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中華上下五千年》第17集 彩陶上的紋飾

2020-12-05 子沐春秋

俗話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遠在一萬多年前的山頂洞人,就有了愛美的習俗和觀念。他們會用獸牙、魚骨、石頭製造各種漂亮的裝飾品,打扮自己。

從遠古文化遺址中出土的各種彩陶上面的紋飾,能很好地反映那個時代的人們,已經開始學會了欣賞美、追求美、創造美。

人們在長期的生產勞動中,細緻觀察各種動物的姿態特徵和生活習性,在彩陶上創作了許多生動真實的畫面。在這些彩陶上,有歡快的狗,跳躍的鹿,輕捷的蛙,笨拙的蟾蜍,展翅欲飛的野鴨,嘴中銜魚的水鳥,還有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魚兒等等,形象逼真、呼之欲出,看了讓人讚嘆不已,不由欽佩先民們的創造力和觀察力。

在彩陶的紋飾中,除了動物圖案,還有幾何線條,包括三角紋、渦紋、條紋和圓點紋等,這些幾何條紋組成各式各樣的圖案,交互組織、變化繁複,自得章法,耐人尋味。

在這些原始繪畫中,仰韶彩陶上的各種紋飾最富有代表性。能充分顯示中國畫特色的原始繪畫,是河南臨汝閻村出土的《鸛魚石斧圖》,陶器左邊的鸛仰首挺立,圓眼長嘴、兩腿直撐,嘴上銜一條大魚,形態逼真,在器物的右邊豎立著一把裝有柄的石斧,石斧上的孔眼符號和緊纏的繩都有細緻的描繪,整幅繪畫勾線流暢簡練,著色講究,物的形態與神情兼備。

《鸛魚石斧圖》是中國迄今發現最早的繪畫作品之一,以其古樸優美、雅致明快的風格體現了中國新石器時代美術創作方面的最高成就。

在陶器上除了繪畫,還有雕刻,陶雕也已經達到一定的工藝水平了。如河姆渡出土的短足垂腹的陶豬,仰首匍匐的陶羊,半坡出土的貓頭鷹面形的陶罐和隆鼻凸目的陶塑人像等,都反映了原始先民誇張的想像力和古樸的藝術風貌。

在彩陶上除了飛禽走獸、各種動物人像之外,還有一些描述生活娛樂場景的圖案,如青海大通縣孫家寨出土的一件彩陶盆上,就描繪了一幅眾人歌舞的場面:陶盆內壁畫有15個人,分3組,5人一組,舞者頭上垂有髮辮,並肩攜手,翩翩起舞,飾帶隨風飄拂,輕盈整齊,動作協調一致,生機盎然,流露出一派鮮明活潑、淳樸歡快的熱鬧氣氛。

這些原始藝術品是豐富多彩的,反映了古代先民們無窮的智慧和非凡的創造力。

相關焦點

  • 在國博看展覽|甘肅彩陶科普貼:帶您一睹藏在紋飾裡的奧秘
    距今八千年左右,渭河流域的先民燒制出了中國北方第一批彩陶。之後,彩陶廣泛出現在黃河、遼河、長江等流域的各個新石器時代文化中,而黃河上遊甘肅地區彩陶最為發達,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彩陶文化。甘肅的彩陶文化跨越了5500年,包含眾多新石器時代及青銅時代文化。2019年12月下旬,194件(套)精美的史前彩陶亮相中國國家博物館「國色初光——甘肅彩陶藝術展」。
  • 劇中的「皇阿瑪」,一位是皇帝專業戶,一位涵蓋了中華上下五千年
    張國立,1955年1月17日生於天津,他可以算是一位皇帝專業戶了。代表作有《康熙微服私訪記》、《宰相劉羅鍋》、《少年嘉慶》等眾多的節目了。僅僅是《康熙微服私訪記》就有四部。1985年憑藉電視劇《末代皇帝》獲得第7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男演員和第9屆中國電視飛天獎優秀男主角。陳道明老師,中國演藝界實力派演員,有著非常豐富的表演經驗,他飾演的康熙帝也堪稱一絕,他的一個眼神,就足以證明陳道明的帝王風範,他把帝王之氣彰顯的淋漓盡致,就連觀眾都說:「我想像中的康熙帝就是這個樣子。他也被稱為我國「最貴的男藝人」。縱觀演藝圈的一眾人等,唐國強無疑是出演帝王最多的。
  • 飛龍在天——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鳥龍」紋彩陶盆的天文考古學解讀
    況且龍的形象在仰韶文化的彩陶中出現,意義更是非同一般;大家都說我們是龍的傳人,但在廟底溝類型仰韶文化中,龍的形象我們可是從來沒有發現過的,這是唯一的物證;這件東西應該放在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裡展出,應該讓全世界的炎黃子孫們都能看到它」。受其啟發,我寫了一篇短文發表在《中國文物報》上,認為彩陶盆紋飾可能反映了傳說中的炎、黃關係。
  • 通過紋飾解讀歷史的理路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在沒有文字的遠古時代(新石器時代)以及系統文字運用的初期(夏商周—春秋戰國),紋飾不僅是承載古代文化、文明的重要載體,還與物質、器物層面的文化文明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意義,其貫通中華文化從遠古至秦漢的偉大功績更是文字所不及。
  • 看見文物|仰韶彩陶工藝精品——新石器時代人面魚紋彩陶盆
    新石器時代人面魚紋彩陶盆是仰韶彩陶工藝的代表作之一,於1995年5月25日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2013年1月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是仰韶彩陶工藝的代表作之一。 新石器時代人面魚紋彩陶盆,高16.5釐米,口徑39.8釐米,此彩陶盆呈紅色,口沿處繪間斷黑彩帶,內壁以黑彩繪出兩組對稱人面魚紋。人面呈圓形,頭頂有似髮髻的尖狀物和魚鰭形裝飾。前額右半部塗黑,左半部為黑色半弧形。眼睛細而平直,似閉目狀。鼻梁挺直,成倒立的「T」字形。
  • 步步驚心麗第17集為什麼停播 步步驚心麗第17集播出時間
    韓劇《步步驚心麗》正在熱播中,目前《步步驚心麗》已更新至第16集,在《步步驚心麗》第十六集中十王子銀的慘死令觀眾惋惜不已的同時更加期待第十七集的劇情發展,然而昨晚《步步驚心麗》原定播出的第十七集卻無故停播了,這也引起了眾多網友們熱議。那麼18日《步步驚心麗》第十七集為什麼沒播呢?《步步驚心麗》第十七集什麼時候播出呢?
  • 翡翠與植物紋飾的完美結合,是千年纏枝紋魅力的再現
    16:30:38 來源: 玉雕名家 舉報   本文來自玉雕名家官網  在上下五千年的中華文明長河中
  • 上下五千年,如何用一個字來形容各個朝代?
    一字一朝,十四字讀懂上下五千年!夏朝,朦夏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目前為止,我們對它的了解還停留在它的開拓人-大禹身上而已。並且根據殷墟遺址的發掘,商朝當時的所組建的國家組織,引領了中華民族包括文化、思想、宗教,文學,藝術,曆法,文字(甲骨文)等等各個方面的潮流,就像一條河流的源頭一樣,萌發和孕育的中華文明。西周,禮西周時期,擁有了「奉天承運」概念,建立了等級森嚴的禮制,並成為立國的政治法理基礎,深刻影響了此後中國的封建社會。
  • 玉雕上的仿古紋飾,蘊含了什麼文化?
    華夏文明,五千年綿延不斷。 那些數不勝數的文化符號,使我們得以窺見歷史的神秘和美麗,也構成了國人骨子裡揮之不去的審美意趣。 玉雕中的仿古紋飾,就是文化符號的一種。
  • 景泰藍上的祥瑞紋飾:雲頭錦、回字錦、錢幣錦……你見過哪些?
    中國以前沒有對此符號的讀法,武則天在長壽二年將此字規定讀作「萬」,於是此符號遂被稱作「萬字紋」,象徵世世代代、繁榮昌盛、子孫興旺。 在中華傳統文化裡,龜與龍、鳳、麟並稱「四靈」,古人在文獻中對龜具靈性這一特點均有記載,認為龜不僅是長壽之物,並且可以洞悉兇吉福禍。所以龜背紋也成為吉祥的紋飾,在很多工藝品上都出現過。
  • 紋飾之美︱青銅器
    中國古代青銅器上的紋飾,始於夏代晚期,最早出現在容器上的是實心連珠紋,但因為夏代晚期青銅容器至今還發現的很少,紋飾資料不豐富。在青銅器上,雖然商代早期和中期已有變形的鳥紋,但常布置在紋飾中比較次要的背襯地位。到了商末周初及至西周中期昭、穆之時,青銅器紋飾中鳳鳥紋大量出現,西周早期到穆王、恭王,有人稱之為鳳紋時代。 各種動物紋樣 馬、牛、羊、雞、犬、豸等六畜,象、鹿、犀、虎、兔等野生動物和一些變形的動物如長鼻獸,蝸身獸,是青銅器動物紋的主體。
  • 中華文明何止上下五千年?!三分鐘帶你認識比甲骨文更古老的史前文字!
    在賀蘭山西面巖壁上有這樣一幅巖畫圖案:畫面左右各一隻手印中間有一個人形高舉雙手畫面上方是桃形人面像雖然它長得很像E.T但史前巖畫中通常只有神明才會刻畫出清晰的人面因此專家推斷這是一則敬告天地的契約賀蘭山上曾發生過一場戰爭巖畫裡的兩隻手各代表一支部落
  • 名家看仰韶 紀連海:彩陶坊天時酒「大道至簡,天人合一」
    分別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上海電視臺《文化中國》、安徽電視臺《新安大講堂》、江蘇電視臺《萬家燈火》、山東衛視《新杏壇》、遼寧衛視錄製了《紀連海說收藏》等欄目擔任主講人;在貴州衛視《最愛是中華》和《歷史其實很有趣》、浙江衛視《向上吧,詩詞》、河南衛視王剛主持的《知根知底》、甘肅衛視《尋寶記》、中央電視臺《漢語橋》、山西衛視《英達故事會》、北京電視臺《星夜故事》、河北衛視《中華好詩詞》和《成語天下》
  • 彩陶上「卐」和「卍」紋的源流
    柳灣彩陶博物館藏品在眾多出土的文物中,繪有萬字紋符號的柳灣彩陶一共有26件,這也是目前世界上發現最早的「卐」字紋符號。那麼,柳灣彩陶上最原始的萬字紋又究竟要告訴我們什麼呢?對於這個神秘的符號,在世界各遠古文化遺留物中,都曾大量發現過,它是一個具有世界意義的文化現象。太陽崇拜遍及了人類歷史的各個角落。的確,萬字紋非常像太陽圖案的簡化和變形形式。神秘的萬字紋,確實給我們留下了太多想像的空間。
  • 婚宴「上賓」:九糧彩陶坊
    我不止一次聽到人們對彩陶坊吉祥寓意的口口相傳,人們說,仰韶彩陶坊的彩即五彩祥雲,陶乃皇天后土,坊乃芸芸眾生,「她」應天時、乘地利、聚人和,以彩陶傳承仰韶,以美酒傳播快樂。    從傳統文化中領悟,酒不僅是設宴邀友時能夠助興的佳釀,也是婚禮慶典中可以帶來吉祥寓意的飲品。
  • 幾何紋樣之萬字紋——中國紋飾
    萬字紋即卍字形紋飾,紋飾寫成卍為逆時針方向。「卍」字在梵文中意為「吉祥之所集」,佛教認為它是釋迦牟尼胸部所現的瑞相,有吉祥、萬福和萬壽之意。據史料記載,「萬字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約40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馬家窯文化,佛教在東漢時期傳入中國,隨著佛教傳入的「卍」形符號,在中國的流行和使用就愈加普遍了。唐代武則天長壽二年(693年)採用漢字,讀作「萬」。
  • 山東省煙臺市2021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有答案)
    作為黃河最大的支流,渭河流域孕育出的彩陶文化區,也是世界重要的彩陶文化區之一。這裡是彩陶文化發展序列最為完整的區域,從距今約8000年的老官臺文化開始,先後經過半坡文化、廟底溝文化發展,一直延續到仰韶時代晚期,經歷了3000多年的歷程。老官臺文化彩陶作為中國彩陶文化的根,儘管器形與紋飾較為簡單,卻意義非凡。
  • 中華稻香,萬年前飄起一條大河邊
    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王巍說,上山先民在約一萬年前就開始栽培水稻,這不僅對中華文明,而且對世界文明貢獻巨大。  在11月14日閉幕的上山遺址發現20周年學術研討會上,來自全國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40多位專家學者得出結論,上山遺址是目前已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稻作農業遺存;上山文化是世界稻作文化的起源地,也是中華文明形成過程的重要起點。
  • 姚海濤-中華書局2016年豎排繁體精裝版《荀子集解》錯字偶拾
    中華書局2016年豎排繁體精裝版《荀子集解》錯字偶拾 文/姚海濤 荀子之書,先秦舊典,劉向纂輯,楊倞首注。 有清一代,注家畢集,陳汪劉郝,王謝俞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