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學會與一切眾生平等對待,和睦相處是大福德的表現

2021-01-12 念佛清齋

請看《大經科注》第三百零四頁倒數第二行,最後一句看起:「《會疏》云:等覺有二義,一、如來名等覺;二、一生補處位」,這是都稱等覺。前面我們學到這個地方。我們接著看念老的註解,「於是注經家於此經文亦有兩說。一謂,是住等覺位菩薩,於十方示現八相成道」。示現八相成道這樁事情,很多人都能示現,十信心滿可以示現,十住的圓滿、十行的圓滿、十回向的圓滿,他們都有能力示現。

在什麼條件之下才示現?不是隨自己的意思,這個諸位要知道。初住,這是圓教,初住以上,他已經修到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他怎麼會示現八相成道?那八相成道怎麼示現?眾生心,「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眾生希望見到佛,他就現八相成道。這個是一個地區眾生很多,緣都成熟了;如果一個、二個人,他用化身,他不用應身。應身,一定是這個地方很多人緣成熟了,那要示現來投胎、修道,做這種榜樣,佛教裡稱為表法,八相成道來表法。

一般最多的狀況是等覺菩薩,像我們這個世界,現在這一位等覺菩薩,就是一生補處,是彌勒菩薩。彌勒菩薩能夠示現八相成道,這個世尊在《彌勒菩薩下生經》裡頭說得很清楚,將來龍華三會度生無量。在釋迦牟尼佛這個階段學佛而沒有成就,很多人將來在彌勒佛下生的時候他們會成就,在那個時候成就,所以他會示現。另外一種,「此乃果佛」,這個情形很多,已經成佛了,遇到緣,也遇到這種緣,恆順眾生。像觀世音菩薩普門示現,觀音菩薩久遠劫已經成佛了,他就屬於這一類的。

「果佛,從果向因,示現八相」,這是成佛後的力用。「總之,大覺妙用不可思議」。如果我們細心在大乘經裡面去閱讀,你就會看到很多示現八相成道的,像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在印度所示現的,這很普遍。因此,這個後頭做個總結,總之,大覺妙用不可思議,我們「不必於此二者強執一說」,沒有這個必要,「不妨並存」,這兩種情形常常有,很普遍。「蓋因菩薩眾多,境界不一也。

」十信位圓滿,這是講圓教,十信圓滿就證得初住,初住菩薩就有能力示現八相成道。換句話說,實報土裡頭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有這個能力,何況成佛之後諸佛菩薩在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看到有緣眾生,應以佛身度化,他就現八相成道,自自然然的。  

我們再看下面第二段,「己二、殊勝權德。分八」,這是把八相成道,在此地讓我們再溫習一遍,統統是表法,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第一段,八相成道分八段,小段,第一段,「下生」,從兜率天下生。你看:【舍兜率。】經文上就三個字。上一段末後,「入佛法藏,究竟彼岸」,這末後兩句,「再贊大士之實德」。「今文及下文兩段,則再贊菩薩普於十方示現八相成道之殊勝權德。」這都是善巧方便,度化眾生。  

經文:「舍兜率,降王宮,棄位出家,苦行學道,表八相成道。但其位不一,凡有五等」,細細去分。「《甄解》曰」,這是日本淨宗的祖師,他把這五種都說出來了。第一個,「如《華嚴賢首品》及《起信論》。於十信滿位,示現八相」。佛菩薩慈悲,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絕沒有自己的意思,完全是眾生,眾生怎麼樣想,佛就有應,感應道交不可思議。十信心滿之後,他沒有想了,他不起心不動念。

凡夫起心動念,六道叫內凡,四聖法界叫外凡。六道,出了六道之後,十法界裡面的聲聞、緣覺、菩薩、佛,這個四法界都叫外凡。佛為什麼也叫外凡?十法界裡面的佛,他沒有修圓滿,他還是用第八識,用第八識,這就是凡夫。完全轉八識成四智,這叫成佛,他就不是十信位,他是初住,圓教初住。圓教初住就是中國禪宗所說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見性了,他將無始無明煩惱放下了,也就是講斷掉了,真正的聖人,不是凡夫。所以在十法界裡頭,與他有緣的眾生來求度脫,他就有能力現佛身。

只要有緣的人,心裡求佛來度我,他就現佛;求菩薩來度,他就現菩薩;求羅漢來度他,他就現羅漢,總是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隨心應量,這是善巧方便到極處。下面舉例子,「《佔察經》」,《佔察善惡業報經》,裡面說四種作佛,第一種就是「信滿作佛」,就是《起信論》、《華嚴經賢首品》裡面所說的,這是信滿,他就能示現。信滿就離開十法界,就到一真法界,到一真法界地位最低,初住菩薩。  

第二種,「如《大集經》中,灌頂住菩薩」,這是十住,「十住滿位能於無佛世界示現八相」。這個世界眾生緣成熟了,跟菩薩有緣,這個信息菩薩知道了,自自然然到這個地方來,示現八相成道。「《佔察經》第二,解滿作佛當之」,這是第二種。你看前面信滿、解滿,信解行證,這是佛教化眾生四個階段,當他每一個階段,我們今天講畢業,都有這個能力,有這種機緣來示現八相成道。

第三種,「《仁王經菩薩教化品》,明初地八相」,初地菩薩。「《佔察經》第三,證滿作佛當之」。第四,「《入如來智德不思議經》明究竟地」,究竟地就是等覺,「八相示現」。「《佔察經》第四,一切功德行滿成佛當之」。第五,「《華嚴不思議品》諸佛念念出生智。此明佛後得智,出生八相示現」。這是果後,已經成佛了,遇到這個緣也能示現。  

前四種「因中示現」,因為是菩薩位,他沒有成佛。第五種是成佛之後起的業用。由此可知,八相成道示佛是非常普遍的。我們業障重,習氣太深,障礙了見性。如果見性的菩薩,他有能力,他的天眼可以看到十方諸佛剎土,看見這些菩薩們以善巧方便教化眾生,示現八相成道,太多太多了,只要眾生有這個念頭,菩薩就有應。「斯經所明」,《華嚴不思議品》裡面所說的,「若依諸師,多是第四(補處)作佛」。

這是講經的這些法師們,他們多半講八相成道補處菩薩,像將來彌勒菩薩到這個世間來也是八相成道,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到地球上來示現作佛亦如是。「若依今宗」,我們根據本宗,就是《無量壽經》上的說法,「此中無所屬」,不像前面所說的有所屬,淨宗無所屬。為什麼?「以彌陀巧方便回向所作故,因果共不可思議。若強論之」,勉強說,勉強說或者是應該在第五,那就是佛後之中,這本經裡所說的。 

「由上可見,示現八相成道之人,階位有五,一般只知補處成佛所現」,這是佛在經上講得最多的,實際上,至少像前面所說的這五大類。「《甄解》則偏重為佛後」。種種說法都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說「五位不妨齊有」,統統有。種種說法都有道理,不能說哪個對哪個錯,統統都對,確實有這些事相發生,全是諸佛菩薩善巧方便,恆順眾生。這段經文裡頭最重要的意思,說出這五種,就是說要順眾生,不是順菩薩,不是順諸佛,諸佛菩薩沒有起心動念,這一點一定要知道。

如果諸佛菩薩起心動念,他退轉了,佛起心動念,退轉到菩薩;菩薩起心動念,退轉到凡夫,沒有這個道理,永遠不退轉的。所以做種種示現是眾生的意思,眾生想什麼,他就示現什麼。《法華經普門品》裡面的三十二應,《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那五十三位善知識都是佛菩薩的化身。佛來示現的是果後,菩薩來示現的是在因位上示現的,因果都不可思議。所以我們讀到這些經文,不能懷疑。看古大德的註解,古大德不管他怎麼注法,說的都是正確的,沒有說錯,我們不懷疑,完全能相信,能信受奉行,我們有福。  

所以在這個地方,末後這一句總結,「蓋十方來會之菩薩無量無邊,其階位於平等中亦不礙於差別。」裡面有十信菩薩、有十住菩薩、有十行菩薩、有十回向菩薩、有十地菩薩,也有諸佛如來,以菩薩身份來應化,這是事實真相,我們都要知道。這段最重要的意義,我們能體會到,給我們的啟示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他做到了,什麼眾生都隨喜,平等的隨喜。平等對待,和睦相處,這八個字你要學到了,你是世間大福德的人。

為什麼?你用平等心,你的心量拓開了,真的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你所修行的跟普賢菩薩相應,無論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都是普賢行。我們要會用,記住這八個字,對人、對事、對物,平等對待,和睦相處。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贊僧,哪一種僧才會讚嘆別的僧?平等對待,和睦相處,自然讚嘆。用在家庭就家和萬事興,家庭要平等。

平等從哪裡平等?不是從相上,相上有差別,性上沒有差別;事上有差別,理上沒有差別,這個道理要懂。做父母有做父母的義務,要慈,要愛護,有養育的責任,養是把他養大,育是教育,把他教好。兒女有兒女的責任義務,要孝順、要順從,不能違逆。這五倫十義,義就是義務,必須要做到。

相關焦點

  • 念佛往生的人不多,什麼原因,淨空法師開示
    念佛往生的人不多,什麼原因,淨空法師開示。1 《阿彌陀經》上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什麼是善根?善根是能信能解。2 念佛是福,有堅定的信心,有真正的願力,真正發心念佛的人,可以說是世出世間第一等的大福德人,沒有人比他的福德更大。不肯依教修行,雖然信了,雖然解了,不肯去幹,這個人雖有善根,沒有福德。
  • 淨空法師說,消除業障的方法,一定要知道!
    用善心去對待一切人事物,其實,那些傷害我們的人,都是來幫我們消業的。為什麼說,傷害我們的人,是在消我們的業呢?本來你在過去,就種下了這個因,今天要受這個果報的。今天別人傷害了你,那你過去所種的這個不好的因,這個果報就消了。
  • 淨空法師:順心的生歡喜心,不順心的生煩惱,這樣念佛不能往生
    1.淨空法師:順心的生歡喜心,不順心的生煩惱,這樣念佛不能往生修行在哪裡修?就在日常生活當中。生活裡面,如果我們對於飲食起居,我們常講的「財色名食睡」,還放不下,還有貪染;順心的生歡喜心,不順心的生煩惱,這是一點功夫都沒有,也是念佛,能不能往生?
  • 原創|寂靜法師:到底什麼是真正的眾生平等?
    3月11日寂靜法師於高尊文化中心開示。所以佛法講的平等是從佛性的平等來講的。我們講的男女平等是人性上的平等,法律上的平等,不是作用上的平等。如果從作用上來說平等,那男人也應該生孩子。這顯然不平等。到底什麼是真正的平等?這個容易搞錯。我們說體、相、用,真正的平等是體上平等、相上不平等、用上不平等。
  • 淨空老法師: 全世界佛教,只有中國佛教吃素.
    歡迎加入結緣淨空法師微信號:jkfs777中國佛緣微信號:zgfy777大悲禪寺微信號:dbcs777
  • 佛學:佛陀教育的真諦,一切眾生平等,一切眾生皆可成佛
    在佛經中,提出了「一切眾生(包括一闡提)皆可成佛」的觀點,認為:「以佛性等故,視眾生無有差別。」佛陀的這句佛偈,便是肯定了眾生的平等性。雖然世人由於因果業報之差異,而有智愚美醜、富貴貧賤之別,但世人之本體自性其實並無二致。
  • 佛教說的眾生平等是什麼意思?
    所有這些看起來在現象上都很不平等,每個人在斷惡修善的功夫上修為不同,所以造成了命運的千差萬別,但是如果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就會發現眾生平等,真實不虛。首先,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佛親口告訴我們,你、我、他,大家都有佛性,所以從這個層面看,眾生平等。人類不要覺得自己是高級動物,就可以去弱肉強食,生命與生命之間要學會彼此尊重,而不是彼此殘害。
  • 佛說:一切眾生平等。這是真的嗎?
    ~簡簡單單學佛法,自由自在過生活~佛說:一切眾生平等。這是真的嗎?可是你生來所見所聞所感卻都是眾生的不平等:有的人富有,有的人貧窮;有的人高大,有的人矮小;有的人漂亮,有的人醜陋;有的人聰明,有的人愚笨;有的人健康,有的人病苦;有的人幸福,有的人痛苦;有的人積德行善,有的人為非作歹;……所以你對佛所說的話有了懷疑,起了動搖之心!
  • 淨空法師:極樂世界的人,心中只要有感,羅網當中它就有應
    1.淨空法師:極樂世界的人,心中只要有感,羅網當中它就有應【金珠鈴鐸。周匝條間。】『條』是樹條,樹的枝條系『金珠』,寶珠。系鈴,『鈴鐸』,「鐸」也是大的鈴鐺。不但美觀,而且風吹的時候,音聲非常之美妙。無量壽經  (第三十三集)  1992/6  美國聖荷西迪安那大學  檔名:02-012-00332.淨空法師:每一個往生的眾生,佛統統都來迎接【臨壽終時。我與諸菩薩眾迎現其前。經須臾間。即生我剎。
  • 濟群法師:佛教徒該不該養寵物
    以佛教觀點來看 養寵物到底是好是壞 濟群法師答:現在有很多人通過養小動物獲得生活樂趣,並成為業餘愛好。但我們可曾想過,把小鳥關在籠內限制自由,是對它正常權利的損害。
  • 【慈悲平等對待一切眾生 】極樂寺華嚴實驗室 成果四:水看影片【珍‧古德博士放生影片】
    年幼尚不會說話時就喜歡觀察動物、愛護動物的珍‧古德,與生俱來就有一顆慈悲愛護眾生的心,連一隻小蚯蚓都懂得要小心對待,就如同《太上感應篇》所云:「昆蟲草木,猶不可傷」這教導我們連微細的動物,和花草樹木都不能去傷害,動植物與人沒兩樣,凡是有生命的個體,知道要被殺害,都能感受其痛苦。
  • 淨空法師:佛度有緣人,什麼是有緣
    「平等普照,亦無優劣親疏、物我彼此之分」,為什麼?沒有起心動念。這個要知道,法身菩薩沒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沒有證得法身,他是十法界裡面三乘菩薩,沒有出十法界。見性就出十法界,出十法界才有這個能力;不出十法界,他沒有辦法離開娑婆世界,他的神通道力是在這個大千世界之內,不能超越。
  • 不去平等對待眾生,還敢談眾生平等嗎?
    一個人既是一個造物者,也是一個被造者,如果不去平等地看待,對待眾生的態度也就會有所不同,那麼這個世界又何來世人渴望的眾生平等呢?心理學:不去平等對待眾生,還敢談眾生平等嗎?這就是此文筆者要剝離的話題。其實,這個世界之所以有所會不公平,那是因為許多人都不能公平地去對待別人,一個人不能公平地去對待別人,那麼你又憑什麼來享受別人給的公平呢?這體現的不正是眾生平等嗎?
  • 印光大師:一切眾生都有佛性,那些謗佛者,非謗佛也,乃是自謗耳
    印光大師:一切眾生都有佛性,那些謗佛者,非謗佛也,乃是自謗耳佛法揭示了人生與宇宙真相,其中的真相就是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成佛時發現:「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若離妄想,則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則得現前。」
  • 淨空法師:學佛首先要做到淨業三福
    淨空老慈父「淨業三福」。只要沾近佛的邊,學佛不管你學哪一宗那一派,這是根本大戒。對淨業就是念佛法門,念佛法門就選了三福這三條。三福第一個,「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四句,諸位要知道這是根。
  • 佛家的眾生平等到底是什麼平等
    階層無論你是否承認,都若有似無地存在著,更遑論一切眾生平等。同為動物,人是高級的,畜生是低等的。低等動物中,強如大象,弱如螻蟻。強者掠殺弱者天經地義,弱肉強食成了自然法則。眾生何來平等?但佛家說眾生平等,又該如何解釋?何謂眾生——儒家解釋眾生是泛指一切生物。本人還是覺得佛家解釋的眾生更為精妙。
  • 佛家:眾生平等,我們應該尊敬所有的生命
    為什麼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呢?首先,眾生擁有相同的本性。《大般涅槃經》說:「一切眾生,都具有佛性。「前面說眾生主指動物,「有情」也是眾生。所謂的有情,即是有意識。為什麼說所有的生命都是有佛性的?它們有意識是主要原因。我們可以看一下這句話:「能覺悟的都是有意識的東西,「正因如此,佛宣告說:一切眾生,都具有佛性。」佛說,所有的生命都有佛性。佛性可以理解為有意識,有意識才能覺悟。
  • 淨空法師:所有經教懺法都沒辦法消除的業障要怎麼辦?
    我在年輕的時候,我記得我講淨土經典《觀無量壽佛經》,參考前清乾隆時代灌頂法師的批註。他在批註裡有一句話告訴我們,我們遇到困難,求佛菩薩加持,用佛教的這些方法來化解災難。淨空法師 當時我們在經上批註裡看到他這麼寫的,我們對他沒有信心,雖然不反對,也把他的話介紹出來,但是沒這個信心,不了解道理。以後我們學了《華嚴經》,學習賢首國師的《還源觀》,才恍然大悟。
  • 佛教:《萬物皆有靈第一章》從佛說眾生平等,看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佛教認為:一切有情眾生,都具靈性,都是值得尊敬的,所有生命都是平等的。佛陀釋迦牟尼如來悟道時感慨道:「奇哉!奇哉!此諸眾生云何具有如來智慧,愚痴迷惑,不知不見」?佛祖悟到一切生命都具有佛性,都有智慧,因為自身的妄想、執著、分別、欲望等等遮障了自己純潔的本性,迷失了自己本來心性。
  • 慈誠羅珠堪布:都說眾生平等,對我的「仇人」也要平等嗎?
    四無量心中的慈無量心是願天下一切眾生能夠得到安樂;悲無量心是願天下一切眾生離開痛苦;喜無量心是願一切眾生不離安樂;而願一切眾生的心身不生起貪心、嗔心,願一切眾生的心相續生起平等心,這叫做舍無量心。因為修慈、悲、喜、舍的功德不可思議,無法衡量,其善根深廣難思,故叫做無量心;再則,修慈、悲、喜、舍時,其對境是普天下所有眾生,因眾生數量無盡,所以也稱作無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