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咖啡館與左聯的誕生

2021-01-10 騰訊網

咖啡,是上海人的腔調,而咖啡館,在歐美文人的筆下,那是文壇名家波德萊爾、羅曼羅蘭和海明威等常來高談闊論的座席,是人們休閒逍遙的地方,是文學青年談文論藝的所在。而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當年馳名滬上的「公啡咖啡館」,在著名作家夏衍、陽翰笙的心目中,那更是彪炳史冊的中國左翼作家聯盟誕生的搖籃。

據說,咖啡是上海開埠不久的1853年,由英國藥劑師J. Lewellyn在花園弄(今南京東路)1 號開的老德記藥店傳入的。它雖稱藥店,但也經營糕點。這口感酸苦、看似棕色的奇妙液體,為配合藥店之稱,一開始被稱為「咳嗽藥水」,後隨著西點的興起,才慢慢成了時髦之物。到1920年以後,咖啡館已遍布上海街頭,形成了以北四川路、霞飛路和南京路為「金三角「的咖啡店圈,尤其是北四川路上,更是咖啡店林立,濃濃的咖啡香飄市井。一杯咖啡,幾位好友,圍坐小桌,縱情而談,是一種小資情調,更是一種都市浪漫。當年除「公啡咖啡館「外,在老靶子路(今武進路)北首有張資平的「文藝咖啡座」,在虯江支路北北四川路口有創造社開的「上海咖啡店」,還有周全平的「西門咖啡店」等。而閒談咖啡文化的文章也是星布上海報刊,十分熱鬧,諸如魯迅的《革命咖啡店》、林徽因的《花廳夫人》、張若谷的《忒珈欽谷——霞飛路俄國珈琲店小坐速記》、慎之的《上海咖啡》、田漢的話劇《咖啡店的一夜》、曹聚仁的《文藝復興館》,溫梓川的《咖啡店的侍女》、董樂山的《舊上海的西餐館和咖啡館》等等,甚至《申報》「藝術界」版還開設專欄「咖啡座」,均是研究老上海咖啡文化的珍貴文獻。

時間過去了幾十年,為尋覓「公啡咖啡館」的蹤跡,筆者曾經徜佯四川北路街頭,逛到四川北路多倫路口,抬頭一望,一座雄偉巍峨的門樓矗立在街口,上有「多倫路文化名人街」幾個大字,在陽光的照射下,分外耀目。靠北面的牆上,在多倫路8 號的門牌下,釘著一塊銘牌,上書「公啡咖啡館遺址」。這是「遺址」,現在是「上海時裝商廈」,內時裝琳琅,顧客盈門。1928年魯迅在《革命咖啡館》一文裡是這樣描寫咖啡店的模樣:「遙想洋樓高聳,前臨闊街,門口是晶光閃爍的玻璃招牌」,如今顯然已是兩種景象。網上有當年 「公啡咖啡館」的照片,是一幢假三層的小洋樓,樓下賣糖果、糕點,樓上有兩間房喝咖啡。查檢資料,抗戰勝利後,「公啡」由中國人主持,改名為「新元堂」,解放後改為「多倫果品店」,1995年因四川北路拓寬而拆除,並在附近造起七樓大廈,2006年公布為區歷史遺址紀念地。原在「公啡咖啡館遺址」近旁的地下室古玩城,闢有一家「公啡咖啡館」,由一位陳姓年輕人慘澹經營,大約2017年古玩城變身停車庫,這家咖啡館也隨之飄散。

那末,「公啡咖啡館」為什麼會成為左聯誕生的搖籃呢?原來歷史上公啡咖啡館地處老上海公共租界邊緣、中西文化的交匯點上,較為隱蔽,店主是一個日本人(一說猶太人),巡捕房不大注意,因此成了左翼文人、進步青年聚會的場所,當年左聯的多次籌備會議就是在這裡秘密進行的。據夏衍在《懶尋舊夢錄》回憶:「籌備會一般是每周開一次,有時隔兩三天也開過,地點幾乎固定在公啡咖啡館二樓一可容十二、三人的小房間。」就是在這裡,時為中共中央宣傳部文委書記的潘漢年,召集在上海的黨員作家和進步文學工作者座談,傳達了中共中央的新精神,要求立即停止對魯迅、茅盾的論爭和批判;就是在這裡,魯迅與創造社、太陽社冰釋前隙,魯迅穿著長袍,嘴上含著菸斗,不住地品幾口綠茶,其他人喝著咖啡;就是在這裡,起草了左聯的綱領,協商了發起人名單……

1930年2月16日,天氣晴朗,《魯迅日記》云:「午後同柔石、雪峰出街頭飲加菲」。其實是到公啡咖啡館參加左聯的最後一次籌備會。到會的除魯迅之外,還有沈端先、鄭伯奇、馮乃超、彭康、沈起予、華漢、蔣光慈、錢杏、洪靈菲、柔石、澤雪峰等12人。會上檢討了過去文學運動中的缺點,確定了今後文學運動的任務,一致決定在3月初正式召開左聯成立大會——由此可見,左聯確實是在這裡孕育誕生的。

其實,不單是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是在「公啡」醞釀成立的,就是「中國左翼戲劇家聯盟」即「劇聯」的籌備會議,也是在這裡召開的,左聯骨幹茅盾、胡風、周揚等,也經常光顧公啡。更為喜劇性的是,原先並不喜歡跑咖啡店的魯迅,從此之後,也成了公啡咖啡館的常客。由於離山陰路寓所不遠,魯迅常常借座這裡約見友人,指導文學青年。1930年6月5日,「同柔石往公啡喝咖啡」。蕭軍、蕭紅回憶說:1934年,他們帶著《八月的鄉村》和《生死場》兩部小說稿,從東北輾轉來到上海,生活拮据,創作更是艱難,他們向魯迅求援。11月30 日午後,按照魯迅先生信中約定,他們乘1 路有軌電車先到北四川路底的內山書店跟魯迅見面。然後由魯迅把他倆帶公啡咖啡店長談,蕭紅寫道:「魯迅先生很熟悉地推門進去,上了2 樓。我們也隨後跟進。店裡一個外國人很熟識地跟魯迅打招呼,魯迅回禮以後便在靠近樓梯的一個廂位中坐了下來,我們也坐進去。這處廂位很僻靜,進門的地方有個小套間部分地掩住了它。座位的靠背很高,臨座的廂位互相看不見,坐在廂位裡就如進了一個小房間……」當年上海中央局宣傳部內部交通員、文學青年葛琴在出版自己的處女作《總退卻》時,向魯迅求教,魯迅在公啡接待她,她後來回憶說:「他完全不像一個老人——雖然他上唇上是留著那麼一抹濃黑的鬍鬚,他更沒有一絲名人的架子。那天我們在咖啡店裡談了兩個鐘頭,我完全不感覺有什麼拘束的必要,他很起勁地說著文學上的各種問題,和不斷地給予我們熱烈地鼓勵(我們可以想起,那時上海的出版界,是在怎樣一個沉悶的狀態中),他的說話就和他的文章一般的有力,是那樣充滿著比青年更勇敢的情緒,當我們從咖啡店裡出來的時候,除了滿意以外,更驚愕中國如今還有一個青年的老人。」

相關焦點

  • 90餘年後,公啡咖啡館重返多倫路!曾與這些名人有不解之緣
    公啡咖啡館因當年與左聯有著不解之緣而被賦予了特殊色彩。不少市民前來捧場。延伸閱讀公啡咖啡館左聯的精神驛站▌奚耀華/文上半年在網上看到一則消息,位於上海虹口區多倫路上的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紀念館,在完成了修繕改建和展陳改版工程後重新對公眾開放。其中特別提到「左聯」誕生的搖籃——公啡咖啡館,將通過一個做工精緻的建築模型加以呈現。
  • 「公啡咖啡館」90餘年後重返多倫路,魯迅常在此與青年長談
    本文圖片均為上海虹口 提供上世紀二十年代末,在上海虹口區多倫路靠近四川北路上,有一家公啡咖啡館。時居陰山路寓所的文學家魯迅,常常借座這裡約見友人,以文學青年最多,其中包括周揚、柔石、蕭軍、蕭紅等,被稱為魯迅的「第二客廳」。九十多年後,公啡咖啡館重返多倫路。
  • 這家超有內涵的咖啡館重新開業→
    上世紀二十年代末,在多倫路靠近四川北路有家文藝氣息濃厚的公啡咖啡館,在上海頗為出名。經過90餘年後,如今公啡咖啡館又重返多倫路。日前,公啡咖啡館、書社開張活動在多倫路文化名人街舉行,許多市民冒著寒流,來此領略老上海的風情,感受紅色文化、海派文化、名人文化的魅力。
  • 虹口這家超有內涵的咖啡館重新開業
    上世紀二十年代末,在多倫路靠近四川北路有家文藝氣息濃厚的公啡咖啡館,在上海頗為出名。經過90餘年後,如今公啡咖啡館又重返多倫路。日前,公啡咖啡館、書社開張活動在多倫路文化名人街舉行,許多市民冒著寒流,來此領略老上海的風情,感受紅色文化、海派文化、名人文化的魅力。
  • 上海最「潮」的咖啡館重返多倫路,紅色文化也能很潮很年輕!
    上海最「潮」的咖啡館重返多倫路,紅色文化也能很潮很年輕!法國文豪巴爾扎克的經典名句:「我不在咖啡館,就在前往咖啡館的路上。」道出了咖啡館與文學的不解之緣,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也有一家咖啡館堪稱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的搖籃。1929年10月,左聯首次籌備會就在這裡舉行。
  • 滬上一家由校友眾籌的咖啡館孵化出眾多創新創業項目
    上海這座兼具海派文化和創新精神的城市,格外適應咖啡館的味道,創業咖啡館也不例外。在氤氳的香氣中,低調、務實、誠信的味道,就這樣瀰漫開去。特別是從上海立志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以來,越來越多的咖啡館開始向創業孵化器靠攏,為業界輸送新活力,為創業者提供專業的產業鏈整合、宣傳策劃、項目對接等服務。咖啡館能嫁接的資源越來越多,創業者蜂擁聚攏,創新創業的後發優勢逐步顯現。
  • HOODOG CAFE | 又是一家超人氣狗狗咖啡館
    現而今很多獨立咖啡館都會帶有一些主題性質,寵物咖啡館固然是當中一個特別而又極具人氣的類型,寵物咖啡館中又以貓咪為主,所以很多汪星一族會覺得怎麼就沒有一家專門的狗狗咖啡館呢
  • 本地貓咖啡館??原來是一家公益性質的「流浪貓貓咖」!
    微博信息顯示:一對90後情侶通過自己的方式救治了數百隻流浪貓,聽起來就感覺很有愛心,話不多說,還是先來看看視頻叭視頻來源:微博根據視頻介紹,這家成立於2019年年初的貓咖,咖啡館名為「本地貓咖啡館」,位於廣州一居民樓裡,顧名思義,它是一家寵物貓咪咖啡館,不過,這家貓咖與日常我們所看到的貓咖不太一樣,「本地貓咖啡館」是一家專門收養流浪貓而開的咖啡館
  • 悄悄去了成都這4家獨立咖啡館,結果一家比一家有特色!
    ,近兩年,新開的咖啡館更是層出不窮。打開大眾點評,搜索「咖啡館」,發現已經有4249家。成都人也算基本實現了「咖啡自由」! 就算在工作日,也能看到成都年輕人跑出來喝咖啡的身影,透露著成都這座城市獨有的悠閒氣息~「我不在咖啡館,就在去咖啡館的路上」,這句話成為了成都人的真實寫照。 但相比較一些品牌連鎖的咖啡店,成都人反而更喜歡有故事、有溫度的獨立咖啡館。
  • 世界知名咖啡館盤點之:歐洲「文藝咖啡館」
    18世紀的歐洲,咖啡館是重要的聚會場所,也是世界政治風雲的中心,那時候的政治家在這裡發表著各種演說,同時,咖啡館也是歐洲音樂界及文藝界人士的最愛。由於咖啡館的音樂以及客人的交談,不像圖書館那麼寂靜,又沒有酒吧那麼嘈雜,比辦公室多一些自由,所以歐洲音樂界、文藝界就成了咖啡館的常客。
  • 從澳洲回國後,我在桂林開了一家咖啡館
    *桂林智域咖啡館這是『晚安澳洲』的第NO10.得到這份工作,是因為之前給墨爾本民宿和旅行社做過推廣宣傳,所以接到了阿德萊德一家旅行社的邀請,給他們做推廣,算是通過朋友介紹的吧。在幫阿德萊德旅行社拍攝了短片後,南澳旅遊局的官方微信和微博還轉發了我的視頻。在澳大利亞打工旅行期間,我去了墨爾本,雪梨,黃金海岸,布裡斯班,說不上來最喜歡哪裡,也可以說哪裡都挺喜歡的。
  • 喝著咖啡逗著貓咪 寧波一家喵星人咖啡館爆紅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昨天中午,位於鄞州中心城區一家以貓咪為主題的咖啡館開始了一天營業。
  • 這12家百年咖啡館,最年輕的也118歲了
    地址:13, rue de l'Ancienne Comedie, 75006 Paris, France 巴黎花神咖啡館 感受徐志摩的詩意 誕生時間:1865年 咖啡館年齡
  • 怎麼才能開一家貓咪咖啡館?每月收入怎樣呢?
    貓咪咖啡館怎麼樣?創業開店是很多年輕人的選擇,近兩年飲品市場的爆發讓人們看到了很多商機。奶茶市場已經處於飽和期間,但是咖啡市場卻還有足夠大的發展空間,沒有特色的咖啡店又怎麼能經營下去呢?很多人可能都會把想法打到貓咪主題咖啡館身上,近兩年這種帶有特色的咖啡館也是越來越受到人的歡迎了。對於那些毛茸茸的可愛小動物,相信不管是誰都沒有任何的抵抗力吧,那麼開一家貓咪咖啡館成本需要多少呢?又需要注意什麼呢?
  • 這個RO死忠粉開了一家 仙境傳說 主題咖啡館
    有這麼一個仙境傳說RO玩家,在遊戲裡找到了另一半,兩人一起在上海開了一家RO主題咖啡館。從玩家到咖啡店老闆,他依然忘不掉仙境傳說帶給他的美好回憶。正因為對仙境傳說... 什麼樣的粉絲才能稱得上骨灰、死忠?
  • 近代歐洲咖啡館,藏著一部歐洲社交史
    1645年,威尼斯誕生了歐洲第一家公開的街頭咖啡館。1650年,黎巴嫩人雅各布在英國的牛津大學附近開了英國第一家咖啡屋,取名為「雅各布咖啡館」,深受學生的歡迎;兩年後倫敦也出現了咖啡館——「羅傑咖啡館」一炮而紅。 咖啡館在英國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尤其是在首都倫敦。
  • 夜色中的咖啡館與俱樂部孕育迷人的現代藝術
    畫家熱衷於表現咖啡廳歌手,與音樂咖啡館的流行相連  咖啡館的誕生與法國沙龍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繫。19世紀正是沙龍文化的鼎盛時期,作家、詩人、藝術家、政治家、哲學家聚集在一起暢談,咖啡館扮演的正是他們的公共客廳。這樣一個共同享有的舒適空間,不像私人住宅那樣慵懶隨意,也不像辦公室那樣過於正式,為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營造了一個恰到好處的氛圍。
  • 了解歐洲 咖啡館是第一課
    【環球時報記者 張怡然】「如果我不在家裡,就在咖啡館。如果我不在咖啡館,就在去咖啡館的路上。」這是一位維也納藝術家寫給妻子的便條,在西方廣為流傳。咖啡館, 在西方公民社會和各種思想流派的發展中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很多偉大的文學作品都是在咖啡館裡誕生的。
  • 大叔在深圳開了一家無聲咖啡館,我被顧客點評暖到了
    大叔在深圳開了一家無聲咖啡館,我被顧客點評暖到了 2019-12-15 10: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45天、160平,新手老闆裝修出一家「超吸睛」的咖啡館!
    最近我注意到一家很會「色誘」的咖啡館,過目不忘的紅,讓人路過都想多看兩眼。 探訪發現,這家咖啡館一邊用「活色生香」引流,一邊用細節讓氛圍更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