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下雨,陸遊寫兩首詩,一首抒發壯志雄心,一首卻在賣萌

2021-01-10 小珏說歷史

在中國歷史上,作詩最多的是乾隆,一生寫了四萬多首詩,幾乎與《全唐詩》收錄的總量相當。然而,他的詩雖多,質量卻不敢恭維,因此從來沒有誰將他視為詩人。正兒八經的詩人之中,產量最豐的據說是楊萬裡,一生寫下了兩萬多首詩,但存世的只有四千多首。因此,大多數人認為,存世詩篇最多的陸遊,才應該算是最高產的詩人。

陸遊目前存世的詩歌就有九千多首,他能寫這麼多詩,一方面源於86歲的高壽,另一方面也是因他才思敏捷。比如在一次大雨之時,他在家中休息,就脫口而出兩首詩,其中有一首您肯定是耳熟能詳,光看前半部分就能背誦起來: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這首詩很熟悉吧,它是入選中學語文課本的常客。在這首詩之中,詩人面對外面的瓢潑大雨,並不能出門,冷得瑟瑟發抖。但即使是這樣躺在孤寂荒涼的野外,它也沒有感到悲哀,因為在他的心目中,這點苦算不得什麼,他還考慮要為國家戍守邊疆。在夜盡時,他躺在床上聽到風吹雨打的聲音,仿佛夢到自己果然騎著鐵甲包裹的戰馬跨越冰凍的河流,奔赴北方的戰場。

其實,詩人寫這首詩的時候,已經六十八歲了。還去到一線打仗是不可能的,但卻這首詩表達了他熾熱的愛國情懷。這種情懷直到他咽氣的那天,也沒有減弱一分,這才有了「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臨終遺言。

這首詩,是何等的豪邁,是何等的盪氣迴腸,讓人難以忘懷。相信很多朋友在學習它的時候,也是熱血澎拜。那麼您還記得它的題目嗎?它就叫做《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二首》,這就是第二首。那麼,第一首呢?是不是更為豪邁?第二首是這樣的:

風卷江湖雨暗村,四山聲作海濤翻。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狸奴不出門。

第一首和第二首完全不是同一個主題,它單單描述了當時的環境。此時的天空昏暗,烏雲沉沉,大風卷著雨水,如同是帶著江湖上的水那麼多,四周山上的譁譁的雨聲,如同是翻江倒海一般的巨響。詩人一個人呆在屋子裡,用溪柴生的小火取暖,披著毛氈,感覺非常暖和。他和貓兒都不願意出門。

這首詩在前兩句之中,還寫得非常有氣勢,光聽聲音,就知道外面確實是風雨大作。然而在後兩句之中,畫風突然一變,詩人慵懶地躺在床上,和貓兒都不願意出門。這句話簡直是這位老人在賣萌一般,現在有人甚至評價,陸遊原來也是一名鏟屎官。

也許有人會認為,這兩首詩並沒有什麼聯繫,只不過是同一天所寫,就將其放在一起,是不是有些牽強。其實,如此安排,可能也是詩人的良苦用心。正因為原本過著的恬淡平靜的生活,有可能會被外敵所打破,正因為國家面臨的危險,讓普通百姓今後可能過不了這種相對安逸的生活。所以,詩人才願意冒著生命危險,繼續為國家戍守邊疆。

前一首詩,就是通過對周圍環境的描述,來烘託後一首詩中波瀾壯闊的凌雲之志。

相關焦點

  • 兩首經典宋詩,一首寫春景,一首寫秋景,第一首作者一詩封神!
    在諸如辛棄疾這樣的「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詞風盛行之下,也有不少的經典宋詩出現,比如我們今天要欣賞的第一首宋詩就是其中的一首。這首詩的作者是南宋的一位僧人,名叫志南。他的生平資料已無記載。他憑藉著這一首詩而一詩封神,被後人皆知。那麼我們就先來欣賞一下南宋志南僧人的這一首《絕句》吧!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宋代:志南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 家中懶貓不願抓老鼠,陸遊急得給取個老虎的名字,還給它寫了首詩
    在宋代文壇裡,陸遊一直被視為文人楷模,後世更是有「亙古男兒一放翁」的說法。但事實上,陸遊其實是個挺矛盾的男人。他既能寫出「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的豪邁,也能吟出「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的痴情,這一點與比他大88歲的蘇軾倒是有幾分相似。
  • 陸遊最經典的一首詩,短短的四句,更是寫出了人生最大的遺憾!
    陸遊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愛國詩人,他心繫天下,更是把自己的一生命與祖國緊緊地聯繫在一起,也正是這樣的一種愛情懷,也使得他內心有了無限的憂愁,一輩子都活在一種深刻的痛苦之中。北宋滅亡了之後,則是在南方建立了南宋,然而我們的詩人,也正是生活在這樣的一個歷史特殊時期,為此他的一生都在為了收復北方的失地而努力,但是後來我們知道,陸遊的這種努力並沒有成功,反而還使得他處處被人打壓,以及遭到排擠,這也令詩人痛苦不已。
  • 陸遊的一首詠物詩,構思精巧,令人遐思
    古詩詞中有很多詠物詩,作者或託物寓意,抒發內心的情感;或描摹情態,表達自己對大自然中景物的喜愛之情。比如杜甫就描寫過桃花,也寫過菊花。可是細心的讀者會發現,少陵野老存詩千首,詠物詩也不在少數,卻唯獨不見描寫海棠花的詩作。原來杜甫的母親名叫崔海棠,詩人為了避諱,所以才別有用心。
  • 陸遊從前線被調回成都,經過劍門關時下雨,寫了一首很傷感的詩
    陸遊這首詩由於情感細膩,充滿了悲天憫人的情懷,令人被大家所喜愛。其實整個南宋時期的文人,他們相對於其它朝代的文人承受了更多的痛苦,這一時期北方大片的領土被金國佔領,只是保住了南方半壁江山,但是對於南宋朝廷來說,卻是從來沒有想過要去收復北方的失地,要去實現祖國的統一,依舊還是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譬如另一位詩人林升就寫過一首《題臨安邸》,還公然諷刺了當時的南宋朝廷:「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 陸遊蔑視權貴的一首詩,與其佩戴九環寶帶,不如與友對酒
    而說起歷史上的愛國詩人,便想到了陸遊,憂慮和家國情懷,是陸遊詩中最常見的一個因素。它們是我國文學史上的寶貴財富,也是愛國主義的一面旗幟,對於後世人有很大的激勵作用,這也是陸遊不同於其他的詩人的原因。陸遊出生後不久,金軍南下,北宋滅亡,小小年紀的他,看到了國破家亡,看到了百姓的流離失所,而自己和家人也在戰亂中四處奔波,金軍的一再南下,沒有折損他的意志,反而催生了他強烈的愛國之情。
  • 白居易韻味無窮的2首詠荷名作,一首寫美女,一首寫小孩兒
    白居易的詩,通俗易懂,總是能用最簡單的語言,營造出貼切的意境,所以深受後人的喜愛。白居易寫過一些描寫蓮花的詩作,但我印象深刻的有兩首,都非常值得玩味,一首是《採蓮曲》,寫採蓮少女的俏皮美麗,詩曰:菱葉縈波荷颭風,荷花深處小船通。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
  • 唐朝有一「懶」詩人,只留下兩首詩,其中一首卻冠絕全唐
    不過,唐朝有一「懶」詩人,他的一生只留下兩首詩,雖然作品稀少,但其中一首卻冠絕全唐,甚至有人稱其為全唐時期最好的詩作。二. 張若虛的千古絕詩這位詩人就是大多數人都知道的張若虛,在語文課本上我們也學過他那首著名的古詩,也就是《春江花月夜》。張若虛一生就只寫過兩首詩,一首是人們不太熟悉的《代答歸夢還》,另外一首就是《春江花月夜》。
  • 清朝詩人徐錫麟的這首《出塞》,堪稱近代經典之作!
    今天,小編要向大家推薦一首非常霸氣的詩,那便是徐錫麟的《出塞》,這首詩寫得很是有氣勢,雖然只有寥寥的數語,但是同樣的不失為一首難得的佳作,讀來更是令人熱血沸騰。出塞清代:徐錫麟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奴出玉關。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這是一首邊塞詩,寫於1906年。
  • 唐代高僧5歲時寫的一首詠花詩,短短20字無一生僻字,卻充滿禪機
    陸遊一生寫了9000多首詩,可謂文壇勞模了,最後也不得不在《文章》一詞中承認「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 春寒料峭,乍暖還寒,3位大咖筆下的「春寒」詩,各有千秋
    此時詩人也正在巴陵(今嶽州)避亂,他看到了春寒料峭中獨立於雨中的海棠,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詩。農曆仲春,氣候變化無常。春寒未盡,日日有風,料峭刺骨。這首詩雖然是寫海棠,其實是寫人。海棠與春寒鬥傲的孤高的品格,其實也是人蘊含自己傲傲風骨。
  • 王安石一首比較冷門的詩,很多人可能沒有讀過,但是同樣寫得很美
    王安石的詩就比較接近宋詩,這一點他做得最好,而且他的作品題材豐富,風格也是很多樣化,一些儘管看似很冷門的作品,那也是寫出了新意,以他這首《燕》來說,那就是一首很有趣的作品,整首詩只是那麼信手拈來,但是每一句又是充滿了詩情畫意,特別是開篇的兩組疊字句,有一種渾然天成之的美。處處定知秋後別,年年長向社前逢。行藏自欲追時節,豈是人間不見容。
  • 張旭的一首詩寫得美輪美奐,驚豔了時光,讓世人很嚮往
    張旭的一首詩寫得美輪美奐,驚豔了時光,讓世人很嚮往(原創) 桃花溪(唐)張旭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如果你讀過陶淵明寫的《桃花源記》,就明白張旭被陶淵明筆下美輪美奐的,似仙境的桃花源美景驚豔了,因喜歡而作此詩。這首詩通過描寫桃花溪的旖旎風光和對漁人的詢問,抒發了嚮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隱隱飛橋隔野煙」,深山野谷,雲煙繚繞,透過雲煙望去,那橫跨山溪之上的長橋,若隱若現,宛如垂掛一條輕紗幃幔,給人朦朦朧朧,亦幻亦真之感,美醉了。
  • 陸遊最有趣的一首小詩,用一包鹽換回一隻貓,報國中途做個鏟屎官
    陸遊一、陸遊的詩贈 貓[宋]陸 遊鹽裹聘狸奴,常看戲座隅。時時醉薄荷,夜夜佔氍毹。鼠穴功方列,魚餐賞豈無?仍當立名字,喚作小於菟。陸遊二、詩與詩人看了這首詩,你有沒有覺得:小老虎很萌,詩歌也很有趣。其實,這首詩是陸遊為數不多一首出圈的詩句。
  • 高適寫在牆上的一首「錯詩」,被不知名路人改一字,成了一首妙詩
    這個成語出自北宋文人陶嶽編著的《五代史補》,講的是這樣一段雅事:當年晚唐著名詩僧齊己寫了一首名為《早梅》的詩,詩中有一句「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他拿去找大詩人鄭谷品鑑,對方於是將他的「數枝梅」改成了「一枝梅」。雖只改了一個字,卻讓整首詩的意境都更加優美,齊己感激不已,稱鄭谷為自己的「一字之師」。本期要和大家說的也是一個一字之師的事。
  • 李白這句詩明明沒什麼水平,卻被陸遊點石成金,寫成一首愛情名篇
    但本期這首李白的詩好像就不是這麼回事了。李白當年讀完陶淵明的《桃花源》,寫下了這首七言詩,說實話與李白的其它詩作相比,這首詩寫得並不算高明,我們來看一看:露暗煙濃草色新,一翻流水滿溪春。可憐漁父重來訪,只見桃花不見人。在李白平生的千首作品中,這首詩算不上有名氣。詩的前兩句寫景,描寫的是桃花源四周的景色,寫得倒是清麗動人,頗有李白詩仙之風。
  • 唐代最著名的六首詠物詩,最後一首最為霸氣
    唐代,是詩歌發展最繁榮的時期,唐詩,代表了唐代最高的文學水平,在那個時期,共湧現出了2536位有名有姓詩人,誕生了五萬餘首詩歌(《全唐詩》收錄詩歌五萬餘首)。據統計,僅《全唐詩》已存詠物詩6261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可見唐詩中存在著不少詠物詩。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唐代最著名的幾首詠物詩。
  • 隋煬帝寫首悽美詩,秦觀馬致遠一人模仿一首,兩首都成了千古絕唱
    會寫詩的皇帝其實不少,詞中之帝李煜、寫了四萬多首詩卻貽笑大方的乾隆,寫下《大風歌》的劉邦等,一個個都令人印象深刻。而本期則要和大家再介紹一位,這就是隋煬帝楊廣。這位名聲不太好的帝王,在寫詩為文這件事上,是很認真的。事實上,楊廣寫詩是因為其喜好古籍。
  • 王維一首詩,寫盡人間離別之苦
    文|青木在一千年以前,出現了一位才華橫溢、風度翩翩的美男子,9歲就能寫下一首非常漂亮的詩文,15歲獨自一人離開山西蒲州,來到長安尋找發展前途,17歲時寫下《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婦孺皆知的詩歌名篇,21歲時進士及第,此後官至給事中,這個人就是被稱為「詩佛」的王維。
  • 陸遊去農家蹭飯,寫了一首詩,開朗明快傳誦千古
    就這樣,陸遊回山陰老家閒居。公元1167年春日的一天,陸遊閒來無事,就去附近的小村莊裡做客,寫下了一首詩,流傳千古。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全詩內容:《遊山西村》宋.陸遊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這首詩首句表現了江南一帶,農村一片豐收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