醃製紅膏嗆蟹成非物質文化遺產 寧波這家店醃製海鮮不一般

2021-01-19 浙江在線

2017-09-18 07:40 |東南商報

非遺「紅膏嗆蟹」品嘗過沒?近日,鎮海餐飲行業協會秘書長陳雷告訴記者,澥浦大酒店是鎮海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基地,老闆陳乾能是澥浦海鮮醃製品代表性傳承人。醃製海鮮——這道寧波人最愛的鹹下飯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記者和你一起去踩踩點。

「澥浦大酒店」誤打誤撞成了「蟹浦大酒店」

導航搜索後看到,這家店位於澥浦,在鎮海離市區最為遙遠的區域,離海很近,緊靠慈谿。如果坐公交,乘370路到匯源市場站(澥浦鎮政府的下一站)即可。

根據生活經驗,一般來說,地理位置較為偏僻的鄉村大酒店,規模都不會太大。不出所料,這家酒店位於十字路口,半舊的店面樸素低調。一樓為大堂、生鮮間和廚房,門面不大,房屋較深,裡面還是挺寬敞。裝修也是有年頭了,廚房裡的灶具、牆面都透著年代感,讓你感覺實在。

引起記者關注的是:大大的招牌分明是「蟹浦大酒店」而非「澥浦大酒店」。

難道這裡有「蟹浦」「澥浦」兩家酒店不成?對此,老闆娘王惠金解釋,十多年前工商註冊名為「澥浦大酒店」。後來辦理各種手續時,發現「澥」字電腦打字常常找不到,於是誤打誤撞,就寫成同音的「蟹浦」。而店裡的嗆蟹、蒸白蟹等蟹菜都是招牌貨,將錯就錯「蟹浦」就成了飯店名。飯店招牌是「蟹浦」,鎮海區頒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海鮮醃製品」的傳承人為蟹浦大酒店的陳乾能。老闆娘再三告訴,「蟹浦大酒店」和「澥浦大酒店」是同一家店。

「這是自家的房子,開了近二十年的飯店,顧客普遍認為價格很實在。不過有90後認為總是一些老菜,裝修也有點土,嫌不夠時尚、高檔。」老闆娘念叨。

大卸一隻鹹嗆蟹橫豎九刀切為10塊

蟹是這家店的特色菜。冷菜臺上,紅膏嗆蟹一字排開,旁邊還放著一大盆醃製好的整隻嗆蟹。夏季沒有紅膏鮮蟹上市,「紅膏蟹都是冬季採購後冷藏儲存的,要吃時拿出來醃製。」老闆娘告訴,「店裡一年四季都有紅膏嗆蟹。」白蟹都是老闆陳乾能從舟山採購,老闆娘對於老闆挑選海鮮的技術是一百個放心,「只要看上一眼,他就知道蟹的品質。」「他海鮮看得多、買得多,不會走眼的。」

陳乾能拿起一隻鹹嗆蟹,刷刷刷手起刀落,一兩分鐘後,一盤紅膏蟹就擺上了臺面。切嗆蟹是個技術活,記者仔細觀察陳老闆的手法,先切去蟹腳的尖尖後,把整隻蟹豎起來,切去蟹殼,然後橫切一刀一分為二,把蟹腮去除,半個蟹再切四刀,每隻蟹腳都是一塊,一隻嗆蟹大卸為10塊,然後把兩個大鰲敲扁,粘著紅膏的蟹殼切為4塊。這刀功乾淨利落。

這道招牌紅膏嗆蟹的採購、醃製、斬切全部由老闆一手落。


一家人分工協作,飯店開得有聲有色

老闆娘獨擋一面,遇到熟客,彼此就會客套一番,如同久違的老友重逢。

「我每天把菜品安排好,別的不管。」老闆話語不多,除了幫著點菜,忙時就到廚房炒菜。

店裡的廚師長是老闆娘的姐姐王惠蘭,負責廚房熱菜。廚師長王惠蘭和老闆陳乾能都在被譽為寧波餐飲界黃埔軍校的寧波商校(現為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習培訓過。王惠蘭初中畢業後學習烹飪,當時班上二三十人,只有她一名女生。後來,王惠蘭自己開了一家熟食店。等到妹妹家裡開出了大酒店,她就出任廚師長。

如果遇到大型宴請,陳乾能會出手下廚。老闆娘王惠金說,她也燒得一手好菜,後來生意做大了忙不過來,就成了專職前臺。

現在的日常安排是,一大早,陳乾能就出門採購,開車到寧波市區的各個菜市場搜尋優質海鮮,有時會到舟山去採購。定海那邊的供應商有時也會送貨過來。而王惠金姐妹,每天清早負責購買蔬菜,各個季節哪些時蔬上市,王惠金笑說,她和農戶一樣內行。

兩位科班出身的大廚,更講究廚藝和品相

店裡的菜品,除了海鮮就是家常菜。不過記者發現,這家擁有兩位「黃埔軍校」學員的鄉村飯店,更講究廚藝和品相。比如清炒扁豆,加了些許豆瓣醬;炒沙蟹,稍微添點紅辣椒。對此,老闆娘解釋:「現在的食客注重口感,稍微加點紅椒,色彩好看,口味也更為豐富。」

對於店裡菜品特色,老闆娘理得清清楚楚,主要是海鮮和蔬菜,而海鮮中,除了鮮活類的,醃製貨、糟貨是主打。

在生鮮間,鯧魚、小黃魚、海蝦、雜螺、鮮白蟹等常見的東海海鮮一應俱全。記者還看到一種長得像黃鱔的紅色海鮮,俗名「赤連」,這在寧波市區很少見到,老闆娘熱情告訴:「寧波各地海鮮的吃法還是有區別。這個適合炒鹹菜。」她又抓取一把很小的蟹,「沙蟹油炒後非常鮮美,在市區難得吃到。」

除了鮮海貨,糟魚、魚鯗、嗆蟹等醃製貨是都店裡的招牌品種,而嗆蟹最為有名。

食客評價中嗆蟹呼聲最高

寧波人愛吃嗆蟹,很多市民都會醃製,本幫菜的餐館,基本上出售嗆蟹,而各大菜市場,嗆蟹更是必備貨。

「蟹浦大酒店」的鹹嗆蟹,口味鹹鮮而且醃得很「熟」,吃不出生蟹的腥味。少言寡語的陳老闆說起嗆蟹,頓時打開了話匣子,「每年冬季都要到舟山採購大量的優質紅膏蟹。春節前,很多顧客都是五個、十個打包購買。」

記者在店裡注意到,十有八九的食客都會點上一盤嗆蟹。打開大眾點評查到這家店,食客的留言主要是紅膏嗆蟹,「海鮮很新鮮,燒法很正宗,自己加工的鹹蟹是必點菜,鹹淡適中,口感超讚。」

陳乾能擅長醃製海鮮成為非遺傳承人

澥浦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被命名為「浙江第一漁鎮」。

相傳明代起,澥浦人就開始使用鹽或礬等醃製海產品,醃製後的海鮮鮮美可口,特別「下飯」,被稱為「壓飯榔頭」。

陳乾能,1969年出生。入伍時,學過廚藝。祖輩捕魚,從小耳濡目染,懂得醃製海鮮的方法。復員後,看到澥浦化工區的興起,來往客人增多,於是瞄準商機,1994年在澥浦開了一家海鮮飯店「龍賓酒樓」。

1999年,酒樓重建,改名為澥浦大酒店。陳乾能製作的傳統醃製海鮮紅膏嗆蟹、鹹鰳魚、三礬海蜇、黃魚鯗、烏賊鯗、糟魚、醉泥螺、蟶乾等七道特色海鮮,遠近聞名,陳乾能本人成了澥浦傳統海鮮菜餚和海鮮醃製產品的新一代傳承人。2012年,陳乾能成了鎮海區級非物質遺產項目(海鮮品醃製)的代表性傳承人,他的酒店成了非遺傳承基地。

【浙江新聞+】

非遺紅膏嗆蟹醃製大法

問起這非遺嗆蟹的醃製大法,陳乾能三言兩語就解釋清楚了,他特別提醒,白蟹一定要好,必須只只都是東海野生紅膏蟹。其次,醃製時間要根據天氣來調整,一般天氣熱時,醃製時間可以減少。

具體步驟為:選取上好新鮮白蟹(須有膏)若干只,洗淨。在缸內倒入清水,放入食鹽拌和,再放入洗淨的白蟹,鹽水鹹度要到蟹放入鹽水中能浮起為止。用有重量的物體,(石塊或木板)壓好,使其不致浮出水面。30小時後,把蟹從鹽水中取出。這時,原來的鮮白蟹即成為紅膏嗆蟹。若暫時不吃,不可再放入鹽水中,時間太長,蟹會變得太鹹,影響鮮味。

(原標題《醃製紅膏嗆蟹成非物質文化遺產》,原作者謝昭豔。編輯朱依瓊)

1505691607000

相關焦點

  • 中國烹飪大師告訴你醃製嗆蟹「三步」曲
    「紅膏嗆蟹鹹咪咪,大湯黃魚擺鹹齏」,對於寧波人來說,從小吃著魚蝦蟹螺長大,這句朗朗上口的方言,直觀地概括了寧波人對紅膏嗆蟹的熱愛。寧波火車站的外型宛如一隻巨型螃蟹,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寧波的海韻風情。臨近春節,寧波人家家戶戶都會購買、製作一道春節餐桌的必上菜——紅膏嗆蟹。
  • 寧波紅膏嗆蟹,蟹肉細嫩潔白,蟹膏飽滿圓潤,蟹黃鮮香細膩!
    對於吃螃蟹,浙江寧波人有著獨特而深厚的感情。清蒸、蔥油、鹹水醃製、與年糕合炒,寧波人食用螃蟹的辦法數不勝數。紅膏嗆蟹是浙江寧波傳統的漢族小吃,色彩豔紅、鮮鹹滑嫩。在盛器中放入冷開水,加鹽、白酒、蔥、姜,調成濃鹹鹵,再將洗淨後的紅膏蟹放入,浸醃8小時後即可。
  • 紅膏嗆蟹,看似黑暗料理的它,竟是下飯的鹹鮮本味
    對於臨海而居的江浙人民來說,海鮮是必不可少的特色。在海鮮中,螃蟹又是值得說道的一味美食。從古至今,誇讚螃蟹的詩句便不在少數。《紅樓夢》中便有一回,各姐妹共聚海棠詩社,席間吃了螃蟹,眾人便作螃蟹詠,其中,黛玉寫到「螯封嫩玉雙雙滿,殼凸紅脂塊塊香」。確是深秋時節螃蟹層次豐厚,紅膏誘人的寫照。詩仙李白也道:「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萊」。以此可見,肥美的螃蟹受人喜愛,勾人食慾。
  • 在舟山定海古城吃海鮮,完勝普陀山,最愛平民大廚的「紅膏嗆蟹」
    我們簡單算一下兩個人去普陀山的費用,從寧波到朱家尖碼頭往返車費152元,船票往返60元,門票160元,索道往返70元,景區間旅遊車50元,以上合計492元每人,兩個人就是984元。這裡不含食宿費、請香等費用,食宿偏貴,預計兩個人一天一晚的普陀山遊玩之旅,花費接近2000元。歸港的漁船帶回最新鮮的漁獲,帶魚、蝦蟹、貝類豐富了古城的餐桌。
  • 浙米道|紅膏嗆蟹 經年美味十八斬
    燙死的夾人蟲渾身通紅,發出一股引人的鮮美香味。巴解便大著膽子咬一口,誰知味道鮮透,於是被人畏的害蟲一下成了家喻戶曉的美食。大家為了感激敢為天下先的巴解,用解字下面加個蟲字,稱夾人蟲為「蟹」,意思是巴解徵服夾人蟲,是天下第一食蟹人。為了將螃蟹的鮮美發揮到極致,廚師們也是費盡苦心,搞了許多有關「蟹」美食創意,如生蒸大閘蟹、香辣蟹、姜蔥蟹、椒鹽蟹等。
  • 紅膏嗆蟹鹹眯眯,螃蟹這樣做更美味!
    醃製好的螃蟹海邊一直有句老話,要吃就吃大白蟹,紅膏嗆蟹鮮眯眯。坐落在海邊的城市長久以海鮮為食,對海鮮的處理也是有著千奇百怪的做法,今天給大家帶來的就是白蟹的醃製類做法-醃白蟹。切好的嗆蟹精選新鮮海邊母蟹,將準備好的母蟹放入水中,倒入鹽適量這裡鹽的話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鹹淡增減,再放入生薑大蒜。最後密封。一夜過後螃蟹在與鹽很好的接觸之後散發著淡淡的鹹香。放置1-2天後就可以撈出來啦。
  • 浙江寧波:製作紅膏熗蟹正當時 今年紅膏梭子蟹零售價翻倍
    對寧波人來說,紅膏熗蟹不僅是一道風味獨特的美味,更是一種情結,一種文化,而今年飆升的價格讓普通市民有點吃不消。但業內人士預言,量少貨缺,加上元旦、春節臨近,受市場供需影響其價格還將繼續上揚。紅膏梭子蟹零售價翻倍「西風起,冬至到,梭子蟹,體肥膏又紅。眼下正是選購紅膏梭子蟹的最佳季節,此時不下手,更等何時?」
  • 學做寧波著名的美食:寧式十八斬嗆蟹,做法簡單,味道絕了
    那麼今天呢,咱們學習一種特殊的做法,嗆蟹!說到嗆蟹,就必須說到寧波十八斬嗆蟹,寧波十八斬源自寧海地區的吃法,尤見刀功,選用多膏的梭子蟹,斬十八刀。每一塊蟹肉上都伴著膏。搭配料汁後冷藏,入口冰涼,蟹膏豐腴,蟹肉飽滿不帶腥味,而且肉與殼分離,吃起來也是非常順暢的,不用費勁,就能吃個精光。既然這麼好吃,今天朋友們就跟柏妍爸爸一起來研究一下寧式十八斬的做法。
  • 寧波紅膏熗蟹亮相《風味人間2》,主角卻不僅僅是它
    紅膏熗蟹神奇的地方是,會覺得越吃越好吃,你會慢慢熟悉這個味道,到後來會吃出和一開始不一樣的風味。」在拍攝前,關於生食蟹的歷史,節目組請教了不少專家。「生食螃蟹最早在宋代的時候已經有記錄了,比如洗手蟹。是一個非常快手就可以食用到的食物。」(紅膏熗蟹)而在寧波、舟山這樣的沿海城市,生食蟹的傳統大概與漁民的生產生活有關。
  • 寧波經典中的經典:嗆蟹,這是多少遊子期盼的味道!
    「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在寧波人的記憶裡,除了寧波湯圓,還有一道紅膏嗆蟹。紅膏鹹嗆蟹,這款來自大海的美味。讓每個吃過的人,難以拒絕!難以忘卻!而嗆蟹,也是多少遊子最期盼的味道!貧苦時期舟山寧波一帶的漁民出海,捕捉到梭子蟹,為了保存時間久一點兒,將蟹當場放進隨船攜帶的鹽中嗆死,就這樣,「嗆蟹」的名字就出現了。
  • 紅膏梭子蟹量減價漲囤貨要靠搶 專家支招挑選和製作紅膏熗蟹
    □金報記者 鄭曉 葉佳 攝影記者 張培堅 鮮活紅膏梭子蟹,貨缺價漲 「今天鮮活的一級野生優質紅膏梭子蟹多少一斤?」 「每斤120元,每隻重6兩至1斤左右。」 「漲價啦?」 「漲價有一周了,一周前每斤110元。」昨天,張斌橋菜市場賣紅膏梭子蟹的水產經營戶董偉明告訴記者,最近一周紅膏梭子蟹市場走俏,價格也漲了約一成。
  • 四種美食 擬列入漳州薌城區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近日公示的薌城區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廣受漳州市民喜愛的漳州手抓面、漳州豬蹄面、漳州滷味、漳州麵粉棗這4種小吃的傳統製作技藝榜上有名,頗受期待。據市餐飲烹飪行業協會會長林銘煌介紹,這4項小吃技藝都具有百年歷史,也都經歷了師徒口授身教的傳承,較完整地保留了古早的風味,並且有著廣泛且深厚的群眾基礎,申報非遺能更好地對這些傳統小吃技藝進行保護和傳承,並將它們做大做強,下一步這4種傳統小吃製作技藝還將申報漳州市第八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 寧波漁老闆東海海鮮去哪裡購買方便快捷
    八市,是廈門老百姓對「第八菜市場」的簡稱,還有稱為「營平市場」,因為距離碼頭很近,所以這裡聚集了很多海鮮商販,不少剛下船的漁民也在這裡的市場路邊賣,八市的海鮮都是一手鮮貨,沒有經過中間環節,價格相對便宜,所以當地老百姓都喜歡到八市海鮮市場購買海鮮,這裡自然也就成了人氣。
  • 寧波嗆蟹
    媽媽說要把我們失去的「鹽」補回來,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吃寧波的特產——鹹蟹。  鹹蟹的做法很簡單:在一個大碗裡面灌滿水,放上一大把的鹽,把蟹鹽鹹。然後,放入能去腥味的白酒和能使鹹蟹的味道更加鮮美的蔥,過半天或者一天,鮮嫩的鹹蟹就大功告成了。鹹蟹還有一個奇怪的名字——嗆蟹,在這個奇怪的名字下還有一個有趣的來歷呢。
  • 蟹膏紅了!是時候吃米道頂好的舟山嗆蟹了
    舟山人無論宴客或是辦酒席,桌上肯定會有一道紅膏嗆蟹,並且這道菜的消滅速度是最快的。  有人會說,不就是一隻從鹽滷裡醃出來的梭子蟹嘛,有什麼了不起?  還就是了不起了,這不是普通的梭子蟹啊!  只有紅膏到角,生長成熟的老蟹,才有資格用來做那隻「米道頂好」的嗆蟹。  現在上市的紅膏蟹是最適合做嗆蟹的,紅膏糯口,滑過舌尖,唇齒留香。
  • 來自東海的野生紅膏熗蟹!吃一口,神仙都站不穩了!
    左邊舟山的:很完整,膏多且紅肉厚,肉質新鮮,晶瑩剔透  右邊的:殼碎了,幾乎無膏,像豆腐渣,肉質鬆散,口感不佳  所以啊,還是得買舟山的嗆蟹!  根據蟹紅膏的大小、顏色,會分為白芯蟹、一點紅、紅膏蟹、飛機蟹:  白芯蟹:就是沒有膏的,我們不做了  一點紅:膏顏色呈黃色且少,集中在中間,兩端沒有  紅膏蟹:膏比一點紅多,顏色更紅,自食一般選這類  飛機蟹:蟹殼中間和兩端都長滿了紅膏,形似飛機,米道是頂好的
  • 10種寧波人必吃東海野生海鮮,沒吃遍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寧波人
    生活在海邊的小夥伴們就是幸福,吹著海風,吃著海鮮,這樣的人生就是帝王般的享受。作為一個海邊出生的寧波妹子,號稱吃遍了東海的海鮮,今天就給大家來盤點一下10種最值得吃的東海野生海鮮。1、小黃魚估計這也是大家最耳熟能詳的,披著金光閃閃的外衣,一條條都跟金子一樣的發亮。
  • 鼻通堂非物質文化遺產鼻炎老店 頑固性鼻炎首選
    近年來,隨著鼻炎患者急劇增加,越來越多鼻炎館也相繼浮出水面,湧進大眾視野,「百年傳承、中醫秘方」、「不打針、不吃藥」已成為眾多鼻炎館吸引顧客手段之一。真真假假,迷惑了眾多百姓的視線!分不清虛實!到底市面上的鼻炎館哪家是正宗非物質文化遺產,哪些是跟風炒作者呢?
  • 讓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加亮麗多彩!鄭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成立
    今天,鄭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成立大會在鄭州文化館舉行。大會通過了各項議程,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選舉了會長、副會長、秘書長。陳朝鋒當選為鄭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第一屆理事會會長。鄭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是由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學者、志願者和民間熱心人士、社會團體等組成的群眾性文化公益組織。協會成立後將落實「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十六字方針,在鄭州市非遺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指導下,挖掘、整理、傳承、保護和弘揚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激活非遺發展新動能,為鄭州非遺保護工作做出應有的貢獻。
  • 蒙古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漲知識了!
    成吉思汗祭祀一般分平日祭、月祭和季祭,都有固定的日期。專項祭奠一年舉行六十多次。祭品齊全,皆供整羊、聖酒和各種奶食品,並舉行隆重的祭典儀式。每年陰曆3月21日為春祭,祭祀規模最大、最隆重。各盟旗都派代表前往伊金霍洛成陵奉祭。 2006年5月20日,成吉思汗祭典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