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要大的還是小的?」廣東人什麼都吃... | 故事學院

2020-12-07 鳳凰網讀書

圖片來源於網絡

野味

何偉

 

「老鼠要大的還是小的?」女服務員問道。

在蘿崗,我已經習慣於做出艱難的抉擇。蘿崗是位於中國南部廣東省的一個小村子,我之所以心血來潮光顧此地,是因為聽說這裡的一家鼠肉餐館頗具聲譽。不過,我一到才發現,這裡實際上有兩家餐館名氣非凡——「一品居野味餐館」和「新八景野味美食城」。這兩家餐館都專營鼠肉,具有相同的竹木裝飾。它們比鄰而居,老闆都姓鍾。實際上,蘿崗的每一個人都姓鍾。

開餐館的兩個鍾姓人家互不相關,競爭十分激烈。他們把我這個外國記者哄得團團轉,以至於我答應吃兩頓午餐,以取悅兩個鍾老闆。不過,在一品居野味餐館初嘗美味之前,我首先得回答女服務員提出的一個問題。這位服務員同樣姓鍾。「鍾」這個漢字有「鈴鐺」的意思。她又問了一遍:「老鼠要大的還是小的?」

「有什麼差別?」我問道。

「大老鼠吃草,小老鼠吃水果。」

這樣的解答於事無補。我試著更直白地問道:「哪個味道好一些?」

「兩個味道都好。」

「你推薦哪一個?」

「都可以。」

我瞥了瞥邊上的餐桌。一對父母,一個奶奶和一個小男孩正在吃午飯。男孩正在啃鼠腿。我分不清那條腿是大老鼠還是小老鼠的。男孩的動作很麻利。午後很暖和。陽光明媚。我拿定了主意。

「小的,」我回答道。

中國人說,廣東人什麼都吃。除了老鼠肉,人們在一品居野味餐館還能點到斑鳩、狐狸、貓肉、蟒蛇,以及幾種長相奇特的本地動物拼盤。所有的動物都活養於餐館後面的籠子裡,待顧客點妥之後再行宰殺。挑選動物十分複雜,所需要的不僅僅是對異域風味的興趣。人們吃貓肉不是因為吃貓很刺激,而是因為貓有精神,吃了有精神的動物,人便可以提振精神。吃蛇是為了強健身體。吃鹿鞭是為了增加雄風。而吃鼠肉是為了提高——唉,實話實說,來蘿崗之前我一直不知道吃鼠肉有什麼道理,而這裡的每一位鍾姓人都可以迅速地說出本地特產的幾大好處。

「防止禿頂,」一品居野味餐館老闆的女兒鍾少聰說道。

「如果長了白頭髮,只要經常吃鼠肉,頭髮會由白變黑,」新八景野味美食城的老闆鍾慶江說。「如果禿了頂,只要每天吃鼠肉,掉發便會停止。我們這裡所有的家長都給頭髮稀疏的小孩子吃鼠肉,他們的頭髮都長好了。」

那年早些時候,蘿崗為了吸引附近的廣州市民,在新批准的蘿崗經濟開發區建了一條「美食街」。政府在該項目上投資一百二十萬美元,把這兩家鼠肉餐館從當地一家公園擁擠的角落搬到了這裡。3月18日,一品居野味餐館在耗資四萬二千美元、一千八百多平方米的場所開門迎客。六天之後,耗資五萬四千美元的新八景野味美食城跟著開業。第三家餐館很快就要開張,佔地大,全空調設備,預計投資將高達七萬二千美元。第四家正在籌劃之中。

「他們的投資沒有我多,」第三家餐館的老闆鄧喜明告訴我。「你應該看得出來,我這個地方要好得多。我們有空調,其他幾家都沒有。」

正是上午時分,我們觀看著工人們在這家新建的餐館裡澆築混凝土地板。鄧喜明是唯一在當地開餐館的外姓人,不過也娶了鍾姓人當老婆。他四十五六的樣子,一說起自己的創業成功就顯得十分自信,快言快語。我還注意到,他的頭髮十分濃密。說起蘿崗村的烹飪傳統時,他感到非常自豪。

「有一千多年了,」他說。「都是山上的老鼠——城裡的老鼠我們不吃。山鼠乾淨,因為山上吃不到髒東西。老鼠主要吃水果——橘子、李子、菠蘿蜜。衛生部門來人檢測過我們這裡的老鼠。他們把老鼠帶回實驗室徹底檢查,看老鼠是否有疾病,結果什麼都沒有。一點小問題都沒有。」

蘿崗美食街大獲成功。報紙和電視臺對這種當地特產的各種好處進行了連篇累牘的報導,願意花上半個小時趕來這裡的廣州人越來越多。每到周末,無論一品居野味餐館還是新八景野味美食城,每天供應的老鼠平均都在三千隻左右。「很多人大老遠的趕過來,」鍾慶江告訴我。「有廣州的、深圳的、香港的、澳門的。還有一個顧客帶著兒子從美國大老遠的趕過來。他們來蘿崗走親戚,親戚就把他們帶到了這裡。她說美國根本找不到這樣的菜品。」

在美國,如果要在某個周末找到一萬二千隻吃水果的老鼠,你恐怕會感受到重重壓力,但在蘿崗這根本不是什麼大問題。我抵達村子的第一天上午就發現,幾十個村民順山而下,指望著在老鼠生意中分一杯羹。他們要麼騎著電動車或自行車,要麼徒步,全都拎著麻布袋子,袋子因為裝滿了在自家田地裡逮到的老鼠而不停地蠕動。

「去年我種的橘子賣十五美分一磅,」一位名叫鍾森吉的農民告訴我。「今年的價格降到了不足十美分。」跟很多村民一樣,鍾森吉覺得做老鼠生意比做橘子生意划算得多。今天,他的袋子裡裝了九隻老鼠,要交給一品居野味餐館的員工稱重。袋子在秤盤上吱吱亂動。勉強算三磅,按照一點四五美元一磅計算,鍾森吉拿到了三點八七美元。蘿崗的老鼠比豬和雞都貴。買一磅老鼠肉的錢幾乎相當於買兩磅牛肉。

我在一品居野味餐館享用的第一道菜叫做「黑豆燉山鼠」。菜單上還有山鼠湯、蒸山鼠、燉山鼠、烤山鼠、咖喱山鼠、椒鹽山鼠。不過,服務員向我熱情推薦的是黑豆燉山鼠,盛在瓦罐裡端了上來。

我先吃了豆子。味道不錯。我戳了戳鼠肉。燉得很爛,配料有洋蔥、青蒜、姜。不算黏稠的湯汁裡,依稀可見細長的老鼠腿、短條狀的老鼠肋間肉,以及細小如玩具的鼠肋骨。從老鼠腿開始吧,我夾起一根放進嘴裡,手伸向了啤酒杯。多虧有啤酒。

餐館老闆鍾迭勤走過來,在我身邊坐了下來。「怎麼樣?」她問道。

「我覺得味道不錯。」

「你要知道,這東西對身體有好處。」

「我聽說了。」

「對頭髮和皮膚都好,」她說。「對腎也有好處。」

那天上午早些時候,我碰到一位農民,他說如果多吃鼠肉,我那一頭棕發都有可能變成黑髮。他想了一下又說,他不敢確定外國人吃鼠肉會不會有跟中國人一樣的功效——也許在我身上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兒。這種可能性讓他覺得十分有趣。

餐桌旁的鐘迭勤緊緊盯著我。餐館的數位員工都加入了圍觀的行列。「是不是真的喜歡哦?」老闆問道。

「是的,」我躊躇著回答道。實際上,味道不賴。鼠肉很瘦很白,不帶半點腥味。也沒什麼餘味。漸漸地,我不再吹毛求疵,轉而想弄明白這肉讓我想起了什麼,但什麼也想不起來。只有鼠肉的味道。

過了一會兒,鍾迭勤起身走了,其他服務員也散去了。一個年輕人走過來,自報是這家餐館的副經理。他問我給誰寫稿件,問我來蘿崗是否專為報導他們的餐館。似乎我的回答沒有一句令他滿意,於是他的問話帶上了警覺。我意識到,這種症候群在中國的某些地方依然十分盛行:害怕外國記者。

「你來這裡之前在政府登記過嗎?」他問道。

「沒有。」

「為什麼?」

「太麻煩了。」

「你應該登記,」他說道。「這是規矩。」

「我不認為政府會介意我報導一家餐館。」

「他們可以幫助你,」他說。「他們會給你提供數據,幫你安排採訪。」

「採訪我可以自己做。如果去政府登記,恐怕我要請他們一起出來吃午飯。」我的腦海裡出現了這樣的場景:一群幹部,穿著廉價服裝的中年男子,一起對著鼠肉大快朵頤。我放下了筷子。副經理繼續說著。

「很多外國記者來我們中國報導人權,」他說。

「是的。」

他瞪了我一眼。「你是不是來報導人權的?」

「我問過你有關人權的問題嗎?」

「沒有。」

「那麼,嗯,要我寫人權的報導就太難了。」

他想了一下,依舊覺得不太滿意。

「我就想寫一寫蘿崗的老鼠餐館,」我說道。「這一點都不敏感。」

「你應該先到政府登個記,」他又說了一遍。看得出來,如果我們繼續交談下去,他不知會把這個句子重複多少遍,先入為主的偏執決定了我們的對話中一定會出現這種情況。在中國,這是個令人悲哀的事實:即便一頓可口的老鼠佳餚也會被政治攪得亂七八糟。

我聳聳肩,收拾東西打算離開,副經理要求我在文章中不要提到他的真實姓名。我問,能否提到他的姓。

「不行,」他斬釘截鐵地回答。

「這有什麼風險嗎?」我問道。「蘿崗的每個人都是同一個姓。」

但偏執早已深入骨髓,他還是拒絕了。我向他道了謝,並答應不在文章中提到他的姓。我沒有做到。

隔壁新八景野味美食城的鐘姓人家顯然對於媒體更有經驗。他們問我是否帶了電視攝像團隊。

「沒有,」我回答道。「我跟電視沒有任何關係。」

老闆鍾慶江明顯有些失望。她告訴我,上個月來了一家香港電視臺。她把我領到一張餐桌旁,大堂經理挨著我坐了下來。她問道:「剛才那家餐館怎麼樣?」

「還行,」我回答道。

「你吃了些什麼東西?」

「黑豆燉鼠肉。」

「你會更喜歡我們的菜品,」她說道。「我們的廚師比他們好,服務也比他們好,服務員比他們更懂禮節。」

我打算點一份椒鹽山鼠。這一次,服務員一問到老鼠的大小,我立馬做出了回應。「大的,」我對自己的大膽頗為滿意。

「你去選一下。」

「什麼?」

「挑一隻你自己喜歡的老鼠。」

在中國,魚和其他海味一般會事先用活物展示,以獲得顧客認可,表示新鮮。我沒想到老鼠也是這樣,但既然都被邀請了,再推辭也沒有用。我跟著廚工來到餐館後面的棚架區,只見若干籠子疊在一起。每個籠子裡都裝了三十多隻老鼠。棚架的味道一點都不好聞。廚工指了指其中一隻老鼠。

「這隻怎麼樣?」他問道。

「嗯,還行。」

他戴上皮手套,打開籠子,抓住了挑中的老鼠。差不多有一隻壘球那麼大。老鼠很平靜,蜷在廚工的手裡,廚工抓住了它的尾巴。

「這隻行嗎?」廚工問道。

「行。」

「確定嗎?」

亮晶晶的老鼠眼直視著我。我巴不得趕快離開棚架區。

「行,」我回答道。「沒問題。」

還沒等我走,廚工立馬行動起來。他仍舊抓著老鼠尾巴,手腕輕輕一抖,只見手臂快速地揮動了一下。老鼠在空中劃了一道弧線。頭在水泥地上發出了一聲悶響。沒多少血。廚工笑了笑。

「咦,」我叫了一聲。

「你進去坐著等一下,」廚工說。「我們很快就給你做好。」

不到十五分鐘,菜就端到了我的餐桌上。這一次的老鼠肉配上了胡蘿蔔和韭菜。廚師走出廚房,跟老闆、大堂經理和老闆的一個表親加入了圍觀的行列。我咬了一口。

「怎麼樣?」廚師問道。

「行。」

「是不是有點硬?」

「不,」我回答道。「很好。」

實際上,我在盡力地不吃出任何味道。剛才的棚架區讓我胃口全無,這一刻我大口地吞咽著,每咬一口,都要伴一口啤酒。我全力表演著,儘可能起勁地撕扯那一堆骨頭。我吃完了,仰起頭,擠出一絲笑容。廚師和其他人都點頭表示讚許。

老闆的表親說道:「下次你再嘗嘗龍虎湯,裡面有老虎、龍和鳳凰。」

「你是說有『老虎、龍和鳳凰』?」我謹慎地問道。我可不想再去棚架區。

「並不是真有老虎、龍和鳳凰,」他回答道。「是用其他動物來代表的——貓代表老虎、蛇代表龍,鳳凰就是雞。把它們一起煮,對身體有各種各樣的好處。」他笑了笑接著說道:「味道也不錯。」

(本文選自《奇石——從城市到荒野的另類紀實》何偉著/ 八旗文化/ 2013.11)

 

閱讀更多故事,請關注有故事的人,ID:ifengstory

延伸

相關焦點

  • 廣東人吃生猴腦喝嬰兒湯?為什麼廣東人什麼都敢吃?
    我牙疼在你那開了藥,不知道怎麼吃?」大夫:「有腫麼?沒腫就別吃了!」我插,我會沒種?勞資一口氣全吃了,你敢說我沒種?談到美食,最近幾年比較流行的要數「舌尖上的中國」了,整個紀錄片圍繞我國傳統的八大菜系展開,同時通過多次融合也收錄了不少地方特色美食。但是,現實生活中很多外地人談到廣東人的吃食文化都是聞之色變,除了「廣東人愛煲湯」就是「廣東人真的什麼都吃嗎?」
  • 在敢吃的廣東人面前,什麼都吃的雲南人,瑟瑟發抖,怕了怕了!
    中國人的胃可是很強大的,在中國吃的美食只有你想不到的是,沒有你吃不到的。要說中國哪個地方的人最會吃,大家都知道自然是廣東人,廣東人會吃,能吃,敢吃,廣東人敢吃」福建人「。在敢吃的廣東人面前,什麼都吃的雲南人,瑟瑟發抖,怕了怕了!
  • 廣東人什麼都吃?這些奇葩食物,你吃過一個算我輸
    要讓大家拋棄「廣東人什麼都吃」的成見感受下中華大地的「神奇食譜」看看全國各地的小夥伴都會享用哪些特別的美食呢?其中以炒和焗飯為主老鼠幹的油脂和香味滲透到飯裡頭老遠都能聞到它還是閩西八大乾菜之一歷史也大概有數百年之久其實當地人會吃老鼠
  • 網上流傳廣東人什麼都吃,到底廣東省是否真的什麼都吃的呢?
    說起廣東省,就會談起廣東人,廣東作為一個大省份,人口11521.00萬人,可見廣東人可謂是數不勝數,但是其他省份提起廣東人,第一印象可能都覺得廣東人什麼都吃,例如之前很火的一個段子,廣東人吃福建人,搞得當時沸沸揚揚的,但是,段子總歸是段子,大家就不要太當真,廣東人並不是真的吃福建人,廣東人是很和睦相處的呢
  • 中國觀察:一個外國人,去廣東吃老鼠
    他們把我這個外國記者哄得團團轉,以至於我答應吃兩頓午餐,以取悅兩個鍾老闆。不過,在一品居野味餐館初嘗美味之前,我首先得回答女服務員提出的一個問題。這位服務員同樣姓鍾。「鍾」這個漢字有「鈴鐺」的意思。她又問了一遍:「老鼠要大的還是小的?」「有什麼差別?」我問道。「大老鼠吃草,小老鼠吃水果。」這樣的解答於事無補。我試著更直白地問道:「哪個味道好一些?」
  • 廣東人竟然開始吃這個了,網友:這個真的能吃嗎?太可怕了吧!
    現在我們的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大家餐桌上的美食種類也是越來越豐富了,但是要說起美食種類最豐富的一個城市,那肯定要是廣東了,即便是沒有真正的到過廣東,很多人也是比較了解廣東這個地方的,尤其是很多人會在網絡上看到一些關於廣東的各種傳言,比如說廣東人喜歡吃老鼠,還有就是廣東人什麼東西都是敢吃的,接下來就給大家解釋一下這些傳聞。
  • 《小老鼠分果果》等幼兒啟蒙小故事3則,媽媽都得看看!
    《小老鼠分果果》等幼兒啟蒙小故事3則,媽媽都得看看!1、小老鼠分果果 一天,小老鼠的肚子餓了。   就在這時候,他發現前面有一個大紅果,看起來又甜又脆。   「我的運氣怎麼這麼好!」他叫起來,「我要把它運回家,一個人美美飽餐一頓!」   小老鼠推著大紅果往自己的小房子滾啊滾啊。
  • 廣東人真的什麼東西都吃?廣東街頭美食大揭秘!
    廣東,這個位於中國南部最南端的省份,人們一提到廣東美食,就會想到他們對煲湯的熱忱,以及毫無下限的雜食性,路邊生長的都是菜,路上能動的都是肉,廣東人對於吃的執著就是如此孜孜不倦。廣東人能吃會吃,善於從自然界各個角度挖掘美食,雖然不想承認,但是油炸蟲子確實很好吃,有些外表慘不忍睹的食物,嚇跑了為之而來的食客,在加上人們的不理解,廣東在吃貨眼中的好感度就降低了。
  • 老鼠怕什麼味道,用什麼方法嚇跑老鼠
    沒了貓,我又不願用毒藥,用毒藥老鼠死了沒地找,賣了個老鼠夾,除了裝餌料時夾過我手,從沒夾到過老鼠,思來想去還是上網求助!        我在論壇裡問:「老鼠怕什麼味道,用什麼方法嚇跑老鼠」。馬上就有熱心的網友開始給我出主意。
  • 一隻叫但丁、喜歡吃花朵的老鼠「有故事的人」
    任何一種生物要生存下去,總要食物和空間。想想和人類生活最密切的動物裡,貓狗牛羊等自有人去餵養,而且人多半覺得它們是可愛的。老鼠當然沒人喂,除了偷吃好像也沒別的法子了。話雖這麼說,不過要是碰上我心情不太好的時候,情況就有所不同了。那一次,小老鼠也不識相,不知在柜子裡搗騰什麼,不停地發出撓木板的聲響,我一氣上來,哼,正好藉此機會教訓教訓它。
  • 廣東人太狠了,這東西長得像老鼠,還能吃得賊香,福建人瑟瑟發抖
    廣東人太狠了,這東西長得像老鼠,還能吃的賊香,福建人瑟瑟發抖老鼠粄,這個名字聽起來可能會有點恐怖,但是卻是一道非常好吃的客家美食,老鼠粄起源於廣東梅州一帶,那為什麼又叫這樣一個名字呢?當然是跟這道菜的外形有關了,老鼠粄兩段尖中間粗,形似老鼠才因此得名。老鼠粄的傳統做法和刀削麵有些相似,製作老鼠粄的師傅現在煮沸了的大鍋前面,將面用手搓出一條一條的像銀針一樣的老鼠粄,但是那種做法對技術的要求比較高,今天小編就來教大家一個比較適合小白的老鼠粄做法,做好之後也一樣的好吃!
  • 「啥都敢吃」的廣東人,為何不敢吃貓肉?《本草綱目》告訴你答案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就包括了飲食文化,在飲食上,中國人顯然比外國友人更加講究,無論是舌尖上的中國,還是李子柒的視頻,都讓海z內外的熱愛美食的人們,為中華美食所痴迷。於是,說到飲食,就不得不提及廣東。在全國人民的印象當中,廣東人的食譜是非常廣泛的,外地人會對廣東人開玩笑道:「你們廣東人,恐怕除了桌子和椅子不吃」然而,廣東人有一種是不吃貓的。廣東人為何不吃貓?
  • 廣東人有多愛吃?廣東人:我們的粵語吵架罵人都是關於吃的
    小編廣東人,每每認識一位外省朋友,總免不了要回答一個問題:「廣東人是不是什麼都吃?」起初還耐心解釋:「廣東人熱衷於吃,是因為舊時廣東地區貧窮,為了生存『飢不擇食』,改革開放後,生活條件變好後,敢於嘗試外省人眼中『奇怪』食物……,我們廣東人不是什麼都吃,只是會吃……」這樣的解釋往往並不能消除友人的疑惑,不斷追問,後來也懶於解釋,一致回覆:「是啊,我們連福建人都吃」,KO。不可否認,廣東人真的愛吃,愛吃到什麼程度?你聽過廣東人用粵語吵架嗎?
  • 睡前故事:小老鼠和大獅子
    >睡前故事:小老鼠和大獅子2011-11-29 15:22:39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一隻小老鼠在樹蔭下鑽來鑽去,無意中鑽到獅子的鬃毛裡去了。獅子痒痒得醒了,怒氣衝衝地抓住小老鼠吼道:「小東西,你好大的膽子,竟敢攪了我獅子大王的午覺,我要摔死你,還要咬得你粉身碎骨!」小老鼠怕極了,哀求著說:「對不起,大王,我不是有意鑽進您的鬃毛裡,打攪您午睡的。請您饒了我吧,將來我一定會報答您的!」這句話把獅子逗笑了:「就你這小東西,怎麼能報答我這力大無比的獅子大王呢?
  • 《喵嗚》三隻小老鼠遇上兇惡的大肥貓,你猜猜發生了什麼?
    這本書講述的是三隻小老鼠和一隻貓的故事,漫畫家「宮西達也」用令人捧腹的語言,生動細膩地刻畫了貓複雜的心理心過程。這本書日本狂銷百萬,被全球最大圖書網站亞馬遜評為五星級作品。我們一起來看看?「記住,這就是貓!一看到這張臉,要趕快逃!
  • 動漫《料理鼠王》,小故事大道理,小的老鼠大夢想!
    故事開始,是介紹一下故事的線索,一個老鼠為什麼會喜歡做菜?有時候人就需要某種東西指引,就好比指引小老鼠的就是一個巴黎鼎鼎有名的廚神,廚神寫了一本書《人人皆可料理》深深地感動了小老鼠,當然,一部電影總要有一個反派,反派就是一個美食評論家,他叫科博,他公開反對廚神的人人皆可料理的信念,故事就這麼開始了。
  • 廣東人吃蛇致死秘聞,詭異的大黑木耳
    明朝嘉靖年間做過廣東參政的項喬先生,號甌東,又號九曲山人。他著有一本《甌東私録》,裡面記載有廣東人吃蛇的故事。收錄在這套書裡李三洲,廣東南海人,項喬曾問他:「廣人食蛇,信乎?」(都說廣東人吃蛇,這事可信嗎?)
  • 貓為什麼要吃老鼠
    說到貓的本性,不得不談起的就是貓和老鼠的關係,貓吃魚的故事是假的,而貓吃老鼠的故事卻是貨真價實。很多人會覺得現在這個時代,我們可以買到各種貓糧,罐頭,甚至其他肉類,貓還非要吃老鼠嗎?這個答案我們要從歷史中尋找。100多年前,家貓還是戶外動物,它們自己選擇跟人類待在一起,幫助人類防治鼠患,而它們得到的就是一頓豐盛的美餐。貓是最優秀的獵手,它們從未被人類訓化。
  • 廣東人中秋節吃什麼?這些傳統食物,滿滿都是小時候的回憶
    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作為文化基因的紐帶,家國情懷的相承,中秋承載著深厚的故鄉情、家國情。每到中秋,遠方的親人們總會不辭勞苦地返回家鄉,哪怕路途遙遠,哪怕長途跋涉,只為團團圓圓。中秋節吃月餅是節日的另一習俗,月餅象徵著團圓。那麼廣東人中秋節吃什麼?
  • 大年初二,回娘家、吃開年飯…廣東人都吃吃吃些什麼?
    習俗三:祭財神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實際上是把買來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祭祀的供品用魚和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