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9900萬年前的小鳥,被完整「雪藏」在一枚9釐米長的琥珀中

2020-09-22 愛上餘生

中加美三國古生物學聯合研究團隊發現,一隻9900萬年前的小鳥,被完整「雪藏」在一枚9釐米長的琥珀中。

這是人類首次在琥珀中發現雛鳥化石。標本保存非常理想,2釐米長的黃金色鳥足上,腳爪鋒利,鱗片、絲羽栩栩如生。

中加美等國的古生物學家宣布,有關恐龍時代第一隻雛鳥標本的研究論文在國際知名地學刊物《岡瓦納研究》(Gondwana Research,影響因子8.743)在線發表。圖為比龍標本復原圖

取得這項研究成果的是去年揭秘「琥珀恐龍」的團隊。

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右)與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皇家博物館古生物館館長瑞安·麥凱勒教授

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力達:

此次發表的標本是一隻較為完整的反鳥類雛鳥,記錄了其生命最初幾周的骨學和羽毛特徵。這件標本來自著名的琥珀產區之一,緬甸北部克欽邦胡康河谷,此地的琥珀距今約9900萬年前,屬於白堊紀中期的諾曼森階。

比龍標本的琥珀化石,斷層掃描成像和同姿態的復原圖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鄒晶梅:

標本頭骨有明顯的牙齒,椎體等其它骨骼形態一致表明,它屬於典型的反鳥類。

反鳥類是白堊紀出現的一類相對原始的鳥類,其肩帶骨骼的關節組合與現生鳥類的相反,因此得名。反鳥類和今鳥類是鳥類演化的兩個主要的譜系,並在早白堊世出現了較大的生態分化和輻射,它們有著較強的飛行能力,拇趾與其他三趾對握,適宜樹棲,但最終在晚白堊世末期與恐龍一道完全絕滅。

鄒晶梅拿著一隻小型反鳥類化石

美國洛杉磯自然史博物館恐龍研究院院長路易斯·恰普教授:

琥珀體很大,約9釐米長,容納了接近完整的一隻古鳥類的頭部、頸椎、翅膀、腳部和尾部,以及大量相關的軟組織和皮膚結構。

這些保存下來的軟組織除了各種形態的羽毛之外,還包括了裸露的耳朵、眼瞼,以及跗骨上極具細節的鱗片,這為古鳥類研究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

琥珀與1角錢硬幣大小對比

特異保存的化石往往能提供遠古生命前所未見的細節,比如「木乃伊」化的鴨嘴龍類埃德蒙頓龍所留下的皮膚印痕,虛骨龍類棒爪龍留下的腸道痕跡,以及中國熱河生物群的眾多脊椎動物化石。儘管這些標本對古生物學研究做出了特殊的貢獻,但仍會受到成巖作用的影響,損失大量細節。

琥珀則恰恰沒有這些問題,它能為古生物提供無與倫比的保存狀態,這次就是人類歷史上發現的最豐富的雛鳥骨學與軟組織細節,為人們了解反鳥類和今鳥類在發育上的顯著差異提供了新的證據。唯一的缺陷是琥珀所能容納的包裹物大小受到嚴格限制,因此琥珀中完整的大個體脊椎動物極為罕見,這也是「比龍」的珍稀之處。

緬甸琥珀礦區

標本的擁有方,騰衝虎魄閣博物館館長陳光:

剛看到這個標本時,當地人都以為是蜥蜴爪,但我意識到這個標本尤其特殊,更像鳥類的足部。

他隨即與兼任騰衝市琥珀研究中心副主任的邢立達聯繫。猜測得到確認,這確實是一隻鳥足。

比龍標本復原圖 張宗達繪製

中國科學院動物所副研究員白明博士:

獲取標本之後,研究團隊開始只是注意到了一對非常精美的鳥足,之後採用顯微CT等無損設備來成像和分析標本之後,才發現了琥珀內部還隱藏著頭骨、脊椎等重要信息,通過對CT數據的重建、分割和融合,最終無損得到了所有骨骼的高清3D形態。

幼鳥被樹脂包裹時,正處於稚羽發育的最初階段。

琥珀中雛鳥的局部特寫

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皇家博物館古生物館館長瑞安·麥凱勒教授:

比龍標本保留著迄今最為完整的古鳥幼鳥羽毛和皮膚,這在白堊紀的標本中尚屬首次,這些細節包括羽序、羽毛的結構和色素特徵等。

比龍標本的線條圖,展示了軟組織(皮毛)分布。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皇家博物館古生物館館長的瑞安·麥凱勒教

經過小編的講解,你是不是也想感受一下琥珀蜜蠟獨一無二的魅力呢?

相關焦點

  • 世界上最完整琥珀古鳥被發現:封存在7釐米琥珀中(圖)
    (製圖毛宇昂)  2月2日,中加美等國的古生物學家在北京宣布,他們在一枚距今約一億年的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如蜂鳥般大小、幾乎完整的小鳥,這也是目前為止世界範圍內發現的最完整、最古老的鳥類琥珀標本。  緬甸7釐米琥珀中 發現世界最完整古鳥  此次新發現的標本來自著名的琥珀產區,緬甸北部克欽邦胡岡谷地。這也是現在世界上唯一能發現白堊紀古鳥琥珀的地區。  據火山灰測定,此地的琥珀距今約一億年前,屬於白堊紀晚期的最早期。
  • 人類首次在琥珀中發現雛鳥 該琥珀價值上千萬元
    人類首次在琥珀中發現「雛鳥」  中國學者主導研究,標本來自緬甸北部,琥珀距今9900萬年;專家稱標本完整保留羽毛和皮膚  新京報訊 近日,中加美等國古生物學家在北京宣布,他們發現有史以來第一件琥珀中的雛鳥標本。這件標本來自著名的琥珀產區之一,緬甸北部克欽邦胡康河谷。此地的琥珀距今約9900萬年,屬於白堊紀中期。
  • 琥珀中的蜘蛛「性衝動」了9900萬年
    研究表明,琥珀的年齡在200萬年到3.6億年之間,如果有蒼蠅和蜘蛛,就能夠研究遠古的蒼蠅和蜘蛛.琥珀由於其中經常完好保存昆蟲等小動物而成為研究古生物形態和生物進化的重要工具。可以知道,在遠古時代,世界上就已經有蒼蠅和蜘蛛了。
  • 中外科學家首次在琥珀中發現古鳥類雛鳥標本
    2016年,邢立達團隊就發現了世界上首例琥珀中的古鳥類翅膀和非鳥恐龍內容物。邢立達說:「反鳥類是白堊紀出現的一類相對原始的鳥類,其肩帶骨骼的關節組合與現生鳥類的相反,因此得名。此次發現的標本是一隻較為完整的反鳥類雛鳥,記錄了其生命最初幾周的骨學和羽毛特徵。」
  • 首次在琥珀中發現恐龍尾巴!還長有羽毛?
    一段長有羽毛的恐龍尾巴被保存在琥珀中,這條恐龍生活在9900萬年前。樹脂內還有一隻白堊紀時期的螞蟻和植物碎片。攝影:R.C.MCKELLAR, ROYAL SASKATCHEWAN MUSEUM據《當代生物學》期刊今天發布的一篇報告稱,在琥珀內發現了這條9900萬年前的恐龍尾巴,其中包括骨頭、軟組織甚至還有羽毛。儘管已經在琥珀中發現過恐龍時代的羽毛,也通過化石印痕獲得了長羽毛恐龍的證據,但這還是科學家們首次能將保存完好的羽毛與恐龍確切聯繫起來,從而更好地了解恐龍羽毛的演化和結構。
  • 恐龍時代的古鳥類耳朵、眼瞼和膚色什麼樣,來看看這隻琥珀!
    本文圖片均由邢立達提供恐龍時代的鳥長什麼樣,它的膚色是什麼顏色?來自緬甸琥珀中一隻金黃色的利爪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注意。比龍標本復原圖。張宗達 繪自此,來自恐龍時代的第一隻雛鳥標本被人類發現。該琥珀化石保存了極為豐富的軟組織細節,包括了裸露的耳朵、眼瞼,以及跗骨上極具細節的鱗片。
  • 千足蟲經歷億年保存完好,藏身緬甸古老琥珀中,已被私人收藏
    琥珀可以完好無損保存恐龍時代的昆蟲,在生物多樣化的緬甸,很多動植物被在經歷近億年的琥珀中被發現,包括恐龍羽毛,完整的恐龍尾巴,未知的蜘蛛群和幾種已滅絕的昆蟲群。2019年5月3日,緬甸,考古學家在當地叢林的琥珀中發現了一隻可追溯到9900萬年前的白堊紀千足蟲,它只有0.3英寸(約合8.2毫米)長,其化石的身體細節保存得十分完好,令人驚嘆。這塊罕見的千足蟲化石目前為一位私人收藏家所有。根據科學家的說法,在琥珀中發現的大部分白堊紀千足蟲與現今東南亞的物種沒有顯著差異,這表明現存的千足蟲譜系的老化。
  • 科學家首次在琥珀中發現古雛鳥標本 鳥爪子和嘴張開酷似捕獵姿態
    距今9900萬年雛鳥現身琥珀中     與恐龍同時代的鳥長什麼樣?一個琥珀就能給出答案。     昨日,中國、加拿大、美國等國家的古生物學家表示,他們在琥珀中發現了一件距今約9900萬年的雛鳥標本,這是人類首次在琥珀中發現古雛鳥。     根據研究團隊公布的照片,一塊棕黃色的琥珀裡,能清楚看見鳥的爪子,還有一些羽毛狀的物體。
  • 中國科學家揭秘9900萬年前隱翅蟲的「舌頭」捕食行為
    白堊紀緬甸琥珀中的兩種嘉年華突眼隱翅蟲以及極為罕見的捕食器官。 南古所 供圖中新網南京2月20日電 (楊顏慈)據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20日消息,該所蔡晨陽研究團隊通過對緬甸琥珀中隱翅蟲化石進行研究,發現兩種突眼隱翅蟲化石。
  • 我是古生物學家邢立達,琥珀中的帶毛恐龍是如何被我「捕獲」的,問...
    我是古生物學家邢立達,琥珀中的帶毛恐龍是如何被我
  • 現億年前遠古蜘蛛 保存在琥珀中的十大神秘史前發現
    現億年前遠古蜘蛛 保存在琥珀中的十大神秘史前發現 記者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王博、黃迪穎研究員分別領銜的兩個團隊,各自對一種1億年前的奇特遠古蜘蛛:應氏奇美拉蛛展開研究。這種新發現的遠古蜘蛛讓人類發現,蜘蛛的古老祖先長著尾巴,這為了解蜘蛛的起源和早期演化提供了關鍵證據。
  • 4100萬年前的琥珀中,科學家發現交配的蒼蠅,可惜不能繼續進行!
    在4100萬年前的琥珀中,科學家發現交配的蒼蠅,可惜不能繼續進行!鑽石有價,玉無價,亂世黃金,盛世古董。相比之下琥珀這種帶有濃重的歷史色彩的寶石更顯得珍貴,那麼比它更珍貴的就是裡面帶有昆蟲的「石頭」,這才叫完整的琥珀,在澳大利亞出土的一顆當中,考古人員也有了新的發現。
  • 發現怪異的「地獄螞蟻」被冰凍在99百萬年歷史的琥珀中
    「地獄螞蟻」是在9900萬年前琥珀中被發現的Haidomyrmecine(「地獄螞蟻」)生活在白堊紀。發現了這些小的奇怪生物之一,它們被困在9900萬年前的琥珀中。但這還不是全部。新發現的螞蟻物種稱為Ceratomyrmex ellenbergeri。根據NJIT發布的消息,該標本「提供了一些直接證據,表明它和其他地獄螞蟻曾經如何利用其殺手級功能-以垂直運動方式捕捉獵物奇異但致命的,鐮刀狀的下頜骨,以將獵物釘住。」 而現代螞蟻利用側向運動來抓住獵物。
  • 科學家首次在琥珀中發現蛇
    這兩塊琥珀均距今約9900萬年,其中包含著蛇骨骼的一塊如小檸檬般大小。與其他脊椎動物化石相比,蛇的化石極為稀有。此前,科學家從未在琥珀中發現過蛇類。早期蛇類化石則比較破碎,提供的信息不多,比如1.67億年前的安氏黎明蛇。
  • 中國高中生琥珀內發現1億年前甲蟲
    15歲高中生「對話」9900萬年前的甲蟲   這項研究由北京林業大學本科生薑卓寅、李英鴿,史宏亮博士以及來自探月學院的高中生宋丞峻,石探記博物科學館館長劉曄,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陳睿博士和深圳世紀琥珀博物館館長孔繁利共同開展。而這枚琥珀的發現者,正是年僅15歲的高一學生宋丞峻。
  • 琥珀中的史前螞蟻,隱藏著生物進化的密碼
    琥珀,由中生代白堊紀至新生代第三紀時期各種松柏科植物分泌樹脂形成,是一種透明的生物化石。當樹脂滴落後,在地下埋藏千萬年,在壓力與熱力的作用下發生石化,隨後經衝刷、搬運、沉積以及成巖作用,形成琥珀。研究人員在該塊琥珀化石中觀察到目前已知最早的螞蟻
  • 史上最奇怪的琥珀化石
    在琥珀保存的古代場景中,一隻蜘蛛撲在黃蜂身上。由於許多生物因無意中被樹樹脂所吸引而被保存在琥珀中,它們最終的行為和困境常常被充分展示出來。以下是幾年來發現的一些不尋常的琥珀化石。在4100萬年前的琥珀中發現交配蠅。
  • 考古學家在琥珀中發現9900萬年前的青蛙化石
    很久以前,9900萬年前,現在緬甸的一些小青蛙最終度過了一個非常糟糕的日子,被困在一個金黃色粘糊糊的樹液中。這些年來,樹液變硬了,今天這些青蛙是我們在琥珀中發現的最古老的青蛙。這四個來自東南亞琥珀礦床的化石也是生活在潮溼的熱帶森林中的青蛙的最早直接證據。
  • 世上首例琥珀中的雛鳥標本,與恐龍同年代!知道君和發現它的中國...
    比龍標本的一對鳥足「此次,我們描述的古鳥類琥珀珀體很大,約9釐米長,容納了接近完整的一隻古鳥類的頭部、頸椎、翅膀、腳部和尾部,以及大量相關的軟組織和皮膚結構。」論文的作者之一,美國洛杉磯自然史博物館恐龍研究院院長路易斯·恰普(Luis M. Chiappe)教授說。
  • 8300萬年前的琥珀裡發現最古老的動物精子
    一塊近一億年前的大琥珀裡裹藏著有史以來最古老的動物精子樣本。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巨大的精子——比人類精子大幾倍——來自類蝦甲殼類動物,它們自身比罌粟種子還小。這種古老的雙殼軟體動物僅0.6毫米長,隸屬於一類仍存在的微型甲殼類生物,被稱為ostracods。它們最為著名的特徵就是雌性可以容納比自身生殖器官還大十倍的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