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溼疹,生長緩慢,竟和腸道菌群有關?

2020-12-06 騰訊網

崔玉濤的育學園

寶寶在成長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腹瀉、便秘、生長緩慢等健康問題,如果經過醫生檢查排除了感染、飲食營養結構等問題,那麼這些症狀就有可能和腸道菌群紊亂有關了。這種情況下,醫生會建議家長給寶寶做腸道菌群檢測,來了解腸道內菌群狀況。但很多家長朋友,對腸道菌群檢測還不是很了解,這裡我們就為大家再詳細介紹一下腸道菌群檢測是怎麼回事,以方便大家做決定。

首先,要先解釋一下腸道菌群的概念,我們的身體內外住著數以億萬計的細菌,其中絕大多數居住在我們的腸道內,這些細菌有上千種之多,它們組成了腸道菌群,與我們的免疫、消化吸收等功能密切相關,直接影響著身體的健康狀況。

1.腸道菌群是怎麼影響我們身體的呢?

人是與大量細菌共生的,其中絕大多數的細菌,都生存在我們的腸道中。這些細菌中,不僅包括對人體有益的益生菌,還包括致病菌和中性菌。健康的腸道菌群中,益生菌佔主導地位,與其他兩類細菌的數量、比例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態。

健康的腸道菌群以益生菌為主,它們不僅能促進營養素的吸收;還能軟化大便、促進排便。同時,健康的腸道菌群,能夠形成細菌和黏液組成的屏障,阻擋食物抗原直接進入血液,避免寶寶發生過敏反應。如果腸道菌群失衡,益生菌數量下降,致病菌數量增加,寶寶就會出現健康問題了。

2.腸道菌群檢測,為什麼要做?

寶寶有時會出現腹瀉、便秘等胃腸道症狀,這可能是病原體比如輪狀病毒造成的,也有可能是因為寶寶飲食結構不合理等等,在排除了這些因素後,則說明有可能是寶寶腸道菌群出了問題,建議考慮給寶寶做腸道菌群檢測。此外寶寶過敏也常與腸道菌群失調有關,也可以檢測一下腸道菌群。之所以這樣建議,是因為寶寶腸道內菌群的情況,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寶寶腸道的消化、吸收和免疫功能,如果能夠通過檢測弄清楚腸道菌群的狀態,有助於醫生的診斷和治療。

3.腸道菌群檢測,查的是什麼?

腸道菌群檢測,查的是寶寶大便樣本中細菌的種類和數量,把檢測結果與正常標準比較,就能評估寶寶腸道菌群是否健康,並且根據結果,確定是否需要給寶寶補充益生菌,補充什麼益生菌。

(例:圖片來源於北京崔玉濤育學園診所)

(例:圖片來源於北京崔玉濤育學園診所)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情況下做腸道菌群檢測結果會不準確,比如寶寶剛服用過抗生素就不宜做腸道菌群檢測。因此檢測前需要好好跟醫生溝通,講清楚寶寶的服藥情況。如果是寄送樣本來檢測,取便樣的時候耽擱太長時間也會產生很大誤差。

4.腸道菌群失調會發生什麼?該如何改善?

寶寶腸道菌群失調,往往表現為益生菌數量下降,致病菌數量升高,寶寶會因此出現腹痛、腹瀉、便秘和食物過敏等問題。如果食物過敏,寶寶還可能表現出嚴重溼疹、長期腹瀉等症狀。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腸道菌群失調是這些症狀的原因之一,但也有很多其他疾病能引起這些症狀,因此大夫看診時會先排除感染、纖維素攝入不足等因素,之後才會建議給寶寶進行腸道菌群檢測。如果通過檢測發現寶寶確實是腸道菌群失調,那及時補充益生菌,往往能比較順利地解決這些問題。

(例:圖片來源於來自北京崔玉濤育學園診所)

5.寶寶服用的益生菌是怎麼起作用的?

腸道菌群檢測,如果發現異常,就可以根據結果補充益生菌。但這個過程並不是說哪種菌少了,吃下對應的菌補上就行。腸道菌群檢測,測的是人體的腸道菌群,裡面有上千種菌。而我們的益生菌製劑是具體到一個菌株,它跟腸道菌群並不是一個對應關係。益生菌製劑起作用的方式,是在路過腸道時,通過引導和佔位,起到調節腸道菌群的作用,但吃下去的菌不一定會留在腸道裡。

6.是不是只有寶寶出現腹瀉、便秘或食物過敏的情況時,才需要檢測腸道菌群?

答案是否定的。

因為不只是腸道疾病,還有很多疾病與腸道菌群失調有關。腸道菌群失衡,代謝產物的水平也常會失衡,這可能會引起一些代謝性疾病。比方說,失去平衡的腸道菌群,可能干擾內分泌,導致人的食量越來越大,容易患上肥胖症。不僅如此,腸道菌群長期嚴重失調,大量有害菌還可能產生對人體有害的代謝產物。這些有害物質中有的甚至能通過血腦屏障,損傷大腦的神經結構和功能。研究表明,兒童的孤獨症、抑鬱症等神經系統疾病,都與腸道菌群失調有關。除此之外,腸道菌群失調,還可能會影響到皮膚、肺、肝臟等器官和呼吸、循環等系統。

總的來說,腸道菌群能夠通過影響能量吸收、營養素代謝和細菌毒素等機制影響人體的健康,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腸道菌群健康與否,與人體健康與否密切相關。

-推廣-

相關焦點

  • 益生菌:調節腸道菌群助力腸道健康——訪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武慶斌
    ●  ●  ● 腸道疾病在中國人群中屬於多發疾病,在中國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中排名第四。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健康中國行動組織實施和考核方案》強調了腸道菌群失調可能帶來的疾病風險,呼籲國人關注腸道菌群健康。
  • 多囊卵巢症候群,與腸道菌群有關
    研究參與者、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婦產科、生殖醫學中心主任李蓉表示:「我們發現,腸道菌群-膽汁酸-GATA3(轉錄因子)-IL22(細胞因子)軸在多囊卵巢症候群的發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多囊卵巢症候群患者腸道中普通擬桿菌數量顯著升高,可能是造成其腸道菌群異常的首要因素,導致腸道菌代謝產生的膽汁酸水平明顯降低;而膽汁酸可以通過激活腸道某種細胞,使細胞因子IL-22分泌,起到抑制卵巢局部炎症、緩解症狀的作用。當給多囊卵巢症候群樣小鼠膽汁酸GDCA或IL-22治療後,可顯著改善激素異常、動情周期紊亂、卵巢多囊樣變、生育力下降與胰島素抵抗。
  • 深度解析 | 腸道菌群與慢性肝病,肝癌|慢性肝病|腸道菌群|微生物群...
    肝臟,作為第一個接觸微生物產物進入門靜脈循環的器官,可能受到腸道微生物群及其變化的多種影響。腸道微生物群的成分或代謝物通過各種機制與肝臟相互作用。肝臟中產生的膽汁酸(如膽酸和鵝去氧膽酸)與葡萄糖醛酸酶結合。一旦分泌到十二指腸腸腔,腸道菌群代謝和解共軛,產生尿膽原(排洩)和初級膽汁酸被吸收和循環。膽汁酸還通過內在的微生物調節活動來控制和影響菌群。
  • 深度解讀 | 腸道菌群和中樞神經系統的關係
    說話晚、讀書讀不進、每天不開心不全是我們的錯,還可能是腸道菌群有問題。腸道菌群不僅影響消化吸收,還影響神經系統。近年來,科學家們研究發現,腸道細菌可能在神經發育,焦慮和抑鬱症的誘發過程中,甚至很多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中,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 腸道菌群助力中醫藥煥發新的生機
    近些年來,隨著腸道菌群研究的火熱,中醫藥和腸道菌群之間的相互作用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相關研究也呈爆炸式增長。某些中醫藥和腸道菌群之間的相互作用,也變得越來越清晰。那麼,中醫藥對腸道菌群有什麼影響?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如何影響我們的健康呢?
  • 腸道菌群是咋回事?營養師帶你了解,腸道菌群的5大生理作用?
    腸道菌群,最近這些年在生命科學領域研究中是非常熱門的一個話題,隨著科學的進步,人們對腸道菌群的重要性也越來越重視,那腸道菌群到底是怎麼回事,有什麼作用,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認識腸道菌群:說起「細菌、真菌」,很多人都知道,它們都是一種微生物,廣泛存在於我們生活的自然環境中
  • 腸道菌群與碳水化合物不得不說的那些事
    動物和人類腸道內棲息著龐大複雜的微生物群體,腸道菌群的豐富度和穩定性是評價宿主—微生物互利共生的一個重要參數,通常作為腸道健康的指標。碳水化合物可通過影響腸道菌群調節機體的健康,同時腸道菌群可通過發酵碳水化合物產生SCFAs來參與機體的代謝,兩者相互關聯,互相影響。
  • 寶寶溼疹到底要不要忌口?和過敏有關係嗎?過敏又怎麼檢測?
    寶寶溼疹一直是個讓寶媽頭疼的問題,到了添加輔食的時候也是各種小心,不敢吃這不敢吃那,可是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各種禁忌會不會影響生長發育?要不要帶寶寶做過敏原的檢測?今天口袋育兒就來專門說說這個問題。1 |溼疹和食物過敏有啥關係?
  • 2018最新兒童抗過敏益生菌TOP10排行榜
    每袋就含有超過二百億的抗過敏益生菌,同時,亢敏君採用獨家「五層包埋」包裝技術,可有效保障益生菌在胃酸和膽鹼中的通過率。用戶評價:我家寶寶是過敏性溼疹,我偶然知道了亢敏君益生菌,然後給他吃了一個月後,症狀明顯改善了,排便也正常了,免疫力也比之前好多了,想繼續吃了六個月看看,這樣過敏體質就可以完全改善了。
  • 腸道菌群失調症與腹瀉
  • 想要寶寶肚肚舒適不搗蛋,腸道菌群你真該了解一下!
    其實孩子出現這些現象,大多數都和腸道有關。 要知道腸道是我們身體十分重要的免疫器官,被稱為是人體的「第二大腦」,影響著眾多的生理活動。所以寶寶出現消化不良,腸道不適,先從腸道菌群入手更靠譜。 益生菌和有害菌二者分庭抗禮,井水不犯河水,達到一種動態平衡的水平,彼此相安無事。一旦腸道菌群開始失衡,進而就會出現腸道健康問題,那麼寶寶可就要遭罪了!
  • 不同性別的腸道菌群對小鼠行為和大腦結構的調節作用不同
    腸道菌群影響宿主生物學的許多方面,其中包括腦部結構以及功能。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腸道菌群與厭惡性學習調節和焦慮相關行為有關,但研究幾乎只是在雄性個體中進行。該研究評估了不同性別的腸道菌群對於動物大腦結構和行為的影響。為了研究腸道菌群紊亂對厭惡性學習和記憶的性別特異性影響,首先對成年雌性和雄性小鼠口服給予中等劑量的抗菌藥物(neomycin, bacitracin, pimaricin ATM;新黴素,桿菌肽,那他黴素),為期10天。通過16S rRNA測序分析腸道微生物組組成的變化。
  • 科學網—飲食和演化歷史塑造鯨魚腸道菌群
    本報訊 《自然—通訊》近日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鬚鯨的腸道菌群和陸地上食草動物較為相似。
  • 腸道健康如何影響疾病風險|維生素D|腸道菌群|...
    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性炎症可能會對組織和器官造成負面影響。於是各種疾病就開始了。那慢性疾病為什麼與腸道健康有關呢?01 許多疾病始於腸道看過我們文章的朋友,大概已經開始有了這樣的概念:許多疾病始於腸道。這一觀察導致了對慢性炎症性疾病流行的可能原因的重新審視,表明腸道通透性的關鍵致病作用。臨床前和臨床研究表明,連蛋白家族是調節腸通透性的一組蛋白質,與多種慢性炎症性疾病有關,包括自身免疫性,感染性,代謝性和腫瘤性疾病。這些數據為多種慢性炎症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療靶點,其中連蛋白途徑與它們的發病機理有關。
  • 腸道菌群的形成及影響因素研究進展
    腸道微生物菌群常被認為是人體後天獲得的一個重要器官,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個大腦」,可以保護宿主免受病原菌的侵襲,促進宿主的消化吸收、藥物代謝和致癌物、影響脂肪的吸收和分布、調節能量代謝、調節先天免疫和獲得性免疫系統等[1,2]。研究表明腸道菌群組成、結構和比例,與人體健康狀況有著密切關係。一旦腸道菌群的這種微生態平衡被破壞,會導致腸道菌群失調,也會造成各種胃腸道及全身性疾病。
  • 如果你的腸道菌群裡有這些菌種,那就要注意了
    想要了解兒童呼吸道/過敏/腺樣體扁桃體肥大的專業資訊,關注我的微博:黃圓媛醫師 有機酸代謝和腸道菌群分析能夠精準評估腸道有害菌(包括酵母菌、真菌和不良細菌)。
  • 腸道菌群失調竟然這麼可怕,很多人還意識不到
    健康人的腸道內寄居著種類繁多的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病毒等,統稱為腸道微生物,我們通常所說的腸道菌群是指腸道內寄生的細菌。 自從抗生素被廣泛的使用以來,它們確實留下來一條很明顯的毀滅之路,I型糖尿病和哮喘患者的增加似乎也與過度使用抗生素有關。
  • 專題丨說說腸道內的兩種菌,「益生菌」VS「有害菌」
    人體70%的免疫系統在腸道,所以抵抗力差、腸胃不好,時不時腹瀉、拉肚子、便秘,患溼疹、過敏體質啊,幾天一感冒幾天一發燒的人,請看這裡!
  • 腸道菌群失調與腸易激症候群
    當機體受到環境、氣候、飲食、用藥等因素影響時,腸道的條件致病菌轉變為致病菌,正常的生理平衡被破壞,而產生病理性組合,使腸道微生態失調,主要包括菌群比例失調和定位轉移(移位)兩大類。1.菌群失調:腸道菌群失調是指腸道菌群數量的增減和比例失調以及菌種性質的變化。 國內外多項研究表明,IBS 患者存在菌群失調。
  • Nature綜述:腸道菌群如何劃分腸型
    這一結果可以用腸道菌群的可變動態模型來解析:(1) 偏好性群落組成的存在(即腸型,附圖10A);(2) 個體特異性吸引子(attractors)的存在主要是由於個體的腸道群落的時間自相關(附圖10B)。證明這些模型需要有關微生物群落對不同幹擾下反應的信息,從而使我們能夠確定個體是否有能力保持/恢復到原來的組成狀態或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