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靠耍蛇賣藝為生。這位耍蛇人養著兩條蛇,它們的皮膚都是青色的。耍蛇人管那條大蛇叫大青,小蛇叫二青。二青的額頭上長有小紅點,它很機靈,盤旋起來,非常靈活,很配合耍蛇人的表演。因此,耍蛇人特別喜愛它。一年之後,大青因為生病死掉了,耍蛇人想再找一條蛇來替補,但一直沒遇到合適的對象。
有天晚上,耍蛇人寄宿在一座山寺中。天亮後,他打開箱籠一看,竟然發現二青不見了。這下可把他給愁壞了。他到處尋找,大聲呼叫,還是不見二青的蹤影。以前每次遇到林深草茂的地方,耍蛇人常常要放二青出去,讓它自由自在地活動一下。每次二青總是一會兒就自動回來。這一回,耍蛇人寄希望它跟往常一樣,能自動回來。於是,他坐在寺中苦苦等待,太陽已爬得老高了,仍不見二青回來,兩條蛇的離去使耍蛇人很絕望,只得沒精打彩地走出了山寺。可出寺門沒幾步路,他忽然聽到草木叢中窸窸窣窣的聲音,停住腳步仔細觀察,吃驚地發現竟是自家的二青爬過來了。耍蛇人又驚又喜,好似得到了極為珍貴的玉器一般。他趕忙放下擔子歇在路邊,這時二青也停下來了,它的後面還跟著一條小蛇。耍蛇人輕輕地撫
摸著二青說:「我還以為你跑掉了哩。這個小傢伙是你介紹來的嗎?」他拿出食物餵二青,又餵小蛇。小蛇雖未離開,但蜷縮著身子,害羞的不敢吃食物。二青銜著食物餵它,這情形就像主人禮讓客人進餐一樣。耍蛇人再次給小蛇餵食,這次小蛇沒有拒絕。吃完食後,它便隨二青進入箱籠。
耍蛇人很開心地收下小蛇並開始馴教它。小蛇蟋曲盤旋很快合乎要求,跟二青已無多大差別。耍蛇人於是叫它小青。他帶著它們四處奔走賣藝,獲利不少。對耍蛇人來說,蛇的身長一般以二尺長為最好,太大則太重,不便於耍弄。正因為如此,所以耍蛇人要經常更換蛇。因為二青特別馴服機靈,所以它雖然很大,耍蛇人卻捨不得馬上放它走。這樣又過去兩三年光景。後來,二青長到三尺多長,一睡下就把籠子擠滿了。耍蛇人不得不放它回歸大自然。
有一天,他來到東山間,用好東西餵二青吃,祝福完後便放二青出籠。二青沒爬出多遠,便又爬回來了,彎彎曲曲地盤在籠外。耍蛇人對二青揮揮手,說:「你去吧!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你從此隱身大山谷中,來日必然能成為神龍。這個小籠子你怎麼可以久居呢?」二青聽了這番話果真走了,耍蛇人目送著它離去。過了一會兒,二青又返回來,耍蛇人趕它也不走,只見它用頭觸籠子,籠中的小青也把籠子震得直動。耍蛇人突然醒悟說:「難道你是要與小青告別嗎?」於是,他打開籠門,放出小青。二青和小青便親暱地交首吐舌,好像在說告別的話。不一會兒,兩條蛇曲曲彎彎一起走了。耍蛇人以為小青也不會回來了,但小青很快就獨自爬回來了,徑直爬進籠裡躺下。此後,耍蛇人時時處處物色好蛇,但一直沒有覓到。小青漸漸長大,已不再適宜纏在身上獻藝。後來,他雖覓到一條小蛇,它也比較馴服,但始
終不如小青。這時,小青已長得像小孩子手臂一樣粗壯了。
起先,二青在山中活動,打柴的人經常看到它。過了幾年後,二青長到數尺長,身圍有碗口粗。它開始追逐過路人,因此,過往旅客不得不加防備,儘量不走二青所在的那條山路。
有一天,耍蛇人正好經過這裡。突然一條大蛇猛地爬出來,耍蛇人嚇得沒命地奔跑,那大蛇在後面緊追不放。耍蛇人回頭一看,大蛇快追上來了,當他發現它的頭上有個非常明顯的紅點時,他才醒悟過來,原來它是二青。耍蛇人急忙放下擔子,大聲的呼喊「二青,二青!」大蛇頓時停住了。它在耍蛇人身上嗅了很久,接著跳起身來繞在耍蛇人身上,就像以前盤旋賣藝一樣。耍蛇人意識到二青並沒有惡意,只是它的軀體太重,他已經受不起它的纏繞,就在他感覺自己無法呼吸時,二青放開了他。
它轉而用頭觸箱籠。耍蛇人懂得它的意思,便打開籠子放出小青。二青小青相見後,馬上甜甜蜜蜜地交纏在一起,很久才慢慢鬆開。耍蛇人於是叮囑小青說: 「我早就想和你告別,今天你總算找到伴侶了。」又對二青說:『它本來就是你引薦來的,還是託你把它帶走吧。我還必須囑咐你:深山大谷裡並不缺少食物,你以後不要再驚擾行人,以免遭到天神的譴責。」兩條蛇聽了以後都低著頭,好像是接受了他的勸告。突然,它們揚起頭,二青在前,小青在後,往山中爬去。它們所經過的林木中,留下一條路的痕跡。耍蛇人站在那裡目送它們,直到看不見才離去。從此以後,行人又能安全地從這條山路經過,二青和小青不知爬到什麼地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