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暖化 俄油輪實現全球首次無破冰船北極航行

2021-01-10 環球網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衛報》8月24日報導,一艘俄羅斯油輪在無破冰船輔助的情況下以創紀錄的速度穿過北極海域,這表明氣候變化使得北極高地日益開放。

據報導,該油輪為「克里斯多福•德•馬哲睿」號,價值3億美元,將液化天然氣從挪威運至韓國,僅花了19天時間,比通過蘇伊士運河的常規南部航線快30%。

報導說,這艘油輪的建立是為了利用北極海冰的融化這一趨勢,從亞馬爾半島(迄今規模最大的北極液化氣項目所在地)處進行油氣運送。該項目得到俄羅斯方面的支持。這艘船造價3億美元,有300米長,也是目前全球第一艘天然氣運載破冰船。該船用油輕鋼加固船體,能夠輕易穿越厚達2.1米的冰層,可以以每小時14海裡(約26公裡)的平均速度航行。

報導指出,現在,連接西伯利亞和太平洋的北海航線全年大部分時間仍未對常規航運開放。打造該商船的公司發言人史皮爾斯表示:「以前,我們從夏季到秋季只有一個航道開放,但這艘載運破冰船從全年可從能源港薩貝塔西航,7月至12月能東航。」他表示,以前北海航道一年僅開放四個月,還要靠破冰船開路,而現在新船的航行是個重要裡程碑。(實習編譯:倪雪琪  審稿:譚利婭)

相關焦點

  • 25000海裡,二戰中蘇聯無武裝破冰船竟在敵軍襲擾下完成環球航行
    戰爭中唯一有趣的事件是一次秘密行動,將"米高揚"號破冰船和3艘油船從黑海轉移出去。破冰船"米高揚"號(1938年以前名為"施密特"號О.Ю.Шмидт),1935年11月在尼古拉耶夫動工建造。該船總排水量11242噸,航速15.5節,續航力6000海裡。顯然,這艘破冰船不是為了黑海而建,而是北極。當1941年6月22日戰爭爆發時,破冰船建造基本結束。
  • 北極正在形成新的氣候系統,全球暖化並非未來,我們可以做什麼
    導讀:大家好,我是小二黑,據相關資料顯示,北極已經正在形成新的氣候系統,那麼全球暖化的現象也已經不是未來的事情了,而北極無冰狀態出現的時間也將會遠遠提前,我們究竟可以做什麼呢?接下來一起來看一下。
  • 美媒:應對「中俄野心」,美海軍將前往俄北極地區巡邏,但破冰船還要...
    美海軍核潛艇破開北極冰蓋上浮報導稱,在回答美國是否應開始在俄羅斯北部沿海進行「確保航行自由的行動」問題時,美海軍部長將這種情況與中國南海的情況進行了比較。他說:「北方航路正在變得可以通航,美國海軍將保證我們的夥伴航行自由。」布雷思韋特將這種戰略稱作美國作為「世界領先海軍力量」的「更勇敢立場」、「權利」和「責任」。
  • 中國北極政策白皮書公布,幫聖誕老人養馴鹿,還要造核動力破冰船
    中國早在2004年就在挪威斯匹次卑爾根群島的新奧爾松建立了中國黃河北極科考站,黃河站還擁有全球極地科考中規模最大的空間物理觀測點。外國網友笑稱:中國人是想在北極找變形金剛嗎?圖片:中國人在北極找變現金剛還是找高達啊?至於說馴鹿,這不是聖誕老人的座駕嗎?一般出現在極北地帶。
  • 全球暖化致北極海冰溶解 北極熊數量恐少3成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香港《文匯報》11月20日報導,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日前發表研究報告,指出由於全球暖化造成北極海冰融解,到本世紀中期,北極熊的數量可能減少超過3成。據報導,IUCN在其《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證實,估計目前在北極的北極熊約有2.2萬至3.1萬隻,但隨著棲息地減少,它們將越來越難生存。
  • 「雪龍2」號乘風破浪 雙向破冰 智能航行
    隨著極地科考事業不斷發展,現代科考破冰船已成為極地考察的重要裝備,除用於破冰外,有的還兼負運輸和海洋考察等任務。7月15日,伴隨一聲長鳴,中國第11次北極科學考察隊搭乘「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從上海出發,執行科考任務。這是「雪龍2」號今年4月順利完成南極首航後,首次承擔北極科學考察任務。
  • 全球暖化:拍北極熊卻遇上無冰無雪!
    攝影師Patty Waymire想到訪北極拍攝北極熊,可是當地人卻說今年是的冬天非常和暖,也是有紀錄以來最暖的冬天。
  • 角力北極 俄加強北極軍事建設
    早在二戰期間,盟軍首次開闢了北極航線,通過該航線向蘇聯運送戰略物資,其對蘇聯的反法西斯戰爭功不可沒。冷戰時期,北極又成為美蘇兩大陣營對抗的前沿。穿越北冰洋上空,無論是戰略轟炸機還是遠程飛彈,都能以最近的距離向對方實施攻擊。北極地區也因此一度成為全球彈道飛彈部署最密集的區域。同時,北冰洋厚厚的冰蓋為潛艇的活動提供了天然屏障。雙方各型潛艇在浮冰下也是針鋒相對、來往如梭。
  • 臺媒:全球暖化最快速 臺北2050年被淹沒
    臺媒:全球暖化最快速 臺北2050年被淹沒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25日 13:18 來源:   臺海網1月25日訊 如果大禹治水是第一次暖化、唐朝滅亡起於全球氣候第二次暖化,那麼我們現在所面臨的
  • 「雪龍2」剛完成南極首航,又去北極考察,這次目標直指北極資源
    「雪龍2」是我國自主研發的科學考察破冰船,它的全名叫「雪龍2號極地考察船」,它也是全球第一艘採用船艏、船艉雙向破冰技術的極地科考破冰船。根據資料顯示,即使是在1.5米的厚冰環境中,「雪龍2」也可以順利的破冰航行,不會受到任何的阻撓,這項技術在全球都是領先的,「雪龍2」的出現也填補了我國在極地科考領域的裝備空白。
  • 美國說:北極地區不是你俄羅斯的,我想來就來!
    進入新世紀,受氣候變化影響,目前北極地區冰雪出現融化,北極航道的戰略價值逐漸被體現出來,俄羅斯和美國均開始重視北極地區,並在北極地區展開了新的戰略博弈。 圖片為俄羅斯潛艇 目前全球能源緊缺,資源日益枯竭,人們紛紛把眼光投向北極這片沃土,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加速了北極冰川的逐年消融,北極冰層下蘊含的極其豐富的資源被大國爭相搶奪
  • 全球氣候暖化與生態改變 英國特種蝴蝶或瀕滅絕
    全球氣候暖化與生態改變 英國特種蝴蝶或瀕滅絕 2015-08-12 10:19:45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李季   中新網8月12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科學家發現,如果全球暖化不減緩
  • 外媒:專家稱全球暖化或導致北極熊數量減少3成
    參考消息網11月20日報導 外媒稱,專家表示,由於全球暖化造成北極海冰融解,到本世紀中期,北極熊數量可能減少超過三成。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1月20日報導,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報告顯示,目前全球約有22000至31000頭北極熊,但由於它們棲息的海冰日益縮減,生存越來越困難。
  • 俄稱美驅逐艦侵犯其領海被驅離,美海軍:屬於「航行自由」
    據俄羅斯媒體24日報導,針對俄羅斯國防部星期二就美海軍「約翰·麥凱恩」號驅逐艦在彼得大帝灣侵犯俄聯邦領水時被俄海軍一艘大型反潛艦警告進行驅離的消息,美國海軍指責俄羅斯在海上的主張「過分」,稱美艦進入俄羅斯領水是常規的「航行自由行動」。
  • 美國大亂之時,美海軍部部長:北極巡邏時將緊盯中俄
    【南方+1月7日訊】據俄羅斯媒體報導,美國海軍部部長肯尼斯·布雷思韋特表示,美國海軍將在俄羅斯的北極海岸附近開始定期巡邏,以「阻止莫斯科在極北地區的攻勢」。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早前發推特稱,中國想成為一個「近北極國家」是幻想,如果北極地區要發展,必須首先關注俄中兩國的威脅。
  • 我國自主建造的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2」號順利交付具備全迴轉電力...
    人民日報上海7月11日電 (記者劉詩瑤、韓文鋆)記者從自然資源部獲悉:11日,我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在上海順利交付,標誌著我國極地考察現場保障和支撐能力取得了新突破。「雪龍2」號建造工程由自然資源部所屬的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組織實施。
  • 什麼是全球暖化?
    全球暖化  這裡提出一見需要注意的事情,全球暖化是溫室效應所帶來的後果,而非溫室效應的另一含義,溫室效應的含義是溫室氣體的排放超過一定的平衡值(即地球可正常"消化"的數量單位),而溫室效應的產生,其中一個惡果即是全球暖化.全球暖化導致冰川加速溶解,海平面上升,人類可居住地減少等負面反應.
  • 俄羅斯怪船下水,目標直指北極,為什麼有些人如臨大敵?
    獨特的蛋形船體,由特殊的高強度鋼製成,以便於在極地航行,同時「蛋形」設計並非用於破冰,而是為了更高效地規避冰,再配合上短粗的圓形船體,便能夠更加有效的對抗冰層撞擊。 據介紹,「北極」號之所以這樣設計,也是與極地氣候的變化有關,自21世紀以來,全球溫室效應持續加重,北極的冰層已經嚴重融化,科考人員越來越難找到固定的冰層建立科考站。
  • 全球暖化求生艱難,北極熊「捕食幼子充飢」愈趨常見
    全球氣候危機日漸加劇,人類的過度開發和排放廢氣使得地球的生態環境逐漸毀壞,全球暖化也逐漸惡化,近日南極更出現單日破20度的高溫,令科學專家相當擔憂。另外,北極地區由於氣候變化和人類開採化石燃料的緣故,導致冰層正加速融化,北極熊面臨糧食短缺,出現自相殘殺的現象,甚至出現捕食幼子的情形,更有人更捕捉到成年北極熊叼著幼熊屍頭的照片,畫面相當震撼。
  • 北極什麼時候出現第一個無冰的夏天?科學家作出了最悲觀的預測!
    北極的冰蓋如同冰箱一樣,對於調節地球的氣候至關重要。它不僅影響區域氣候,而且影響全球的天氣模式和海洋環流。隨著更多海冰融化,變暖的步伐加快,氣候系統的平衡也隨之而來。目前科學家們的一個共識是,北極夏季在本世紀的某個時候肯定會出現無冰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