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扒雞是由燒雞演變而來,其創始人為韓世功。據《德州市志》、《德州文史》記載:德州扒雞產於公元1616年(明萬曆43年),世代相傳至今。
清乾隆帝下江南,曾在德州逗留,點名要韓家做雞品嘗,後龍顏大悅,贊曰「食中一奇」,此後便為朝廷貢品。
民國時期是德州扒雞發展的重要階段,扒雞加工工藝臻於完善。津浦鐵路的開通使德州扒雞有了更快捷的傳播方式。在火車站附近聚集了一批技藝精湛的扒雞藝人,扒雞店鋪和攤點鱗次櫛比。
扒雞的前身是「燒雞」和「燻雞」。1911年,總結前輩製作燒雞、燻雞的經驗,改進了工藝,增加了配料,在烹炸和燜煮上下了一番功夫,研製出「五香脫骨扒雞」,「德州扒雞」完成了一次華麗的大轉身,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韓世功(1890-1951),又名韓盛公,出生於德州市柴市街一貧寒人家。少時以小生意補貼家用,成年後以賣豬肉、燻雞為生。1911年,研製成功「五香脫骨扒雞」,此後終生以此為業。其店鋪名號為「德順齋」。
韓世功製作扒雞,用料考究,香料配比獨特,工藝精湛,熟爛脫骨,肉質鬆軟,造型美觀,味道純正,色澤金黃,深受顧客喜愛。
因韓世功製作扒雞質量第一,講求信譽,日加工扒雞百隻,故而生意興隆。直至晚年,家人製作扒雞,他每日檢查三四次,絕不允許失掉信譽。這一傳統被家族傳承至今。
韓世功窮其一生鑽研扒雞工藝,精益求精。津浦鐵路通車後,扒雞大量外銷,供不應求。曾經佔據市場的燒雞滯銷。燒雞經營者紛紛赴德順齋向韓世功求藝,他認真傳授技藝。各家均學到了韓世功製作扒雞的配料、燜煮、起鍋技藝 。後來因為交通樞紐的原因德州扒雞聞名全國,遠銷海外,被譽為「天下第一雞」。
當然這時吃燒雞者還局限於達官貴人,商賈富豪,黎民百姓只能望雞興嘆。 然而燒雞的發明者,製作者卻是真正的勞動人民。但是如今德州扒雞價格早已十分親民了,可以說絕大多數人都能吃得起。
作為「天下第一雞」德州扒雞的製作工藝也是非常講究,從原材料到成品,要經歷最少7道工序,每道都有特定的標準。
首先原料要選擇用玉米飼養,肉質細膩,骨小的麻雞或北京柴雞,按標準宰殺褪毛,再用十六味香料浸泡出造型,並上色晾乾,然後燒油炸制,最後入高湯小火慢燉5小時,才能出鍋!
經過大廚製作出來的正宗德州扒雞,造型獨特,整雞脫骨,肉質細膩,油而不膩,用手輕輕一掰就分開了,連骨頭吃起來都是香香的!
由於製作技法的特殊性和口味的獨特性,德州扒雞被譽為中國四大雞之一,成為魯菜中的翹楚,可謂是當之無愧。自建國以來,德州扒雞也頻繁出現在國宴等重要場合,對外也成為中國傳統美食的象徵之一,這麼厲害的雞,一定要吃一次哦。
這款德州扒雞是精選童子雞 ,肉質更鮮香, 活雞現殺現滷、開袋即食,也可以涼拌,或者加熱後食用,無論是自己吃,還是買來送給家人送,或者送給親朋好友,都非常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