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近三百道菜沒有一道用到野味
湘菜大師黃惠明承諾:拒烹、拒食、拒售野生動物
湘菜大師黃惠明。組圖/記者金林
青辣椒炒魷花。
本草紅燒豬腳。
湘軍雞。
夜幕降臨,人們開始渴望美好而放鬆的一餐。
從街邊小吃到酒店大餐,這個龐大的選擇譜系裡,你最愛吃的菜是什麼?
是媽媽的拿手好菜辣椒炒肉,還是外婆專門為你做的糖醋排骨,還是某位湘菜大廚的剁椒魚頭?這些美味的菜,往往只需要最簡單的食材,加上精心地烹飪,就可以讓人大快朵頤。
瀟湘晨報第19屆讀者節主題為「你·我·它——拒食野生動物,構建生命共同體」。我們特邀湘菜大師黃惠明講述他與湘菜的故事,闡明他對拒食野生動物的態度。
瀟湘晨報記者儲文靜長沙報導
說到湘菜,可不得不提他——影響中國的十大中國湘菜大師之一黃惠明。他踏遍湖南的山山水水,尋找了近三百道散落在三湘大地上的民間珍饈。
他對野生動物的態度十分明確,在他編撰的食譜裡也從未看到過野生動物的身影。他表示,拒烹野生動物是廚師應該共同遵守的準則。他呼籲大家拒烹、拒食、拒售野生動物。
「安全美味的食材早已被人類馴化」
黃惠明是湖南郴州人,是湘菜大師,也是倡導綠色健康美食,推廣民間食譜的踐行者,現為中國烹飪大師,國家高級考評員。
早在2001年,黃惠明就榮獲東方美食「珍愛自然,拒烹野生動物」綠色廚藝大使。響應東方美食號召,成為中國第一批「綠色廚藝大使」,推進綠色餐飲文明建設。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餐飲業受到了影響。黃惠明在自媒體上發出倡議,他在倡議書中寫道:「各位親愛的餐飲人:我是湘菜大師黃惠明。野生動物是生態平衡中的重要一環,是世界的寶貴財富。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健康安全,為了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為了公共利益以及人類社會的良性運轉,我承諾:拒烹、拒食、拒售野生動物!」
黃惠明倡議,所有的餐飲人都樹立「野生動物是我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請善待它們」的思想理念;食用安全的食材,野生動物不在其內,拒絕烹售。黃惠明呼籲大家,用廚師的專業理論思想,勸導那些垂涎野生動物者,告訴他們:安全美味的食材早已被人類馴化,野生動物存在重大安全隱患,需拒絕食用。他希望每一位餐飲人都能做到:善良,共生,愛國,守法。
美味的菜可以讓人想起一段故事
「和食材談戀愛,跟美食結婚」是黃惠明給自己的人生下的定義。黃惠明自幼與美食結下了不解之緣,受家鄉太極養生、五味統一於烹飪的陶冶與浸潤,菜品力求自然養生,好吃健康,既不失傳統美食的純樸與本味,又具有現代韻味的健康與原味。
黃惠明長期深入祖國大江南北,尤其是民間古鎮,探究秘方和真味,致力於繼承湘菜優良傳統,挖掘民間特色菜品,倡導民間印象菜,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廚藝風格。
黃惠明三十年如一日,做湘菜的同時也研究湘菜,他開創了「印象菜」的研究。什麼是印象菜呢?一個人從小到大,會吃到很多菜餚,但由一道菜就能想起一個人,想起一個地方,甚至想起一個時代,喚醒一段往事,就只有「印象菜」才能達到這個境界。「印象菜」多是媽媽菜、外婆菜、情感菜、家常菜、家鄉菜、地方菜、土菜,無一例外都是從民間流傳下來的,故而也稱民間湘菜。「印象菜」必然保持著原生態環境下的本真,是讓人們能吃出滋味,也吃出健康的綠色食品。
他的菜譜裡從未有過野生動物
記者來到黃惠明的民間美食研發基地,宛如走進一個微型的農耕文化博物館。水車、石磨、院牆上的鬥笠、地上擺放的罈罈罐罐,鄉間味十足,讓人倍感心曠神怡。黃惠明介紹,目前基地已經挖掘300餘種湘味食材,研發湘味菜品500餘道。
黃惠明編過一本《民間湘菜》珍藏本,裡面就收有茯苓燒羊肉、茶油原味鴨、醬汁淇江魚、苗家米糠腸、苦筍蒸肉餅、姨妹酸菜雞近三百道民間湘菜品種。為了收集到這些散落在三湘大地上的民間珍饈菜名及其製作方法,黃惠明踏遍了湖南的山山水水。
記者注意到,黃惠明的基地食譜和民間湘菜譜裡,有不少在城裡難以見到的蘑菇、菌類,卻從未見到野生動物的身影。
對此,黃惠明說,很多人有一種誤區,認為野生動物就是純天然的,無添加,無公害,這也是很大一部分人以身試法追求所謂「野味」的一大原因。
黃惠明說:「我認為綠色食品,指的是安全好吃的食物。其實我們國家大力推進科技農業的發展,通過農業科技的科學種植、養殖的食物,其實是最安全的,比方說大公司種植的食用菌,高溫121度以上殺菌四小時,再進入無雜菌間培植生長,室內控溫控溼燈光補陽,產出的菌菇可以生吃,而且在運輸環節以最快的速度上餐桌食用,所以很鮮美。只要不添加過量的激素,人身能夠充分消化並吸收營養,排棄毒素的,這都是綠色食品。原本食材好是安全衛生的基礎,而儲存運輸的得當,更是綠色食品的保障。
【來源:瀟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