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往生之業什麼時候達成呢?看完你就明白了!

2020-12-05 每日一首佛歌

淨宗法師講解《法然上人法語》第12課

往生之業成就,亙於臨終、平生,本願文不簡別故。這條文不是說跟諸經的關係,也不是說四十八願之間的關係,是就本願文來說的,這就更加聚焦了,就像鏡頭越拉越近,單談本願文。本願文說「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那麼往生之業什麼時候達成呢?是通於臨終與平生的。也就是說,臨終念佛之人臨終達成往生之業,平生念佛之人平生達成往生之業。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本願文裡沒有特別說臨終才達成往生,也沒有說臨終人不能往生,只是籠統地說「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乃至十念」,善導大師解釋為「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等」。也就是說,任何時候念佛,任何時候往生之業都達成;念念稱名,念念往生之業成就。若平生念佛,則平生業成;若平生沒有念佛,到臨終才念佛,則臨終業成。

我們不要誤解,以為只有臨終念佛才能業成,平時念佛往生不定,不能達成往生之業,這是錯誤的,本願文並沒有特別簡別說一定要到臨終才業成。善導和尚為釋「深心」而釋餘之二心也。見經文之「三心」,無一切行;至「深心」之釋,始明念佛之行也。這是就本願講的「三心」,它的核心要領在哪裡?在「深心」。所以,這條法語仍然是就本願來解釋的。

不過不是直接拿本願文,比如「至心信樂」,因為善導大師沒有專門解釋《無量壽經》的著作留下來,不過前面說明了,《觀經》的「三心」和《大經》本願文的「三心」是一致的,善導和尚是為了解釋「深心」而解釋其他的兩心,就是「至誠心」和「回向發願心」。怎麼會得出這個結論?在《觀經疏》裡,善導大師解釋「三心」的時候,在「至誠心」和「回向發願心」那裡沒有講到一切行。

在「深心釋」的時候就講了五種正行,五種正行之外,一切都是雜行,專門說明「就行立信」,五種正行之內又列出助業和正定之業:所以很顯然,重點在「深心釋」。所以,這條法語是對本願文安心起行要點的解釋。前面第三條法語是先說本願成就的利益,所以往生之業成就。第十九願者,為引導諸行之人歸入念佛之願也。

第十九願的原文是這樣的: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第十九願的成就文就是《無量壽經》裡的三輩往生文。第十八願非常乾淨明了,就是說念佛往生。第十九願,各人的理解就不一樣了。有的人理解為諸行往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臨終佛來接引,這不是說諸行也可以往生淨土嗎?

法然上人在這裡說,我們先把它當成一個結論接受下來,第十九願不是說單獨靠諸行本身就能往生,是「引導諸行之人歸入念佛之願也」。總之,四十八願的核心是念佛,為什麼說到諸行?是引導諸行歸入念佛。有什麼證據?就是《大經》三輩往生文裡都說「一向專念」。善導大師是這麼說的:佛說一切眾生根性不同,有上中下,隨其根性,佛皆勸專念無量壽佛名。有人能「發菩提心,修諸功德」。

有人不能;有人能出家,有人不能出家;有人能修多功德,有人能修少功德。總之,不管是哪種根機的人,第十八願都總收,總收一切上、中、下的根機。能出家者,則出家一向專念;能發菩提心者,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能修六度萬行者,修六度萬行一向專念:那是他的根機,他有能力做到六度萬行,他有能力發心出家,他就以他的根機一向專念。並不是說念佛功德有所不足,要拿這些來補充;也不是說念佛只救度下劣的人,上根利智、有大本領的人就不需要念佛,不是的。

相關焦點

  • 佛教:「往生」的本義
    由此而產生了「往生」這一說法,那麼,在佛教之中,何為「往生」呢?其實所謂的「往」,其實是具有去或者抵達的意思,而「生」這一說法,並不是我們世人理所當然認為的那樣,具有「重生」之意,「生」在這裡的意思,更強調的是另外一種存在,也就是超越世間存在的存在,完全脫離了世間,不再經受世間之苦的「生」。
  • 佛教:只要你相信這一點,就必定能往生!看完你就明白了
    就是你覺得有業帶著,往生不了。這裡就明著告訴你可以帶業往生,是不是歇狂心之法?這一切的法,一切的行,永遠都是為歇服務的。所以你不要以為有迷,你知道沒有迷,迷生不起來,無因了,你就不迷了。這裡也告訴大家,不要老覺得自己往生不了,念佛念得還不夠,往生不了,你就真往生不了,為什麼?因為你覺得往生不了。
  • 佛教:「往生咒」說了什麼?
    那麼,「往生咒」說了些什麼呢?其實「往生咒」的全名是「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經」,這個咒是淨土宗的信徒最經常持誦的一種咒語之一,據說持「往生咒」的方法是應該清淨三業,即身口意悉皆清淨,包括沐浴,漱口,至誠一心,在佛前燃香,長跪合掌,日夜各誦念二十一遍,如此專注方可算是持「往生咒」。
  • 佛教:為什麼「好人沒好報,禍害遺千年」?看完你就明白了!
    相信看完這篇文章,大家會恍然大悟!佛教重視「因果」,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但其實「因果」並不簡單,也不是我們這些凡夫俗子肉眼所能企及的,只有像佛陀那樣已經明心見性、大徹大悟、福慧具足,具備無量神通力的人才有能力了通人的三世因果。因果並非當下的一個簡短的片段,它是通三世的,前世、今生和來生。前世因決定今生果,今世因造就來生果。
  • 苦厄的時候,《往生咒》為你拔除業障!
    《往生咒》是佛教的淨土宗經常吟誦的咒語,以往的人們,都認為。《往生咒》是為亡靈念誦的經卷,用於超度亡靈之用,實際上,《往生咒》還可以幫助我們世間的人拔除業障,可以說,《往生咒》在佛教裡面的功能不可小覷。
  • 定業真的不可轉嗎,有兩個故事截然相反,那念佛帶業往生怎麼說呢
    定業真的不可轉嗎,有兩個故事截然相反,那念佛帶業往生怎麼說呢。我們常聽到一句話「定業不可轉」,而且在釋迦牟尼佛在世時,就發生過一件事。第一個故事:在釋迦牟尼佛之前,印度有一個小漁村,村裡有一個大水池。老師父又說:「你的壽命本來就只有七天了,是因為你救了那麼多螞蟻,所以壽命才得以延長到八十多歲」,所以小沙彌改變了命運,轉了所謂的定業。法師開示:也不是定業不可轉,所謂「定業不可轉,三昧加持力;無始諸障礙,一切皆消滅」。而且念佛功德也能轉業,那裡是定業不可轉?如果不能轉就變成常法了。萬法皆是無常、不定法,法法因緣生,因緣滅嘛!那有變不了的呢?
  • 佛教:人即將往生的時候,為什麼有的人痛苦,有的人安詳?
    醫學上解釋會說,人死了,全身的氣都通暢了,沒有活著的時候易發怒或生悶氣等導致的氣血阻滯。我去問了師父,這在佛教裡該怎麼解釋。師父告訴我,這是因緣果報,因果報應,絲毫不爽。人之將死的時候,身體非常虛弱,這時候元神散亂,最容易招致累世的冤親債主,來糾纏你,讓你痛苦。 何為冤親債主?
  • 佛教說的業力業障,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我們總是看不到?
    學佛人經常會聽到業力業障,到底是什麼意思?業就是因果,力就是動力;障就是障礙。這樣就好理解了,業力就是推動因果的動力,業障就是障礙因果的阻力。當然這樣解釋也只能是針對一些學佛人,因為業力業障都是佛教的專用詞。但是不是學佛人如何看待這些?
  • 佛教:念一句「阿彌陀佛」的功德到底有多大?看完你就明白了!
    阿彌陀佛與他的左脅侍「觀世音菩薩」、右脅侍「大勢至菩薩」,合稱「西方三聖」,與諸聖眾共同接引眾生往生淨土。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度眾生,願願圓滿、沒有虛發,他曾在過去無量劫因地修行時就發下大願,要建立西方極樂世界,廣度無邊受苦眾生,成就無量莊嚴功德,為大乘佛教廣為稱頌。
  • 佛教: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到底什麼意思,明白了有助你修行
    佛教: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到底什麼意思,明白了有助你修行。一提起慈悲,我們就會想到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早已成佛,佛號「正法明如來」。為了不舍眾生,倒駕慈航以菩薩的身份渡眾生。觀世音菩薩是尋聲救苦,哪裡有苦難哪裡就有觀世音菩薩。只要以恭敬心念誦禮拜南無觀世音菩薩,就會得到感應。
  • 佛教:心中有一個雜念,就難以往生淨土
    其實所謂大修行不是說你懂得多少佛教知識或者說你看過多少經書。真正的修行就是修你的心,修你的念頭。佛門裡常講:一念覺,你就是佛;一念迷,你就是魔。儘管你可能有著很高的修行,想著往生的時候能夠到極樂淨土或者彌勒淨土成佛。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修行處處是考驗。我師父給我講了這樣一則佛門故事,讓我頓悟良久。
  • 現在念佛的人,與往生到極樂世界的,是同一個人嗎
    曇鸞大師在《論注》中按大乘佛法之義,將往生的真義給我們講明白,目的是要說明淨土法門同樣是大乘佛法之門,與大乘佛法教義相一致。有人問:憑藉什麼來說往生呢?回答:於此世間假借人的名義修五念門,即可達成往生。而我們前一念與後一念都是修行之因。無論是娑婆世界的人還是淨土的人,不能認為是一個人,也不能認為不是一個人。那麼,前心與後心的關係也是如此。為什麼這樣呢?如果認為是一個人,那麼就沒有因果了;如果認為不是一個人,那麼就沒有相續關係了。
  • 佛法:往生咒是給過世的人念的嗎?很多學佛人都誤解了
    為什麼我們要不斷地弘揚往生咒,因為往生咒的力量是如此之大,它可以造福於念背誦咒語的人,還能利益於十方三界所有眾生!因此,我們才要一直不斷弘揚。可是很多同修卻不能實修,所以無法從往生咒中獲得功德。大多數佛教徒往往有一種誤解,其實也是固執己見,即是都以為往生咒和超拔有關。他們認為,往生咒是只有對去世的人有效果,事實上,他們都理解錯了。往生咒是真正圓融經藏,求得往生淨土的咒語,而且還能求得現世平穩,懂得此咒真正含義之人一定會在意。
  • 往生被
    佛教在線訊 往生被又名「陀羅尼被」。其來源非出自《大藏經》,而系明季密宗盛行,金剛上師為慈悲救世故,集諸佛密咒,以梵文(或藏文)書於布帛,猶似壇場、《藏經》,倘經加持,其效力更不可思議。將此被覆蓋亡者遺體,能令其消業滅罪,陰間眾生見之為一片光明,可免亡者遭宿世冤家、魔障損惱。
  • 佛教:有人一生沒有信仰,臨終時卻能往生,是何原因?
    《阿彌陀經》為念佛人必讀之經,這句「阿彌陀佛」名號很簡單,三歲小孩都會念,但是阿彌陀佛名號的義理,不要說八旬老翁不明白,佛經上講:「唯佛與佛,方能究竟」。阿彌陀佛名號的功德,十方諸佛都說不盡,因為名號就是法界的體性,故名號功德不可思議。一個人在一生當中能念一句「阿彌陀佛」,功德是不可思議的,但是想要自己能現實中就得到利益,就要具備信、願、行,這3個必要條件。
  • 佛教:南無阿彌陀佛的「南無」和「阿」,應該怎麼念,關係到往生
    佛教:南無阿彌陀佛的「南無」和「阿」,應該怎麼念,關係到往生。阿彌陀佛在我國有很大的影響,當然離不開本師釋迦牟尼佛的介紹和大力提倡。我們都知道釋迦牟尼佛是我們娑婆世界,這個時代的一個教主,宣揚佛法,建立佛教。
  • 佛教中的咒語有什麼功德利益?
    咒語,聽著看似非常神秘,你可能會有這樣一些疑問:佛教咒語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我們聽不懂?持誦咒語又有什麼利益?佛教最常用的咒語有哪些?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雖然我們可能並不明白每一句對應的具體意思,但自有諸佛、天神或鬼神等能夠領會。還有人對「咒」字簡單拆解,兩個「口」一個「幾」,口中多持誦幾遍,自有效力。這種說法倒也符合持誦佛教咒語的原則,持咒貴在持之以恆、念念相續,不忘不失,每一次的持誦,都要真誠地呼喚與祈請。佛教中有不少咒語,到底持哪一種最好?
  • 念佛到什麼程度才能往生?
    平常生活的時候都是一句佛號,不眠不休。無論你是什麼工作,工人也好,家庭主婦也好,只要你一心念佛,二六時中都能憶佛念佛。 第二,要修福、修慧。修福,就是我們經濟上不錯的,要扶弱濟貧;修慧,就一定要多聽經聞法,看你跟哪個法師比較有緣。經典裡面講: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少善根沒辦法往生,少福德沒辦法往生,少因緣也沒辦法往生。那麼,如何三個都能具足呢?
  • 念佛人無人助念否往生?
    有人問:如果念佛人臨終昏迷,沒有遇到善知識引導念佛,能往生西方嗎?答:謝謝你的提問,能往生。這個念佛人,是指平時一心專念的人,念念相續、念念不舍、專修念佛,這樣的人就「平生業成,」在他平生的時候,往生就已經定下來了。不管他臨終是怎樣的死法――昏迷、腦溢血、飛機空難等,通通都不受障礙,因為「平生業成。」所謂「平生業成,」就是在我們平常的生命當中,什麼時候念佛了,往生之業就已成就,不等待臨終。為什麼呢?
  • 漢傳佛教八大宗派(簡介)之——淨土宗
    在大藏經中,專談淨土以及帶說淨土的經論,有數百種之多。印度著名馬鳴菩薩,龍樹菩薩,天親菩薩等均有淨土論著,解釋與弘揚淨土法門。淨土宗與禪宗是對中國漢傳佛教影響最大的兩個支派,淨土宗獨尊念佛,以之為一代佛教歸宗結頂之法,所謂「《華嚴》奧藏,《法華》秘髓,一切諸佛之心要,菩薩萬行之司南,皆不出於此。」該宗專修往生阿彌陀佛淨土法門,故名淨土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