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紅膏熗蟹亮相《風味人間2》,主角卻不僅僅是它

2021-01-12 寧波發布

從《舌尖上的中國》裡的慈城年糕、象山淡菜,到《風味人間》中的黴莧菜梗…… 美食紀錄片導演陳曉卿一直沒有掩飾自己對寧波老味道的偏愛。

儘管如此,寧波網友仍孜孜不倦地「喊話」陳曉卿,「阿拉寧波名菜紅膏熗蟹什麼時候能露個臉?」

昨晚,《風味人間2》第二集「螃蟹橫行記」播出,陳曉卿團隊為身在禁漁期的寧波人送來一次「頂級」的美食體驗——和來自全球的螃蟹同臺,和全球觀眾一起在《風味人間2》裡品味紅膏熗蟹。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一起來聽《風味人間2》第二集「螃蟹橫行記」導演之一傅嫻婧,講述拍攝背後的故事。

宋朝起,就有生食蟹的傳統

傅嫻婧,90後福建姑娘,曾參與拍攝《風味人間》第二季、紀錄片《水果傳》第一季、第二季。

在這一集裡,從海裡的梭子蟹到山中的溪蟹,從價格昂貴的黃油蟹到化「廢」為寶的澳門水蟹,各種外形、做法、風味迥異的螃蟹「你方唱罷我登臺」,使出渾身解數「勾引」觀眾的口水,並上演了一場激烈的「蟹王爭霸賽」。

(紅膏熗蟹。受訪者供圖)

出生在福建,傅嫻婧從小對生食並不陌生。

「小時候我也吃過醉蟹。紅膏熗蟹神奇的地方是,會覺得越吃越好吃,你會慢慢熟悉這個味道,到後來會吃出和一開始不一樣的風味。」

在拍攝前,關於生食蟹的歷史,節目組請教了不少專家。

「生食螃蟹最早在宋代的時候已經有記錄了,比如洗手蟹。是一個非常快手就可以食用到的食物。」

(紅膏熗蟹)

而在寧波、舟山這樣的沿海城市,生食蟹的傳統大概與漁民的生產生活有關。

「有很多漁民靠捕撈海產為生,他們一出海就是幾個月,捕撈到大量海鮮之後,一次性吃不完,在面對如何保存的問題時,就產生了一些不同的做法。」

一次偶然的嘗試,漁民把螃蟹放在鹽堆裡,發現螃蟹可以一直保存到他們出海回來都不會壞掉。而且他們發現被鹽包裹的螃蟹會有一種獨特的風味,是之前沒有嘗過的。因此這樣的製作方式就被保存了下來。

節目組在寧波和舟山調研時,發現兩地的人民對紅膏熗蟹這道菜都有非常深的感情,「我們採訪了兩個城市的人,大家對這道菜的做法都有不同的看法,而且大家都覺得用本地的鹽來醃製,都會更有味道。」

相比很多螃蟹的複雜烹飪,紅膏熗蟹的做法至簡,鹽和水,就能成就一道非凡的美味。「恰恰是這樣單純的烹飪方式,讓我們決定從另一個角度打開紅膏熗蟹的故事」——鹽場和鹽農。

(曬鹽)

紅膏熗蟹,主角不只是螃蟹

為什麼選擇寧波象山的花岙鹽田?

「浙江從古代開始就是一個曬鹽非常有名的地方,有許多鹽田,我們也調研了很多浙江的鹽田,選擇花岙鹽場,是因為它是目前為止保存較好的鹽場,非常美。」

寧波的冬季,天氣陰晴不定,時斷時續的陰雨為節目組製造了不少麻煩。「我們一直在等一個晴天。只要不下雨,就去鹽場搶光線搶鏡頭。幸好,最後都等到了。」

傍晚的時候,鹽場泛著金光;而晨起的鹽場,在霧氣中,看上去像一幅水墨畫。

(潘阿菊在鹽場工作時。受訪者供圖)

象山花岙鹽場鹽農潘阿菊一家的故事,也是《風味人間》節目組選擇在象山留下的關鍵。

傅嫻婧介紹,潘阿菊是鹽場裡為數不多的女鹽農,她非常淳樸,也不懼怕攝像頭。「這個阿姨曬起鹽來,戴著鬥笠、挑著扁擔,很有一種女俠的風範。」

像很多中國家庭一樣,老一輩在故土勞作生活,年輕的後輩背井離鄉去謀求更好的發展,這種時候,食物扮演的角色,是把大家聚集在一起。

(潘阿菊一家)

在故事裡,紅膏熗蟹是潘阿菊一家過年聚餐時的「重頭戲」。她早早地開始準備年夜飯,挑選膏肥肉厚的母蟹,僅用海鹽和水醃製。

「寧波人告訴我們,這個菜他們一年四季都吃,但是我們還是選在冬季拍攝,這時候的母蟹有最飽滿的紅膏,我們希望能體現食物本身的季節性。」

不少漁民給節目組提供「心得」,比如,要等到霜降後的第一波紅膏蟹是最好的。

在寧波,不同的家庭做紅膏熗蟹方式會有細微的差別,比如每個家庭都有自己偏愛的鹽水配比。

(如果凍般的紅膏)

在這一集中,節目組這樣解讀紅膏熗蟹——醃製後的紅膏,像果凍一樣晶瑩彈潤。

另一種處理方式,能讓它更為驚豔。冰凍的熗蟹,半融時切塊,讓紅膏停留在每一塊蟹肉上,享用的最佳時機,在冰霜將化未化之際,細密的冰碎逐漸柔順,鮮味在溫暖的口腔中不斷延展,時空的界限仿佛隨之消解,相似的味道,同樣慰藉今人與往昔。

對很多人來說,紅膏熗蟹不僅僅是一道美食,而是和一個和家庭、團圓的故事有關。「就像陳(曉卿)老師告訴我們的,食物的風味和當地的風土風情風物風俗密不可分,當我們逐漸了解這個食物,甚至與食物度過了一段拍攝的時光,食物的風味也和最開始的味道不一樣了。」

傅嫻婧還有一個有趣的發現,「寧波這邊,很多人家都備有一個大冰櫃,裡面塞滿了漁貨。而且每家囤的漁貨非常豐富,讓我們眼界大開。」

在島上生活了一周,傅嫻婧嘗試了多種海鮮,也發現了一些讓她覺得驚喜的食物。「我還蠻喜歡花岙島的,在島上像個世外桃源一樣,島民可以自給自足。我在那邊第一次看到曬海苔,以前都是吃海苔的成品,沒有看過海苔的真身,它們長得很好看,而且我在象山才知道,它們曬乾烘烤之後剁碎,可以和很多海鮮在一起吃,可以提味、增鮮,是個非常神奇的小食物。」

這些小驚喜,都留在了節目裡。

螃蟹種類繁多,除了聞名於世的帝王蟹和大閘蟹,此番《風味人間》更是帶領觀眾見到如溪蟹、蟛蜞、藍蟹、艾氏濱蟹等許多難得一見的新奇蟹種,用影像呈現一出別開生面的「螃蟹風味圖鑑」。

來源:甬派

文字:林旻

編輯:李翌誠

關注!

相關焦點

  • 浙江寧波:製作紅膏熗蟹正當時 今年紅膏梭子蟹零售價翻倍
    大湯黃魚擺鹹齏,紅膏熗蟹鹹咪咪。冬至將到,又到了製作紅膏熗蟹的最好時節,不少家庭主婦等不及了,紛紛跑進市場選購鮮活的紅膏梭子蟹。不過,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今年的紅膏梭子蟹價格可了不得了,批發價比去年漲了三分之一,零售價更是翻倍漲。下酒,下飯,宴請,逢年過節,一道鮮美嫩滑的紅膏熗蟹是斷斷少不了的。
  • 紅膏梭子蟹量減價漲囤貨要靠搶 專家支招挑選和製作紅膏熗蟹
    紅膏熗蟹是寧波人逢年過節餐桌必不可少的美食。由於今年東海紅膏梭子蟹捕撈量減產20%,優質紅膏蟹市場供應減少,價格同比略有上漲。 昨日,記者從舟山及寧波多家紅膏梭子蟹銷售商處了解到,為了搶到好的貨源,他們有時在碼頭等漁船要蹲整整一天,「我們在碼頭收好的螃蟹,特別是產量少的時候,不問價格直接搶過來裝車,稍微有點猶豫螃蟹就沒了。」寧波極鮮匯負責人潘豪說。
  • 寧波紅膏嗆蟹,蟹肉細嫩潔白,蟹膏飽滿圓潤,蟹黃鮮香細膩!
    在寧波,還真的沒多少海味能夠撼動紅膏嗆蟹的地位。對於愛吃海鮮的寧波人來說,少了誰絕對是不能少紅膏嗆蟹。無論宴客或是辦酒席,桌上肯定會有一道紅膏嗆蟹,並且這道菜吃完的速度是最快的。寧波紅膏嗆蟹,蟹肉細嫩潔白,蟹膏飽滿圓潤,蟹黃鮮香細膩,讓人越吃越想吃。
  • 來自東海的野生紅膏熗蟹!吃一口,神仙都站不穩了!
    每年此時啊,我們同事裡某位舟山二代就開始嘚瑟了,天天吹捧他大舟山的熗蟹。  說是這個時節,吃紅膏熗蟹是最好的:  紅膏幾乎佔領了整個蟹殼,半透明的蟹肉果凍般滑嫩,鹹咪咪又透骨鮮,米道嘞……
  • 浙江寧波人的年夜飯菜單,你最喜歡吃哪道菜?
    寧波人還喜歡用梭子蟹炒年糕,蟹與年糕的紅白相間中點綴著去腥的幾片金黃薑片,才是寧波獨有的絕品。2、紅膏熗蟹現在寧波人逢年過節,餐桌上沒有一道紅膏熗蟹,請客都沒面子。紅膏熗蟹最誘人的地方就在於食用時掀起蟹蓋,就能看到頂殼的肥碩蟹身上附著一層厚厚的橘黃色紅膏,不由得看得人垂涎欲滴、食指大動!
  • 《風味人間》火了蘇州禿黃油拌飯
    《風味人間》火了蘇州禿黃油拌飯禿黃油拌飯陳曉卿團隊帶著全新美食探索紀錄片《風味人間》歸來,首集「山海之間」上線贏得不少吃貨捧場,豆瓣評分刷到9.4分。從央視離職後,外界一直關注這位電視圈著名「吃貨」下一部美食紀錄片什麼時候拍出來,如今終於等到《風味人間》露出真顏。節目組走訪20多個國家和地區,希望在全球化的展示中體現與中國食品的對比。陳曉卿表示:「東西方有很多不謀而合之處,國外的美食同樣能引起大家的共鳴。」
  • 旅行吃貨|風味人間2美食地圖
    《風味人間2》,第一集播出後豆瓣評分就上至9.5分,初看之時就忍不住大讚。從山間到大海,從城市到鄉村,從國內到國外,極致鋪開了人間風味的宏大敘事。所有文案、鏡頭、配樂,都優美親切自然而且還原出了本鄉本土的味道。
  • 蛋與卵奇妙風味來襲《風味人間》第2季食出新精度
    由騰訊視頻出品,稻來傳媒與企鵝影視聯合製作的美食探索紀錄片《風味人間》第2季第六期「顆粒蒼穹傳」,將於今晚21:20在騰訊視頻獨家上線,浙江衛視同步播出。隨著本季節目播出至後半程,美食間的化學反應得到充分釋放,節目不只在社交平臺頻頻刷屏,更贏得無數「吃貨」點讚好評。
  • 《風味人間2》:魔法醬
    在風味戲劇中,醬汁分為兩部分,有時食物,有時調味劑,有時食物本身。從食鹽的替代品到不可替代的烹調伴侶,可以簡單明了,也可以不留痕跡。它適合進出,它的下落也不確定,但它往往是我們遺忘讀醬的,所以我們能夠真正理解人類各種神秘的味道,欣賞它的千變萬化。
  • 紅膏嗆蟹,看似黑暗料理的它,竟是下飯的鹹鮮本味
    確是深秋時節螃蟹層次豐厚,紅膏誘人的寫照。詩仙李白也道:「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萊」。以此可見,肥美的螃蟹受人喜愛,勾人食慾。若說螃蟹的做法,清蒸首當最佳做法,配以醬油最能展現螃蟹鮮美本味,若以蔥或辣椒下鍋爆炒,吃著也十分過癮爽口。但是在江浙及上海地帶,還有一道美味叫紅膏嗆蟹,就是螃蟹經簡單的醃製即食。這種吃法在外地人眼裡也許覺得不可理喻,生蟹腥味重,生吃怎可下飯?
  • 《風味人間》勾勒世界美食地圖
    上周日(4月26日),由騰訊視頻出品,稻來傳媒、企鵝影視聯合製作的美食探索紀錄片《風味人間》第2季正式上線,並在浙江衛視同步播出。  《風味人間》勾勒世界美食地圖 全球觀眾開啟探索之旅  如果說《風味人間》第1季是在全球視野裡審視中國美食的獨特性,那麼第2季便是從食物的連接中窺見全球美食的奇觀。
  • 「名城」寧波:三江匯流之處,美景美食逛不夠!
    (視頻時長3分19秒)城市介紹寧波簡稱「甬」,位於我國東南沿海,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際港口城市。現轄海曙、江北、鎮海、北侖、鄞州、奉化6個區,餘姚、慈谿2個縣級市,寧海、象山2個縣,陸域面積9816平方公裡,常住人口854萬。
  • 醃製紅膏嗆蟹成非物質文化遺產 寧波這家店醃製海鮮不一般
    冷菜臺上,紅膏嗆蟹一字排開,旁邊還放著一大盆醃製好的整隻嗆蟹。夏季沒有紅膏鮮蟹上市,「紅膏蟹都是冬季採購後冷藏儲存的,要吃時拿出來醃製。」老闆娘告訴,「店裡一年四季都有紅膏嗆蟹。」白蟹都是老闆陳乾能從舟山採購,老闆娘對於老闆挑選海鮮的技術是一百個放心,「只要看上一眼,他就知道蟹的品質。」「他海鮮看得多、買得多,不會走眼的。」
  • 挖到國慶人少好玩的海濱小城,鮑魚2元一個論斤吃,就在江浙滬
    海鮮價格便宜到驚人,扇貝10元一盤,1元1個,生蠔5元/個,鮑魚2元/個。無論是碳烤還是清蒸,無論是蒜蓉還是香辣,都讓人慾罷不能。推薦拌飯吃,原本紅燒豆腐拌飯就很好吃了,再加上魚籽提鮮,人間美味。瞧妹不應該因為小就看不上它。海瓜子這個名字取的真恰到,不僅僅是在形容它的體型,更多是在形容它的美味,就和瓜子一樣越嗑越上癮。個頭雖小但肉質飽滿,一吃就停不下來了。
  • 《風味人間》第2季美味紛呈魅惑人間
    網易娛樂6月8日報導 美食探索紀錄片《風味人間》第2季第七期「香腸萬象集」,已於上周日晚21:20上線,浙江衛視同步播出。隨著本季節目漸入尾聲,《風味人間》第2季描繪的全球美食圖景愈發清晰——從崖蜜到魚子顆粒,從廟堂到市井鄉間,鏡頭跨越山川湖泊,生動展現了地球上多元的風土人情。
  • 《風味人間2》追著香腸「跑」了14個月
    豆瓣開分9.5的《風味人間2》追著香腸「跑」了14個月文|攻主(珞思影視研究組)「喜歡吃糖、油、甜品等高熱量食物的人最好遠離本集。哦對了,強烈建議不要在夜深人靜時觀看,因為……外賣小哥都休息了。」首集播畢,《風味人間2》立時以9.5的高分在豆瓣開分。
  • 美食變現計:《風味人間》裡的蟹黃醬一夜成淘寶爆款,李子柒的網店6...
    一、9.3分的《風味人間》,靠什麼俘獲人心和《舌尖上的中國》主打故鄉的概念不同,陳曉卿這次把視野從中國拓展到了世界,《風味人間》的主題也延伸成了「人與地的故事」。陳曉卿團隊的拍攝足跡遍布中國、法國、西班牙、越南、摩洛哥、秘魯、衣索比亞、伊朗……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 《風味人間》把香拍出「性感」,把臭拍得「有趣」
    採寫:新京報首席記者 劉瑋12月16日,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落幕,騰訊視頻點擊量超過8億。在片中的眾多美食中,第四集《餚變萬千》中的「臭味」以及第六集《香料歧路》中的「香料」兩檔「味覺神器」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 寧波人的大樹下——朱雀萬榮餐廳
    老闆姓王,今年近50歲,根正苗紅,師出「江左飯店」。(現影都電影院附近,屬寧波餐飲公司,當年旗下有狀元樓、梅龍鎮等)他喜歡戴大金鍊,穿著一身登山裝,坐在店門口的藤椅上。而整個店,就他這把椅子是帶靠背的,身份地位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