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鳥類中,有許多的候鳥,它們都有遷徙的習性,比如我們常說的「大雁南飛」,就是大雁由北方向南方遷徙的開始。大多數的候鳥都是南北遷徙的,這與地形、植被以及天氣有著直接的關係。而在所有的鳥類中,與人最親近的鳥就是燕子了,它們喜歡在人類的住所內安家,與人比鄰而居,而且它也是典型的候鳥。那麼,為什麼燕子會不遠萬裡地從北方飛往南方?又是為什麼燕子不在四季如春的南方待著呢?我們從科學的角度來分析一下這兩個問題。
燕子為什麼會「南飛」?
燕子是一種世界性分布的鳥類,其中我們常見的家燕更是奧地利的國鳥,而在我國家燕也是比較受人喜愛的鳥類,由此可見,燕子在哪都非常的受歡迎。而燕子之所以受歡迎,除了它喜歡與人類做鄰居外,還有一點非常的重要,那就是燕子的主要食物是昆蟲,而大多數的昆蟲對於我們人類來說是害蟲。
不過,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燕子都有遷徙的習性。就拿我國的燕子來說吧,每年的10月份,在北方生活的燕子會不約而同地聚集,之後向我國的南方進發。其路程何止千裡,那麼,燕子為什麼要南飛呢?原因有兩點:
01 寒冷
在我國的北方,到了每年的10月中旬開始,天氣逐漸的轉涼,之後就會進入寒冷的冬天,而燕子雖然身上有羽毛,但是它們的禦寒能力較差。所以向南方遷徙會為了尋找更溫暖的環境。
02 食物
燕子不像麻雀那樣是雜食性的鳥類,它主要的食物就是各種昆蟲。但是,在深秋的北方,萬物凋零,農作物也大都只剩下了剛剛發芽的小麥,此時,北方的昆蟲大面積減少,有的被凍死,有的進入蟄伏期。而進入蟄伏期的昆蟲大都躲在地下或者是樹木內部。雖然躲在樹木中,難不倒啄木鳥,但是對於喙比較短的燕子來說,是毫無辦法的。
而且燕子本身捕獵的習性就是在空中飛行時捕獲昆蟲,為此燕子進化出了最快高達90公裡每小時的飛行速度以及發達的視力矯正系統,這能幫助燕子在高速飛行的狀態下準確的鎖定飛行軌跡多變的昆蟲。
所以,在北方天氣逐漸變冷時,昆蟲的減少是燕子不得不南飛的主要原因。
燕子為什麼會「北飛」?
按理說,燕子經過長途跋涉,好不容易到達了四季如春的南方,它沒有理由再次長途跋涉飛回北方了。但是,為什麼每年的4月份左右,燕子又會從南方飛回北方呢?原因有三點:
01 競爭
四季如春的南方擁有大量的植被覆蓋和充足的雨水,這兩個條件為昆蟲的生長和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條件。這原本是件好事,但是對於燕子來說是好事,那麼對於其他鳥類來說同樣也是如此。因此,從整體的分布來看,南方鳥類的種類和數量都是多於北方的,這就造成了競爭壓力比較大。而且燕子本身是一種比較溫順的鳥類,它們既沒有尖利的爪子和喙,也沒有比較大的體型,所以在競爭關係上是處於劣勢的。但是,回到北方就不同了,北方的鳥類數量和種類相對較少,而且燕子本身喜歡棲息在人類居住地附近,而人類居住地附近的鳥類本身就不多,所以競爭壓力也比較小。
因此,競爭壓力大小的權衡讓燕子毅然選擇了放棄南方溫暖的氣候條件,不遠萬裡的再次飛回了北方。
02 後代的威脅
在我國的南方生活這許多猛禽,比如鷹科下的鳥類、鴟鴞科下的鳥類等等,這些鳥類都會捕殺比自己體型小的其他鳥類,所以對燕子這種防禦力幾乎為零的鳥類顯然是種威脅,更不用說是剛剛會飛的雛燕了。
其次,我國南方的蛇類也比北方要多,而這些蛇類對鳥的後代也是一種極大的威脅,因為它們最喜歡吃富含蛋白質的鳥蛋了。
因此,燕子從南方飛回北方,其實也是對後代的一種保護。
03 生理因素
任何生物的生理因素都是經過漫長的進化和適應得來的,燕子也不例外,作為一種有遷徙性的鳥類,燕子在繁殖的季節如果因為種種因素未能成功遷徙的話,它們會表現出焦躁不安、不斷的起飛等情況。這一點許多鳥類學家已經用鳥籠試驗過了,按理說,在鳥籠裡長期飼養的鳥類衣食無憂,而且沒有威脅,它們不會有什麼異常的表現。但是當到了繁殖的季節,它們會表現出「遷徙不安」的行為。也就是說遷徙對候鳥來說幾乎已經是本能的存在了。
總結
不管怎麼說,一個物種選擇了一種生存方式就證明這種生存方式是最有利於自己生存的,而且這種生存方式會逐漸的成為它們的一種本能。而燕子每年的南北飛也是如此,一方面這樣的遷徙方式能夠讓燕子在食物匱乏時找到新的覓食地,一方面也能夠讓燕子儘可能的少受天敵的威脅,久而久之,燕子也有具有了南北來回遷徙的本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