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平等鄉馬回營村:白玉鴿「啄」開致富門

2020-12-04 騰訊網

一隻只白色的鴿子在籠子裡來回穿梭,「咕咕咕」聲不絕於耳,技術員苗大偉在查看鴿子的長勢。

昨日,在伊川縣平等鄉馬回營村北的祥奔養殖有限公司,記者看到7個大棚裡養的3萬餘只鴿子已經進入產蛋期,另外3個棚將在近期裝滿鴿子。據馬回營村黨支部書記陳緒民介紹,伊川縣祥奔養殖有限公司一期投資350萬元,佔地13000平方米,2019年建起鴿房逾5600平方米。今年,該公司將以「公司+農戶」的形式,幫助50戶農戶實施精準幫扶,在公司發展的同時帶動當地農民增收。

(洛報融媒記者 高山嶽 通訊員 葛高遠 李德偉 攝影報導)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大池村:珍珠雞「啄」開致富門
    大池村:珍珠雞「啄」開致富門 2020-10-11 22: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養鴯鶓「啄」開致富門
    2014年,他偶然在電視上看到別人養鴯鶓致富的事跡,就馬上對養鴯鶓產生興趣。鴯鶓不怕冷,一天吃兩餐,以食草為主,老家就有現成的草地,何不回家創業?王趙勇辭職了,他將多年打工的積蓄留給了妻子,自己只帶著10萬元回到家鄉。    王趙勇從外地引進100隻鴯鶓苗,鴯鶓棚舍旁一間不到10平方米的小平房成了王趙勇的「家」。
  • 扶貧貸款實現村民養鴿致富夢想
    近年來,通過精準扶貧貸款政策,新疆巴楚縣不少村民走上了勤勞致富的道路。其中,巴楚縣阿克薩克馬熱勒鄉喀塔爾墩村農民司馬義·買買提通過借「鴿」生蛋走向致富路。養鴿子之前,司馬義·買買提家僅靠種植業收入,日子過得不寬裕。
  • 尼勒克縣:農牧民家裡「飛」來致富鴿
    在尼勒克縣蘇布臺鄉克其克蘇布臺村當地每家每戶都有養殖鴿子的傳統,村兩委積極鼓勵當地群眾養殖鴿子,將其作為一個產業大力發展,肉鴿良好的發展前景讓越來越多的村民通過養鴿創收走上致富路。  為讓尼勒克縣蘇布臺鄉克其克蘇布臺村村民通過養殖鴿子增收致富
  • 輝煌「十三五」·新青年│辭去高薪工作創業,養鴿「啄」開一扇幸福門
    徐善金是南京東晨鴿業有限公司的創辦人。2011年,他從南京農業大學動物科學學院動物遺傳與育種專業畢業後,進入一家省級鴿業龍頭企業做技術員,月薪不菲。沒過多久,又有科研單位向他拋出了「繡球」,面對高薪誘惑,徐善金想起自己的初心,他想帶動更多人通過養鴿致富。2015年,徐善金來到六合東溝鎮,自己養起了鴿子,這裡曾是他大學曾實習過的地方。「一定要有自己的夢想,有創新的精神,要多動腦筋、多思考。」
  • 江華:80後「鴿王」返鄉創業 帶領鄉親抱團養鴿共致富
    紅網時刻12月25日訊(江華融媒記者 李江輝 蔣林鋒)江華瑤族自治縣80後「鴿王」唐喜忠在廣東養鴿17年後,回到家鄉創業,打造鴿子產業鏈,帶著鄉親們一同抱團養鴿致富。在江華沱江鎮大幹村的種鴿養殖示範基地,五個鴿棚裡養滿了雪白的鴿子。
  • 小飛鼠敲開致富門
    本網訊 6月14日,洛南縣四皓街道馬河村豔陽高照,46歲的村民黃小虎和妻子孫曉燕正在自家院子裡忙著餵養飛鼠,一大筐新鮮翠綠的松柏不一會就餵完了,孫曉燕指著籠子裡的飛鼠笑著說,正是靠這200多只可愛的小精靈,她家才敲開了致富門,每年都有十餘萬元的穩定收入。
  • 確山三裡河創業致富,走出農村的白玉蝸牛
    白玉蝸牛因頭、頸、腹、足、身體肌肉白色如玉而得名,背負螺旋形的貝殼,故稱為「單殼體」。殼呈低圓錐形。頭部顯著,觸角2對,後一對頂端有眼。肉色潔白如玉,故稱為「白玉蝸牛」。
  • 散養蘆花雞 啄開「致富門」
    目前,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成功脫貧「摘帽」,他們感激地說:「是縣農行脫貧致富貸款幫我們養了雞,羅成功帶我們走上了致富路。」(記者 張瑛) (責編:趙茉鈺、寬容)
  • 致富「小鴿」飛出山窩
    科技助力,數字農業監控平臺上,顯示著養殖鴿棚和光伏電板分布圖。①返鄉創業的陳偉波將小小的鴿子慢慢做成了大品牌。②鍾會權(後)是當地的貧困戶,目前正在鴿場工作的他打算學好這門技術,將來自己也從事肉鴿養殖。
  • 農村漢子不走尋常路,養殖白玉蝸牛走上致富路
    院內大棚裡,一個個用空心磚壘起來的小窩整齊地排列其中,走近一看,裡面全是一隻只精心培育的白玉蝸牛,這些雞蛋一般大小的「小精靈」伸出白玉般透明的觸角悠閒地伸著懶腰。李運剛穿梭其間,給蝸牛噴水、餵食、清理糞便,忙碌的他額頭上布滿了細密的汗珠。「當初是無意中接觸到這個項目,發現西北地區蝸牛養殖市場是空白的,我當時準備創業,就下定決心養殖蝸牛。
  • 石頭窩裡飛出致富鴿
    雷 昕每天上午9時,柳城縣深度貧困村古砦仫佬族鄉汶爐村貧困戶廖六高已結束當天的第一波忙碌。自從加入養鴿隊伍,廖六高的生活變得很有規律:早上6時起床,洗漱後開始餵鴿子,隨後清理一下鴿舍,察看下鴿子生長情況,下午4時左右再餵一次,一天的工作就基本結束。養殖肉鴿是汶爐這個深度貧困村近幾年培育出的特色產業。前幾年,汶爐村就有村民到廣東的肉鴿養殖基地打工,並掌握了肉鴿養殖技術,陸續回到家鄉發展肉鴿養殖。但村裡平地少石頭多,怎麼辦?
  • 石坪村:養殖小香豬 「拱開」致富門
    村裡的群眾看到小小香豬成了增收致富的「法寶」,紛紛到胡澤明家參觀學習,胡澤明和妻子主動教授周邊的群眾香豬養殖技術,種豬和母豬先免費提供給有養殖意願的農戶,待有了收益以後再收取成本價;還積極尋找收購價高、需求穩定的銷售渠道,為群眾提供產供銷為一體的服務。
  • 鶴壁一男子靠養鴿走上致富路
    後來,王自林在東朱村開了一家手機店。「打工掙的錢全都投了進去。」王自林介紹,東朱村、中朱村和西朱村三個村常住人口有近萬人,附近其他幾個村子的人口也挺多,客源不成問題。技術過硬、服務態度好,王自林很快打開了市場。「一個月掙一萬多元錢。」王自林說。
  • 「幸福鴿」飛來
    滿臉笑容的助民養鴿合作社社長圖爾蓀尼牙孜·穆薩站在巨大的養鴿房前迎接我們的到來。他說:「這個養鴿房現在養了2000對肉鴿,4月份我們賣出1100隻鴿子。去年我們的社員每人分紅450元,鴿子讓我們脫貧奔小康,很有幸福感。」  洛浦縣拜什託格拉克鄉拜什託格拉克村村民晾曬紅棗。
  • 鵪鶉「啄」開致富門
  • 小中甸特色產業叩開致富門
    小中甸特色產業叩開致富門 2020-04-10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蝸牛之鄉」農戶科學致富
    ■走進潛福生產區域,呈現在人們眼前的是一個現代化的食品生產車間浙江日報記者 李茸 通訊員 馮成 張文術你也許吃過必勝客的經典小吃紅酒焗蝸牛,不過你可不一定知道這些蝸牛來自哪裡,它們都來自蝸牛之鄉—小蝸牛,動力大蝸牛的養殖單位是「池」,其實就是一個長寬高分別是60、50、和28釐米的木頭抽屜,每一池裡面有120隻蝸牛。餘新鎮養殖的主要是我國的特有品種中華白玉蝸牛,以其肉色雪白如玉而得名,是可食用蝸牛家族中的珍品。
  • 獺兔撬開藏鄉群眾致富門
    「激發內生動力,謀劃富民產業;拓寬增收渠道,增強致富信心。這不 僅是甘南州農技協助力精準扶貧工作的明晰思路,也是我省科技助力精準扶 貧的創新和實踐。」省科協普及部部長、幫扶辦主任郭成鈺前不久在卓尼縣 喀爾欽鎮達子多村調研產業扶貧工作時如是說。
  • 伊川頭條!神鷹救援伊川大隊2020年總結表彰大會召開!
    2021年元月10日下午14:00,神鷹救援伊川大隊2020年總結表彰會籍2021年疫情防控工作動員大會在伊川縣思源學校學術報告廳隆重舉辦。    會議以「共圓公益夢,奮進新徵程」為主題,會議有神鷹救援伊川大隊指導員李志輝主持。大隊長梁續偉以:「 「公」無不克,披荊斬棘,「益」路同行,共奏華章」為主題,對2020年工作進行了全面系統的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