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蘭與蘇格蘭合併丨互利原則給現代世界解決衝突有怎樣的啟示?

2020-11-29 李太白讀史

1707年,英格蘭與蘇格蘭兩國出於互利原則,與民族認同感,成為大不列顛聯合王國,向人們展示了不同民族以互利和尊重為基礎共同建立一個民族國家的思想。

一、兩國分別對合併進行了長遠利益的思考,並在《合併法》中體現了互利原則

1706年4月,英格蘭與蘇格蘭開始對合併進行談判,7月《合併法》擬定完畢。兩國在談判過程中雖然發生爭論,但更多是為了對方利益尊重以及互相妥協。

蘇格蘭要求自由貿易以及英格蘭要求議會合併,都得到了通過,英格蘭希望通過合併解決蘇格蘭與法國結盟的可能性,使法國無法通過蘇格蘭進入英格蘭,集中精力於法國進行戰爭

蘇格蘭一直在英格蘭與法國的戰爭中處於水深火熱的狀態,於是蘇格蘭政治家提出與英格蘭合併保全蘇格蘭民族的命運。

蘇格蘭一直能夠希望能夠在英格蘭及其殖民地組成貿易網進行自由貿易,作為喪失獨立性的補償,蘇格蘭用議會換取自由貿易帶來的國家繁榮。

自威廉一世成為英格蘭首位國王以來,英格蘭國王都在擴展不列顛群島的領土,英格蘭通過武力將威爾斯與愛爾蘭收入版圖,但始終無法徵服英格蘭。

1296年至1307年,愛德華一世對蘇格蘭發起兩次戰爭都未將其徵服。當時的蘇格蘭與法國針對英格蘭軍事政治進行結盟,蘇格蘭是英格蘭的敵人,也是法國在英格蘭的眼線

控制了蘇格蘭的法國,可以從其南部地區入侵英格蘭,也可以挑起愛爾蘭叛亂讓英格蘭無法安寧。在英法百年戰爭中,蘇格蘭與法國的聯盟讓英格蘭難以應對,影響了對法戰爭。

經歷英法百年戰爭後,英格蘭不惜一切代價拆散這一聯盟。1502年與蘇格蘭籤訂《永久和平協定》,但1512年蘇格蘭與法國恢復聯盟,英格蘭國王發起了對蘇戰爭,但仍沒有征服蘇格蘭。

「不管英格蘭打敗蘇格蘭多少次,都無法佔領它。」

1603年伊莉莎白一世去世,英格蘭指認蘇格蘭國王詹姆士一世為英格蘭國王,兩國實現了王位聯合,解決了英格蘭王位繼承和蘇格蘭問題。

雖然王位聯合兩國仍然是互相獨立國家,但聯合逐漸變的一切利益以英格蘭優先,英格蘭實際控制了蘇格蘭的內政和外交。

在這些年發生的戰爭中,有法國的參加一定會有英國,英國始終把法國當做對手。為確保戰爭勝利英格蘭全力阻止蘇格蘭與法國再次聯盟。

蘇格蘭國王認為只有英格蘭會對蘇格蘭發起戰爭,為了對抗英格蘭,不得不與強大的法國長期結盟,而法國只把蘇格蘭當做棋子一般使用,並不會保護它的安全。

雖然王位聯合讓蘇格蘭與英格蘭實現了和平,但是並不利於蘇格蘭的發展。英格蘭既控制著蘇格蘭的內政,又以獨立國家為由拒絕與蘇格蘭分享發展成果。

蘇格蘭面臨結束脫離王位聯合和與英格蘭合併的抉擇,如果脫離王位聯合面臨的是英格蘭的入侵,但是與英格蘭合併有利於蘇格蘭長遠利益發展。

蘇格蘭以喪失政治獨立為代價獲得了貿易權,得到了作為蘇格蘭獨立國家無法得到的財富。在考慮了經濟利益等因素後,蘇格蘭統一合併。

《合併法》規定1707年5月1日兩國永久成為一個王國,並把兩國國旗合二為一,稱為大不列顛聯合王國了;國王王位繼承者必須為新教徒;只有一個議會存在,稱大不列顛議會。

24項條款有15條涉及到經濟,說明兩國經濟實現了融合。蘇格蘭相信通過富裕的英格蘭會得到豐厚的經濟利益,法條規定聯合王國的所有公民可在國內及殖民地進行自由貿易

這符合了蘇格蘭的利益也是對它最有用的條款。當時蘇格蘭經濟處於崩潰之中,在合併之後得到了逆轉。在《合併法》中英格蘭在經濟方面給了蘇格蘭極大的讓步。

最終英格蘭選擇與蘇格蘭合併,雖然經濟利益方面有利於蘇格蘭,但對於英格蘭來說,這是不得已的選擇。

二、合併中依然對民族認同留有餘地,保留蘇格蘭私法並且在聯合王國內共存兩個國家教會

兩國共同合併為大不列顛聯合王國,擁有唯一議會和統一的經濟政策,但沒有強大的英格蘭民族沒有迫使蘇格蘭融入英格蘭,而是充分尊重了蘇格蘭民族。

當時在歐洲國家內,除了這一聯合王國,幾乎沒有哪個國家容納兩個不同體制的國家教會。宗教改革後,兩國都成為了新教國家,英格蘭確立了安立甘宗,蘇格蘭建立了加爾文宗

雖然都是新教,但兩者仍然有著差異。英格蘭宗教改革確立了王權至上,凌駕於教會之上並成為教會的領袖,蘇格蘭則是國王不能統治教會。

英格蘭新教仍然保存天主教的教義和禮儀,但是蘇格蘭徹底拋棄天主教所有成分

英格蘭教會贊同兩國合併,但希望王國能夠用安立甘宗同化蘇格蘭,弱勢的蘇格蘭教會則對兩國合併存在著敵意與恐懼,擔心被同化不再存在。

兩國經過討論決定以法律形式保證兩族宗教信仰在王國內的獨立性,王國並存兩個國家教會並且每一位國王都必須保證兩教會的獨立性。

蘇格蘭議會曾通過《確保新教信仰安全法》表達過宗旨,

「蘇格蘭教會不隨和並做任何改變,並且時代不變。」

英格蘭女王頒布法令確保蘇格蘭所有公民永不做出違背現有宗教信仰的宣誓,所有英格蘭國王都要重新籤署《安全法》並成為了《合併法》的組成部分。

強大的英格蘭總會將本國法律在被徵服的地區進行推廣,但是在蘇格蘭卻沒有。聯合王國與其他統一國家不同,不具備統一的國家法律。

合併前兩國對法律的討論有著不同立場。贊同合併的認為只有統一的法律才能讓國王公正的管理國土,只有統一了法律才能實現真正的統一。

反對方面尤其是蘇格蘭則認為英格蘭法律具有優先地位,蘇格蘭則只能被迫接受蘇格蘭法律。經過協商兩國確立了統一公法,保證兩個國家私法的完整與獨立性。

兩國實現了公法統一,雖然議會有權改變蘇格蘭私法,但是仍然保留了其法律是兩國合併極具歷史突破性的行為。

三、基於互利尊重原則的合併為兩國解決百年遺留的矛盾,共同繁榮成為歐洲最強大的殖民國家

合併以前,英格蘭與蘇格蘭始終保持著警惕,共同繁榮也成了兩國政治家的共同目標。通過合併英格蘭獲得了安定的環境,對其國家發展有著積極作用。

合併解決了英格蘭永久性的問題:剷除了英格蘭與法國結盟的可能性,擺脫了後顧之憂,奠定了世界霸權的基礎。

通過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英國動搖了法國在歐洲大陸的地位,成為了最大的殖民國家,而與蘇格蘭合併則是英國戰勝法國的重要因素。

蘇格蘭在合併中獲得了大量資金與市場,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也順利進入了社會變革。如果沒有與英格蘭合併的話,蘇格蘭絕對不會完成這一場工業革命。

英格蘭與蘇格蘭合併前的戰爭給兩國留下傷痕,雖然出現王位聯合,但仍然是衝突不斷。但1707合併不但解決了幾百年的矛盾,還為兩國帶來了經濟繁榮。

想英格蘭與蘇格蘭這種自願合併達成共贏,長久共存在世界歷史上都是不曾出現的。強勢與弱勢的談判中往往忽略弱勢的利益要求,所以兩者之間的合作很快就會分崩離析。

英格蘭和蘇格蘭能夠達成共識還是出自於互利原則,出於這一原則兩國在以後的歲月中處於友好交流,也成為現代世界解決民族衝突和國家衝突的行事準則。

英格蘭與蘇格蘭兩個王國的合併以及民族在同一王國的合併共處展示出了以互利為基礎,共同建造一個民族國家的理念。

參考文獻

《英國都鐸王朝》

《大不列顛聯合王國》

《英國通史》

相關焦點

  • 戰爭、合併、獨立:《BBC蘇格蘭史》道盡蘇格蘭與英格蘭恩怨情仇
    1、《BBC蘇格蘭史》:迄今為止最有野心的節目上初一的時候,一個同學問我,你知道英國的全稱是什麼嗎?《BBC蘇格蘭史》中提到,詹姆斯一世設計了一批旗幟,試圖把蘇格蘭的X形聖安德魯十字圖案與英格蘭的聖喬治十字圖案結合起來。他塗鴉的最終產物就是米字旗。兩國王室的合併是一個歷史性的轉折,但這也偏離了蘇格蘭歷史原有的軌道,這也為後世的各種歷史事件埋下了伏筆。
  • 蘇格蘭:被強勢英格蘭統治,如何保存和發揚自己獨特的文化?
    自1707年與英格蘭合併以後,蘇格蘭就由一個獨立的國家變成了聯合王國的一部分。然而,儘管已經做了三百多年的英國人,但就文化而言,蘇格蘭從來都不是英格蘭的附庸,這一點是哪怕早已經獨立出去的愛爾蘭都做不到的。
  • 蘇格蘭為什麼會被英格蘭徵服?
    蘇格蘭地區雖然多有風景秀麗的山海奇觀,但是氣候相對寒冷,土壤也相對貧瘠,除了南部文明遐邇的愛丁堡、格拉斯哥等大城市之外,蘇格蘭人所控制的資源十分稀少。圖/蘇格蘭地形從公元2世紀的羅馬帝國時期開始,桀驁不馴的蘇格蘭高地民眾就開始了反抗強權的不屈鬥爭。
  • 由英格蘭、威爾斯、蘇格蘭等地組成的英國是一個統一的主權國家嗎
    1298年前來調停蘇格蘭貴族之間矛盾的愛德華一世趁機發兵佔領了蘇格蘭,此舉激起了蘇格蘭人的反抗,於是由梅爾·吉勃遜主演的電影《勇敢的心》中蘇格蘭的傳奇英雄威廉·華萊士閃亮登場。儘管在1305年愛德華一世捕獲並處死了威廉·華萊士,然而當愛德華一世於1307年死後蘇格蘭人再次起義並成功驅逐了英格蘭人。英格蘭第一次試圖合併蘇格蘭的嘗試至此以失敗告終。
  • 蘇格蘭的歷史傳統與文學想像
    想想人類歷史上的思想家、文學家、科學家、發明家、航海家、軍事家等等,可能英國的人均數量在世界上都是名列前茅的。不過蘇格蘭人會不會同意,因為這裡邊有許多都不是英格蘭人,而是蘇格蘭人。因此,短文總結到,「英格蘭人無法擺脫蘇格蘭人的智慧」,英國蘭人的最後希望就是「輸入蘇格蘭的血液,然後有資格說"誰能跟我們相比"。這是一張賀卡上印製的詼諧短文,它給人的啟示有兩點:第一,它表達了蘇格蘭人的自豪感;第二,它反映了蘇格蘭和英格蘭之間的一種「剪不斷、理還亂」的特殊關係。
  • 奕兵:「蘇格蘭獨立」有多遠?
    近日,蘇格蘭最大城市格拉斯哥爆發數千人集會,要求2020年舉行第二次獨立公投。蘇格蘭地方政府「一把手」斯特金在集會上宣稱,「蘇格蘭獨立已近在咫尺」。斯特金是一直追求「蘇獨」的蘇格蘭民族黨領袖,「近在咫尺」是著眼12月12日大選打出的競選口號,但「咫尺」到底有多遠?
  • 為什麼蘇格蘭總是想獨立?
    蘇格蘭肯定不幹,咱們一個半斤一個八兩,你憑什麼要控制我啊,有本事去把法國人趕跑啊!於是,蘇格蘭和英格蘭就爆發了戰爭,而這一打就是半個多世紀,一直到1371年,羅伯特·斯圖亞特繼承了蘇格蘭的王位,戰爭才算結束。
  • 世界歷史:蘇格蘭國王詹姆斯
    蘇格蘭國王詹姆斯是蘇格蘭女王瑪麗的獨子。他從少年時代就接受著嚴格的加爾文派教育,可是他本人對該教並沒有過多好感。他在經濟上不算寬裕,加之老師嚴格的管束,因而長期覬覦英格蘭的王位。在他取得英格蘭王位之前,這頂皇冠的歸屬一直懸而未決。
  • [實錄]熱身賽-英格蘭3-2蘇格蘭 小老虎黑貝進球
    [ 0:0 ]  自從霍奇森重返英格蘭隊之後,進攻乏力是此前媒體一直詬病的主要問題,本場比賽威爾謝爾的回歸或許是解決進攻組織的一個良方。 [ 0:0 ]  此次31歲的南安普頓中鋒蘭伯特入選表現出了英格蘭在鋒線上的人才匱乏,此番也是霍奇森重新組合鋒線的一次機會。
  • 英國統治蘇格蘭,都已長達三百多年了,為何還無法同化蘇格蘭
    可以看出,雖然兩個國家在一個島上,但兩國無論是種族還是文化上,都有很大區別。蘇格蘭以凱爾特人為主,使用蘇格蘭語言,信奉天主教;而英格蘭的主體則是日耳曼人,使用日耳曼英語。從13世紀開始,兩個王國之間就戰爭不斷。英格蘭一直想吞併蘇格蘭,但在當地強烈的民族對抗下,始終沒能如願。
  • 英國為何始終無法同化蘇格蘭
    1298年前來調停蘇格蘭貴族之間矛盾的愛德華一世趁機發兵佔領了蘇格蘭,此舉激起了蘇格蘭人的反抗,於是由梅爾·吉勃遜主演的電影《勇敢的心》中蘇格蘭的傳奇英雄威廉·華萊士閃亮登場。儘管在1305年愛德華一世捕獲並處死了威廉·華萊士,然而當愛德華一世於1307年死後蘇格蘭人再次起義並成功驅逐了英格蘭人,英格蘭第一次試圖合併蘇格蘭的嘗試至此以失敗告終。
  • 再次獨自踏上英倫的土地,與英格蘭相愛相殺的蘇格蘭
    據說英格蘭西南部的天氣狀況最糟糕,蘇格蘭反而相對好些,希望抵達愛丁堡之後一切順利。到達愛丁堡中心地區,車停在新城區和老城區的交匯處。剛下車就被眼前這座保存完好的中世紀老城震撼到。入住酒店有驚喜。酒店就在王子大街的中心地區,本來預定的單間(studio),因為淡季人少,給我升級到四個臥室的套間。
  • 蘇格蘭男人的短裙,歷史上還是很有殺傷力的
    蘇格蘭與英格蘭的歷史,恩怨情仇糾纏不清,估計還有得折騰。咱們這篇文章,聊聊蘇格蘭男人的小短裙吧。再往後,蘇格蘭和英格蘭各種糾纏——英格蘭想收了這些穿裙子的鄰居,蘇格蘭百般反抗。而《勇敢的心》,自然也是講述蘇格蘭人民反抗英格蘭統治的故事。說了這麼一大堆,和蘇格蘭男人穿裙子有啥關係?
  • 蘇格蘭為啥總是鬧獨立?
    「相愛」甚少,「相殺」居多 我簡單畫了一張時間標尺,以便看明白蘇格蘭與英格蘭是有多晚才走到一起的。,蘇格蘭依然是堅挺的 二者合併至今也不過三百來年 接下來我們來看二者在合併之前各自都在幹什麼,又是因為一個怎樣的契機才走到了一起。
  • 相比於北愛爾蘭和蘇格蘭,威爾斯為啥不鬧獨立?
    並且北愛境內的英格蘭新教徒也反對南北愛爾蘭合併,這些支持英國政府的保皇黨與英國軍警一起對抗北愛獨立運動。 北愛問題迄今為止已經持續70年了,雖然在1998年雙方曾達成停戰協議,組建北愛地方聯合政府,但是部分北愛民族武裝對這份協議並不滿意,針對英國的襲擊行動仍舊時有發生,使得北愛也成為英國最乃至整個西歐最動蕩的地區。
  • 班諾克本戰役:蘇格蘭硬漢對英格蘭腐男的勝利
    前任國王的外孫女瑪格麗特的繼承權得到挪威、英格蘭、蘇格蘭三國所承認,算是暫時穩住了局面。但僅僅4年之後,有童貞少女之稱瑪格麗特在北方的奧克尼群島病逝。就在這時,愛德華一世和他的英格蘭軍隊越過了傳統的邊境線。由於歷史上的蘇格蘭南部低地地區,長期屬於撒克遜七國時代的英格蘭。所以長腿有充分的信心去「收復」失地,並藉機將整個不列顛都置於自己的絕對權威之下。現在是蘇格蘭內部禍起蕭牆,給了他最好的幹涉機會。起初,他試圖在蘇格蘭扶持一位傀儡,建立間接統治。
  • 蘇格蘭是如何成為英國的一部分的
    英格蘭王國國旗整個都鐸王朝時期,英格蘭還並未和蘇格蘭結成一體,但該王朝的歷史對於之後蘇格蘭合併入英國起到了鋪墊的作用。該時期,英格蘭和蘇格蘭之間互有敵意,卻又保持微妙關係。英格蘭的都鐸王朝那會兒,當時統治蘇格蘭的是斯圖亞特王朝。英格蘭都鐸王朝的第一任君主是亨利七世,他就把自己女兒嫁給了斯圖亞特王朝的詹姆士四世。
  • 蘇格蘭為何老想從英國獨立?千年恩怨不易化解,不獨立對不起此人
    其實蘇格蘭一直尋求獨立不難理解,因為蘇格蘭在歷史上就曾是獨立的國家,而且與英格蘭打了接近一千年,電影《勇敢的心》描述的就是這一歷史。雙方最大的決戰發生在1314年,在蘇格蘭的班諾克,英格蘭2萬大軍對陣蘇格蘭約9000人(蘇格蘭人數雖少,但其中的6000名長矛兵的戰鬥力十分強勁),結果英軍慘敗,被擊斃近萬人。時任英王愛德華二世僅率少數護衛一路逃回英格蘭。此後雙方維持了很長一段時間和平。但長時間的戰爭使蘇格蘭民不聊生,無數英雄為保衛蘇格蘭獻出了生命。
  • 為什麼蘇格蘭和威爾斯可以名正言順地鬧獨立,而英國卻無可奈何
    目前也英國蘇格蘭、英格蘭、威爾斯和北愛爾蘭四塊部分,他們之間的愛恨情仇要從1000多年說起。此後威爾斯雖有對英格蘭不滿的叛亂,但最終都被鎮壓下去。到公元1536年,威爾斯和英格蘭籤署《聯合法案》(Act of Union),威爾斯自此正式和英格蘭統合。雖然威爾斯與英格蘭正式統合,但威爾斯人依然有很強的自國認同感。所以今日威爾斯分裂意識的沉睡巨龍依然存在。
  • 蘇格蘭的瑪蒂爾達
    蘇格蘭的瑪蒂爾達是蘇格蘭的公主,後來通過與亨利一世結婚成為英格蘭女王。她是一位受人歡迎的女王,主持著一個受過良好教育和虔誠的朝廷,她甚至有時代替丈夫充當攝政王。馬蒂爾達是蘇格蘭國王馬爾科姆三世和他的第二任妻子,英國公主瑪格麗特後來被封為蘇格蘭聖瑪格麗特的大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