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遠在一萬多年前的山頂洞人,就有了愛美的習俗和觀念。他們會用獸牙、魚骨、石頭製造各種漂亮的裝飾品,打扮自己。
從遠古文化遺址中出土的各種彩陶上面的紋飾,能很好地反映那個時代的人們,已經開始學會了欣賞美、追求美、創造美。
人們在長期的生產勞動中,細緻觀察各種動物的姿態特徵和生活習性,在彩陶上創作了許多生動真實的畫面。在這些彩陶上,有歡快的狗,跳躍的鹿,輕捷的蛙,笨拙的蟾蜍,展翅欲飛的野鴨,嘴中銜魚的水鳥,還有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魚兒等等,形象逼真、呼之欲出,看了讓人讚嘆不已,不由欽佩先民們的創造力和觀察力。
在彩陶的紋飾中,除了動物圖案,還有幾何線條,包括三角紋、渦紋、條紋和圓點紋等,這些幾何條紋組成各式各樣的圖案,交互組織、變化繁複,自得章法,耐人尋味。
在這些原始繪畫中,仰韶彩陶上的各種紋飾最富有代表性。能充分顯示中國畫特色的原始繪畫,是河南臨汝閻村出土的《鸛魚石斧圖》,陶器左邊的鸛仰首挺立,圓眼長嘴、兩腿直撐,嘴上銜一條大魚,形態逼真,在器物的右邊豎立著一把裝有柄的石斧,石斧上的孔眼符號和緊纏的繩都有細緻的描繪,整幅繪畫勾線流暢簡練,著色講究,物的形態與神情兼備。
《鸛魚石斧圖》是中國迄今發現最早的繪畫作品之一,以其古樸優美、雅致明快的風格體現了中國新石器時代美術創作方面的最高成就。
在陶器上除了繪畫,還有雕刻,陶雕也已經達到一定的工藝水平了。如河姆渡出土的短足垂腹的陶豬,仰首匍匐的陶羊,半坡出土的貓頭鷹面形的陶罐和隆鼻凸目的陶塑人像等,都反映了原始先民誇張的想像力和古樸的藝術風貌。
在彩陶上除了飛禽走獸、各種動物人像之外,還有一些描述生活娛樂場景的圖案,如青海大通縣孫家寨出土的一件彩陶盆上,就描繪了一幅眾人歌舞的場面:陶盆內壁畫有15個人,分3組,5人一組,舞者頭上垂有髮辮,並肩攜手,翩翩起舞,飾帶隨風飄拂,輕盈整齊,動作協調一致,生機盎然,流露出一派鮮明活潑、淳樸歡快的熱鬧氣氛。
這些原始藝術品是豐富多彩的,反映了古代先民們無窮的智慧和非凡的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