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數字報-歸有光之狷

2021-01-09 新民晚報數字報
  米舒

  《古文觀止》收入先秦至明朝的妙文佳作222篇,其中明代文人列入12人,共18篇。歸有光收入《吳山圖記》《滄浪亭記》兩篇,他是明代獨具一格的散文家。

  歸有光,字熙甫,號震川,蘇州崑山人,出生在一個衰落的望族之家,至其父長大,家境日益窮困。歸有光8歲時,其母與世長辭,這讓他從小體味了世態炎涼。他自幼好讀書,9歲能作文,10歲寫出了洋洋千言的《乞醯論》,後應童子試考了頭名,補蘇州府學生員,一時譽為才俊。

  歸有光年輕時就通讀六經、三史與名家範文,筆下文字才氣橫溢,但歸有光21歲赴南京鄉試,卻屢次落第。直至他35歲時才獲主考官翰林學士張治賞識,錄為第二名舉人。

  抱有滿腹才情的歸有光赴北京參加禮部考試,一次次名落孫山。歸有光當時名聲在外,他的古文與俞允文的詩歌、張子賓的制藝,被喻為「崑山三絕」,心情苦悶的歸有光落第返鄉後,就論道講學,他的博學令四方學子紛紛前來請教。歸有光家境貧困,來聽講的學生常常多至百人,家中全賴其夫人王氏辛勤操勞,為四方前來的學生提供食宿,布衣歸有光因此被稱譽為「震川先生」。

  歸有光在漫漫歲月中經受了「八上公車而不遇」,他一面講學論道,一面苦心研究文章。明朝中葉,以李夢陽、何景明與李攀龍、王世貞前後七子的復古運動對文壇掃除臺閣體有所作用,但盲目尊古又形成一種不太好的文風,歸有光與唐順之等人便提倡唐宋古文,他主張「變秦漢為歐(歐陽修)、曾(曾鞏)」,寫文章應「出於意之所誠……非特求繪藻之工為文章。」歸有光寫的散文「家龍門而戶昌黎(韓愈)」,繼承唐宋古文運動之長,進一步擴大散文的題材,並追求一種平易近人、情真意切的文風,他寫的《項脊軒志》,以百年老屋的幾度興衰,穿插了對祖母、母親與妻子的回憶,讀來悱惻動人,雖只寫了家庭瑣事,卻極富人情味,其他的《先妣事略》《滄浪亭記》《寒花葬志》亦為傳世之作,敘事抒情,因不事雕琢,文風淡泊超然。連當時恃才傲物的文章大家徐文長也很賞識歸有光。

  明朝中葉的科舉,舞弊之風甚盛。張治曾有意薦歸有光,但歸有光不為所動。明穆宗未登基時,他的一位寵幸太監慕歸有光大名,讓其侄子拜歸有光為師,並幾次請歸有光入京詳談,歸有光斷然拒絕,明穆宗登基後,該太監權勢更大,歸有光仍拒絕與之交往。而在文壇上,比歸有光年輕、21歲進士及第的王世貞,已成為文壇領袖,歸有光敢於與王世貞叫板,兩人一度發生不愉快爭論,直至王世貞晚年才改變了對歸有光的看法。

  歸有光性格狷介,狷者,一指耿直偏激,二指潔身自好。他無論在科舉上還是在文壇上,都持獨特見解。嘉靖四十四年,歸有光第九次參加會試,終於中了三甲進士,他此時已60歲了。

  歸有光雖中了進士,但因是三甲出身,不能在京中做官,外放到僻遠的長興當知縣。長興居於山區,盜賊橫行,豪門稱霸,但歸有光毫不懼怕,興辦學校,培養人才,頗獲百姓佳譽。但因其耿直,得罪當地豪門士族,被調任至順德府任通判,他在當地採訪掌故,寫了一本《馬政志》。

  隆慶四年,歸有光的政績與才名引起朝中內閣重視,由大學士高拱與趙貞吉推薦,升為南京太僕寺寺丞,後又由首輔李春芳留在內閣纂修《世宗實錄》,列文學侍從之職,歸有光得此機會,可去閱讀皇宮內府藏書,為此他欣喜萬分,卻不料因勞累過度,身染重病,抱恨而逝,享年66歲。

  張岱、錢謙益、王世貞等名士對歸有光的文學成就都有很高評價。

相關焦點

  • 新民晚報數字報-連笑連笑謝科登科?
    昨天下午,中國棋院老院長王汝南、劉思明,中國圍棋協會副主席常昊九段,新民晚報社黨委書記、社長、總編輯朱國順,新民晚報社副總編輯閻小嫻,吳江區副區長湯衛明,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同裡鎮)管委會副主任陳建忠,棋手連笑九段與謝科五段等出席了開幕式。  開幕式上,陳建忠、朱國順、常昊先後致辭。
  • 新民晚報數字報-微風吹過風鈴
    趙榮發  今年2月6日,大年初二,新民晚報在寸土寸金的頭版上,用了將近半個版面,推出了一位「楊浦爺叔」
  • 新民晚報數字報
    樹木是人類的朋友,「多而言之」,森林可以蓄水保土、調節氣候、改善環境並提供林產品;「少而言之」,樹木對周邊環境可以起到「綠化+靜化+淨化」的作用。再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林業法》有明確規定,砍伐樹木要經過批准。颱風,作為一種自然災害,固然有必要加以防範,但防颱風就一定要砍樹嗎?
  • 新民晚報數字報-熱愛老柴
    倒是富特文格勒、阿本德羅特指揮過他的第四、五、六《交響曲》,也純屬偶爾為之。指揮老柴最好的,是蘇聯指揮,公認的穆拉文斯基,還有羅日傑斯特文斯基、斯維特蘭諾夫,我卻格外喜歡康德拉辛。切利比達克的最慢,透徹心肺,我也極喜歡,像是顯微鏡下的老柴,又是最「哲學」的老柴,很多面。他說:「柴科夫斯基是一位真正的交響樂大師,而在德國卻是那樣的不為人知。」這話深得我心,像報了仇似的。
  • 新民晚報數字報-拳拳之心
    那裡透出的,是深愛中國足球事業的拳拳之心。  30多年來,中國足壇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甲A而中超,職業化改革巨浪滾滾,從教練到球員,收入暴漲不知幾何。踢球收入高,並不是壞事。但如果踢球只是為了掙錢,那境界總是低了。  方紉秋先生走了。我們恭送他遠行,在心裡感謝他的付出和貢獻。
  • 新民晚報數字報-揮之不去的耳鳴耳聾也會導致老年痴呆
    為此,新民健康特邀從事耳鳴耳聾臨床治療與科研工作多年,且臨床診療經驗豐富的專家尚玉山主任進行科普講座,宣教答疑。凡成功報名的讀者,即可獲得專家現場面對面諮詢名額。耳鳴、耳聾、耳膜穿孔、中耳炎患者可以致電新民健康報名諮詢熱線:52921348,或發送簡訊「耳鳴耳聾+姓名+聯繫方式」至13636588970報名。
  • 新民晚報數字報-虎頭鯊
    其實這「豆瓣」用的就是虎頭鯊的兩塊腮幫肉——正是魚兒呼吸時活動最為頻繁的部位,最為鮮美活泛之處。   記得從前,像虎頭鯊、昂刺魚,包括翹嘴鮊、草鞋底之類的小魚,在水鄉是讓人不屑一顧的,價格也便宜。但現在一律和大魚大肉一樣的價錢,甚至更為昂貴。尤其是暮春時節的虎頭鯊,那滋味,嘖嘖,美著呢,因此家鄉有諺語道:三月三,虎頭鯊上岸灘。
  • 歸有光「養馬」
    歸有光,就是寫了《項脊軒志》的那位震川先生。明朝隆慶二年,歸有光從湖光山色的江南調到了地僻民乏的太行山下,做了順德府的二把手——通判,專司馬政。在冷兵器時代,「馬政」是國家的一項大政,受到皇帝的直接關注。
  • 新民晚報數字報-半生心事無多字
    文章指出,「士大夫之從山人遊者,崇奉太過,傳說不經」;更批評朱「高車輕裘,蔑禮逾制」,「不知恬退保身」。同時不忘善意提醒他,「萬一朝廷赫然震怒,問以術士妄言禍福之罪,山人其安逃耶?繩以惑世誣民之法,山人其何說耶?」  不久汪任職刑部(相當於今司法部)主事。當時京城有個姓武的小販駕著一輛馬車到南花園販米,當天夜裡投宿在一個名叫董之貴的人家裡。哪知董見財起意,於夜半殺死武。
  • 新民晚報數字報-雙頭鳥
  • 新民晚報數字報-文鳥
  • 新民晚報數字報-生存的原動力
    然而,這項人道主義之舉,並沒給它帶來多大改現,那隻美洲豹最多陪女友走出豹房,到陽光下站一站,不久又回到它睡臥的地方。人們不知道它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地方。  一天,一位來參觀的市民說,對手是原動力。它沒有對手,怎麼能不懶洋洋?豹是林中之王,你們放一群只吃草的小動物,能提起它的興趣嗎?這麼大的豹園,不弄幾隻狼來,至少也得放幾條豺狗吧?
  • 新民晚報數字報-蜘蛛的故事
    它不想和村民分享這些豐富的知識,但卻想將之傳授給自己的後代子孫。於是,它閉門謝客,利用很多年的時間,寫成了一部很厚的百科全書。寫畢之後,它在叢林裡找到了一棵樹幹高聳而樹葉茂密的大樹,決定把它秘密地藏在樹頂。那天早上,天泛魚肚白,它懷抱著那部沉甸甸的百科全書,偷偷潛入叢林裡。它最鍾愛的孫女,因為好奇而悄悄地尾隨著它。
  • 新民晚報數字報-貓眼患上「白內障」
    本來我就感到房門上的貓眼有點兒玄,像一孔遠視鏡,貼眼其上,門外的人啊物啊都一下拉到老遠、縮得老小,凝視之下方能看清晰,便心想,之所以把門上的孔鏡叫做「貓眼」大概跟貓眼看人和物一樣,感覺多半是縮小了的——所以貓不大怕人,與人親近,能成寵物。聽說動物眼睛裡人的大小迥異:牛眼看人顯得奇大,所以這龐然大物就怕人,心甘情願為人所役使。究竟是不是這般?我們是體驗不到的。
  • 新民晚報數字報-穿越馬裡亞納海溝
    戴大年  2016年歲末,我們一行五人乘坐大西洋號,開始46天環南太平洋之旅。
  • 新民晚報數字報-抱睡
    然而作者(母親)認為孩子離開子宮來到世上之初,應創造和子宮相類似的環境,讓他們睡在懷裡。  過去女兒都睡搖籃,睡前醒後我們搖一搖,她會很快入睡。晚上我在搖籃上系根長帶,扣在臂上。女兒有動靜,長帶會送出感應,我拉幾下,女兒就會睡,我也可以睡。醒了拉,拉了睡,循環幾次,一夜就過去了。  搖籃裡睡大的女兒,如今做了母親,卻成了一個堅定的抱睡者。
  • 新民晚報數字報-馴麻雀
    三隻小麻雀被輪番放飛喚回,每天上演精彩的一幕,圍觀的孩子們為之歡呼雀躍,作為哥馴麻雀的助理,我也很得意。  為馴養麻雀,哥挨了我媽不少板子。那次,他在周家巷周老爹家的屋簷下,發現了麻雀窩。老爹家房子是木結構寬敞的二層民居,他見我哥用竹梯攀牆掏麻雀窩,不管不顧地掀倒梯子,哥重重地摔倒在地,老爹狠狠斥責了哥一番。
  • 新民晚報數字報-虛懷若谷的「阿公」
    目前專著出版有《抗戰漫畫精粹》《創造者》《緬想之溫暖》《施蟄存先生編年事錄》等;還編有相關文化作品、學術文獻和文史資料方面的書籍,已出版有二十餘種。  一  1977年深秋,熟人吳越君見我愛好攝影,帶我去拜訪她住的安福路上弄內的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影總技師吳蔚雲先生(1907年—2003年),懇請他指導我學習攝影。
  • 新民晚報數字報-鱔滷拌
    脆鱔乃無錫獨有,只要望見筵席桌中央有搭成寶塔狀的漆黑油亮之脆鱔,那便是上了檔次的錫幫菜餚啦;爆鱔則是蘇州麵館的一款高檔澆頭呢。爆鱔與爆魚相仿佛,做法和口味亦相近,區別在於原材料,前者為鱔,後者為魚。不過製作爆鱔比製作爆魚更為考究——宜選小黃鱔劃鱔絲,用乾淨毛巾揩去鱔絲的血及膩涎,切成手指般長短的鱔段。同時用蔥結、薑片、茴香、白糖、醬油和少許水燒了一碗濃湯備用。
  • 新民晚報數字報-三頂「保護傘」
    「保護傘」之二,曰監管。不能奢望所有的大樓管理者都像聯誼大廈一樣,這就需要政府嚴加監管。事涉公眾安全,理應重視。政府部門要制訂管理條例和細則,明確責任,一旦出事,要有人擔責。必要時,可以通過地方立法,使玻璃幕牆監管有法可依。  「保護傘」之三,曰保險。正所謂天有不測風雲,上海這麼多幕牆玻璃,誰也不能擔保永遠不出事,這就需要設立專項保險基金來保障公眾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