鬼,一夜暴富,《聊齋》中最現實的故事《聊齋》中一隻蛐蛐的故事,折射出古代社會的現實情況《聊齋志異》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根據收集而來的民間流傳的鬼怪故事而編寫的一本小說,在中國古代小說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 《聊齋志異》螳螂捕蛇和藏蝨
    早年間,淄博人張某,偶然到了一座山谷,忽然聽到山崖上發出雜亂的巨響聲。他想看看發生了何事,就順著一條小路攀到崖上,偷偷地查看。只見一條十幾公分粗的大蛇,在樹叢中不住地顛倒扑打,尾巴橫掃周圍的樹木,樹葉從枝條上簌簌地落下來,看樣子好像被什麼東西鉗制住。
  • 《倩女幽魂》:人鬼情未了之不食人間煙火
    紅塵裡,美夢有幾多方向,找痴痴夢幻中心愛,路隨人茫茫。聶小倩幽怨的眼神聽著這首張國榮的電影同名曲《倩女幽魂》,很容易將我們情不自禁地帶入到那個悽美的而又超凡脫俗的人與鬼的愛情故事裡去。寧採臣是個窮書生,女鬼聶小倩感其性情天真,為人正直,新生愛意,一段超越生死的人鬼情緣從此開始,最後因為小倩要轉世投胎,兩人將會永世不能再見,這可以說,人鬼情未了,往往比人和人之間的戀愛更加驚天地泣鬼神。
  • 聊齋故事:自殺的蜈蚣
    吳光這樣奇怪的行為轉眼就有三年了,這天天氣晴朗,陽光暖洋洋的照在人身上舒服極了,村裡開大會,男女老少都來到村西的空壩子裡。大家正熱鬧地討論著,孩童愉快地玩耍著,這時有個女人激烈的尖叫了起來,啊!這女高音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都轉身看過去,還有人罵她是不是啥了。而這女人則結結巴巴地說:蛇。其中一個瘦高個子的男人說:蛇,怕啥,我們這麼多人,打了回去燉肉喝酒。
  • 《我左眼見到鬼》:為何沒能成為《人鬼情未了》那樣的世界級經典
    《人鬼情未了》劇照《人鬼情未了》是電影史上一部世界級的愛情經典,因為一段情,因為一首歌,幾十年來,一直為世人所傳唱,所稱誦。中國自古盛產愛情傳奇,一曲《梁祝》驚豔紅塵,一部《聊齋》千古風流。《我左眼見到鬼》劇照感天動地的人鬼情緣1. 相識七日,天人永隔影片開場於一場葬禮,死去的是女主人公何麗珠的丈夫,最為可悲的是,她竟然是一名新婦。何麗珠與徐禮人在度假時相識,七日閃婚,很快又成為了孀婦。
  • 不一樣的「畫皮」故事,《聊齋新傳之畫皮人》開機
    「畫人畫皮難畫心」,這次的《畫皮人》又會講述怎樣的故事?  11月20日,《聊齋新傳之畫皮人》在象山影視城開機。電影由尹波執導,無限精彩(無錫)影業公司、安徽澤深影業出品,此次從全新的角度出發,打破觀眾對聊齋的傳統印象,演繹不一樣的聊齋故事。
  • 《聊齋志異》中,蒲松齡遇見「神仙顯靈」的現象,如今卻也很常見
    蒲松齡,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也稱聊齋先生,是清朝一位著名短篇小說家。而他所撰寫的《聊齋志異》很多都不是憑空想像捏造的故事,而是真實存在的事情。比如半夜江上鬧鬼的故事,實際上就是一種罕見發光的水藻鬧出的大烏龍。
  • 都說豬狗不如,《聊齋志異》卻說人不如蛇,蛇的感恩之心讓人慚愧
    《聊齋志異》中,更把「萬物皆有靈」發揚到了極致,不但動物植物可以成精,甚至一個板凳一根掃帚也可以成精,有一個蛇人的故事,就講了一條小蛇修煉成精,與人成為朋友,知恩圖報的故事。蛇人蛇人,講述的是一個以耍蛇為生的人,與蛇長期相處,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同時間雜著蛇與蛇的友誼,所以這個篇目應該是「耍蛇人」或「養蛇人」,蛇人可能是流傳過程中發生了訛誤。
  • 塔羅:你對他情緣未了,你主動聯絡他,他能答應跟你複合嗎?
    測驗問題就是你對一個人情緣未了,但是他不做不主動,如果你主動聯絡他,他會有什麼反應呢?那我們今天就還是現場隨機抽牌,只用兩個選項,向左走、向右走,然後就是要平靜你的心情,然後想著你要佔卜的事情,再憑感覺在上面選擇向左走或者向右走,如果您選擇的結果跟你的情況相近,那麼這個結果是可以拿來做參考的,如果相差甚遠的話,建議就忽略,可以看我其他的測驗文章。
  • 《聊齋志異》:蒲松齡為何多次寫到「於七之亂」?它究竟是什麼
    為什麼蒲松齡會在狐鬼故事裡一再寫到戰亂,還直接點名於七呢?要解開這個疑惑,我們還得先從於七這個人說起。 於七是土生土長的山東棲霞人,他14歲拜師習武,崇禎二年就中了武秀才,第二年又中了武舉人。 於七家世顯赫,他的外祖父,是著名抗倭名將戚繼光。
  • 周迅傅藝偉主演,聊齋改編的《古墓荒齋》中,全是養眼的俊男美女
    蒲松齡的一部《聊齋志異》,不僅是文學作品寶庫中的明珠,更是影視作品取之不竭的創作源泉。比如於1991年上映,由謝鐵驪執導的《古墓荒齋》,便是據此改編的經典作品。 與大多數根據單個故事改編的作品不同,《古墓荒齋》是一部「集合」之作。影片以「連瑣」為故事主幹,再融合「畫皮」、「聶小倩」、「嬌娜」、「連城」等4個故事,最終將5個故事凝聚匯合成一個新故事。
  • 聊齋報仇故事:飛禽勇鬥大蛇,隱忍三年終於爆發
    出現了很多不公平的事情,廣大百姓在社會中沒有辦法反抗的時候,就在就寓情於文學作品中,創作出了很多復仇的故事。這種情況對於後世的武俠,尤其是現在的網絡小說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其中用的最多的就是「復仇」。聊齋的主旋律是抨擊封建社會的,也有很多報仇的故事,其中有一個特別的,就是飛禽隱忍報仇。故事的主角是鸛鳥。這是一種長得像鶴,但是沒有鶴漂亮優雅的鳥。
  • 驚現現實版《聊齋》男子生吃活蛇如咬蔥_遊俠網 Ali213.net
    我每每讀《聊齋》之《蛇癖》:「……每得小蛇,則全吞之,如咬蔥狀;大者以刀寸寸斷之,始掬以食。嚼之錚錚,血水沾頤……」便渾身起雞毛疙瘩,但並不太相信,因是「聊齋」。直至曾經親眼目睹一位現代人在大庭廣眾之下吞噬一條活蛇,那時的心境用驚心動魄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獵奇心理驅使我採寫了這則「新聊齋」。
  • 《聊齋》中最荒唐的三個故事,初讀讓人忍俊不禁,再讀卻笑不出來
    ——郭沫若 蒲松齡寫的《聊齋志異》,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這部小說曾經被改編為電視劇,在央視臺播放,可以算得上是一代人的經典,有很多小孩子心裡接受程度不高,在最開始看電視劇的時候,甚至還成為了他們的童年陰影。 在最開始看《聊齋志異》的時候,大部分的人都會覺得這只是一部有關於鬼怪的小說而已。
  • 人狗情未了!《我在雨中等你》曝光暖心預告
    人狗情未了!時長:02:11 來源:電影網 1905電影網訊 近日,講述人狗情緣的影片
  • 新聊齋|書生偷吃蛇蛋,回家變成蛇人,妻子不離不棄終獲救
    新聊齋|書生變蛇記  清朝,有一書生到韶州遊玩,入山中借宿養蛇老婦家。不聽勸告,偷吃了一個蛇蛋,回家後舌頭分叉胸口長鱗。村民打算除妖,妻子帶他逃走,回到山中拜老婦為義母,喝下老婦人一碗血方解此難。  書生名叫秦琉,精通四書五經,平時除了喜舞文弄墨外,就是廣遊天下山水。
  • 白話聊齋故事:庫官神的傳說
    (重溫聊齋系列085篇《庫官》) 這篇聊齋故事,講述了庫官神的故事。所謂的庫官神,就是專門掌管凡間每個人的命中財富的神仙。當然,此篇故事並非宣揚迷信之作,也不是宣揚所謂的人之命天註定的封建思想,而是通過這篇故事,告誡人們,不要強求不義之財,得到不該得的東西,就會失去該得的東西。當官員貪汙受賄,就會失去官位和自由,當歹徒搶劫錢財,就會失去品德和自由。當人們存在非分之想,必然會得到非分之想所帶來的負面效應,從而漸漸遠離人的良知。
  • 蘇打綠音樂電影《故事未了》開箱文觀後感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蘇打綠的專輯向來是誠意滿滿,但是這次非常令人感動的是,用了密密麻麻八頁小字,介紹了幾乎所有參與這場音樂盛宴的人,可能少了他們其中任何一個在背後的付出,這場電影都不會像現在看上去這樣精彩。
  • 驚現現實版《聊齋》男子生吃活蛇如咬蔥
    我每每讀《聊齋》之《蛇癖》:「……每得小蛇,則全吞之,如咬蔥狀;大者以刀寸寸斷之,始掬以食。嚼之錚錚,血水沾頤……」便渾身起雞毛疙瘩,但並不太相信,因是「聊齋」。直至曾經親眼目睹一位現代人在大庭廣眾之下吞噬一條活蛇,那時的心境用驚心動魄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獵奇心理驅使我採寫了這則「新聊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