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螂屋」對溫度和溼度有很高要求。
都二霞副教授在顯微鏡下解剖蟑螂的黏液腺。
研究人員展示不同種類的蟑螂標本。
已被人們稱為「小強」的蟑螂,實在不怎麼討人喜歡,但華師的李勝教授團隊卻在他的實驗室裡養了數十萬隻,對它們進行深入研究。
在華師昆蟲科學與技術研究所養著數十萬隻種類不同的蟑螂。
研究人員在顯微鏡下做解剖實驗。
都二霞副教授展示生長在不同階段的蟑螂。
為了綜合蟑螂群體的性情,需要從外引進比較野性的蟑螂。
斷了腿,很快就能長出來;斷了頭,能繼續活好幾天。缺氧條件下,昏過去好久能「復活」;手術臺上,被切掉半個肚子依然活躍。這就是每家每戶人人喊打的蟑螂。
在廣州華南師範大學昆蟲科學與技術研究所,養著大小不一、種類不同的蟑螂,足有數十萬隻。蟑螂分布在不同的「屋舍」內,主要有德國小鐮、美洲大蠊、杜比亞蟑螂等。女研究生對它們一點也不害怕,甚至還稱「可愛」。
「你看,長得多漂亮!真是漂亮。」李勝教授取下一個大盒子,翻開硬紙殼,裡面密密麻麻地爬滿杜比亞蟑螂,這讓人想起電影《木乃伊》裡那爬滿老鼠和蝗蟲的鏡頭,但這些是李勝教授所稱的「寶貝」。
研究團隊從最早的四個人,一路壯大到三十多人,可謂人才濟濟。李勝教授團隊希望能藉助昆蟲的再生原理,為人類提供幫助,更希望能發掘和利用蟑螂的活性成分,轉害為利,變廢為寶。
都二霞副教授是留美多年的碩士生導師,她捉了幾隻「小強」放進乾冰裡,不耐寒的它很快就一動不動。躺在「手術臺」上的小強,被切去半個肚子後還相當活躍,從高倍顯微鏡下觀察,它的雌性黏液腺簡直就像是「方便麵」。他們還把雄性附性腺戲稱為「烏龍麵」,還將剛羽化的美洲大蠊比喻為「出浴美女」。研究人員為令人反感的蟑螂起性感的名字,把看似枯燥無味的科研進行形象化討論,使實驗室裡常常充滿歡聲笑語。一位體貼入微為蟑螂改善居住環境的帥小夥,還被小夥伴們授予「蟑螂小王子」的榮譽稱號。
另一邊,研究生李昭昕正在昆蟲發育與遺傳調控實驗室對蟑螂「偷拍」觀察。在那些透明的房間裡,攝像機記錄著它們每一個私密動作。長時間的拍攝過程中,那些獨居的「單身狗」逃不出被「偷窺」的下場,被攝像機拍下從調情、交配,到產卵、生子的過程。
3月20日,李勝教授團隊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重要研究成果,並被作為同期Research Highlight重點推出。在這篇論文中,他們解釋了有著超強適應和生存能力的蟑螂為何會被稱為「小強」,他們還確認了蟑螂的「斷肢再生」能力,認為這與生物的損傷機理有共生性,如果能通過合成等方式,很可能用於人類創傷修復。
據悉,蟑螂還是我國的一味傳統中藥料,其活性成分提取物在臨床上的應用已30餘年,同時,蟑螂還是不完全變態模式昆蟲的理想材料。目前,李勝實驗室分別以衣魚、美洲大蠊、果蠅作為不變態、不完全變態、完全變態的代表昆蟲研究變態發育的演化規律。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