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版《舌尖上的中國》竟比中文版還誘人 都因為這個男人
我一直認為,只有中國才能拍出像樣的美食紀錄片,牛如BBC者,如果拍起英國的美食,估計最多拍三集——土豆土豆或者土豆。所以,讓咱們的美食走出國門很有必要。最近,一段英文版的《舌尖上的中國》在網上走紅,看過的人都說,耳朵,有福了。
-
英文版《你好,中國》( Hello,China ):86- Cheongsam fashion(旗袍)
Hello China 英文版《你好,中國》是由中國國家廣電總局主辦、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高等教育出版社聯合策劃實施的大型多媒體系列文化項目
-
英文版《美麗中國》EP15: 麋鹿回家的故事
——————英文版《美麗中國》EP1:長白之山英文版《美麗中國》EP2:東方阿爾卑斯英文版《美麗中國》EP3:多彩之湖英文版《美麗中國》EP4:吹來的大地 黃土高原英文版《美麗中國》EP5:中國南海的奇絕秘境英文版《美麗中國》EP6:聖潔之山
-
中國科幻著作《三體》三部曲全套英文版問世
原標題:中國科幻著作《三體》三部曲全套英文版問世新華社上海8月21日專電(記者許曉青、塗一帆)備受矚目的中國科幻著作《三體》三部曲的全套英文版21日亮相上海書展。此舉標誌著長達近4年的「三體」系列英文版出版工程基本完成。三部曲中的第三部《三體3——死神永生》英文版於21日起在中國首發。
-
《中國腐蝕成本》英文版正式發布
《中國腐蝕成本》英文版正式發布 2019-11-07 海洋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日前,由中國工程院和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聯合主辦,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中國工程院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及南昌航空大學聯合承辦的第十屆全國腐蝕大會暨腐蝕控制安全與管理國際工程科技研究大會在江西南昌召開
-
圍觀英文配音《舌尖上的中國》
圍觀英文配音《舌尖上的中國》 近日,北京。一段《舌尖上的中國》英文配音版在網上走紅。這段英文配音由孫志立完成,他是一名英語培訓老師,機緣巧合下被人推薦去做英語配音工作,從此愛上英文配音。
-
船老大走進《舌尖上的中國》:展現家常海鮮做法
船老大走進《舌尖上的中國》:展現家常海鮮做法 那是《舌尖上的中國》裡的船老大呀!」在海上捕撈作業時,他被眼尖的央視記者認出。 前陣熱播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的第一集《自然的饋贈》,拍的就是漁民林鴻琪捕撈海鮮到烹飪海鮮的過程。 7月22日上午,捕撈船隊繼續在南沙美濟礁拋錨避風。
-
野生跳跳魚——舌尖上的中國美味 跳跳魚吃起來
隨著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2》的熱播,出現在節目中的很多美食一夜之間成為「熱門食品」。而閩南人所熟悉的跳跳魚,因在《舌尖2》的第一集中出現,也理所當然地成為了熱賣食品。 記者昨日在淘寶網上搜索「跳跳魚」一詞,搜出相關2565件寶貝。其中有的標註為「野生跳跳魚——舌尖上的中國美味」,每250克售價48元。
-
科學網—英文版《中國沙漠與沙漠化》出版發行
本報訊 科學出版社和愛思維爾出版集團近期聯合出版發行了《中國沙漠與沙漠化》英文版專著。
-
英媒:中國為治「舌尖上的浪費」建章立制
當地時間23日,英國媒體報導認為,中國為治理「舌尖上的浪費」建章立制,是「光碟行動」的重要響應。 英國《獨立報》報導截圖 《每日郵報》的報導認為,該草案是對早前中國提出的「光碟行動」的響應,有助於治理「舌尖上的浪費」,幫助其國民養成節儉的生活習慣。
-
中國—東協金融信息服務平臺(英文版)正式發布
原標題:中國—東協金融信息服務平臺(英文版)正式發布 11月28日,在廣西南寧舉辦的第12屆中國—東協金融合作與發展領袖論壇上,作為中國—東協信息港的重點項目
-
舌尖上的中國 廚房使用暖氣片推薦
慧聰供熱採暖網 民以食為天,關注舌尖上的味蕾,關注廚房的鍋碗瓢勺,是中國人生活當中的重要方面。《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開播在即,受到萬眾矚目,目前在新浪微博上的熱度指數已經攀升至110多萬。在舌尖當道之際,廚房用暖氣片有哪些特點,更成為消費者選購產品、進行家裝的重點問題。
-
《舌尖上的中國》唯美呈現臺灣蘭嶼「飛魚季」
中國臺灣網5月4日消息 臺灣蘭嶼的飛魚,不但是當地達悟族人的傳統食物,每年3到6月的飛魚季,更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色彩。據臺媒報導,最近央視熱播的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就特別前往蘭嶼拍攝,用水中攝影,呈現捕捉飛魚的景象。
-
中國最好的大米是什麼——《舌尖上的中國》告訴你答案!
現在我們大家的生活條件已經好了很多,大家在平時的時候對於飲食這方面也是越來越注意了,所以說很多人在平時都會做營養豐富的美食,但是大家在選擇原材料的時候也是非常注重的,選擇一些好的材料才能夠做出營養健康的食物,就像是大米飯一樣,大米是我們經常吃的一個主食,如果大米選擇好的話,做出來的米飯就會香氣四溢,非常的好吃,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我中國最好吃的大米吧
-
從《舌尖上的中國》談飲食文化的傳播意義
【摘要】從某種意義上看,《舌尖上的中國》猶如一場文化儀式,讓我們經歷了一次難忘的儀式洗禮。透過日常美食的儀式鏡像,我們看到的是蘊藏在中國文化深處的遺傳密碼和文化圖景,是一個民族的文化傳統、倫理道德、價值信仰、審美情趣最生動的展現。
-
視頻「舌尖上的中國」被評為十大知識傳播事件
昨天評出的2012知識中國年度人物包括:關注中國教育改革、傳統文化繼承和改造等問題的著名學者楊東平;用大眾化的表現形式向人們展示深奧天文知識的天文學家李元;致力保障食品安全營養技術研究的食品專家羅雲波等。 本屆知識中國特別增設了「年度特別獎」和「年度知識傳播大使」獎項,以表彰那些正在身體力行、將公益與知識傳播相結合的人物。
-
「舌尖上的中國2」美食英文說法搶鮮看之三(組圖)
剛看完《舌尖上的中國2》第三集,是不是還有意猶未盡的感覺呢?讓我們一起在一張張美圖中回顧這些人間美味,順便學習一下它們的英文說法吧。老鴨雁來蕈Old duck stewed with lactarius deliciosus 相關閱讀「舌尖上的中國
-
《中國腐蝕成本》(英文版)新書發布會在江西南昌舉行
2019年10月24日,正值第十屆全國腐蝕大會召開之際,由侯保榮院士等編著的《中國腐蝕成本》英文版—《The
-
舌尖上的歷史與文化|中國古代食品制假與監管體系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舌尖上的歷史與文化》系列課程從人類飲食歷史與文化演進的視角出發,按照舌尖上的穿越、工具、進化、傳說、發明、民族、產業、安全和科學等內容,介紹人類追尋食物、改變食物並最終改變自己的足跡。同時,課程將食物背後所賦予的歷史與文化內含穿插其間,探尋食物背後的故事,探索中華飲食歷史與文化奧秘。
-
細數《舌尖上的中國》美食英文名
2012年5月14日,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登陸央視一套晚間檔,這是一部記錄了中國千年沉澱下來的飲食文化為主的紀錄片,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片中菜名的英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