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中日打響輿論肉搏戰 中國擊中安倍要害

2021-01-09 中華網

    參考消息網1月8日報導 香港《明報》1月7日文章刊登題為《拿伏地魔鬥法 中日輿論戰埋身肉搏》的文章稱,中日兩國近期的國際輿論「唱衰戰」,可謂到了「你一拳我一腳」的埋身肉搏地步。就在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在《每日電訊報》撰文,重提日軍虐待英兵故事,強調必須捍衛戰後國際秩序、防範日本軍國主義儼如《哈利·波特》大奸角伏地魔般捲土重來後不足一周,日本駐英大使林景一1月6日就迅速在《每日電訊報》發表文章反擊,聲言中國才是企圖以武力挑戰現有秩序的國家,還反指中國有可能挑起軍備競賽和地區緊張、成為區內的伏地魔!

    文章指出,無論是劉曉明還是林景一的發言,顯然都極具針對性,企圖用最能觸動英國人的言辭,去爭取英國輿論的支持。事實上,英國以至西方民眾早已對所謂「民主vs專制」的二元對立意識形態先入為主,日本當局只要隨便渲染一下中國軍事威脅論,在西方已「大有市場」。

    文章稱,中國顯然意識到自己在國際(西方)輿論戰中,嚴重輸給日本,必須設法急起直追。清華大學國際戰略與發展研究所所長楚樹龍說得明白--「日本在亞洲和世界上看起來很會編故事,我們只有針鋒相對擊破它的假故事,才能讓它無法反擊。中國談日本,永遠要提歷史,因為那是日本永遠的痛處……要永遠拿德國與日本比較,德國能不能去參拜希特勒?」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僅中日軍隊之間經常進行肉搏戰?
    抗日戰爭時期,中日兩軍經常交戰,但是,有一件事令人困惑。為什麼僅中日軍隊之間經常進行肉搏戰? 實際上,在亞洲戰場上,日軍與蘇軍和美軍之間也進行了交戰,但只是短暫而已。日軍當時的主要戰術是,在近距離向敵人的位置衝鋒。
  • 最大的一場中日肉搏戰:師長慷慨陳詞,字字鏗鏘
    湖北石牌是重慶的第一要塞,是一道天然屏障,在抗日戰爭時期具有很重要的戰略地位,發生在石牌的石牌保衛戰是中國軍隊以少勝多的一次戰役,石牌保衛戰堪稱二戰中最大的一場肉搏戰。胡璉做戰前誓詞敵方軍隊打進宜昌後日軍對重慶地區虎視眈眈,早就覬覦石牌這個戰略重地,對於中國士兵來說,保衛石牌是不可推卸的責任,應蔣介石的要求,保衛石牌這個重大任務落到了國軍十一師師長胡璉身上。
  • 中日戰爭中最慘烈的肉搏戰,中國以一萬人代價斃掉日軍2.5萬人
    1943年是中日戰爭爆發後的第六個年頭,也是中日戰爭最為激烈的時候,當時的中國國民政府也被迫遷都重慶,而此時,日本為了完全佔領整個中國的妄想,正一步一步的向著國民政府所在的重慶逼近。中日兩軍在湖北夷陵爆發了史上最大規模的肉搏戰!
  • 中國有一座村莊,十萬日軍猛攻不下,中日上演二戰規模最大白刃戰
    這裡曾是中國抗日的鐵血要塞,日軍曾集結10萬重兵進攻也未能將其攻下,這個要塞的名字叫石牌要塞。當年一場被人稱為「中國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的戰鬥,就是在這個要塞前展開的。石牌要塞位於宜昌市夷陵區三鬥坪鎮石牌村境內,在漫長的歷史中這裡一直是繁華的古鎮,五代後周時期峽州州治和南宋建炎峽州夷陵郡治一度設於石牌,使得這裡成為一個政治中心。當然,這裡自古就是兵家的一個必爭之地。
  • 中日主流輿論均望和平解決釣魚島爭端
    外交部發言人洪磊表示,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固有領土,中國對此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日方對釣魚島採取任何單方面行動都非法、無效,中方堅決反對,已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  「日方試圖通過所謂『國有化』強化其非法立場的圖謀是徒勞的。」洪磊說。  有記者提到,美國國務卿希拉蕊4日訪華,若其間提及釣魚島問題,中方將作何回應?
  • 蒿俊閔點燃中日「肉搏戰」 中國筷子佔得先機
    似乎沙爾克右後衛主力位置已成為兩人的囊中之物,難道接下來兩人要在德國的賽場上上演一出中日PK?  兩人都是各自國家隊的主力隊員,蒿俊閔只比內田大一歲,這也註定兩人在亞洲賽場上會是「一生的對手」。而南非世界盃後,內田篤人加盟沙爾克,將兩人原本在國家隊層面的競爭直接變成俱樂部之間的「肉搏」。
  • 一場肉搏戰,讓日本徹底明白中國為什麼打不倒!
    大家都知道,日本在近代給中國帶來了深重的戰爭災難。雖然當時日本在武器方面十分精良,但是面對中國人的團結也是無可奈何。從隋朝開始,日本就開始不斷地向中國學習,而到了明朝時期居然開始騷擾中國沿海,到了近代才開始露出自己的真面目。
  • 甲午中日戰爭(清)
    1887年日本參謀部制定了大陸政策,第一步是攻佔臺灣,第二步是吞併朝鮮,第三步是進軍滿蒙,第四步是滅亡中國,第五步是徵服亞州,稱霸世界。此時,中國處於清朝晚期,清朝政治十分腐敗,人民生活困苦,官場鬥爭十分嚴重,國防軍事外強中乾,紀律鬆弛。1872年日本開始侵略中國的附屬國琉球王國,1874年日本進攻中國的臺灣島,日軍失利。1879年日本吞併了琉球王國,改為衝繩縣。
  • 抗日戰場上的「手榴彈肉搏戰」
    駐守張家山的是國軍10軍預10師30團1營,國軍一個營標準配置也就300多人,且激戰數日,早就損失過半,兵力對比差距在中日戰場從未如此懸殊。很顯然,日軍就是要一擊即破,一舉攻佔張家山。可是黑瀨想得太簡單,國軍1營在肖維營長的帶領下,早就將生死置之度外。日軍戰鬥精神雖然令人佩服,然而衡陽會戰確實讓日軍見識了我中華兒女血戰到底,拼死抵抗的不屈精神。
  • 肉搏戰中,中國大刀與日軍刺刀,哪個更有優勢?
    在一些抗日劇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的抗日戰士都是手拿著中國大刀,在戰場上也相當威猛,手拿大刀的戰士那是左劈右砍,殺得日軍是丟盔棄甲,然而這只是抗日神劇而已。事實上中國大刀與日本的刺刀在實戰中,日本的刺刀絕對佔據著上風。
  • 「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喚醒了仍在沉睡中的中國民眾?
    本以為以此便能讓落後的中國走向強大,然而洋務運動卻以1894年的「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而宣告失敗。洋務運動雖然在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的發展、並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輸入,但並沒有讓中國走向富強。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可以說這是中國打的第一場海陸交替的近現代化戰爭。
  • 陳洋:民意應成為中日合作的「正能量」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11月30日在第16屆「北京-東京論壇」開幕式上發表的視頻致辭中指出,「民間友好始終是中日關係發展的重要基石,但目前兩國民眾感情出現反差是一個事實中日關係轉圜發展來之不易,特別是在東亞合作迎來新契機的背景下,中日之間的社會民意更應成為兩國合作的推動力,而非掣肘。根據中國外文局和日本言論NPO稍早前發布的「中日關係輿論調查」顯示:2020年,中國受訪者對日本持「良好」印象的比例為45.2%,與去年基本持平,而日本受訪者對中國持「良好」印象的比例僅為10.0%,較去年有所下降。
  • 《後疫情時代》,日本著名導演拍出真實中國,引爆中日兩國輿論
    這部展現中國真實現狀的紀錄片,在中日兩國引發網友熱議。 竹內亮希望通過鏡頭向海外的網友們展示,中國究竟是如何同時做到疫情防控和經濟復甦的。他想通過紀錄片的形式,把中國後疫情時代的經驗和力量分享給包括日本在內仍在「疫情時代」的國家,給他們一些參考,也帶去希望。
  • 肉搏戰不能只靠肉搏
    在與大連人的肉搏戰後,山東魯能再次站上擂臺。只是,這一次獲勝的又是對手。更令人擔憂的是,困難仍未結束,接下來魯能將要面對近年來的「苦主」上海申花與廣州恆大,在未來5天的時間內,李霄鵬和他的弟子們需要考慮的,顯然更多。  時鐘撥回到對陣大連人的賽前發布會上,李霄鵬早早預言了比賽的性質屬於肉搏戰。此番對陣蘇寧,幾乎又是上一場比賽的翻版。
  • 二戰中中日最大的一次拼刺刀戰,日本完敗死傷7000餘人
    二戰在中國戰場上,中日之間就頻繁爆發白刃戰,雖然這成就了中國大刀隊的威名,但今天還有多少人知道,發生在古鎮石牌大戰,是決定中國命運的一場血戰,也是中日最大的一次拼刺刀戰。石牌在宜昌縣境內,位於長江三峽西陵峽右岸,依山傍水。抗戰期間石牌是當時的軍事重鎮,六戰區指揮部、江防軍總部等均設於此。自日軍侵佔宜昌後,石牌便成為拱衛陪都重慶的第一道門戶,戰略地位極為重要。
  • 「中日友好杯」中國大學生日語徵文比賽
    開始報名為進一步豐富中日青少年交流和人文交流內容,提升中國大學生的日語能力素養,增進廣大青年對中日關係的正確認知,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與日本日中友好繼承發展會決定聯合主辦「中日友好杯」中國大學生日語徵文比賽。歡迎符合參賽條件的中國高校學生踴躍報名參賽。
  • 鄧華曾率部伏擊日軍 肉搏戰中有戰士咬掉敵人耳朵
    原標題:鄧華曾率部伏擊日軍 肉搏戰中有戰士咬掉敵人耳朵鄧華支隊協助地方在東齋堂建立了宛平縣抗日民主政府,後又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地方組織——平西地方工作委員會。鄧華支隊便以齋堂川為基地向周圍地區發展,平西抗日根據地初步形成。1938年4月20日,正在晉西北與日軍作戰的宋時輪支隊接到電令,從雁北出發,經張家口向冀東進軍。5月25日,到達平西,與鄧華支隊會合。
  • 謙自牧:中日友好靠韓國?日本民眾對中韓印象到底如何
    中日韓三國間的關係可謂奇特,近年來輿論場上也流傳著「中日友好靠韓國,中韓友好靠日本」這一頗具調侃意味的言論。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中日友好靠韓國」是事實,還是只是中國人的一廂情願?日本民眾對中韓兩國到底是什麼態度? 筆者這裡暫且以一個在日留學生的角度,結合自己四年間的親身經歷和觀察到的中日兩國對對方的輿論看法,談談自己的感想。
  • 拜登的釣魚島表態,實為在中日之間打楔子
    近年來,美國政府官員在釣魚島問題上的挑撥離間發言並不少見,可拜登作為還未正式上任的總統,卻突然拋出類似的言論,不免令輿論感到意外,但若結合他此前的任職經歷,那麼也就不足為奇了。美國政府官員有關釣魚島「適用於《日美安保條約》第五條」的表態,始作俑者是歐巴馬政府國務卿希拉蕊。
  • 中日合資成立中國出版東販公司
    本報北京8月31日電 今天,中日合資組建的中國出版東販股份有限公司在人民大會堂宣告成立,此舉標誌著我國推動出版實體「走出去」以及挺進日本出版市場的又一重要舉措。 中國出版東販公司的成立是中日兩國出版發行的一次強強聯合,2009年初合資四方接洽談判,最終於近日達成合資協議並在日本東京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