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臘月,老農說:「臘不定,正不娶」是啥意思?有道理麼?

2021-01-18 三農的高度

人說「臘不定,正不娶」這句話,來源於我們的俗語:「臘月不定親,正月不娶親」。意思簡單明了,就是說臘月不宜定親,正月不宜娶親。雖然說這句話的意思,有一定的迷信成分,實際上和我們傳統的婚嫁,挑選黃道吉日有同樣的道理,無論是定親或者娶親,通常人們都會挑選一個好日子,更多的是圖一個吉利和喜慶。

臘月是一年之中,農曆最後的一個月,通常是指農曆十二月。在民間的婚姻嫁娶觀念裡,有老農認為,在一年之中最後一個月,俗稱為歲尾,在此期間定親被認為不吉利。畢竟臘月期間的傳統民俗活動很多,而主要是以歲時之祭祀有關。一年中農曆最後一個月之所以叫「臘月」,是因為「臘」是古代祭祀祖先和百神的「祭」名。「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臘」與「獵」通假,「獵祭」亦為「臘祭」,所謂「臘」,本為歲終的祭名。因此,古人認為男女在「祭祀之月」定親不吉利,還有人認為在臘月訂婚則敗克婆家,夫妻很難白頭到老;而可以結婚,行天地祭拜,大吉大利,祈求新婚生活幸福安康,家和萬事興。

正月即為「建正」之月,在觀象授時時代,鬥柄回寅為春正,春正所在的月份即正月。曆法建正,原是攝提紀論十二月建的概念。後經演變,亦用來指其它曆法的首月。現通常指農曆的第一個月,是一年的起始月份。在民間有老農認為,一年的「起始月」,舉行婚姻嫁娶,對男方來說有「破財」之意,對女方來說有「離別父母」的意思,在一年的開始就出現這種情況,不吉利。還有更邪乎的說法是——正月娶媳婦主妨公婆,影響婆媳關係。不過這些說法也沒啥科學依據,更多的是地方上的移風易俗,求得一個心理安慰。

人說「臘不定,正不娶」,這種關於婚姻嫁娶的民間習俗——老黃曆選吉日,對於不信的人來說,則是不信者無!如果要遵守當地婚姻嫁娶的民俗,挑選一個諸事皆宜的日子,再進行婚姻嫁娶事宜,讓大家開心快樂為宜。畢竟,所謂的黃道吉日,是古人依據天體星象運行變化對人類影響的規律制定了黃黑道日,從而對國人的用事擇日趨吉避兇,提供了一定的參考與選擇。這種擇吉文化現象,自古以來已深入人們的思想觀念之中,對我們的婚姻嫁娶、乃至日常生活,有著深遠的影響,逐漸已經形成了一種習俗,融入到生活中,在很多地方上,演變成一種「文化信仰」了。

所以你看,「臘不定,正不娶」的說法,只是一種民間習俗。好比誰家定親或者婚嫁,家人通常會選一個好時段、好日子進行,圖一個生活幸福美滿而已,更多是人們對「愛」的一種祝願。

相關焦點

  • 臘月要講究?俗語說「臘不定,正不娶」是啥意思?老農民為您分析
    俗話說「進了臘月就是年」,再過幾天,我們就將迎來臘八節。2020年,在山東煙臺出現了許多90後年輕人扎堆結婚的現象,聽說多半為了來年要個吉祥的牛寶寶。同時,也為了迴避明年的「寡春」。不過進入臘月之後,農村結婚卻戛然而止,詢問原因,才知道原來農村有「臘不定,正不娶」的老話,有著古老的 臘月習俗呢。那麼,「臘不定,正不娶」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這句俗語其實說的是結婚禁忌,意思為在臘月不能定親,在正月不能娶親,具體原因與這兩個月份的特殊性決定的。臘月的「臘」為祭祀的意思,祭祀祖先為「臘」,祭祀百神為「蠟」。
  • 臘月將至,「臘月見三白,來年好收麥」是啥意思?有道理麼?
    過了陽曆年,臘月將至,也進入2021辛丑無春年春節倒計時。老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就是指每年農曆的最後一個月。只是臘月並不一定單指農曆十二月,因為一旦農曆一年中出現兩個十二月,則第一個月叫「十二月( 臘月)」,第二個十二月叫「閏十二月( 閏臘月)」。
  • 除夕倒計時|臘月的臘和腊味的臘是一個意思嗎?
    一進臘月,就開始有了「年味」。年俗民謠中的第一句就是「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月既是除夕倒計時的開始,也是企盼新年的開始。臘月裡要為新年做的準備很多,收拾屋子、購置年貨,還要根據節點準備很多吃食,比如臘八粥、臘八蒜,還有的人家專門做一些臘肉、臘腸等腊味。問題來了:臘月的這個「臘」和吃食裡的「臘」是一個意思嗎?
  • 今天臘月初三,「臘雪是寶,春雪是草」是啥意思?臘月下雪多嗎?
    今天是農曆2020年臘月初三,已經進入了寒冬臘月了。臘月在農村指的是農曆的十二月。按照農村的風俗,進入臘月就到了年,過了臘月初八就是年。近兩天從農村的熱鬧氣氛來看,確實的有一定的年味了,現在農村開始殺年豬、買豬肉、趕年集、制臘肉、灌腸等等過年的氣氛非常的濃。
  • 農村俗語:「臘月下雪糧價賤,正月下雪去討飯」,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臘月下雪糧價賤,正月下雪去討飯」。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儘管認真思忖了好久,但還是沒有能夠思忖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臘月下雪糧價賤臘月是農曆一年中的最後一個月份。「臘月」的「臘」通「狩獵」的「獵」,是古時狩獵的一個月份。在漢代應劭編著的《風俗通義》中說:「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用大蜡,漢改為臘。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其先祖也。」由此可見「臘月」也稱為「獵月」。
  • 「有福之人六八月,無福之人正臘月」,為啥說正臘月生的娃沒福氣
    如今是科學時代,人們的思想也都很進步,一些民間傳言多數人都是不相信的。不過在有了孩子後,父母的態度就發生了翻天地覆的變化,沒事就喜歡看一些關於「運氣,福氣」的說法和文章,再和孩子掛上鉤。依依出生於農曆6月份,從小就聽姥姥說「有福之人六八月,無福之人正臘月,我家依依是個有福氣之人」。
  • 明天入臘月,老農說「臘月有兔不能拾,正月有雞不要撿」啥意思?
    明天是就是正式進入了臘月,進入到了臘月以後也是說這已經是名副其實的到了春節了,因為春節初一才算是進入到正月,那麼從臘月的第一天開始一直到大年三十,這都是在臘月,當然了在臘月的這個月份裡也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在農村也有著「臘七臘八,凍死寒鴉」的說法,同時臘月也是一年中大家最忙的時候,大家在這個時候也要捯飭捯飭家裡
  • 農村老話「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是啥意思,老農說的有道理嗎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話「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是啥意思,老農說的有道理嗎我們都知道父母生我們養我們是很不容易的,除了天大地大以外,就是自己的父母最大。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我們永遠都不能忘的。老人常說,百善孝為先,一個人只要懂得孝順,那他以後肯定會是一個很有愛心的人,同樣的,在事業上也會很順利。不管是在過去還是現在,只有孝順父母,才能行走於人世間。
  • 農村俗語『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之所以流傳千年,肯定有他存在的意義,這些俗語凝聚著先人們的智慧,由於是農村俗語,所以書本上很少能看見,生活在農村,就會發現這些俗語無時不刻的被傳誦著,比如這句『俗語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啥意思?有道理嗎?
  • 臘月將至!農村俗語「臘月暖六月旱,臘月打雷衣減半」,有啥道理
    這話說今年是不知不覺地又是一年過去了,現在已經是進入到了2021年的1月份,要是按照上年的年份來說,這個月是也是進入到了春節的月份,但是今年和上年是不一樣,今年沒有閏月,所以說今年的春節月份在2月份,也是和往年的年份是一樣的,2020年也是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值得大家回憶的一年,不過從迎來了
  • 臘月到來,農村俗語「臘月遇三白,豬狗不吃黑」,啥意思?
    今日正式進入臘月,人們常說「進入臘八就是年」,很顯然現在距離過年越來越近了。農村到處都充滿了過年的熱鬧氣氛,而這時候外出打工的人們也陸陸續續返鄉。今年冬季比較寒冷,如今正是處於三九四九階段,人們常說「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三九四九冰上走」。
  • 農村俗語『臘月遇三白,豬狗也吃麥』,『三白』是啥,有道理嗎?
    今天已經是農曆十一月二十八,距離臘月也就兩天的時間了,寒冬臘月,所以天氣會更冷,但是『過了臘八就是年』,也說明春節越來越近了,年貨陸陸續續開始購置,這寒冬臘月田地沒什麼農活,但是農民期盼豐收的心情一點也沒減少,有句俗語『臘月遇三白,豬狗也吃麥』,『三白』啥意思?有啥說法?
  • 臘月到,俗語「臘月初一雪淋頭,來年耕牛不停歇」,啥意思?
    導讀:今日進臘月,俗語「臘月初一雪淋頭,來年耕牛不停歇」,啥意思?今天正式進入臘月了,但是要記住,是2020年的臘月初一哦,因為在陰曆年中,我們現在還沒有進入2021年。今天是臘月初一,密那裡下雪了嗎?被雪淋頭了嗎?
  • 農村俗語「窮不賣看家狗,富不殺耕地牛」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
    我們國家在古時能領先世界4900年而不倒,這些都是有原因而不是吹的。因為我們國家有著幾千年歷史文化沉澱,而能一直流傳到現代的都可以說是精髓中的精髓。在古時候各種科技能力低下的農村人,經過長年累月地積累,積累下了很多的經驗。
  • 臘月將至!農村俗語「臘月暖六月旱,臘月打雷衣減半」,這話啥意思呢?
    這話說今年是不知不覺地又是一年過去了,現在已經是進入到了2021年的1月份,要是按照上年的年份來說,這個月是也是進入到了春節的月份,但是今年和上年是不一樣,今年沒有閏月,所以說今年的春節月份在2月份,也是和往年的年份是一樣的,2020年也是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值得大家回憶的一年,不過從迎來了2021年以後,那麼一切都將變得更好
  • 臘月到,俗語「臘月雷,遍地賊」,啥意思?
    導讀:臘月到,俗語「臘月雷,遍地賊」,啥意思?今天終於進臘月了,這一年也要快結束了,新春佳節也要快到了。當我還是小孩的時候,特別期待臘月,因為到了臘月,家裡就開始準備新年好吃的,還有就是可以買衣服,買新鞋子,新年穿新著實讓我的童年生活很高興。
  • 農村俗語:「七月不趕鹿,臘月不趕獐」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古代的時候,人與大自然和諧共處,常常會獵取一些動物來作為食物,但是在獵取動物的過程中也要遵循著一些注意的事項,告誡著人們事事懷有仁慈之心。七月不趕鹿:是說七月的時候鹿正式處於即將生產的階段,這個時候如果趕鹿,會造成鹿的流產,導致直接一次傷害了兩個生命。並且如果此時殺了母鹿,那麼剛生下的幼鹿也會因為吃不到母鹿的奶而死掉。
  • 農村俗語「臘月遇三白,豬狗都吃麥」是什麼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時間過得真快,今天已經是農曆臘月初二,距離過年的腳步也越來越近。臘月是農曆年中的最後一個月,也是全年最冷的一個月,在農村有「臘七臘八,凍掉下巴」的說法,雖然這個說法有些誇張,但是卻足以說明臘月的天氣寒冷程度。
  • 農村俗語:「臘月不定親,正月不娶親」,這是什麼意思呢?
    比如訂婚與娶親,這是農村人非常看重的事情,因此今天要講的一句農村俗語就是:「臘月不定親,正月不娶親」,這句話大夥可能都聽說過,但是卻不太懂這裡面的講究,讓我細細道來。要想解釋這句俗語,我們需要將其分開來說,先來說說「臘月不定親」。首先,氣候上來說,臘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此時陽氣衰弱,陰氣增長,缺少活力。婚姻講究紅紅火火,熱熱鬧鬧,臘月這寒冷蕭條的氣氛,跟婚姻熱鬧的氛圍八字不合。
  • 臘月到,俗語「臘月初一下,甕裡米生蟲」,啥意思?
    導讀:臘月到,俗語「臘月初一下,甕裡米生蟲」,啥意思?年底了,這日子過得真快,早晨吃飯的時候我爸說今天到臘月初一了,我還真沒有注意,我只知道今天是1月13號,孩子學校快放假了。今天已經到臘月初一了,離過年的正月初一剛好就一個月。這也是農曆2020年與2021年即將要交節的時間了。我們只有一個月時間就要到來辛丑牛年了。農民可以利用臘月初一的天時來預判來年莊稼的收成情況,當然,2021年是牛年,俗話說「牛馬年,廣種田」,牛年年景本來就是一個很好的年景,我們來看看人們怎麼從臘月初一這天天氣來預判來年收成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