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門,也就是正陽門。實話說,介紹前門,我是一點興趣都沒有,估計大家也都不感興趣,畢竟太熟悉太熟悉太熟悉啦。但是,這幾天我整理此前拍攝的正陽門照片,以及專門拍攝的正陽門歷史資料圖片,發現了一個有趣的冷知識,想必很多人不知道,這裡還曾有兩個很靈驗的小廟,連皇帝都給它上香呢!
很多人對燒香拜佛感興趣,但很少有人知道,正陽門也有小廟,而且有倆,還被傳為最靈驗!這是我拍攝的正陽門博物館的圖片資料,可以看到門洞兩側各有一個小廟。
這也是我拍攝的正陽門博物館的圖片資料,對兩座小廟還專門做了圈注。這兩座廟東為觀音廟,西為關帝廟。據資料稱,舊時廟內黃頂白碑,樹木參差。明清時,北京城有九門十廟之說,在內城的九座甕城內都建有廟宇,除德勝門、安定門是供奉真武大帝外,其餘各門均供奉的是關帝,以祈護國佑民。其中規模最大、香火最旺盛的當屬正陽門關帝廟。
我拍攝的正陽門博物館的圖片資料顯示,正陽門關帝廟其貌不揚,看似很普通。至少跟今天的很多景點裡修的寺廟比起來,顯得似乎還寒磣了點。但在舊時,這裡可是很牛的,至少有一點:每次皇帝去天壇或先農壇祭祀後,回來時必來此廟上香!你想啊,連皇帝都要上香的廟,能是等閒之輩嗎?
有了皇帝上香,那民間香火必定是很旺的。這也是拍攝的圖片資料,香客們正在廟裡上香。老百姓俗稱這裡叫「老爺廟」。舊時據說此處的「關帝籤」十分靈驗。北京城一直流傳著「靈籤第一推關廟,更去前門廟裡求」的說法。有了「天下第一靈籤」的稱號,於是清代每逢初一、十五關帝廟開放時,便香客如雲,遠近的民眾皆來此求籤。
正陽門博物館的圖片資料,再現了當時關帝廟裡的場景,這就是大家供奉的關帝塑像。
如今在正陽門博物館內,還可以看到這樣的陳設,就是仿造了舊時關帝廟的塑像。神像前面的牌位上寫著「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這是明神宗給關羽的封號。可惜今天的遊客到此遊覽並不太關注,更不知道背後還有這麼多故事。
這張歷史照片也再現了城樓下的生活與廟宇,也是正陽門博物館的圖片資料。兩座廟歷史都十分悠久,關帝廟建於明萬曆年間,觀音廟建於明崇禎年間。兩廟曾留下了許多奉祀、紀事的碑刻、詩文,是研究北京城垣建設史和社會文化史珍貴的石刻文獻。
作為正陽門下的廟宇,又是皇帝要上香的廟,建築自然也馬虎不得。這是我拍的正陽門博物館展示的觀音廟與關帝廟「樣式雷」圖樣,倆廟的建築布局就一清二楚了。「樣式雷」可不得了,這是對清代200多年間主持皇家建築設計的雷姓世家的譽稱。我們今天最熱門的北京景點,如故宮、皇陵、圓明園、頤和園等主要皇室建築,都是雷氏負責的。這兩廟雖體量不大,但由「樣式雷」負責,也可見其地位絕非一般。
眾所周知,正陽門城樓、箭樓是由甕城牆連為一體的,但時代不斷發展,1915年甕城被拆,但當時還保留下了兩座廟。再之後,城樓與箭樓之間成了交通要道,將兩個建築體分割開來了。這是我從正陽門城樓上俯拍箭樓,可以看到兩者之間的幹道。1967年,廟被拆除。
其實,舊時老北京胡同裡的關帝廟、火神廟、觀音廟等有很多,但隨著胡同的消失、老北京城的消失,這些廟宇大多也都不見了。前幾天,我偶然在望京北小河公園裡看到一座修復的關帝廟,其實是作為一處辦公場所來用的。唉,我們總是拆了真正有價值的,再建一些假文物,製造所謂的文化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