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基因告訴人類除了生存就是交配,還能有別的事情嗎

2021-01-08 真知灼見大秦逍遙散人

昨天,老媽打電話告訴我說她的一個娘家親戚,六十多歲了兩口子鬧離婚。不得不說男女之情永遠是一個千古不變的主題。無論用什麼樣的藝術方式,其實還是那點事,一旦站在哲學的高度,我連提筆的興趣都沒有了。所有人都是基因的奴隸,一切生物的一切行為都是基因控制的,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除了生存就是交配,還能有別的事情嗎?

有時候我也在想,也許發達國家的人不想生育,也是一種更高的人生境界,至少我用思想控制自己的行為,對基因設定的程序說不。還有更多人不想結婚,不想交往異性,終生獨身,難道就是錯誤的嗎?

為什麼六十多歲的人還要鬧離婚呢?基因讓不同血緣關係的人結合起來在一起生活,只有這樣才能讓後代基因多樣化,這就是自私的基因。為了自己能夠在這個星球生存下去,強迫男女到了青春期就開始相互關注追求,強迫陌生男女綁在一起生活一輩子。因為,你要解決生理需求!人到60歲以後生理需求極度衰弱,此時兩人如果沒有靈魂的契合,愛情還有幾份是真的?幾乎很少人是為了要孩子才結婚的,孩子只是副產品,解決生理需求才是結婚的真正原因,從這個角度來說,也許人們開始衰老才走向了擺脫基因控制的自由。

相關焦點

  • 《自私的基因》:人類只是基因的生存機器,那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即使是現在,也依然有很多人不認同進化論。理察·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提出:人類是進化的產物,但正是由於進化,人類才產生了自我意識。而自我意識可以讓人類擺脫基因的控制,幫助我們尋找人生的意義。一、生命是如何產生的?複製基因與自然選擇1、複製基因。最初地球上只有巖石和一些氣體,後來出現了水,這些水匯集起來,形成了海洋。
  • 雌性螳螂《黑貓警長》-基因自私
    在交配的那一刻,她會用鐮刀扣住雄螳螂,從一開始就吃掉雄螳螂。為什麼要從頭開始吃?因為在交配過程中,即使頭部被吃掉,雄螳螂也絲毫不會放鬆,相反,沒有中樞神經系統來抑制頭部,他工作更努力。在交配結束時,雄性被雌性吃掉以補充能量和養育下一代。01達爾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理論似乎不能很好地解釋這一現象,相反,我們能聞到生命遺傳的意義——基因自私。
  • 混種交配:改變人類基因 影響人類進化
    關於人類的進化史,一直謎霧重重。科學家最新研究認為,當現代人第一次離開非洲大陸後,他們曾經與尼安德特人進行混種交配,這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類基因,並提高了人類的免疫力。正是由於混種交配,人類才成功進化存活至今,而人類的文化也才得以發展進步。然而,由於目前尚無法對遠古時代人類的基因進行分析,因此很難證明當時非洲大陸上存在混種交配。
  • 《自私的基因》:帶你從頭認識這個世界
    看過有人吐槽,現代化就是接受高等教育然後進大城市絕育嗎?這是一個好的趨勢嗎?一定不是!強者多生才能流傳下來更有優勢的基因。為什麼會這樣呢?繁衍是生物本能,我們是怎麼克服了本能呢?如果也有過相同的思考,請一定要看這本書,一定程度上會解決。一句話簡介在幕後控制世界的,是基因!
  • 原來蜜蜂不是那麼的無私,被"自私基因"驅使的蜜蜂們
    蜜蜂與同類群居在一起,從而保障它們共同的基因能夠生存。蜜蜂有固定的永久的家,稱為蜂巢。一個蜂巢可能包括多達6萬隻蜜蜂。其中包括一隻蜂后,上千隻工蜂和幾百隻雄蜂。蜜蜂是最常見的群居性昆蟲,其社會行為一直是科學家研究的重點內容。
  • 複製錯誤和自私基因,什麼是生命的本質?
    人類就是複雜生命的代表 — DNA 約由 66 億個字母構成,基因編碼約有 10 萬個。相比之下,細菌的 DNA 是 200 萬~ 300 萬個字母長,基因編碼只有 2000 ~ 3000 個。隨著 DNA 長度的增長,複製錯誤也會變得越來越多,這就像抄寫不同長度的書面文本。一個抄寫員如果抄的是標語,抄錯了一句也並沒什麼大不了,他只需要立即扔掉重新寫一張。
  • 人類是混種交配的結果!不信來看...
    據國外媒體報導,關於人類的進化史,一直謎霧重重。科學家最新研究認為,當現代人第一次離開非洲大陸後,他們曾經與尼安德特人進行混種交配,這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類基因,並提高了人類的免疫力。正是由於混種交配,人類才成功進化存活至今,而人類的文化也才得以發展進步。然而,由於目前尚無法對遠古時代人類的基因進行分析,因此很難證明當時非洲大陸上存在混種交配。
  • 動物都有固定的交配季節,為什麼人類這麼特殊?365天都可以?
    生物在地球上生存最本質的兩個追求就是填飽肚子同時繁殖後代,這兩個目標是缺一不可的。不過,要了解的是,生物在自然界中生存從來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所有的物種在食物鏈中都有它的一席之地,那麼也就意味著天敵的存在,在尋找食物的時候還需要警惕成為別人的獵物。為了應對這種情況就需要時刻讓自己保持在最佳狀態,既能更好地捕食獵物填飽肚子,同時也可以謹慎面對天敵的襲擊。
  • 金魚長得這麼好看,但其實都是人類自私的產物,有的魚終身有疾病
    有我們俗稱的大眼泡,水靈靈的大眼睛看起來就很惹人憐愛。還有頭上頂著一個大大的包的虎頭,看起來就像一頂王冠,充滿了威嚴。還有蝶尾,獅子頭等等形態各異,又極具觀賞性的品種。我們的家中的魚缸也因為這些小生物,變得富有生機和觀賞性,而且金魚相對比其他寵物來說,更加的好養和省心。但是,你們知道嗎?其實各式各樣的金魚,都是人類喜好的產物,一開始是沒有這些金魚的。
  • 這是一部詮釋了人類交配本能的「偉大」電影
    經常看動物世界的人都知道,為了生存,每種生物都使出了渾身解數,進化出了各種本能和形態,只是為了存活和交配。而人類,作為高等生命的一種,自然也繼承了延續生命,把自己的基因遺傳下去的本能。雖然我們現在有了文明的偽裝,但那種本能仍牢牢地鐫刻在我們的每段DNA裡。
  • 啪啪啪可以持續8小時,馬島縞狸為什麼交配時間這麼長?
    理察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提出,基因基因是自私的,為了達成目的它將不擇手段。它的目的只有一個,基因要為自己留下更多的拷貝。也就是延續自己。所以不光人類還是動物,所有的進化其實都是為了更好實現種群繁衍,讓基因留存,比如母獅子會選擇更強壯的雄獅,人類女性會選擇更帥氣的男性。
  • 有性生殖為什麼會存在?《自私的基因》闡述「性活動」背後的意義
    伴隨著人類一路成長下來的,是體內的基因。作為人類的我們,會認為個體才是世界的主宰,而其實,我們只是基因延續的機器。基因為了完整的保存,需要尋找各類的載體,動物、植物和病毒,都是如此。簡單的複製,保存完整度最高。有性生殖,基因一半來自父體,一半來自母體,加大錯誤的概率。而為什麼基因還願意選擇進行有性生殖呢?
  • 鳥類是如何交配的?
    在自然界中,除了人類的勾心鬥角、動物的捕食與殺戮,每時每刻空氣中都瀰漫著性的味道。對於任何一部自然紀錄片和動物愛好者來說,生物交配的話題都是無法迴避的重頭戲。
  • 除了人類有一夫一妻的動物麼?一夫一妻制,限制基因的多渠道傳承
    隨著物種進化程度的發展,受到婚配製約越來越明顯,比如在遠古時期,人類文明發展比較落後,實施的是一夫多妻制度,隨著人類文明發展的不斷進步,婚約制度逐漸變為了一夫一妻制度,當然除了非洲少數部落外仍在延續一夫多妻制度,在世界上大部分發達和發展中國家實施的都是一夫一妻制度,那麼很多網友不禁會問到:「除了人類,動物進化過程中有實施一夫一妻制度嗎?」
  • 【精彩影評】這是一部詮釋了人類交配本能的偉大電影
    在自然界中,動物和植物,以及各種微生物,都在不停地上演著生命的奇蹟。經常看動物世界的人都知道,為了生存,每種生物都使出了渾身解數,進化出了各種本能和形態,只是為了存活和交配。而人類,作為高等生命的一種,自然也繼承了延續生命,把自己的基因遺傳下去的本能。雖然我們現在有了文明的偽裝,但那種本能仍牢牢地鐫刻在我們的每段DNA裡。
  • 《黑貓警長》裡的雌螳螂-基因的自私性
    雄螳螂與她在交配的一剎那,她會一鐮刀把雄螳螂扣住,一邊做,一邊從頭開始吃雄螳螂。為什麼要從頭開始吃?因為在交配的時候,即便頭被吃了,但雄螳螂下面該幹的活一點沒鬆懈,反而沒有了頭部抑制的中樞神經,他幹得更賣勁了。最後交配結束,這隻雄螳螂就會被雌螳螂整個吃掉,用於補充能量,養育下一代。
  • 人類首次找到水稻「自私基因」 中國科研成果挑戰孟德爾遺傳規律
    本報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邱晨輝)6月8日,農業領域迎來一項重大科技進展:繼老鼠、線蟲之後,又一物種的「自私基因」被找到——水稻!找到它的是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萬建民領銜的科研團隊,這也是人類第一次在植物領域找到「自私基因」,這將挑戰孟德爾遺傳規律,有望解決水稻雜種不育難題。
  • 為何人類無法和其它動物進行交配呢?
    為何人類無法和其它動物進行交配呢?眾所周知,人類是現代地球的統治者,也是迄今為止地球上已知的唯一的高等生物。人類用自己的智慧,勤勞換取了現在的成果。但是不知道大家想過沒,許多動物都可以相互交配,而人類卻無法和其它動物進行交配,你們知道是為什麼嗎?這裡首先要說的一點就是生殖隔離了,首先,什麼是生殖隔離?生殖隔離就是一種默認於不同物種之間的一道天然屏障。
  • 從進化來說,動物交配時間長有優勢?還是短有優勢?
    我們知道生物的進化來自於基因的突變,而大自然環境的選擇和壓力會對突變的基因進行篩選,留下好的基因、拋棄那些壞的、不利於生物生存的基因,自然的選擇在生物進化的過程中充當著一個大過濾器的作用,由於地球上的生命已經進化繁衍了至少35億年,在這個過程中已經有很多的生物被不幸的淘汰,現在地球上留下的生物其實都是進化的佼佼者。
  • 為了後代,一次交配14個小時,交配之後雄性就是死亡
    在自然界並不是所有的動物都是利己主義者,更多的動物會為自己的後代著想,或許不是它們自己的意願,但這是從它們基因當中就已經安排好的事情,它們會一直做一些對後代有利的事情,甚至是為了後代的生存而死亡。交配後就會死亡在充滿神秘色彩的澳洲大陸上不僅僅有各種毒物,還有著各種奇怪有趣的動物,袋鼩就是其中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