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華曾率部伏擊日軍 肉搏戰中有戰士咬掉敵人耳朵

2021-01-09 長城網

原標題:鄧華曾率部伏擊日軍 肉搏戰中有戰士咬掉敵人耳朵

1938年春,八路軍鄧華支隊攻入香山碧雲寺的情形。

鄧華

沙峪戰鬥是繼平型關大捷後,八路軍又一次痛擊坂垣師團,從而使八路軍聲名遠揚、士氣大振。沙峪戰鬥打響了懷柔抗日第一槍,使處在日本侵略者黑暗統治中的懷柔人民看到了勝利的希望,抗日鬥爭如星星之火在懷河兩岸、長城內外到處燃燒,終成燎原之勢。這場關鍵戰鬥中,鄧華領導的支隊功不可沒。

1937年8月,在陝西洛川召開的中共中央擴大會議明確提出要在冀察邊境開展抗日遊擊戰爭、創建抗日根據地。1938年2月,中共中央決定以霧靈山為中心,建立冀熱遼根據地。1938年2月下旬,以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第3大隊為主,組成鄧華支隊,亦稱冀東支隊。支隊的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就是鄧華。

1938年3月初,鄧華支隊自淶源出發,出紫荊關沿長城東北行進,經淶水的板城、涿縣的野三坡進入齋堂川,司令部設在西齋堂村中的聶家大院。鄧華支隊協助地方在東齋堂建立了宛平縣抗日民主政府,後又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地方組織——平西地方工作委員會。鄧華支隊便以齋堂川為基地向周圍地區發展,平西抗日根據地初步形成。

1938年4月20日,正在晉西北與日軍作戰的宋時輪支隊接到電令,從雁北出發,經張家口向冀東進軍。5月25日,到達平西,與鄧華支隊會合。鄧、宋兩支隊會師後,根據5月17日八路軍總部的電令,鄧華支隊改為11支隊,宋時輪支隊改稱12支隊,兩支隊合編為八路軍第4縱隊。宋時輪任司令員,鄧華任政委兼縱隊黨委書記,李鍾奇任參謀長,伍晉南任政治部主任。

1938年5月31日,四縱指戰員5000餘人,浩浩蕩蕩,由齋堂出發,分南北兩路,經平北向冀東挺進。6月的平北地區,已是夏收季節,往年這時,農民們收麥打場,喜氣洋洋,從清晨忙到日落。而當時,在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蹂躪下,人人惶恐不安。四縱隊決定,11支隊由八達嶺至康莊之間過平綏路經延慶向東為北路,12支隊由居庸關、南口之間過平綏路經昌平向東為南路。

11支隊下轄31、32、33三個大隊。在鄧華率領下,31大隊一營強行越過平綏路,直攻延慶,掩護主力部隊通過平綏路。戰鬥打響後,日偽軍不知所措,暈頭轉向,慌忙退至鼓樓死守。戰鬥打得很激烈,擊斃日軍十幾人,完成任務後撤出戰鬥,東進攻克永寧。主力部隊在康莊過路時,消滅了駐守之敵,襲擊了發電廠。東進部隊很快又打下四海,殺日軍十餘人, 繳獲一批槍枝彈藥。初戰的勝利,使八路軍行軍主動,想打就打,想走就走,戰士們士氣高昂。當地群眾歡欣鼓舞,送茶送水,籌集軍糧,支援八路軍。鄧華支隊路過永寧時,天色已晚,他們模範地遵守紀律,不驚動百姓,露宿街頭。次日清晨,戰士們又打好背包,潑水掃街,清理垃圾。許多人見到這種情景,都說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軍隊。

6月10日當夜,鄧、宋兩支隊在鐵礦峪、洞臺、興隆城、南冶、沙峪一帶會合。6月11日凌晨,鄧華支隊在沙峪村首先拿下偽警察所,接著八路軍偵察員捉到了三個漢奸特務,經過審訊,得知日軍坂垣師團的一個中隊,正朝著著沙峪方向行進,企圖支援四海守敵。

為了策應冀東大暴動,八路軍總部曾指示四縱在東進路上,儘可能避免與敵人正面接觸。然而,這次日軍迎頭而來,四縱東進受阻。不消滅這股敵人,八路軍不可能順利通過懷柔地區。鄧華聽到這個消息後,果斷地說:「這股敵人可能是來增援四海之敵,對我軍的行蹤還不了解,我們可以在這裡等他來,打一個伏擊。」經過商議,決定利用地形痛擊敵人。

沙峪村東,有一條通向懷柔縣城的必經之路;路兩旁是一米多高的土坡,坡北是土山,坡南是懷沙河;河南是高山。伏擊侵略者的戰場就選在沙峪村的東山嘴。縱隊參謀長李鍾奇周密地部署了兵力,鄧支隊31大隊一營埋伏在河套南山,二營埋伏在河套北山,在日軍前進方向的正面部署重機槍一個連的兵力。戰鬥打響後,34大隊也趕到沙峪投入戰鬥。

上午11時,在遠處河邊的小路上,一隊日軍由東向西疾速而來。河邊小路越來越窄,日軍不得不變成一路縱隊,中隊指揮官走在隊伍之前。當日軍完全進入八路軍埋伏圈時,指揮員一聲令下,隱蔽在山上的八路軍戰士立刻向敵人猛烈開火,機槍、步槍、手榴彈霎時間響成一片。日軍官兵還沒來得及摘下槍,有的就被擊斃,有的被炸傷,走在前邊的指揮官也一命嗚呼了。在一陣慌亂之後,日軍開始還擊。這時埋伏在兩側山上的八路軍戰士,在機槍的掩護下向敵人衝殺過去。戰鬥最激烈時,展開了肉搏戰,敵我雙方傷亡都比較大。八路軍戰士懷著對國家民族滿腔的愛和對敵人刻骨的恨,打得非常英勇頑強。有的戰士咬掉了敵人的耳朵,有的戰士用手摳掉了敵人的眼珠,有的用石塊砸爛了敵人的腦袋,有的直到犧牲時雙手還緊緊掐著敵人的喉嚨。在沙峪河套邊、山坡上、谷地裡,敵人丟盔棄甲,屍橫遍地。

下午4點多鐘,戰鬥終於結束了。這次伏擊戰,全殲坂垣師團一個中隊120餘人,繳獲步槍80多支,輕機槍3挺,擲彈筒3個。八路軍也付出了較大代價,傷亡200餘人,縱隊參謀長李鍾奇負重傷,黨總支書記鄭良武等70多人英勇犧牲。沙峪戰鬥的勝利,保證了四縱主力順利通過懷柔地區到達冀東。

聶家大院——八路軍鄧華司令部舊址,位於北京門頭溝區齋堂鎮西齋堂村。聶家大院為清代民間建築,坐北朝南,呈長方形,長約40米,寬約20米。1938年9月,日軍佔領齋堂川,司令部所在地聶家大院被燒毀。現原建築僅存門樓,其餘為後來改建。

鄧華(1910-1980),原名多華,字實秋,湖南郴州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上將。192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1、紅2師政治委員,八路軍第115師685團政治處主任,遼西(後改遼吉)軍區司令員,第四野戰軍15兵團司令員。新中國成立後,擔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一副司令員兼第一副政治委員,瀋陽軍區司令員,兼任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1959年因受彭德懷錯案株連,被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1977年8月,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副院長。第十二屆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1980年7月3日在上海病逝。

中共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供稿

相關焦點

  • 這才是真正的八路軍,跟抗戰神劇截然不同,圖9戰士跟日軍肉搏戰
    從此,八路軍逐漸成為一支廣為人知的軍隊,他們從苦難中走來,最終走向勝利。【醫生在救治傷員】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後,國民黨先後派出多名聯絡參謀來到八路軍內部「指導作戰」(情報收集)。這些參謀越深入了解,越對八路軍充滿敬意。
  • 肉搏戰中,中國大刀與日軍刺刀,哪個更有優勢?
    在一些抗日劇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的抗日戰士都是手拿著中國大刀,在戰場上也相當威猛,手拿大刀的戰士那是左劈右砍,殺得日軍是丟盔棄甲,然而這只是抗日神劇而已。事實上中國大刀與日本的刺刀在實戰中,日本的刺刀絕對佔據著上風。
  • 蒙城保衛戰:副師長率部死守陣地3天,倖存17人,日隊長絕望自殺
    此時在徐州附近的兵力有五十個師,李宗仁察覺敵人的意圖後,為避免被敵人全殲,做出了撤退的指示。 1938年5月5日,接到命令的周元,率部乘坐卡車趕往目的地,結果次日下午三點到達蒙城五華裡的位置時,此時的敵人正在輪流的轟炸,戰士們則是徒步進入蒙城內。這裡的地勢很是平整,位於黃淮的腹地,城池不是太大,除了城門為磚石結構,四周的城牆為泥土燒制的,城內外沒有防禦的工事,很難能守住。
  • 狠狠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
    9月間組建宋支隊,爾後轉戰雁北數月,打了許多漂亮仗,部隊有很大補充,武器也有較多補充。1938年5月,宋支隊奉命進入河北省,到達西齋堂。和早已到達的鄧華支隊會合。並開始向冀東挺進。部隊在去冀東的路上,不斷與敵軍遭遇,戰鬥十分頻繁,路上披荊斬棘.所向披靡,打擊了日偽的囂張氣焰,振奮了人民群眾抗日救國的熱情,部隊的戰鬥力越戰越強。
  • 平型關大捷,日軍非戰鬥部隊但個個兇悍,王紫峰:十年內戰未見過
    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第115師在平型關以東的喬溝伏擊了日軍輜重部隊,殲滅了1000多日軍,繳獲了大批軍用物資,這是我軍抗戰以來的首個勝利,也是當時影響非常大的一場勝仗,史稱平型關大捷。網絡上有一種聲音,認為八路軍伏擊的只是日軍的非戰鬥部隊,缺乏訓練,作戰能力差,想以此貶低八路軍的戰鬥力。
  • 中日戰爭中最慘烈的肉搏戰,中國以一萬人代價斃掉日軍2.5萬人
    中日兩軍在湖北夷陵爆發了史上最大規模的肉搏戰!一開始的國民政府在南京,之後又選在了武漢,然而基於當時的考慮,基於重慶這邊有自然天險作為屏障,蔣介石決定遷都南下,將重慶作為陪都。為了防止日本人的進攻,蔣介石專門設立了重重防線,而其中最為要塞,最為關鍵的地方,便是石牌要塞。
  • 隨軍記者實拍:2個八路和1個日軍扭打在一起肉搏戰的珍貴照片!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的單兵素質並非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那樣。戰術級的將領在評價日軍時,更是直言不諱,以抗日名將宋希濂的說法:一個日本兵的作戰能力相當於7、8名國軍士兵。事實果真如此嗎?我們來看看當時隨軍記者的實拍:2個八路軍和1個日軍扭打在一起肉搏戰的珍貴照片,如下圖:
  • 八路軍老兵憶肉搏日軍 戰場只有吼聲「噗哧」聲
    「今年,是黨的十八大即將召開的大喜之年,到今年中國共產黨已經走過了91個春秋,我入黨也已經有70個年頭了,每年都有一個建黨節,要說最特別、最難忘的建黨節是1942年的那一次。」  敵人追擊,我軍身處險惡處境  1942年4月29日,日本華北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在山東德州指揮日軍對山東省附近的20多個縣進行大掃蕩、大包圍。「由於日軍武器裝備比我們好,為應對敵人的掃蕩,我們和日軍展開了遊擊戰,白天日軍進攻,晚上我們出來襲擾,當時戰鬥非常激烈,我們很多戰士都犧牲了。」隨著時間的推移,敵人的包圍圈越縮越小。
  • 開國少將詹大南逝世,抗美援朝中率部全殲美軍 「北極熊團」
    詹大南曾參加了百團大戰、張家口保衛戰和平津等戰役,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副軍長。詹大南於1954年畢業於軍事學院,後歷任軍長、蘭州軍區副司令員兼甘肅省軍區司令員、南京軍區副司令員。詹大南於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 最大的一場中日肉搏戰:師長慷慨陳詞,字字鏗鏘
    湖北石牌是重慶的第一要塞,是一道天然屏障,在抗日戰爭時期具有很重要的戰略地位,發生在石牌的石牌保衛戰是中國軍隊以少勝多的一次戰役,石牌保衛戰堪稱二戰中最大的一場肉搏戰。國民軍隊總指揮官胡璉早就意識到此次戰役他的安危兇多吉少,他在戰前已做好和敵人同歸於盡的打算,胡璉在戰前慷慨陳詞,以振軍心,胡璉的戰前誓詞字字鏗鏘。
  • 平型關大捷擊斃多少日軍?八路軍打掃戰場時傷亡慘重
    一是平型關重要,如果不重要日軍就不會從那通過。平型關自古就是交通樞紐,是通往晉北的要道。二是平型關險要,如果不險要,八路軍那點武器也沒法和日軍抗衡,平型關西面是衡山,東面是太行山,兩山之間有一條狹長的山谷。 在伏擊前,林彪數次帶隊到平型關實地勘察,現場的地形讓林彪充滿信心,最後將拳頭狠狠砸在桌子上:幹他娘的!
  • 二戰時,日軍肉搏戰有多可怕?少林寺出身的八路老兵說明真相
    日軍進入南京城後,進行了長達數月毛骨悚然的「南京大屠殺」慘案,將我們30萬同胞全都殘忍地殺害了。為了不將裝備上的差距繼續拉大,我軍經常與日本侵略者肉搏戰,希望通過身體對抗來彌補裝備上的不足。但是日本士兵也非常擅長肉搏戰,受歷史因素的影響,武士道精神始終受侵略狗的推崇,於是日本特別尚武
  • 榴花塔阻擊戰:齊放「排頭火」壓制江上日軍
    這裡曾發生過激烈的「榴花塔阻擊戰」。1938年,為阻止侵華日軍渡河向東莞進攻,東莞200多名戰士開往石龍附近東江河南岸,在榴花、峽口、西湖、京山一線設防,阻擊、堅守1個月之久,打退日軍的一次次進攻。「榴花塔阻擊戰」是日軍登陸華南以後,中共廣東地方組織領導人民抗日武裝首次對入侵東江日軍進行有組織的抵抗,打響了東江人民抗日的槍聲。
  • 在血與火的洗禮中重生——聊城抗戰記憶
    8月下旬,日軍飛機轟炸聊城、壽張。10月28日,日軍佔領臨清。11月22日,駐臨清的日軍高橋部派出一支18人的騎兵偵察小隊,到堂邑、聊城進行偵察。抗日名將範築先接到報告後,急令聊城城內部隊作好戰鬥準備,他親率六七十人趕到梁水鎮設伏。日軍在聊城偵察時遭到攻擊,慌忙上馬向北逃竄,闖入了範築先事先設好的伏擊圈。經過激戰,日寇潰敗,梁水鎮的這場戰鬥成為魯西北抗日武裝與日軍的初次正面接觸。
  • 賀寶貴:馬輝司令員率部之一——馬頭山激戰七晝夜
    馬輝司令員率部之一馬頭山激戰七晝夜文/賀寶貴開國少將馬輝,比我老一輩兩輩的張家口人,有不少人知道他。馬司令員部隊在八十年前的蔚縣九宮口馬頭山上打了一仗,整整打了七天七夜。馬輝司令員馬上組織連以上幹部去看地形,順著牧羊小道爬上了馬頭山山頂,隱蔽在半人高的蒿草叢中。這時往下一看,只見馬頭山四周峰巒重疊,溝壑交錯,一條彎彎曲曲的公路隨著山的坡度盤旋而下。在半山腰處,有一個日軍炮樓,隱隱約約地看到炮樓上還有哨兵在活動。馬輝司令員和大家商量了一陣,決定由一連控制馬頭山前的小山包,三、四連分別堅守在東西兩邊的山頭,二連留作預備隊。
  • 敵後抗戰兵法之二:平原伏擊
    八路軍第129師副師長徐向前也在總結反「掃蕩」作戰經驗時指出:「(冀南平原)夏季有青紗帳,敵人的快速部隊不易活動;冀南多棗、梨、杏等果木樹,加上大面積的高粱、玉米等高稈作物,利我到處隱蔽,伏擊敵人。」  1939年2月,八路軍第386旅利用日軍受襲後必報復的規律,選擇在冀南平原的香城固設伏。
  • 為什麼僅中日軍隊之間經常進行肉搏戰?
    抗日戰爭時期,中日兩軍經常交戰,但是,有一件事令人困惑。為什麼僅中日軍隊之間經常進行肉搏戰? 實際上,在亞洲戰場上,日軍與蘇軍和美軍之間也進行了交戰,但只是短暫而已。日軍當時的主要戰術是,在近距離向敵人的位置衝鋒。
  • 獅子慘遭鱷魚伏擊,被一口咬掉腦袋,鏡頭記錄悲慘一幕
    獅子慘遭鱷魚伏擊,被一口咬掉腦袋,鏡頭記錄悲慘一幕鱷魚的存在就像是動物圈裡的惡霸一樣。一點都不面善,感覺鱷魚也可以被稱作是鱷魚。不過鱷魚並不是魚。它們是兩棲類的爬行動物。在不餓的情況下會趴在路邊曬太陽。不過大多數的時間都會潛伏在水中等候獵物的到來。
  • 敵人被男子打倒後,使出真正的實力,居然是肉搏戰!
    敵人被男子打倒後,使出真正的實力,居然是肉搏戰! 2020-12-31 00:00 來源:巴西技術控 原標題:敵人被男子打倒後,使出真正的實力,居然是肉搏戰!
  • 中國有一座村莊,十萬日軍猛攻不下,中日上演二戰規模最大白刃戰
    在長江三峽西陵峽的右側,有這樣一個小鎮(村),準確說是一個要塞。這裡曾是中國抗日的鐵血要塞,日軍曾集結10萬重兵進攻也未能將其攻下,這個要塞的名字叫石牌要塞。當年一場被人稱為「中國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的戰鬥,就是在這個要塞前展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