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日本海軍航空母艦而言,99艦爆是她最得心應手的艦載俯衝轟炸機。九九艦爆之後有能夠當偵察機用的彗星式艦載俯衝轟炸機,但是彗星著陸速度太快,菜鳥飛行員根本無法適應彗星的降落速度,99艦爆之前也有94艦爆,96艦爆,但是之前的艦載俯衝轟炸機全部是雙翼機,性能不堪入目。
從1939到1945,99艦爆牢牢佔據著日本海軍航空母艦的飛行甲板,從珍珠港到日本投降,99艦爆經歷了一切。可以說99艦爆的興衰史就是日本的興衰史,99艦爆剛服役時,日本聯合艦隊的相對實力也處於頂峰時期,中途島戰役之後99艦爆越發老舊,日本聯合艦隊也如同暴風雨之中的櫻花,當99艦爆已經嚴重落後於時代,只能淪為自殺飛機的時候,日本帝國也開始了生命的倒計時。
99艦爆這樣一款採用固定式起落架外露式減速板的轟炸機,憑什麼成為日本海軍艦載航空兵知名度最高的轟炸機?
99艦爆——單翼機時代,順應潮流而生
20世紀30年代,內燃機迅速的發展,空氣動力學理論日趨成熟,艦載機大型化趨勢日益顯著,日本海軍迫切需要一種單層機翼的艦載俯衝轟炸機來取代日益老舊的96艦爆
雖然說96艦爆還沒有滿周歲,但是航空工業發展的太快,如果你不能跟上時代,那麼你就會被時代所淘汰。更何況雙翼機和單翼機的差別非常大,所以無法通過現代化改進來提升其性能,因此只能選擇另起爐灶,設計全新的飛機。
三菱主動退出,中島送上助攻,勝者通吃的愛知D3A
1936年日本海軍開展了十一式艦載轟炸機的招標,三菱,愛知,中島等三家公司參與了招標。但是在11式艦載轟炸機招標還沒幾個月的時候,十二式艦載戰鬥機計劃就被提出(0戰)。三菱公司因為精力有限,再加上戰鬥機的銷量絕對比轟炸機的好,所以說三菱公司主動退出了11式艦載轟炸機的競標。也就是說最強勁的對手自行退出了群聊。
在三菱退出以後,勝利者將在中島公司與愛知公司之間誕生。中島公司的方案可以理解成取消掉一個機翼,並且將發動機更換成中島閃光1型9缸星形發動機的96艦爆。
盤子尋思著應該長這樣,自己用畫圖改的,盤子盡力了
盤子尋思著應該長這樣這樣,實在不行再加一個座艙蓋,但是簡單取消上機翼與更換更強勁的發動機就作為新轟炸機項目提出,是來湊熱鬧的還是來搞笑的?單翼機的落後不僅僅是因為機翼,更是因為雙翼螺旋槳飛機根本就沒有考慮過空氣動力學外型!
愛知公司琢磨了一下自己的設計能力已經明顯落後於獨國了(日本對德國的稱呼),那麼為什麼自己一定要自力更生呢,獨國和日本的關係非常好,那麼我們可以向獨國尋求技術支援。
因此愛知公司準備山寨亨克爾公司的HE-70郵政飛機,在獲得HE70郵政飛機的相關數據後,愛知公司就發現這個郵政專機只要稍加改造,就會成為一款非常成功的轟炸機
HE-70
愛知公司按照亨克爾公司的設計方式進行設計,推出了愛知公司"自行"研發的D3A1艦載俯衝轟炸機。
1939年12月16日,日本海軍宣布愛知公司的D3A1勝出,並命名為九九式艦上爆擊機11型,對此真的只能表示,能贏全靠同行襯託。
勝者通吃,勝出之後的D3A1
根據日本海軍的要求,愛知公司將D3A1原型機所使用的中島公司所生產的710馬力的榮光1型星形發動機的,更換成了三菱公司出品的1080馬力的金星43/44型星形發動機。
99艦爆有兩個型號,分別是D3A1型艦載俯衝轟炸機(99艦爆11型)與D3A2俯衝轟炸機99艦爆22型
1940年開始,愛知公司的99艦爆佔據了日本航母的飛行甲板,在服役之初99艦爆備受讚譽,飛行速度比之前的94和96快太多了,掛載能力也強很多,俯衝轟炸的過程中穩定性很強,比英國的箭魚強得不是一點半點,都強於世界一流了,還不夠嗎?難不成米畜能研製出比九九艦爆更好的飛機嗎?那不可能!99艦爆性能絕對一流?
無鞘之刃——99式艦上爆擊機之憂
99艦爆作為拙劣的HE-70的山寨貨,除了速度,火力以及掛載能力等略強於原型機以外,99艦爆有著諸多的不足,在升級潛力方面根本無法維持HE-70相比,而她的這些不足,每一個都是99艦爆的催命符。
缺憾一,發動機功率不足導致99艦爆,為了保證載彈量因此犧牲了武裝,99艦爆的武裝只有兩挺7.7毫米固定機槍與一門7.7毫米自衛機槍,陸地起飛時因為滑跑距離長,能夠最大限度的壓榨機體潛力,所以可以掛載兩枚250公斤的炸彈,在航母上起飛時,只能掛載一枚250公斤的炸彈。理論上來說D3A1也能夠掛載500公斤炸彈,但是掛架強度不足,扛不住掛載五百公斤炸彈和轟炸機機動時的扭力,也就是說如果強行掛載那麼俯衝轟炸機,就只能當人工操縱飛彈了(別說神風!還沒輪到神風!)
但是大洋彼岸的美國人卻能夠在使用同等功率的發動機設計出來SBD,除了速度以外,無論是火力,防護,裝甲,還是掛載,SBD均碾壓99艦爆。發動機功率不足還導致了,作為直面敵方防空炮火的俯衝轟炸機99艦爆沒有任何裝甲保護,面對正前方的炮彈協奏曲與隨時會到來的槍林彈雨,飛行員只能起到大嬸保佑祈禱自己不會被擊中。
採用固定式起落架,碩大的起落架嚴重破壞轟炸機的氣動外形,進而降低氣動效率,從而導致飛行速度的下降,減速板採用外露式安裝形式,安裝與機翼下方,導致了氣動外形進一步被破壞,飛行速度進一步下降。
而且99艦爆並沒有使用自封油箱,也就是說,一旦油箱被命中那麼燃油將會無法抑制的洩漏。為了追求機動性,99艦爆還降低了結構強度,所以99艦爆不能超大角度俯衝。
這樣一款飛的慢,沒裝甲,沒有自封油箱,火力差,載彈量差幾,自衛火力還不咋地的艦載服俯衝轟炸機面對敵方戰鬥機,那可以說是沒有絲毫還手之力,當0式艦載戰鬥機的虎皮尚未被戳破的時候,99艦爆尚且能夠在零式的庇護之下,囂張片刻,立下赫赫戰功,當美國海航找到如何處理零式艦載戰鬥機以後,用穿甲燃燒曳光彈點著99艦爆的油箱就像是將烤雞推進烤箱一樣樣愜意。
99艦爆的亮點
雖然說99艦爆採用的固定式起落架,這種起落架確實會對戰鬥機的飛行速度造成影響,但是99艦爆的起落架不僅僅是起落架,還可以作為垂直安定面使用。
飛機在高速俯衝時遇到任何側風都會極大的影響飛機的姿態,如果缺乏足夠的穩定性,那麼戰鬥機的補充是由於受力不均衡會導致戰鬥機出現偏航或者側傾等問題,而在俯衝轟炸機的俯衝過程當中,一絲一毫的偏航或者側傾都有可能導致炸彈脫靶。
增加垂直安定面面積,可以提升俯衝過程中的穩定性,進而提高投彈的命中率
問題就是不可收放的起落架,對航速的副作用實在是太大了,所以副作用已經掩蓋了提升垂直安定性的優點。但是在航速還夠用的時候,垂直安定面優點多多。
畫蛇添足的翼下減速板:99艦爆的減速板安裝於機翼的正下方,當減速板未張開時,可以將減速板看作一個縮小號的機翼,也能夠為99艦爆提供一定的升力,當減速板張開時,猛然間被破壞的氣動外形以及驟然增大的阻力,能夠讓99艦爆的飛行速度快速下降。
但是外露的減速板設計終究是比不過與機身共型減速板的,這種外露的減速板安裝模式會破壞飛機的氣動外形,進而導致飛機飛行速度降低。
順便說一句,在固定式起落架,減速板,襟翼的共同作用下,垂直俯衝時速度可以控制在490公裡每小時,速度控制比較好
第3個小亮點,摺疊方法多變:99艦爆採用了兩種機翼摺疊方式,第一架到第四十六架機翼的摺疊方式是向下摺疊142度,第47架以後機翼摺疊方式修改為了向上摺疊,共摺疊116°30′
只能說是亮點,因為向下摺疊的摺疊方式並沒有任何的額外效果,而且還會顯著提升地勤的維護難度,因此日本默默將這種摺疊方式改回了常規的摺疊方式。
尷尬中途島讓老舊不堪的99艦爆越發尷尬。
在中途島海戰當中,日本被幹掉整整4艘航空母艦,在這一仗之後,日本海軍從此失去了高素質的飛行員,補充上來的是一群從速成班裡走出來的菜鳥飛行員,這些菜鳥飛行根本無法駕馭暴躁的彗星轟炸機,所以日本海軍航母只能繼續使用99艦爆。美國的戰鬥機越打越好,甚至美國的戰鬥機的掛彈能力已經超過了日本的轟炸機,而日本的戰機是越打越差,飛行員素質是越打越低,兩者在數量上更是形成了鴻溝般的差距,日本的戰機們,像暴風雪裡的鵪鶉一樣瑟瑟發抖戰爭末期徹底陷入絕望的飛行員們,開始了成組織的自殺式衝鋒
從未領先過一天的弱者已經是日本的最好。
99艦爆問世的時候,日本海軍根本想像不到大洋彼岸的SBD無畏俯衝轟炸機,居然能夠在只使用一臺輸出功率只有1000馬力的R-1820-52型空冷發動機,就能夠讓SBD無畏俯衝轟炸機擁有最高402公裡每小時的時速和8200米的升限,整整2100公裡的航程以及高達1200磅的掛載,SBD還有裝甲自封油箱,以及更強勁的火力,俯衝速度也比99艦爆炸更低,只有250節,99艦爆被碾壓的體無完膚,可見美國的技術底蘊與設計能力比日本強太多太多。
不過久久肩膀雖然比不過大洋彼岸的無畏,但是對於日本而言,99艦爆已經是日本最好,從珍珠港到中途島再到馬裡亞納,99艦爆陪伴日本航母渡過了一切。99艦爆共生產了1492架,包括470架D3A1型與1016架D3A2型。也許這樣一款飛機依舊有著諸多的不足,但是作為技術來自1932年的HE-70郵政飛機的99艦爆而言,就連愛知自己都沒有想像過99艦爆會被生產這麼多,服役這麼久,戰果這麼輝煌。時也命也。種種巧合之下,讓性能並不先進的99艦爆統治了日本海軍航空母艦的飛行甲板。
番是重量單位,一番等於十公斤
磅同樣是重量單位,1000磅等於454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