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皇權的根本,是劉氏皇帝通過中樞官僚,統治以自耕農為主的千萬小民,居中原以制天下。
到了東漢後期,天下局勢有三個新的因素:
1、豪強轉型的世家大族實力膨脹,地方豪強的實力也在膨脹。這兩者從中央到地方,都對漢王朝的秩序,尤其是皇權的穩定,造成了挑戰。
2、邊疆胡族入塞,連綿百年不絕的漢羌戰爭,將關中地區打殘。以南匈奴為代表的胡族上層,逐步漢化和文明化,對漢人統治秩序提出挑戰。
3、南方地區經濟的發展。
巴蜀地區在西漢發展起來,到西漢末年實現有力割據。劉秀統一戰爭,對公孫述最為苦戰。江南地區在東漢繼續發展,到東漢末荊州和揚州江南地區,經濟不斷發展,有了地方割據可能。
之前中原政權只需平定江北的淮泗地區,就可以席捲南方,而到東漢末年,長江以南的發展,依靠長江險阻,已經有建立割據政權的可能了。此後的孫策孫權兄弟就是例證。
另一方面, 從漢章帝早逝、幼主即位開始,東漢王朝就造成了一個整整百年時間,沒有成年君主即位的惡性循環:皇帝即位早、生孩子晚、駕崩的也早、新皇帝即位的更早.....
成百上千的後宮佳麗,過早的宮廷生活,是破壞皇帝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這同樣也是世家大族出身的後宮嬪妃所形成的宮廷力量,直接或者間接造成的惡果。
東漢王朝每次選擇皇后,要麼是光武帝劉秀的妻族陰氏、郭氏,要麼是光武帝的姻族,或開國元勳的後裔,如樊氏、鄧氏、馬氏、宋氏、梁氏、竇氏這些家族。
這些皇后們地位尊崇,背後都有強大家族勢力支持,沒有生子時,亦可抱養她人之子作為養子,而絕不如西漢王朝那樣,會單單因為無子而被廢後。
和熹皇后:鄧綏
這些元勳世家出身的貴族女子,自幼便為選入宮廷而培育,具備豐富的政治素養和宮廷鬥爭手段, 因此,東漢宮廷鬥爭相當慘烈,而且幼帝輩出,造成了皇權極為虛弱的惡果。
皇權從來先有硬實力才有軟實力。皇帝真大權旁落了,野心家自然找得到藉口,畢竟,劉氏並非華夏第一帝,天命並非劉氏專有。至於是不是得了「天命」,自然任由野心家編。
華夏之天下,自古非一家一姓之天下,當劉氏自失天命,外姓野心家自然要取而代之。畢竟劉氏自己也是造反上臺的。難道要批判劉邦造秦始皇的反麼?
劉邦起兵:
實際上,漢光武帝劉秀取天下,並不是順風順水,當時【一姓不得再受命】的說法,同樣有很大影響。更始帝劉玄政權的敗亡,更加劇了這說法的可信性。少數信仰「劉氏天命」的,根本無法說服有實力的亂臣賊子,例如隗囂。
漢光武帝:劉秀
劉秀憑卓越的軍事才能,削平一批豪強,馬上得天下後,重新建立一個穩定統一的王朝。 東漢的局面能撐近200年, 是因為當時皇權還算穩固,世家大族還不夠強大。而如果東漢世家大族的實力,有之後的曹魏西晉時期那麼強,估計兩三代人, 皇權就要直接崩潰了。
此前,天下人對漢室俯首稱臣,不是因為他們盲目信仰劉氏皇族的血統,而是因為漢室皇權強大。而隨著世家大族和豪強的崛起,強大的皇權恰恰不存在了。穩定和團結需要強大的皇權,而東漢皇權百年積弱之後,後繼的華夏王朝,就很長時期不可能再有強大穩固的皇權。
除非劉氏皇族能代代有明主,或者每次大權旁落,都能有劉秀這樣的超世人傑來力挽狂瀾,不然每次大權旁落,都是權力再洗牌、引發內戰的時刻。
當劉氏皇帝自失天命,劉備這個遠支宗室又能力不足(根基太弱,軍事能力不行),不能奪回天命,對曹操曹丕父子佔據中原九州後,行篡漢之舉,自然無可奈何, 只能在邊域的益州一州稱帝。
劉備就算能打贏曹操,也不可能重新建立超過100年的穩定dig。 因為就算劉備贏了,又有後主劉禪這個在位時間數十年的繼承人,也一樣會面對幾十年後大權旁落的窘迫。
後主劉禪是諸葛亮都讚譽聰明的人,從他對諸葛亮的謹慎,諸葛亮死後從容奪回大權自攝國政的明智,並非泛泛之輩,然而還不是出現了諸葛亮的攝政?問題是,歷代皇帝有幾個人能和劉備比推心置腹?有幾個人能和後主比善處權臣?
所以,就算劉備有劉邦、劉秀級別的的軍事能力,打贏了漢末爭霸戰,消滅了曹操孫權們,再次中興大漢王朝,以當時的皇權衰弱,最多兩代人,20-30年,劉氏皇族就會重新大權旁落,被篡奪甚至爆發內戰。
天命無常奉,擁漢派拿「非劉不帝」忽悠來嚇唬人,這能嚇唬得了誰?除非用一次次血淋淋的事實證明,敢滅劉氏國祚,必有超世人傑出來中興,不但中興,而且還要對亂臣賊子趕盡殺絕,如劉秀對王莽,不然嚇不住的。
劉氏皇族能指望每一次大權旁落時,都能出來劉秀這樣的超世之傑來拯救嗎?而且就算劉氏天子能長存,被架空是在所難免,無非是新的王朝頭上多了一個劉氏傀儡。除非劉氏真的代代有超世之傑,一代代的都能牢牢把握局面,否則,帝國終究要崩潰的。
此外,入塞的五胡部族,可不會信什麼「劉氏天命」那一套,當南北分立政權之後,就算南朝的漢人王朝搞了劉氏幕府,北朝也能出來一個新劉氏繼續逆天嗎?還是匈奴人屠各氏的冒牌劉氏,劉淵、劉曜之流也計算在內?
一次沒擋住,「劉氏皇族天命金身」就被破了。以魏晉南北朝這種混亂局面,任何一個皇族想要鞏固皇權,穩穩噹噹地建立維持幾百年的大一統王朝,根本是不可能實現的任務……
兩漢王朝那種長期穩定的大一統帝國,在魏晉南北朝這400年,已經無法維持了,這種情況下,指望劉備如劉秀一般力挽狂瀾,讓劉氏皇族被神格化,甚至「萬世一系」,其實毫無意義。
這是因為,如果大漢皇帝每代都是漢武帝(劉徹)或者漢宣帝(劉詢)級別的明君,大漢王朝自然可以長治久安。
漢武帝:劉徹
漢宣帝:劉洵
但是反過來說,如果魏國皇帝每代都至少是魏明帝(曹睿)級別的明君,晉朝皇帝每代都至少是晉文帝(司馬昭)、晉明帝(司馬紹)級別的明君,一樣能穩定政局。問題是,這本來就是不可能。
事實上,東漢末年後,無論誰組建新皇權,都會面對幾十年後,不出兩三代人就大權旁落的窘迫。而幾百年後的全新帝國,隋唐帝國的建立,就在於本文篇首的三個問題,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解決。
而這,並非是劉備、曹操、諸葛亮,或者漢末三國時期的任何一個英雄豪傑能夠完成的:
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