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日本40年前就開始做了,而且做到「變態」的程度

2020-12-05 前瞻網

2019年的夏天,出現了一個讓2600多萬上海人疑惑不解的問題:「你是什麼垃圾?」

自7月1日上海進入強制性垃圾分類時代以來,截至到昨晚24點,剛好一周。第一周在城管共開出190張罰單的「耀眼戰績」中鳴金收兵。

接下來,伴隨著上海市民的幹、溼垃圾之爭,垃圾分類將逐漸向其他45個重點城市推廣。不管你接不接受、習不習慣,它已經在路上。

我們與垃圾分類的鬥爭才剛剛開始,但我們的鄰國——日本卻已經將這件事情做到了極致。

一、垃圾分類從無到有再到極致,日本花了近四十年的時間

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日本優先發展經濟,對於環境汙染的問題視而不見,對垃圾只是進行簡單的混合收集填埋處理。

但隨著城市規模的與日擴張和以生產和消費為特徵的「一次性使用社會」的出現,城市生活垃圾的排放量急劇攀升,對垃圾處理能力的嚴重滯後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環境汙染。

其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是1971年發生在東京的垃圾戰爭。東京曾試圖將全部垃圾集中在江東區等海灣地區進行焚燒,但當時這些未經分類的垃圾中,殘存有很多廚餘垃圾的水分,由於很難進行完全的燃燒,最終造成黑煙,在海灣地區導致了嚴重的大氣汙染和衛生等問題。

此後,日本開始重視環境保護問題。從70年代開始,日本用了40多年的時間將垃圾分類的方法逐步細化,從源頭上減少垃圾對環境的汙染並進一步提高資源的利用率。

如今日本垃圾分類回收的嚴格細緻程度已經達到了極致,日本垃圾分類也已成民眾的自覺行為。

二、垃圾既分類又分時,靠收費降低垃圾量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日本的垃圾處理屬於市、町、村等地方自治體業務範圍,其中每家每戶都會發放垃圾分類宣傳手冊(指南),以東京大田區為例,該宣傳手冊足足有30頁,一共列了518項條款。雖然不同地區的垃圾分類細節可能會有不同,但是分類方式大致一樣,一般分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粗大垃圾、資源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等。

相較於上海目前實施的垃圾分類政策,不僅分類更複雜,日本對垃圾丟棄的要求也更高,方法複雜,丟棄大多需要收費。

(圖片來源:數據線)

上述的一些垃圾都需要用指定的垃圾袋進行分類,這些垃圾袋在超市、便利店能買到,但價格不便宜。垃圾袋容量分為10升、20升、30升和40升,價格折合人民幣的話,從1.7元至7元不等,不過其價格已經包含了垃圾收集和處理的費用了。

並且垃圾袋上都有編碼,每個地區有本地區對應的垃圾袋編碼。嚴格一點的地區,在購買垃圾袋時還要求實名制,起到監督到人頭的作用。

總之,價格不菲的垃圾袋也就意味著垃圾越多,要付的錢也越多,從側面約束大家儘量少產生垃圾、節約資源。

此外,日本還施行垃圾收費制度,常見的垃圾收費類型有5種(單一計量收費制、累計收費制、定量免費制、補助組合收費制以及定額收費制),但94%的城市都選擇單一計量收費制。

自2000年以後,日本越來越多的自治體施行垃圾收費制,日本的垃圾減量化效果才開始顯現。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分類細緻之餘,每個地區對於哪一類垃圾制定在哪一天丟也有嚴格規定。可燃垃圾一星期兩次,不可燃垃圾又各自分為塑料類(一星期兩次)、瓶、罐(兩星期一次)、鍋爐、金屬(兩星期一次)。至於「家庭用電器」則為一個月一次,新聞、雜誌、書籍、紙箱也是一個月一次。

以大田區某丁目(丁目在日語中是巷子、街道的意思)為例,可燃垃圾是每周三、六的早上9:30回收。不可燃垃圾是每周四早上9:30回收。資源垃圾是每周二早上8:00回收。大型垃圾在搬去小區所屬的大型垃圾交付中心前,要先電話預約。扔垃圾的時間一般從前一天的晚上10點之後開始,不能提前太多,以免滋生蚊蠅、異味。錯過了回收時間則必須把垃圾帶回家,乖乖等下一個規定日子。

如此繁瑣的垃圾分類流程能夠讓1.3億日本人本能地遵守,將之視為公民道德的判斷標準之一,顯然不是就靠制定細緻流程就能規範得到的,此外還要靠法律的震懾作用。

三、垃圾分類法律之嚴苛令人聞風喪膽

在垃圾分類方面,日本法律規範之嚴格、其法律條文之多,量刑之重,擱全世界範圍看也算是無能出其右者了。在日本,與垃圾分類相關的法律法規眾多,其中包括《廢棄物處理法》、《關於包裝容器分類回收與促進再商品化的法律》、《家電回收法》、《食品回收法》等等。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市民一旦被舉報不遵守垃圾分類法律法規,將會受到嚴厲制裁。如在馬路邊亂扔垃圾被「抓現行」會被處以10萬日元罰款(折合人民幣約6400元);在垃圾收集區亂仍垃圾,處罰則更嚴厲。

據《廢棄物處理法》第25條114款規定:胡亂丟棄廢棄物者將被處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1000萬日元(折合人民幣約64萬元);如胡亂扔棄廢棄物者為企業或社團法人,將重罰3億日元(折合人民幣約1908萬元)。且日本法律規定公民有舉報胡亂扔棄廢棄物者的義務。

相比之下,上海市發布的《垃圾分類處理條例》規定「個人沒有將垃圾分類投放最高罰款200元人民幣,單位混裝混運最高罰款5萬元人民幣」則顯得寬厚仁慈多了。

四、垃圾分類從娃娃抓起

日本人對如此繁複的垃圾分類、處理原則瞭然於心和身體力行,除了法律和規則的約束之外,還源於從從幼兒園就開始的環保教育。

從幼兒園到高中期間,學校都會定期組織學生參觀當地的垃圾處理廠,「每天有多少垃圾送到處理廠,每天處理能力是多少,如果沒有做好垃圾分類會出現什麼樣的後果」這樣的話題,日本人從小就有感觸。

(圖片來源:《School lunch in Japan》紀錄片截圖)

在日本的學校,還經常會看到小朋友清洗牛奶盒的場面:

① 在教室裡,小朋友把牛奶盒裡的牛奶喝得乾乾淨淨;

② 接著,小朋友一個接一個的在裝著水的桶裡汲水來清洗牛奶紙盒;

③ 再接下來把洗好的牛奶盒水倒幹以後放在通風透光處晾曬;

④ 然後把前一天曬好的牛奶盒用剪刀剪開,方便收集;

⑤ 最後工作人員來收集同學們的牛奶盒。

(圖片來源:《School lunch in Japan》紀錄片截圖)

除了在學校接受環保教育外,父母的言傳身教以及嚴格要求對孩子們垃圾分類的習慣養成也帶來了很深遠的影響。

比如吃完飯後,有油的碟子要先用廢報紙(日本的油是大豆做的)擦乾淨再拿去清洗,這樣會減少洗滌劑使用和讓難分解的油汙進入下水道;日本超市裡的塑料盒被主婦們帶回家,她們把菜拿出來後,會把塑料盒洗乾淨,自覺送回超市……

垃圾分類對日本的孩子來說,是從小舊看慣了的事,成年人遵守得一絲不苟,榜樣的力量就會鑄就他一生的習慣。

五、充滿人文關懷的垃圾分類

在日本,垃圾也是有靈魂的,丟垃圾都是充滿了人文關懷,很多丟棄充滿了感人的細節。

丟棄的報紙會綑紮得整整齊齊;

丟棄的廢電器,電線會捆綁在電器上;

扔掉可使用的自行車上會貼一張小紙條:「我是不要的」;

盛裝液體的容器,是被空幹、清洗乾淨後扔掉的;

帶刺或鋒利的物品,要用紙包好再放到垃圾袋裡;

用過的噴霧器,一定要扎個空,防止出現爆炸現象。

……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將垃圾分類做到了極致,自然日本也成為了世界資環循環利用的典範國家。日本的火力發電、蒸汽熱能、金屬原料就有一部分源於垃圾能源。東京的成田機場、臺場等場所也是用垃圾填海而成。

來過日本的遊客幾乎都會由衷稱讚日本環境的乾淨、整潔,殊不知人家背後的付出是建立在如此嚴於律己的基礎之上。

現在中國也進入了強制性垃圾分類時代,垃圾分類已成為每一個公民都逃不掉也躲不開的責任。雖然在習慣的養成方面必定會遭遇一些難題,但是如果能夠構築出美好的圖景,哪怕要經歷漫長的憋屈、不自在和陣痛,也是值得的。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市民做不到的垃圾分類 板橋村民是怎麼做到的?
    溫州網訊 板橋村,七都島西面的一個臨近甌江的村子,一個60%人口都是老人的小村莊,如今,正悄然興起一場「變革」——自上月起,全村實行垃圾分類。僅用短短半個月時間,全村450多戶家庭都能按規矩分類投放垃圾,這一大多數市民都做不到的事情,板橋村的村民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 垃圾分類進行時④ | 上海這個小區20年前引進了最先進垃圾處理機...
    那是在1996年,當時普陀區市容部門在垃圾分類基礎較好、居民環保意識比較強的曹楊新村街道進行試點,引進17臺日本進口垃圾生化處理設備「安妮優」系列,其中南梅園的這臺是配置最先進、零部件全進口的新產品,名叫「大納夢」。為了專門放置這臺「龐然大物」,垃圾箱房建了一個小型處理站,通電源、接電線,定時開門關門,還有專人負責管理。
  • 垃圾分類不做「選擇題」
    作為全國垃圾分類的先行者,廣州從2000年開始探索生活垃圾分類,2015年成功創建全國第一批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城市,初步探索出一條具有特大型城市特點和廣州特色的垃圾分類路子。即便如此,生活垃圾強制分類試點9月1日正式實施的消息一傳出,還是引發了強烈關注。 一家五口人,開了個家庭會議,決定設立一個存錢罐。誰扔廢物、倒垃圾的時候沒有分類放對地方,就罰款,小孩1元、大人5元。
  • 垃圾分類正確率為何原地踏步
    杭州市採荷一小教育集團609中隊藍眼睛小隊的8名成員,利用暑假,對200戶居民做了一個「垃圾分類·你我同行」的暑期實踐。調查後,小朋友們發現,餐廚垃圾分類做對的,只有36戶家庭。對比2016年的調查,杭州居民垃圾分類的正確率,還是沒怎麼提升。(8月19日《都市快報》)  杭州自1986年起就開始探索生活垃圾分類,2000年列入建設部制定的全國八大試點城市,2010年全面實施垃圾分類。但垃圾分類實施這麼多年,200戶居民中只有36戶做對了餐廚垃圾分類,垃圾分類正確率不到20%,相當低,而且去兩年前相比幾乎沒有提升。
  • 創建「垃圾分類先行示範區」
    他說,「要全面的不斷提升人民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實際上垃圾簡單分類工作就事關我們百姓的日常生活,我們的生活環境,同時也事關如何節約資源,如何循環重複利用資源,可以說恰恰就是我們這個社會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麼我們福田其實在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出臺之前,就已經開始了試點垃圾分類工作,到今天條例已經實施了一個月,正式執法也有半個月了,那福田的垃圾分類工作做得怎麼樣呢?來請看大屏幕。
  • 莫讓垃圾分類成了「垃圾桶分類」生活垃圾處理中的那些「做不到」
    通過我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垃圾分類存在以下現象或者問題,概括起來就是「四個做不到」:一是居民做不到按要求進行垃圾分類、投放。我所在的小區垃圾桶按照生活垃圾、廚餘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分類,按照紅、藍、綠、黑四個顏色設置了垃圾桶,有文字、有圖標,什麼垃圾該往哪兒投,一目了然,即便不認識字的人也能分得清楚。但是通過觀察發現,很少有居民按照分類標準進行垃圾分類打包、分類投放。
  • 日本垃圾分類好在哪?可以讀讀這份報告
    去過日本的中國遊客一定對日本的垃圾分類深有體會,澎湃新聞也發表過多篇相關文章。日本垃圾處理以焚燒為主,垃圾主要分為可燃垃圾和不可燃垃圾,鑑於日本人的飲食習慣,不會產生過多油水的廚餘垃圾,也不把廚餘垃圾單獨分出來。因此,不少人說日本的垃圾分類經驗不適合中國國情。其實,某種程度上,韓國與中國的飲食習慣更接近,採用的是食物垃圾分類並稱重計量回收的模式。
  • 千萬別以為北京垃圾分類比上海簡單!一篇教你get垃圾分類全部要點
    上海朋友:「大街上的垃圾桶沒有人看管,但明顯少了,而且只有幹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兩種!」小愛:「所以你們真的是用豬來判斷垃圾的嗎?」上海朋友:「……」 有多少寶媽和小愛一樣,忙著吃瓜圍觀上海人民與垃圾相愛相殺? 其實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因為北京也要開始了!
  • [冒險島]變態任務你做了幾個?
    而35級打這麼多殭屍猴子掉的詛咒娃娃是絕對不可能的,而且要求的詛咒娃娃數量之多實為變態!任務獎勵分別是礦石、捲軸和本職業40級帽子。另外獎勵人氣和經驗。 2:搜集打鼓兔子的鼓 此任務為35級任務,入選原因是因為分2個步驟:分別搜集100、1000個大鼓兔子的鼓,而此任務在玩具塔中間層,所以買藥不方便(雖然我記得某層有個糖果機器)。
  • 垃圾變資源!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類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談到垃圾分類的話題,很多人可能會想到日本,日本用了40多年的時間將垃圾分類的方法逐步細化,目前可以說是已經把垃圾分類進行到了「極致」。日本的垃圾分可燃、不可燃、資源垃圾等類別,其中資源垃圾又細分為紙張、塑料、玻璃、金屬等,家中的各類生活垃圾會在每周的不同日子裡進行回收。日本各地對垃圾分類的具體規定稍有差異,但基本上都細分到10種以上。
  • 聊不完的垃圾|鄉村垃圾分類,可能比城市更好做
    近期,播客「聲東擊西」邀請「零廢棄村落」發起人陳立雯聊了聊,如何在中國農村推廣垃圾分類。陳立雯曾在澎湃新聞發布過「垃圾回收四十年」系列,她先後於加拿大紐芬蘭紀念大學與美國南加州大學研究中國垃圾分類和回收史。2017年回國後,她開始在鄉村推廣垃圾分類工作。本文經授權整理了此次播客的內容。
  • 垃圾分類的背後原因觸目驚心,你敢看嗎?附全球前沿垃圾分類和處理方法
    默默做了三十年的世界垃圾回收廠,其他國家都無法分類的垃圾,國人只能直接上手人工分類怎樣才能讓垃圾被快速清走,而且能得到最好的回收處理呢?學習日本?不,咱來看看芬蘭的創新做法!讓垃圾桶永遠填不滿!首先,它確實長得好看~
  •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乾淨了嗎?
    而且現在的溼垃圾裡要求必須破袋投放,因為袋子本身是幹垃圾,不能放在一起。如果倒不出來,還要用手去抖、去摳,很容易弄髒手。有些小區物業比較貼心,專門找了人做分類和破袋,溼垃圾也只要裝袋子扔就可以了,錢還是物業費出。但更多的人只能自己親力親為。
  • 垃圾分類,可不是為了餵豬!
    ▲ 垃圾,命運各不相同。圖/《重生吧,垃圾!》垃圾不分類,後面的工作都不好做啊!5月1日,垃圾分類政策開始在北京落地,現在,北京居民在扔垃圾的時候,也得考慮一下豬能不能吃這個問題了。 豬可以吃的是廚餘垃圾,吃了會死的是有害垃圾,連豬都不吃的是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可以賣了錢買豬。朱廣權這段貫口,把四種垃圾分得明明白白。
  • 從人類行為學看垃圾分類
    從小區內動員「積極分子」早在2011年,宋慧便和他的夥伴們一起,以環保公益小組的形式探索在小區裡宣傳讓居民進行垃圾分類。他們進入社區之後,首先對社區開展垃圾分類的情況進行調研,包括該小區內的硬體設施、垃圾的產量,以及居民對垃圾分類的認識程度等,同時也要了解各個利益相關方的態度,包括社區內以及社區外的政府相關職能部門,還有運輸垃圾的企業等。
  • 首都科學講堂第643期《它到底是哪種垃圾?——垃圾分類、處理與...
    垃圾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我們為什麼要垃圾分類?如何做好垃圾分類?第一講 認:垃圾的「四張面孔」  我一直在做垃圾的研究工作,也一直在思考垃圾到底是什麼。垃圾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類在一定的時期的文明。全世界有報導最早的一座垃圾填埋場,叫Monte Testaccio。
  • 沿街店鋪垃圾分類如何做?「小毛驢」唱歌去收垃圾
    垃圾分類正式施行後,街道邊推進邊改進,探索出適合涼城的垃圾分類之路。經過統籌考量,涼城新村街道率先在全區實行購買第三方服務的方式,做好沿街小商鋪、小餐飲店的上門收集制度,解決商戶「最後一公裡」垃圾分類清運。
  • 垃圾分類 居民這樣參與
    垃圾分類看似簡單,但堅持做、重複做、用心做好並不容易。」陳榮林說。  「業委會深度參與,能更有效鞏固居民小區垃圾分類成果。」上海愛芬環保科技諮詢服務中心項目主管韋璐認為,業委會參與垃圾分類日常管理後,由於具有就近、細緻、反饋及時等特徵,能真正做到精細化管理,並根據居民反饋進行及時調整,實現良性循環。
  • 徐匯的溼垃圾車會稱重溼垃圾重量!然後告知居民:垃圾分類大家做得...
    剔除季節性因素之後,通常來說,一個小區幹、溼、可回收物及有害垃圾總量是比較穩定的。那麼,如果將垃圾分類做好了,溼垃圾不再混入幹垃圾,一個小區的溼垃圾就會增多,幹垃圾就會相應減少。因此,一個小區分出的溼垃圾量越多,說明這個小區有越來越多的居民開始進行垃圾分類,並且分類準確率在不斷提高。
  • 解讀餐廚垃圾分類中易混淆的垃圾
    按照2019年版廣州市居民家庭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指南(以下簡稱「新版指南」),今天《廣州日報》垃圾分類「敲黑板」欄目,帶你看看餐廚垃圾分類有哪些易混淆垃圾。根據新版指南,廣州垃圾分類餐廚垃圾中有眾多細分。例如一碗椰子燉湯,就包含了兩種不同類的垃圾,椰子殼在新版指南中屬於其他垃圾,碎骨、湯渣則是餐廚垃圾,所以在處理湯渣時,就要注意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