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鹹水鱷保護項目促進當地生計可持續發展|綠會分享CITES &...

2021-01-08 中國綠髮會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

譯者按:全球部分農村社區極度依賴當地野生動植物種以維持生計。《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各締約方認識到其決議對農村社區生計的潛在影響,並指出有效執行《公約》決議可幫助當地社區實現可持續生計,履行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

為了更好地評估《公約》附錄相關決議潛在的積極和消極影響,促進可持續生計和物種保護,締約方成立專項工作組。目前工作重點是確保合法且可持續的貿易如何同時助益物種保護和農村社區人民的生計。據悉,目前工作組已審訂了三十多份有關非洲、亞洲、歐洲、北美洲、大洋洲等地區的案例研究,涉及物種包括哺乳類、爬行類、兩棲類、魚類和藥用芳香類植物等。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綠會」)作為《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第十八次締約方大會(CITES CoP18)觀察員,現將大會期間彙編的數份案例陸續編譯發布,以饗讀者。

譯+按/巖青 審/雪兒 編/Angel

【澳洲鹹水鱷的捕獲與貿易情況】

Saltwater Crocodile harvest and trade in Australia

澳洲鹹水鱷

學名:Crocodylus porosus

CITES附錄等級:附錄I和II(澳大利亞部分種群列入附錄II)

IUCN紅色名錄:無危物種(Least Concern)

(鹹水鱷 圖源/Oceana)

利用和貿易

在澳大利亞北領地(Northern Territory)可捕獲到鹹水鱷,它們的皮可用作皮革,高價出口。

農村社區居民和許多澳洲原住民都參與了鱷魚捕獲和貿易等多個環節。在很多環節中,女性參與居多。捕獵鹹水鱷主要依靠的是對鱷魚產卵時間、巢穴位置和棲息地管理方面傳統知識的掌握。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人們不加節制的捕獵行為致使澳大利亞鹹水鱷數量迅速減少。但自從實行保護措施以來,這五十年間,在可持續利用項目的幫助下,澳大利亞鹹水鱷的數量逐漸恢復增長;據評估,目前已達到環境容納量最值。

在北領地,人們從野外主要捕獲的是鹹水鱷產下的蛋;這些蛋經人工孵化後,與幼鱷一同飼養。

人民生計福利

對於當地的農村社區、原住民及非原住民而言,捕獵鹹水鱷及有關貿易可帶來多種生計福利,意義重大且難以替代。

據估計,鱷魚養殖業為北領地人民帶來的經濟價值達1.07億澳元(約合7460萬美元)。

數百名來自農村社區的居民,包括原住民,受僱從事鹹水鱷捕獵和養殖工作。這些工作大多在就業機會稀少的偏遠農村地區。

此外,在北領地,每收集到一顆鱷魚蛋,對應土地的擁有者就可以獲得20-40澳幣的補償(約合14-28美元)。目前項目收集到的6萬顆鱷魚蛋中有一半是來自原著民生活區,也就是說,原住民每年可以通過收集鱷魚蛋獲得75萬澳元(約51.5萬美元)的收入,那是其他的賺錢方式無法替代的。此外,部分由原著民組成的護林團(根據法律,具有保護義務)也參與了鱷魚蛋的孵化工作,將蛋/幼鱷出售給養殖場,從而獲得額外的收益。

北領地的許多原住民部落視鱷魚為圖騰,與鱷魚有著深厚的文化和精神聯繫,鹹水鱷則更是原住民藝術中的重要表現主題。參與鱷魚捕獲和管理的基礎是傳統文化知識和本土實踐,原住民不需搬到城裡,通過利用傳統技能便可留在當地(stay 「on country」)謀職求生。

此外,原住民護林團參與的捕獵鱷魚項目是在原住民地區,以社區為本的野生動物管理為基礎;社區居民也有機會學習有關物種及管理的重要新技能和知識。

保護成果

在可持續的捕獵模式之下,澳大利亞北領地地區鹹水鱷數量逐步增長。鹹水鱷是危險的食肉動物,經常殺死人和牲畜。由野生捕獵所激發的保護動機是贏得公眾和政界支持以大規模恢復健康野生種群的關鍵因素。為了確保每年收集足夠的鱷魚蛋,土地所有者目前高度重視保護溼地;捕獵項目還進一步加強對破壞溼地環境的水牛、野豬和植物等外來入侵生物的管控。

經驗總結

捕獵鱷魚項目廣泛支持了原住民及其他農村社區的生計福利,同時促進了物種種群恢復和棲息地保護。

主要的成功原因:

◆ 利益攸關方之間的良好配合;

◆ 北領地和聯邦政府的嚴格監管,包括長期監測和對研究的支持;

◆ 通過生產優質的鱷魚皮,為北領地地區創收。同時公平的利益分享促進當地物種和棲息地保護;

◆ 提升偏遠社區野生動物管理能力;

◆ 藉助健全的市場策略保持並發展這一利用保護方法的產業。

然而,對野生鹹水鱷和原住民的生計福利而言,最主要的威脅在於一些時尚界的明星宣布不再使用野生鱷魚皮,這勢必會對鱷魚皮的出口造成影響。

(CITES & LIVELIHOODS CASE STUDY 2019 圖源/CITES)

相關焦點

  • 奔馳推可持續生計項目 探索生態脫貧新路
    本次世界遺產地可持續生計項目,是對梅賽德斯-奔馳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07年開啟的「自然之道 奔馳之道」中國世界遺產地保護和管理項目的全面升級,也是梅賽德斯-奔馳在中國開展企業社會責任之旅第十年的再啟程。
  • CITES公布常設委員會閉會期間工作組成員名單,綠會3個工作組在列
    在該國際公約的第2020/081號通知中,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綠會。全國一級學會)列於其中的3個工作組的成員名單中。未來,綠會將持續地基於這個國際公約的平臺,積極參與有關工作,為全球共建生態文明、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貢獻來自中國的社會組織的智慧和力量。
  • CITES開設履約程序和許可及證明全新頁面|綠會分享CITES要聞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作為《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觀察員,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中國綠髮會」)小編注意到,近日CITES公約官網新增了許可體系和履約程序介紹頁面,並劃歸在「執行(implementation)」板塊下。
  • 《生物多樣性公約》等機構與綠會分享聯合新聞稿
    原標題:《生物多樣性公約》等機構與綠會分享聯合新聞稿 | 「生物多樣性超級年」深度關注​每年3月3日是世界野生動植物日(World Wildlife Day),旨在讚頌野生動植物的美麗和多樣性,提高公眾的保護意識
  • CITES宣布2021年世界野生動植物日主題:「森林與生計:維持人類與...
    編者按:中國綠髮會國際部收到來自聯合國《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的最新通知,2021年世界野生動植物日的主題已經正式宣布——主題為「森林與生計:維持人類與地球」。今天是2020年11月27日,距離2021年3月3日「世界野生動植物保護日」倒計時還有95天。
  • CoP18珍貴乳海參和洋椿屬物種列入CITES附錄II決議正式生效 | 綠會...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綠會」)作為公約觀察員機構,特將原文編譯分享。乳海參和洋椿屬原木、鋸割木、層板與膠合板國際貿易自新聞稿發布之日起受CITES附錄II相關規定管控。這意味著今後國際貿易將需要提供CITES許可證和證明書,證明運輸貨物的合法性和可持續性。
  • 公示:綠會擬向「紅毛猩猩家園重建」項目撥付資助款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近日,綠會擬向上海復夢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紅毛猩猩家園重建」項目撥付資助款,人民幣15000元(大寫:壹萬伍仟元整),費用用於項目苗圃培育站建設,種子購買、土地清理及種植、樹木後期培育等。
  • 世界可持續發展論壇主席Ash Pachauri致信周晉峰:傳承是地球未來的...
    新年將至,綠會秘書長周晉峰博士收到POP運動(Protect Our Planet Movement)資深導師Ash Pachauri博士致信,信中寫到:「尊敬的周晉峰博士:向您和您的家人致以熱烈的問候,祝你們節日愉快、健康,在新的一年充滿新的希望和更堅定的決心,保護我們的地球
  • 2021世界野生動植物日主題已定為「森林與生計:維持人類與地球」
    【綠會融媒訊】中國綠髮會國際部收到來自聯合國《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的最新通知,2021年世界野生動植物日的主題已經正式宣布——主題為「森林與生計:維持人類與地球」。今天是2020年11月26日,距離2021年3月3日「世界野生動植物保護日」倒計時還有96天。作為CITES公約的觀察員,中國綠髮會現將此文翻譯發布如下,供#綠會融媒#平臺的關注#全球環境治理#這個議題的朋友們參考。
  • CITES公約最新決定嚴審瀕危野生動植物商業養殖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綠會」)國際部在7月14日收到CITES公約7月13日發布的2020年第49號締約方通知,公約條款中修改了商業養殖附錄一物種相關條例,綠會國際部在此與各位分享CITES公約的最新政策動態:《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 公示:綠會擬向「西黑冠長臂猿保護」項目撥付資助款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近日,綠會擬向北京耕雲農產品有限公司(即中國綠髮會西黑冠長臂猿保護地·無量山團隊)所支持的「西黑冠長臂猿保護」項目撥付資助款人民幣4500元(大寫:肆仟伍佰元整),以用於:1、開展1次長臂猿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知識講座進校園活動;
  • 保護與發展並重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實現保護和發展的統一。園地模式先行先試大膽探索2020年以來,滎經以「園地模式」將大熊貓國家公園南入口社區建設與森林康養產業園區、鄉村振興產業園區、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示範園區建設相結合,實現南入口社區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生態保護和地方發展共贏、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國家公園入口社區建設提供滎經實踐。
  • 糧農組織ITPGRFA秘書肯特·納多齊發表年終致辭|綠會健康與生物...
    「《國際條約》在評估和應對COVID-19對人民生活和生計、全球糧食貿易、市場和糧食供應鏈的潛在影響方面發揮著作用。它提供一些有價值的機制,可以幫助並促進當前COVID-19大流行的復甦。」在不久前綠會承辦的「公眾科學素質與生態文明建設」專題論壇之「農業遺傳資源保護與可持續的食物體系」分論壇上,納多齊先生也帶來一場遠程主旨分享,主題為「後COVID-19時代的生物多樣性保護:以糧食和農業遺傳資源為例」。納多齊先生這封年終「留言」已在糧農組織ITPGRFA官網上刊載。綠會健康與生物安全工作組特將其整理為中文如下,供讀者了解。
  • 綠會國際工委主任杜暉賢會解焱、田德欣 | N%保護理念
    原標題:專家聚智談N%保護理念:綠會國際工委主任杜暉賢會解焱、田德欣6月4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N%研究院常務院長解焱女士
  • 綠會擬向「綠野守護行動中國」項目撥付資助款
    近日,綠會擬向北京草原之盟環境保護促進中心「綠野守護行動中國」撥付資助款,人民幣30000元(大寫:叄萬元整),費用用於支持各地一線環保行動者。疫情,讓野生動植物保護獲得前所未有的關注,也讓國家下定了前所未有的決心,野生動植物的保護的未來,也充滿了前所未有的可能。
  • 非洲穿山甲工作組致信,祝賀綠會穿山甲保護工作取實效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 6月5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公告,將穿山甲屬所有種由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調整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並且在最新出版的2020年版《中國藥典》(一部)中,穿山甲等四個品種未被繼續收載。
  • 近距離的接觸澳洲鹹水鱷,一場驚險又刺激的體驗,讓你心跳不已
    澳大利亞一直是我去的一個國家,早在初中學習有關澳大利亞的地理知識的時候就很想過去體驗一番,看看屬於澳洲美麗的自然景色。說到凱恩斯,這個澳大利亞中的一座城,大家能夠想到的就是舉世聞名的大堡礁,還有古老的熱帶雨林。
  • 非法國際貿易引發小頭鼠海豚、加灣石首魚危機,CITES秘書長在墨西哥致辭 | 綠訊
    可以預見,這兩個物種的保護,將成為即將於2019年8月在瑞士舉辦的CITES CoP18的熱點之一。經希尤蘿秘書長同意,中國綠髮會現將此文翻譯成中文,於綠會平臺分享如下。Sergio Sanchez Martinez和Miguel Garcia Winder先生提出一項新的「加利福尼亞北部海灣可持續發展倡議」,這是一項有前途的綜合發展計劃,重點關注區域治理和安全,當地社區的福祉,捕魚,生態系統和野生動植物保護,並促使當地經濟多樣化。
  • 賀文香英女士主編《珍稀瀕危木本植物綜合保護》著作出版發行
    《珍稀瀕危木本植物綜合保護:國際植物園保護聯盟(BGCI)中國項目實踐(2010-2020)與展望》由中國林業出版社2020年10月出版。綠會融媒編輯榮幸地獲贈並拜讀了這本最新出版的植物學著作,誠致祝賀!植物是生態系統第一生產者,幾乎是生態系統中能量及有機物質的最初來源。
  • 綠訊|CITES發布修訂附錄III的通知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譯者按:近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綠會」)收到《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最新發布的2019年第47號締約方通知,針對附錄III,秘書處應古巴要求增列安樂蜥科、壁虎科,應哥斯大黎加要求移除多個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