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蜥(Eremias)是典型荒漠和草原動物,分布於歐洲東南部、亞洲西部和中亞地區,往東到達中國東北和朝鮮。100多年來,它們的分類經歷了較大的變動和修訂。麻蜥屬(Eremias Sensu Szczerbaik, 1974)大約包括36種,分為五個亞屬Aspidorhinus, Rhabderemias, Ommateremias, Scapteira和Pareremias。前四個亞屬為卵生方式,而Pareremias亞屬中除麗斑麻蜥和山地麻蜥外,其餘均為卵胎生方式。然而到目前為止,其系統發育關係仍然混淆不清。
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王躍招課題組與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Theodore J. Papenfuss教授、俄羅斯科學院動物所Natalia B. Ananjeva研究員合作,分析了麻蜥屬部分物種的線粒體16S rRNA片段。研究表明,支持麻蜥屬是一單系,與其親緣關係最近的屬是Acanthodactylus和Latastia屬;明確了Pareremias亞屬構成單系,麗斑麻蜥與山地麻蜥構成姐妹種;首次從分子上支持了卵胎生類群為一次起源。然而,密點麻蜥可能是複合種或並系種,傳統上根據形態劃分的Aspidorhinus, Scapteira和 Rhabderemias三個亞屬可能都不是單系,也就是麻蜥屬蜥蜴形態發生了多次的趨同進化,導致了依賴外形的傳統分類的困難。
貝葉斯鬆散分子鐘估算表明,麻蜥屬可能起源於9.9 百萬年前(95%置信區間為7.6-12Ma),從晚中新世輻射到更新世,在相對較短的地質時間內伴有多次快速物種形成事件。Pareremias亞屬約起源於6.3Ma (95%置信區間為5.3- 8.5 Ma),該亞屬的分化可能與8Ma以來青藏高原的快速隆升所引起的東亞季風氣候的演化密切相關。
本研究結果將有助於促進中亞荒漠代表類群的系統發育和演化歷史的研究,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進化生物學專刊《分子系統發育與進化》(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上。(來源: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更多閱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