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型巨大披著盔甲的蟋蟀,不僅吞食同類還能實現蟲吃鳥的逆轉

2020-09-05 破蛋心聲

小時候,懷著一種不知者不懼喜歡在田野間,山林間探索世界,帶著好奇心觀察周圍環境,昆蟲成為了最喜歡把玩的存在,各種小蟲子都像是一個個玩具一般,特別是蛐蛐還能夠來個甕中鬥。但是長大後對於這些小蟲子,不免產生一些聯想,為什麼這些蟲子都這麼的小?如果我變小了蟲子變大了會怎麼樣?

如果這些蟲子體型大一些,會變得怎麼樣?直到我在現實當中看到體型巨大的蝗蟲,我才發現蟲子變大了一點兒也不好玩,反而十分的恐怖。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種巨型的蟋蟀——「盔甲蟋蟀」。

披著盔甲的蟋蟀

披甲蟋蟀,顧名思義就是一種披著盔甲的蟋蟀,在它的背甲上還有著尖刺,這些尖刺可不只是有著裝飾的作用,這些兀稜的尖刺能夠阻礙各種以披甲蟋蟀為食的動物吞食它。當然披甲蟋蟀其實是螽斯的一種,它的學名叫做披甲樹螽,只是因為長得像蟋蟀所以被叫做披甲蟋蟀。

披甲蟋蟀是一種生活在非洲地區的大昆蟲,從納米比亞到波札那再到南非都有它的身影。披甲蟋蟀體長約30-70+mm,背板及四肢藍色、褐綠色、紫色或棕黃色,四肢粗壯,甲殼堅硬,簡直就是我們身邊的蟋蟀的巨大化。當然巨型的身體和盔甲是它的變得笨重,也難以展翅高飛。

這種巨大化型的蟋蟀性格上也是極其的殘暴,還是一種食肉性的昆蟲,在缺乏食物之時還會將體型較小的同類都蠶食殆盡。

當然這麼大的體型,在一些動物的眼中這不就是高蛋白嗎?雞肉味嘎嘣脆。除了外殼之外盔甲蟋蟀也是有著自己的一套防禦措施,在面對難以匹敵的敵人時,它會噴出一種帶有辛辣氣味的淺黃綠色體液,這種毒液的毒性對於人體的傷害倒也不大,只是那股難聞的氣味比「臭屁蟲」的氣味還黏人,一旦沾上,恐怕好幾個小時都散不掉。

面對這種莫名其妙而且味道難聞的氣體,覬覦盔甲蟋蟀的動物都是遠離逃走。當然這種液體不止對於其他的動物是恐懼的,就連盔甲蟋蟀自身也要十分的注意。一般盔甲蟋蟀噴射完毒液之後它會迅速的清理自己的身體,因為這種液體會向周圍的同類洩露一個信號,這裡有隻受傷了的盔甲蟋蟀同類。

前面說過盔甲蟋蟀的性情極其殘暴,會蠶食同類,一旦有受傷的同類,最先到來的是虎視眈眈的同類,畢竟相對於其他的獵物,面前受傷的同伴則更為的可口。

當然噴射液體並不是盔甲蟋蟀的唯一逃生手段,對於噴射液體也無法嚇退的動物,那盔甲蟋蟀只能認慫,吐出自己最近吃下的食物裝病弱,畢竟沒有那個動物喜歡吃一隻生病了的食物。多數的動物看到盔甲蟋蟀吐了,瞬間也就沒有了食慾,盔甲蟋蟀也能因此獲得苟且偷生。

吃鳥的蟲見過嗎?

都說盔甲蟋蟀殘暴、好鬥,但僅僅只是吃同類這卻算不了什麼!真正令人感到殘暴的是這種帶著盔甲的巨型蟋蟀,竟然打起了鳥兒的注意。都只聽說過鳥兒吃蟲,卻想到蟲子也能夠吃鳥。

當然不會飛的盔甲蟋蟀也是不敢正面對抗鳥類,它也是十分的機智,它會選在鳥媽媽出去覓食的時候,偷偷潛入鳥巢。

盔甲蟋蟀通常吃的鳥兒是盜食紅嘴奎利亞雀的幼鳥,這種鳥兒體型較小,群居性巢穴通常也建築在一起,每當鳥媽媽一起出去覓食盔甲蟋蟀就會潛入其中大快朵頤。

當然高回報換來的也是高風險,身形巨大的盔甲蟋蟀畢竟比較的笨重,不會飛翔就連滑翔都難以辦到,它要是在鳥媽媽回來之前沒能夠即使的撤離,那麼面對的將是鳥媽媽們的攻擊。而這時的盔甲蟋蟀即使沒有死在鳥媽媽的攻擊之下,也會因為身體的受傷的強烈氣味將同類引來。

最終,沒有死在鳥兒的攻擊之下,也會被自己殘暴的同類殺害。

相關焦點

  • 非洲危險的盔甲蟋蟀,會噴射臭液捕殺小鳥,最大的天敵竟是同類
    俗話說得好:「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殊不知,在自然界還有一種神奇的昆蟲,居然有本事可以吃小鳥,它就是盔甲蟋蟀!顧名思義,盔甲蟋蟀就是一種身上披著盔甲的蟋蟀,若是仔細觀察,可以看到在盔甲蟋蟀的背甲上面,竟有尖刺。這種尖刺可不是擺設用的,能夠讓垂涎它的敵人們無從下嘴,且盔甲很硬。要把盔甲蟋蟀吞下去可是一項巨大的挑戰!盔甲蟋蟀極其殘暴冷酷,在自己缺乏食物的非常時期,還會吃掉自己的同類。
  • 號稱非洲最殘暴的甲蟲,連同類都不放過,身披盔甲身輕如燕
    甲蟲可以算是蟲類當中最強大的存在,論單挑能力應該沒有蟲是甲蟲類的對手。甲蟲也是蟲類當中最威武的存在,一身盔甲穿在身,兩把武器掛臉前,就像是古代身披盔甲的大將軍一般威風凜凜。在甲蟲類的體型當中只能夠算是中等的水平,雖然體型沒有那些大型的甲蟲龐大,但是這大王虎甲可是甲蟲當中的戰鬥機,戰鬥力十分的驚人。
  • 蟋蟀捕食鳥類,還能用「藍色血液」防禦,非洲生物究竟有多野
    罕見的蟋蟀,用血液來防禦大家看得出來這生物是什麼東西嗎?這傢伙就是生物學家在非洲發現的兇猛怪蟲,可能很多人剛看到這照片時,會以為是新品種的鐵甲蜘蛛,或者螃蟹之類的。但你仔細看看就知道了,這生物竟然是一種具有堅硬甲殼的蟋蟀。
  • 非洲大陸最殘暴的甲蟲,能夠捕食老鼠和蜥蜴,自己的同類也不放過
    甲蟲可以算是蟲類當中最強大的存在,論單挑能力應該沒有蟲是甲蟲類的對手。甲蟲也是蟲類當中最威武的存在,一身盔甲穿在身,兩把武器掛臉前,就像是古代身披盔甲的大將軍一般威風凜凜。在甲蟲類的體型當中只能夠算是中等的水平,雖然體型沒有那些大型的甲蟲龐大,但是這大王虎甲可是甲蟲當中的戰鬥機,戰鬥力十分的驚人。
  • 《精靈寶可夢》圖鑑348:一部分蟲系寶可夢的祖先——太古盔甲
    本篇我們要介紹的寶可夢就是太古羽蟲的進化型——太古盔甲啦,太古盔甲這隻寶可夢進化之後跟太古羽蟲的差別真的是非常大了,太古羽蟲還是小小隻的樣子進化成為太古盔甲之後一下子就變成了類似哥斯拉體型的存在,這隻寶可夢也是三代的化石寶可夢之一,那麼,就讓我們來看看這隻寶可夢吧!
  • 同類相食很可怕,這些動物交配後就把「老公」吃掉!
    傳說中黑寡婦蜘蛛的交配最終是雄性吞食雄性而告終,然而,大多數黑寡婦不會在野外環境出現同類相食的性行為,但在圈養環境中卻觀察到這種現象,美國黑寡婦蜘蛛物種裡,只有一種是在交配後表現出同類相食,它們被稱為「南方黑寡婦」,有時,雌性交配後會將性伴侶趕跑,但絕大多數存活下來會再次進行交配。
  • 2015蟋蟀之白蟲特攻
    白蟲鬥得過秋蟲嗎?這是當前最有爭議的熱門話題。 大約在2007年之前,這個問題沒有爭議,大家都認為白蟲鬥不過秋蟲。但是沒有幾年功夫,這個觀點被顛覆了。如今,幾乎一邊倒地認為秋蟲鬥不過白蟲。這樣的認識頗有幾分道理。
  • 十大罕見巨型動物:手掌大的蟋蟀吃蘿蔔
    如圖所示,它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昆蟲——紐西蘭大蟋蟀,它的外型大小接近人類手掌,有趣的是,它們竟然喜歡吃胡蘿蔔。如圖所示,這種蝙蝠叫做俾斯麥狐蝠,生活在紐幾內亞,這種超大體型蝙蝠令人感到恐懼。16世紀初,巨型花明兔首次被人類馴養,目前仍是部分地區的龐物。
  • 科學家發現海葵吞食體型遠超自身的海鳥
    海洋中綠色的巨大海葵在巖石海岸的波浪下隨處可見,閃耀著相當燦爛而且不真實的綠色。它們通常是固定不動的,而且會以小魚、貽貝、螃蟹和海膽等體型較小的食物為食,這是因為它們的體型最大直徑也只有大約25.4釐米。
  • 蟋蟀蟲王:紫殼白牙
    蟋蟀1000元收於寧陽漕河蟋蟀故事:該蟋蟀1000元收於寧陽漕河,飼養期間此蟲極其奔竄,所以雖然10月初帶到天津,但未參加南北對抗賽。到10月中旬回滬後,蟲仍竄,但色以開始泛出,遂出鬥,第一場即遇大場特兇,鬥至全場最高花,落柵後,此蟲亂竄,後草都不太有,拔閘後只見2蟲撞了下,對方出柵,捉回後對方即75秒無牙.該蟲遂即臭圈。後轉送另場又走4路,都是上去湊一下對方即無牙,由此可見此蟲牙雖然不是超大,但硬度絕對超強。蟲撤回後一直養到12月28日才歸西,底板之好也屬極其罕見.是2014晚秋蟲王.
  • 教大家認識臺灣蟋蟀
    臺灣體型最大蟋蟀,頭圓,雄蟲體長約3.2~4.5公分,全身褐色,胸及前翅則為黑褐色,雌蟲產卵管短。在仲夏及秋的夜裡,我們常常會聽見蟋蟀及螽蟴等鳴蟲的聲響,這些蟲聲,代表著同類鳴蟲之間溝通的語言,蟋蟀、螽蟴類鳴蟲種類很多,不同種類所發出的音量及頻率、節奏也有所不同。
  • 網友親睹蜻蜓吃蜻蜓 專家:它們確吞食同類(圖)
    綠色蜻蜓是草蜻蜓中的一種,被吃掉的藍色蜻蜓學名豆娘,屬於蜻蜓目,體型較小。    另外,蜻蜓、蜘蛛、螳螂等都屬於肉食性昆蟲,普遍都有吞食同類的習性。像蜘蛛、螳螂也會為了繁衍後代而吞食同類,而蜻蜓卻不存在這種情況,郝先生拍到的這兩隻雖然同屬蜻蜓目,可是它們並不是同一類蜻蜓。
  • 沒多少蟋蟀可以稱為「蟲」,充其量只能是蛐蛐!
    2017蟲季可謂異常平靜。沒多少蟋蟀可以稱為「蟲」,充其量只能是蛐蛐。唯有一隻值得寫寫,值得留戀的。說起來挺有意思,這隻蟋蟀是我2017年在上班時無意之中捉到的,而且是當年第一隻,時間大約在8月初。那天,我在監控室外吸菸,突然一陣大叫聲提醒著我,附近有隻大蟋蟀。
  • lol沃利貝爾坦克攻略 熊爸體型巨大嘲諷臉
    值得吐槽的是他這個體型,果斷特麼嘲諷臉啊!比TEMMO整整大了2倍,估計除了變大的虛空恐懼外,他體型算的最大了。  介紹  進去遊戲一看嚇一跳,按照新英雄無敵定律,找兒子的熊爸果斷無敵。值得吐槽的是他這個體型,果斷特麼嘲諷臉啊!比TEMMO整整大了2倍,估計除了變大的虛空恐懼外,他體型算的最大了。  技能使用
  • 寧陽蟋蟀交易火爆「蟲王」身價上萬 「蟋蟀獵人」半夜下地忙
    對捕蟲人來說,露水濃重的下半夜是聽音拾蟲的最佳時機。天很快亮了,顏景增對今天的收穫並不滿意。「自己滿意的蛐蛐哈沒看到,兩個小時的玉米地白鑽了,我們再換個地方。」和顏景增一塊來的還有同村的八九個夥伴,他們跟顏景增一樣都是專門為了抓蟋蟀辭工回來的。每年8月,寧陽縣泗店鎮的壯年勞力都會集體返鄉,投入到抓蟋蟀的大軍中,儘管這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 貓頭鷹為何頻繁吃鳥?
    不過,有著20多年觀鳥經驗的雷先生通過近兩年在天壇的觀察發現,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貓頭鷹吐出的唾餘中不僅有人們都知道的鼠類,還出現了不少鳥羽。此外,天壇公園內的貓頭鷹數量也在逐年銳減,這一切說明了什麼?
  • 來自全國近300隻蟋蟀在奎文激戰決「蟲王」
    原標題:來自全國近300隻蟋蟀在奎文激戰決「蟲王」濰坊新聞網9月22日訊9月21日下午,2017市蟋蟀全國邀請賽在奎文區舉行,來自北京、西安、徐州等地的13支隊伍參賽,近300隻蟋蟀經過3天的多輪競爭,將決出「蟲王」。
  • 夏天的演奏家,蟋蟀、蝗蟲與蚱蜢
    夏天的演奏家,蟋蟀全世界蟋蟀約有2400種,大部分蟋蟀都衣,角細面長,後足適於跳躍,背腹部略扁,腹上有2根細長的尾須。一對翅膀,平時摺疊於背上。前翅是革質,較硬;後翅膜質,用於飛行。我們經常聽到草叢中蟋蟀發出的「蛐、蛐」之聲為寧靜的夜晚帶來一絲喧鬧,其實這些響亮的聲音並不是從蟋蟀的嘴裡發出的,而是通過翅膀相互摩擦產生的。在蟋蟀的左前翅有一條粗壯的脈,這就是蟋蟀的發音器官,右前翅基部橫脈下還長有一排齒狀的突起,形成音齒。這樣兩翅相互摩擦,就像拉小提琴一樣,「弓」和「弦」相互摩擦,產生美妙的聲音。
  • 兩隻阿努比斯兜蟲入境被截獲 體型巨大存在寄生蟲和病毒風險
    2017年8月10日訊,入境郵包申報為「書」,其實裝的是兩隻大型甲蟲活蟲,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昨天披露,8月7日在入境EMS郵包中截獲大型甲蟲兩頭,經鑑定為阿努比斯兜蟲,這是北京郵路口岸首次截獲該物種。
  • 2019「寧陽蟋蟀世界盃」國慶開賽 「蟲王」角逐即將開始
    秋風起,蟋蟀鳴。眼下已進入傳統民俗活動「鬥蟋蟀」最佳時節。近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在泗店鎮蟋蟀文化主題博物館看到,館外花團錦簇,紅色祝福條幅迎風飄揚,館內蟋蟀器具排放整齊,功能室分布有序,工作人員身穿白大褂在緊張忙碌著,收蟲、抽籤、標記、餵養,場面氛圍濃厚又秩序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