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稻田的常見魚,幹品賣200元一斤,農民:別嫌高,不掙錢

2020-12-03 老張侃三農

自人類出現,魚就是人類的主要食物,能補充人體需要的各類營養物質。魚能受普通人歡迎原因有二:一是魚類適應能力強,能在不同水域中生活,對食物要求不高;二是魚的營養價值豐富,價格實惠,普通人能消費的起。從某種程度而言,魚是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肉類產品,魚肉在古代社會發展過程中起到了彌足珍貴的作用。

進入現代社會,隨著交通和科技發展,人們能吃到各類魚類產品。不同地區的魚種能實現跨區域運輸,滿足不同的消費需求。雖然如此,依然懷念在農村的稻花魚,口感很鮮美,肉香和稻香搭配的恰到好處。

稻花魚並不是指的某類魚種,而是指的生長在稻田中的魚。在稻田中養魚有很悠久的歷史,古代社會,人們就會在稻田中放魚。魚是吃稻田中的浮遊生物和稻花長大,肉質肥美鮮嫩,受到古代文人雅客的追捧。在前些年,對稻田養魚做過推廣,但沒能大規模發展起來。

稻田養魚沒能發展起來不是沒有,而是養殖難度大,主要困難有兩個:一是稻田的主要目標是種水稻,養魚就會形成衝突,現在稻田中化肥和農藥使用,沒辦法保證魚的食用安全性;二是稻田養魚需要持續的技術支撐和指導,缺乏指導,稻田養魚中遇到的技術問題就沒法解決。稻田養魚模式基本在農村宣告失敗,僅有一些山區的村民在自家農田養殖稻花魚。

稻花魚養殖人數持續下降,價格自然就會水漲船高。稻花魚價格上漲原因有二:一是稻花魚養殖數量少,供給能力有限,價格就會上漲;二是稻花魚的營養價值豐富,肉質鮮嫩,有很大的消費群體。根據筆者調查,市場上真正的野生稻花魚,價格基本都在五六十塊一斤左右,有的價格甚至能達到百元一斤。

稻花魚價格上漲,稻花魚製作的燻魚乾價格則會上漲。燻魚乾指的是把稻花魚切成小的塊,按照固定流程來燻制的魚乾,真正的野生稻花魚燻魚乾一斤能賣兩百元,還要託關係。燻魚乾的口感既能保持稻花魚原有的鮮嫩,也能長期保存,很適合家庭食用。

稻花魚做的燻魚乾兩百元一斤不貴,但很難買到正品,都是自己家做出來吃,基本沒人出售。對消費者來說,花兩百元一斤來吃燻魚乾來吃確實很奢侈,畢竟市面上普通的燻魚價格遠比這個低。其價格高一方面是因為用的是稻花魚,整體價格就比其它魚的價格高;另一方面是燻魚的製作流程複雜,供給能力有限,沒人願意花時間做燻魚乾。在筆者來看,燻魚乾價格高,但有其合理性,不要盲目消費。

真正的野生稻花魚為了保證稻花魚品質基本都不使用化肥農藥,水稻產量會下降,且後期加工燻魚乾的時候流程複雜。因此,對農民來說,燻魚乾賣兩百元一斤實質上沒怎麼賺錢。

相關焦點

  • 農村稻田一種蟲子,農民見了不怪反喜,現在一斤要賣150元
    #三農#種植過水稻的農民朋友都應該知道,經常會遇到禾蟲這種蟲子,在以前農民朋友們只能是煩惱,不過在我國南方一些地方這種禾蟲的身價大漲,有些賣出了150元一斤的高價,這比水稻本身的價格高出了不知道多少倍了。那麼為什麼這種以前被農民討厭的蟲子,現在能賣出高價呢?
  • 農村笨豬肉28元一斤,農民應該瘋狂復養吧?老農:恰恰相反
    沒有絕對的賠錢與絕對的掙錢,如果有人能預料到,養殖什麼能掙錢,他早就發家了。去年農村養豬,有許多農民賠的一分不剩,可又有的許多農民賺得盆滿缽滿。一頭生豬18元一斤,養到400斤,是7000元。我們村有個農民,養了5頭賺了30000多元。這就是運氣,沒有人能預測未來。
  • 兔子價格高,一月能生一窩,以前經常養,為啥農民卻不願掙這筆錢
    現在有很多農民都通過搞養殖來掙錢,如果行情好的話,每年掙的錢絲毫不比打工差,不過人們大多都會選擇養豬、養雞,甚至有的人養狐狸,但是現在卻很少聽說有人大量養兔子。兔子價格高,一月能生一窩,以前經常養,為啥農民卻不願掙這筆錢?
  • 曾被嫌棄是垃圾魚,拿來餵狗餵貓,如今野生的成稀罕物,一斤60元
    曾被嫌棄是垃圾魚,拿來餵狗餵貓,如今野生的成稀罕物,一斤60元關注釣之娛,天天有新料!在上個世紀80、90年代,野生魚類物種多樣,物種的數量也是非常豐富,尤其是在農村的河流裡各種魚類都能抓到,有一種魚類曾被嫌棄是垃圾魚,農民抓來卻很少有人吃它,大都拿它餵狗餵貓,而現如今這種野生魚類卻成了稀罕物,一斤賣到60元,成了人們追捧的特色美食,這種轉變想必誰也沒有想到吧?
  • 國外蛇果一斤賣30元,國內農民的蛇果一斤賣3元,價格懸殊太大了
    在縣城的早市上,看到一位農民賣的一種蘋果和其他蘋果不太相同,和紅星蘋果差不多,但是比起紅星蘋果要長一些 ,果個大一些。問這位農民這是什麼蘋果,他笑著說是蛇果。這位農民叫楊平義,家裡的土地主要都種了蘋果,其中,有8畝蛇果,2畝紅星,6畝紅富士。
  • 曾在南方很流行的「稻田養魚」,為何現在不火了?看完心裡有數了
    首先,稻田養魚看似簡單,其實很複雜。稻田養魚並不只是把魚苗放在水稻田裡這麼簡單,甚至要比單獨種植水稻和單獨養魚複雜得多。比如稻田養魚,就得挖溝。而挖溝也是要講究方法的,溝淺了就存不到水,而溝深了也不好。多數的農民有種水稻的經驗,也有人有養魚的經驗,但是卻沒有稻田養魚的技術。所以嘗試以後,以失敗告終以後,也就不願意繼續嘗試了。
  • 「它」以前被當做餵豬的飼料,而今專門出售日本,一斤20元
    在以前都是農村的人羨慕城裡的人,而現在是城裡的人越來越羨慕農村的各種好吃。比如在農村有一種植物,以前是被農民們拿去餵豬的,而現在在日本卻受到了大家的歡迎,以前一塊錢一斤也沒有人會願意買,而現在已經賣到20元,現在很多農民都靠種它年賺幾十萬!大家看到圖中以後,很多不認識的人都會以為是金黃色的稻穀呢!而對於南方的朋友來說應該不陌生。它就是以前在我們老家隨處可以見的魚腥草。
  • 此魚養在稻田裡,是鯉魚的變種,最大難超半斤,價格卻是鯉魚10倍
    不過這裡要說明的是鯉魚確實不是四大家魚,「官方」認定的四大家魚是沒有鯉魚,也沒有鯽魚的,而是指青魚、草魚、鰱魚和鱅魚這四種魚。其實在南方地區很少有人吃鯉魚的,它是一種被人嫌棄的「低檔魚」,市場上三四元一斤也很少有人賣。但是在北方地區,黃河大鯉魚卻是很有名氣的,被視為「魚中珍品」。
  • 種植超5千年,蛋白質比牛奶高,市場30元一斤,卻少有農民種植
    導讀:種植超5千年,蛋白質比牛奶高,市場30元一斤,卻少有農民種植水稻、小麥、紅薯、玉米等是我國十分常見的糧食作物,種植量大,價格也十分便宜,一般在幾毛錢一斤,幾乎人人都吃得起。但很多朋友可能不知道,在糧食作物中,還有一些十分的昂貴,價格比那些常見的糧食作物貴了幾十倍,市場價差不多在30到40元一斤之間,但市面上卻不常見,甚至少有農民種植,以至於很多朋友沒有見過,也沒聽過,藜麥就是這樣一種糧食作物。雖然藜麥在我國不常見,但是其價值卻不低,不然也不會被聯合國推薦為健康食品,還鼓勵人們多多食用,那麼藜麥究竟是什麼樣的一種糧食呢?一起來了解下吧。
  • 稻田貓貓魚變熱捧美味 端午節到彭州找童年樂趣
    當地農戶告訴記者,每年5月栽插完水稻後,昇平鎮農民有將手指大小的貓貓魚放入稻田的習慣,端午節前後則是捕撈稻田魚的最佳時機。然而就在十年前,因過量捕撈等多種原因,傳統的稻田魚在昇平鎮幾乎難覓蹤跡。當地村民張明聰說,自己記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稻田養魚的好時節,「其實那個時候養的人都已經不多了,我們家裡也主要是用來自己吃,吃不了才拿到館子裡面去買,一斤大概就三四元錢。」
  • 蟲子被寄生後開的花,往年上百元一斤,今年少有人賣,不值錢了?
    導讀:蟲子被寄生後開的花,往年上百元一斤,今年少有人賣,不值錢了?每年6、7月的時候,大多數農民都處於農閒期,於是在這段時間很多農民朋友會找些別的掙錢的法子,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去山裡採挖各種野生菌以及中草藥材來賣,畢竟夏季溫度高雨水多,非常適合野生菌及中草藥材的生長,再加上近些年人們對這類東西十分喜愛,也就是使得它們十分的搶手。
  • 「既能掙錢,又能照顧屋頭,比以前好多了」
    李夢蘭笑著說,她的務工收入是家裡主要的經濟來源之一,「既能掙錢,又能照顧屋頭,比以前好多了。」 生態養魚 一年賺了一萬多 以前的日子,2013年算是一個坎。 那一年,一同在外務工多年的丈夫艾可雲查出患有心臟疾病,「動了手術,不能幹重活了。」
  • 果實像蜘蛛,以前不敢吃,如今網上賣120元一斤,又是炒作?
    導讀:果實像蜘蛛,以前不敢吃,如今網上賣120元一斤,又是炒作?野果是很多農村娃兒時常吃的東西,儘管這些野果沒人管理,但它們的味道和營養卻不輸於人工種植的水果,因此很多野果都深得人們的喜愛,現如今更是發展成了市面上常見的水果,比如樹莓、桑葚、刺梨等野果,現如今就有很多農民朋友專門種植,在市場上也很熱銷。不過野果雖好,但並非什麼野果都能吃,很多野果因為外形或名字特別,在以前的時候都不敢吃,直到現在人們發現了它們的價值才被利用起來。
  • 曾被當成水果賣到15元一斤,今幾毛錢一斤無人問,為啥農民還要種
    其實外來的農產品有很多,遠不止車釐子,比如近些年非常火爆的妮娜皇后、陽光玫瑰等農產品,都是從國外引進的農產品,不過這些農產品因為品質非常好,就算農民跟風種植,價格有了大幅度的下滑,卻還是有很大的利潤空間。
  • 它曾稱為「天下奇鮮」,現被小龍蝦踢出市場,在國外賣200元一斤
    大家出門吃夜宵的時候,總會點上幾根串串,或者是一盆麻辣小龍蝦,是一件特別幸福的事情,一斤將近幾年裡面,小龍蝦的市場都超級好,只要是出門吃夜宵,基本上人人都會點上一份,如今小龍蝦的價格也是被炒到最高了,記得以前龍蝦的價格才8元一斤,但是現在卻不一樣了,賣到了30元一斤,吃貨們都開始叫苦,表示小龍蝦都吃不起了
  • 它因長在水溝中被人嫌「髒」,市場上賣30元一斤,遇到要珍惜
    它因長在水溝中被人嫌「髒」,然而市場上賣30元一斤,遇到要珍惜記得以前生活在農村的時候,門前有一塊大約十來平方米的小水塘,小的時候大人經常帶我到水塘附近玩耍。別看水塘小,裡面稀奇的東西其實不少,有各種現在叫不出的小魚和很多的野草,到了特定的季節,生長在水塘中的一些植物還會開出五顏六色的花朵,非常好看。不過前幾年因為門前的水塘被人承包拓寬搞養殖,裡面的野草都被拔掉,這樣的景象再也見不到了。而那片水塘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些長在水塘中或者水塘周圍的水生植物。有時候家裡人還會把其中一些採摘下來拿來炒菜吃,裡面很多都是我叫不出名字來的。
  • 石爬子魚野生狀態下生長緩慢,現在賣千元一斤的價格
    第一種:芝麻劍魚這種魚頭部略扁,灰白色無鱗魚和皮膚有不規則的黑點,黑芝麻膠囊,如窄劍魚,煮熟的肉香味芝麻,芝麻所以劍名。芝麻劍魚肉質豐滿營養豐富,是最好的淡水魚吃一個。在農村人們常常用芝麻劍魚湯給老人或孩子喝,有益補虛勞健脾胃,健腦益智的作用。
  • 菠蘿一斤2元,鳳梨賣9元,為何農民不選擇種植鳳梨?
    自從水果市場越做越大,在人們需求的驅使之下,水果的品種也是層出不窮,越來越豐富,但在豐富的品種之後,也出現了那麼幾種讓人混亂不清、不易區分的水果,比如葡萄和提子、獼猴桃和奇異果、櫻桃和車釐子、桂圓和龍眼等等,以及我們今天要講的這一對,菠蘿和鳳梨,這些水果都是同一物種卻不同品種,經常讓人傻傻分不清楚
  • 常有農民挖去賣,百元一斤很搶手,卻少有人種,俗稱「見血清」
    在農村,除了農民們種植的各種農作物之外,最為常見的當屬那些生長在野外的野生植物了,不論在路邊、農田邊、還是在山野林區,隨處可見,這些野生植物或是高大或是矮小,或是有刺或是有毒,或是漂亮或是普通,都有著自身的獨特的價值,因此被農民們所喜愛。
  • 我國特有的魚,常誤認是「小雜魚」,卻是魚中珍品50元一斤
    導讀:長在稻田裡,酷似鯽魚帶有禾花香,曾是朝廷貢品如今1斤50元。「無魚不成席」,淡水魚作為食物,不僅頻頻出現在我們的家庭飯桌上,也是各式宴席上必備的美食佳餚。說到吃,相信大家都有著說不完的話題,生活好了,在飲食上我們不再拘泥於吃飽而是有了更高的需求,綠色健康正成為飲食新時尚。農村地裡的野菜、野果、溪流中的自然生長的野生魚如今成了稀罕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