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皇帝的荒唐令,明朝禁豬令,是封建迷信還是現實危機?

2020-12-04 三更鑑史

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是人唯一教訓就是沒有從歷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訓

本文由三更鑑史原創創作,歡迎轉載分享

家豬飼養歷史

從原始社會開始,中國就開始飼養家畜了,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對野豬的馴化了,在河南發掘出的新鄭李崗文化遺址就發現了大量的豬型陶器,在河姆渡遺址中還發現了最早的豬圈,這是一個直徑為一米的圓形豬圈,周圍用木欄圍著,裡面還有小豬的遺骨。這都表明,中國很早就實現了豬的人工餵養。

從先秦時代開始,豬就被作為「三牲」之一,是大型祭祀的祭品,是獻給祖先的禮物;而且還出現了「牧正」這一職業,其中一個職責就是為上層階級提供豬肉在內的肉食,這就說明當時豬已經被大規模的飼養了。到了封建時期,豬早就是人們日常生活飲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對豬的飼養也總結出來了很多經驗,還發展出來了專門的宰豬業就是屠戶。豬肉已經成為人們的必備食物之一了,然而歷史上曾經出現一個很奇葩的政令,就是禁豬令,就是不允許百姓私自養豬,更不能殺豬,吃豬。

明朝禁豬令

發布這條奇葩政令的皇帝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荒唐皇帝朱厚照,明武宗朱厚照在位16年,荒唐事情幹了一堆,吃喝玩樂樣樣行,管理國家不行。而他之所以頒布這條禁豬令的原因也確實很荒唐。第一,因為明朝是老朱家的天下,「朱」和「豬」同音,要避諱。第二,朱厚照不僅僅姓朱還是屬豬的,平常百姓天天養豬,殺豬,吃豬這擺明了就是在給我難堪嗎?於是他一下子就清醒過來了,這種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怎麼能出現呢?統統取締。為了給這件事情一個更完美的理由,朱厚照說了,吃豬肉會長瘡,對健康不好。您老人家真有招!

在我們看來,朱厚照不僅僅是封建迷信還真的很愛小題大做。值得一提的,朱厚照還真不是吃螃蟹的第一個人,唐朝是李家王朝,「李」和「鯉」同音,於是就禁止人們吃鯉魚;宋徽宗因為自己屬狗,就下令禁止殺狗,果然名人效應就是不一樣,稍微扯上一點關係的就會變得高貴許多了。

現實危機

反過來仔細想想其實就是心理作祟的一種外在反應,說白了,朱厚照為什麼忌諱殺豬,吃豬這一類的詞呢?自然是源自外部情況給他的壓力,即便他是一個不學無術的皇帝,亡國的危機也不得不重視。朱厚照自小聰慧,出生不久就是太子,沒有經歷過奪嫡之爭更沒有受到迫害,一路順風順水的長大,所以他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了,他身邊跟著一群阿諛奉承的奸佞小人,他荒唐遊戲人間,幹出各種不符合傳統的極端事。

朝政就落到了宦官的手裡,朝廷上下一片烏煙瘴氣,民間土地兼併嚴重,人民武裝起義頻發,國家岌岌可危的情況下,朱厚照也會慌張。再加上皇儲未定,各藩王都伺機而動,想要取而代之,正德五年寧夏安化王叛亂,正德十四年江西寧王叛亂,即便朱厚照再放蕩不羈,這面前的生死危機也是大事。

人精神在高度緊張的情況下就會反應過激,對一切都很敏感,朱厚照內心的恐懼被殺豬這件事情引了出來,且無限放大,就出現了禁止殺豬的命令。他在極力的證明自己的權威性,藉此來獲得心理上的安慰,然而他努力錯了方向。

草草結束

很快就有大臣上書請求廢除「禁豬令」,還一一把朱厚照列的那些禁豬的理由反駁個徹底。大臣也是出於民生的考慮,「禁豬令」一發布,百姓為了逃避責罰都不敢吃豬了,那些養豬戶也將豬全都賤賣,還有將小豬埋了,這是毀了多少百姓的謀生之路,一時間搞得人心惶惶,風聲鶴唳,嚴重影響了百姓的日常生活。同時大臣還提出,豬作為祭祀中不可或缺的祭肉,自古就如此,祖宗之法不可變。

一場僅維持了3個月的鬧劇在全國的反對聲中宣告結束,朱厚照你可長點心吧!有心思在這種小事上斤斤計較不如在國家大事上多操點心。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史上最任性的皇帝,和豬過不去,誰養豬讓你變豬,吃肉讓你吃豬糞
    朱厚照即明武宗,明朝第十位皇帝,是明孝宗朱佑樘和張皇后的長子,在位期間年號正德。朱厚照從小機智聰穎,喜歡騎射。 即位後史書上出現兩極評價,一方說他處事剛毅果斷,批答奏章,決定國家重大事件。他在位時臣下仍有不少賢才,也從側面反映出這位帝王治下總體上仍有可稱道之處。
  • 明朝皇帝奇葩多?清朝皇帝個個聖明?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怪現象呢
    研究這兩朝歷史,會讓人大跌眼鏡:明朝的皇帝奇葩多,不知敬天法祖,不愛惜國家人民,與生俱來的禍國、害國,玩蛐蛐、當木匠、嗜春藥,有從和尚當上皇帝的,有從皇帝客串當道士的,好不容易出一兩個似乎要做點正經事的,又殘暴變態,令人恐懼厭惡。清朝皇帝,卻個個都是洞見萬裡、日理萬機的聖明天子。人與人的差距為什麼那麼大呢?有人說,原因還不簡單?
  • 皇帝居然禁止全國養豬殺豬吃豬肉,原因根本說不出口
    這道禁令在《明實錄》上有明確記載,當時沒有人知道當朝皇帝禁止民間養豬的用意是什麼,但可以看到禁豬是嚴厲的。這道禁令一出,迫使農民把家裡養的豬,殺淨吃光,小豬也一起扔掉。豬肉作為食品,也是一種商品。禁豬使生豬和豬肉在市場上絕跡。
  • 這位皇帝若能夠改革成功,明朝至少還能再活五百年,是誰害了他
    即便是帝國最為危機的時刻,文官集團為了賺錢不照樣將糧食賣給李自成,將武器賣給努爾哈赤,不照樣走私逃稅嗎? 從14-18世紀,世界上50%的白銀都流入到了中國,靠的全是海運,而明朝最後卻是窮死的,賺的錢都跑誰口袋了去了? 明朝是海禁最厲害的帝國,整整禁了上百年。在此期間,民間是不許出海的,而皇家就獨佔了這一貿易。
  • 中國歷史上的奇葩皇帝
    今天小編帶領大家說說中國歷史上的奇葩皇帝,他們幹了那些事兒讓人銘記。然而﹐現實並不像詩詞中的世界那麼美好﹐開寶八年(975年)宋軍攻破金陵﹐詞學皇帝被俘。「笙簫吹斷水雲間﹐重按《霓裳》歌遍徹」的生活已經成為泡影﹐他不禁發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哀嘆﹐可惜為時已晚﹐還是被宋太祖毒死。 詩人郭麟也為之嘆息﹕「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漁隱叢話前集?
  • 東漢的太監是狐狸,晚唐的太監是老虎,而明朝的皇帝則是家犬
    明朝很多太監的學問都非常高,像魏忠賢這種目不識丁的非常罕見。比如馮保,其書法造詣極高。3.朱祁鎮創造宦官專權的範例如果說,朱棣破了朱元璋的禁,朱瞻基給太監插上了翅膀,明英宗朱祁鎮則是放飛太監的「罪魁禍首」,從他開始,太監不再是隱身的助手,而是變成了政治主導者。
  • 史上最任性皇帝?在位16年奇葩愛好,常令大臣哭笑不得!
    文|芍坡中國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擁有5000年文明的古國,在幾千年的歷史上一共誕生了400多位皇帝,有的功成名就千古流傳,有的則荒淫無道遺臭萬年。說起古代封建國家,我們都知道往往第一代君主,一般情況下都是明君,因為這些皇帝都是在戰亂中建立國家起來的。
  • 明朝最丟人皇帝,靠藥物寵幸妃子而過勞死,卻被後人贊為明君
    點擊右上角「關注」,獲取更多小冷知識倉的歷史明穆宗朱載坖是一位充滿爭議的皇帝,他並不是一個能力很強的皇帝,他繼位後就沉浸在溫柔鄉中對朝政開始懈怠。但是,也因為他荒於政事使得明朝的朝政大權掌握在了他所信任的大臣徐階、高拱、張居正等名臣手中,憑藉著他們造就了明朝中興的局面。
  • 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明神宗朱翊鈞的發財之路!
    有史學家認為,明朝看似亡於崇禎,實則亡於萬曆。對於明朝滅亡的原因,其實有很多。確實明朝的滅亡不能全把責任推給崇禎皇帝,崇禎皇帝只不過是明朝滅亡的一個加速器。  崇禎皇帝    一四十八年的皇帝生涯  明朝的明神宗朱翊鈞在位48年,是明朝歷史上在位最長的一位皇帝。朱翊鈞是明穆宗朱載坖第三個兒子,生母是孝定太后李氏。
  • 十二生肖趣歷史,這些皇帝與生肖動物的故事,最後一個很奇葩
    而關於這種忌諱,不少古代帝王就做出很多奇葩的事情來。北宋時期的徽宗屬狗,於是兵部侍郎為了拍馬屁就對徽宗說:「十二宮神,狗居戌任,為陛下本命。會京師以屠狗為業者,宜行禁止。」於是,迷信的徽宗就下令禁止殺狗。在當時的社會,狗肉對百姓來說是重要的食物來源。突然間頒布的禁狗令,讓原本貧苦的百姓更加苦不堪言。
  • 明朝前期實行「禁轎令」,為何中後期「觸底反彈」,興起乘轎之風?
    二、明朝十分嚴格的乘轎制度都知道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是農民出身,所以他也一直都勤儉節約,為後代皇帝留下了一片富裕的江山,而他也不光自己勤儉節約,還要求官員勤儉節約,明朝的官員的薪資也是歷朝最少的。明朝在開國初期就設立了嚴格的規章制度,用來規範百官和百姓的行為,乘轎制度也是明朝規章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明朝禁轎令的發布也使得轎子受衝擊。
  • 奇葩皇帝朱厚熜:廣納後宮卻不寵幸,自己差點被宮女勒死在床上
    在中國古代,皇權至高無上,由於缺乏有力的監督,歷朝歷代的皇帝或多或少的都做過荒唐的事情。其中明朝的皇帝尤為突出,誕生了很多奇葩,比如沉迷鬥蛐蛐的宣宗朱瞻基;喜歡把女人和豹子關在一起的武宗朱厚照;三十年不上朝的神宗朱翊鈞;醉心木匠事業的熹宗朱由校。
  • 明清皇帝禁獻奇珍異獸
    明清皇帝禁獻奇珍異獸 環境保護是當前社會十分關注的話題,在不少有識之士的努力下,我國環境保護取得了不小的成績。其實數千年來,我國古人一直非常看重環境的保護。 古代不少典籍記載了環境保護的具體措施,比如春天不能用雌鳥或獸祭祀,不能殺懷孕的母獸以及幼蟲、幼獸;夏天不能亂打漁;秋天只有鳥獸長大後才能捕殺等。在戰國時期的秦國,還出現了第一部關於環境保護的法律——《田律》。
  • 明朝除了朱元璋和朱棣,還有拿的出手的皇帝嗎?
    說起明朝的皇帝,其中十三位葬在北京十三陵,明太祖朱元璋葬在鳳陽,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朱祁鈺被朱祁鎮剝奪封號,合計一共一十六位,按血脈和時間和性格、可以分為前期、中期、後期,三期之間,涇渭賢愚分明。其中大部分原因源自他像父親朱標,比較柔軟和仁慈,受儒家思想影響至深,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重用方孝孺的皇帝大致什麼樣可以想像。如果在他治下,也許明朝完全會走向另一個樣子。除了土木堡之變,基調昌明的中期中期六位,基本都挺拿得出手,第四個皇帝仁宗朱高熾和他兒子宣宗朱瞻基的統治時期,被合稱為仁宣之治。兩人能聽得進意見,與大臣關係融洽,致力經濟發展。還是相當清明的。
  • 明朝對皇親國戚的計劃生育政策|朱元璋|親王|嘉靖皇帝_網易訂閱
    皇帝嫡長子繼皇帝位剩下的皇子都封為親王,親王下面有郡王、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親王一品歲祿一萬石,最低等的奉國中尉歲祿也有兩百石。    明朝有沒有百萬宗室?萬曆初年太倉庫年收入不足四百萬兩,當然這筆錢倒不是太倉庫出,不過數字對比起來還是有些觸目驚心的。  明朝也有過限制宗室的措施  明朝對於日益增長的宗室數量,拙荊見肘的經濟也感到憂心不得不拿出來些章程出來。其實在永樂時就有對於宗室規章的革新,歷朝歷代修修補補但是都沒能徹底的落實下來。
  • 明朝的皇姓和豬諧音?那明朝的豬叫什麼?明朝人還敢吃豬肉嗎?
    也是中華十二生肖之一,在古代經常用豬代表財富和生育,豬不像牛、羊、狗那樣適合遊牧遷徙,在遊牧民族的畜牧經濟中,豬是難養的動物,但是對於我們這樣的農耕民族卻是天然的肉食提供者,因此豬在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中具有重要地位,甚至是古人生活的必需品,但是問題來了,在封建社會是需要避諱的,也就是在帝制時代對於君主和尊長的名字,必須避免直接說出或寫出,以表尊重,「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這是古代避諱的一條總原則,在明朝無疑最應該避諱的就是國姓朱
  • 明朝傳奉官:做官的綠色通道,不用考試,不用銓選,皇帝直接任命
    然而,在明朝的明憲宗成化年間,卻有一種官,無需考試,更不用經過吏部的銓選和內閣的審核,而是由皇帝本人直接任命,由此開闢了一條大明仕途的綠色通道,很多普通人藉此成為官身。然而這種選官方式無疑是皇權對人事任免的粗暴幹涉,它失去了人才選拔制度的公平公正,導致政府權威性和公信力的下降。
  • 明朝木匠皇帝法國鎖匠國王,都不務正業為何路易十六走上斷頭臺
    這裡拿以做木匠為樂趣的天啟皇帝和拿做鎖匠為樂趣的路易十六比,其實是暗含深意的,比較的就是東西方不同的政治制度,卻有同樣的結局。在西方,國王雖然也有權威,可是依然無法徹底對抗利益集團。在東方,皇帝雖然也有權威,可是也無法徹底對抗利益集團。其實與東西方而論,對皇權的威嚴都有限制,只不過多少問題和手段問題而已。
  • 清朝皇帝為了得到一隻海東青一擲千金,明朝皇帝為何白給都不要
    古代的東北先民很早就掌握了馴化海東青的成熟技巧,並把它作為貢品獻給皇帝。海東青的雄俊姿態和高超的捕獵既能,很快使得它成為帝王將相們最鍾愛的寵物。早在唐朝時,皇帝們就設置了專門的「五坊」,包括雕坊、鶻坊、鷂坊、鷹坊和狗坊,其中的鶻坊專門馴養海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