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的《勸學》,我們一定不陌生,在高中的時候,我們一定都學過這篇文言文。在這篇文章中,有一句:蟹六跪而二螯。但是在現實中出現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平常吃的螃蟹好像都是八條腿的,荀子說的蟹六跪而二螯是不是出現了什麼問題啊?這不符合常理啊,難道古代的數學和現在的數學是不一樣的嗎?還是古代的螃蟹和現在的螃蟹不一樣呢?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專家們給出的可能的解釋是:因為荀子那個年代,說的流傳都是手抄的,那個時候並沒有複印的技術,也沒有出現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所以出現這樣情況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因為,在傳抄過程中出現了錯誤,很有可能當時荀子寫的是:蟹八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有可能在傳輸過程中出現了一些筆誤,所以最終流傳下來的成為了今天我們看到的:蟹六跪而二螯。但是在高中的時候我卻沒有發現這個錯誤,現在一下子想到這個問題,真的是簡直了。
當然除了這一種專家,還給了另一種解釋,那就是因為荀子是活動在山東的,山東選擇看到的很有可能是海邊的海蟹。在海蟹身上由於後腿進化成為了一對似足非足的存在,所以並不能算傳統義上的足,也就是荀子說的「跪」。可能荀子算的時候沒有把它進化的後腿算上,因為這對腿跟別的腿不一樣,所以荀子沒有計算在內也是有可能的。所以最後的結果也就是我們看到的這樣,「六跪」而二螯。這也是很有可能的,因為畢竟離海近,說不定他說的就是海蟹呢?而不是說的我們平常吃的大閘蟹呢?各位看官覺得呢哪一種解釋更接近實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