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則日記裡,香沙芋是一個符號。也許它代表友情,也許它代表鄉愁,也許它代表灰頭土腦、呼吸微弱的生命。也許它什麼都不是,只是被挖掘,被撿拾,被運輸。滾來滾去,滾來滾去,恰巧滾進了一則靖江人寫在長沙的日記。
去年冬天。老同學來長沙。不亦樂乎!喊幾個朋友,一起熱鬧熱鬧。把酒間,說回去寄幾斤家鄉芋頭過來,大家分享。
同學走後不幾日,一個大雨天,來了幾百斤芋頭!
忙乎了好幾天,終於分髮結束。留下幾盒、淋過雨的,自己享用。從冬天吃到春天,沒享用完的發了黴。家人幾次讓扔,沒捨得。
最後實在頂不住,拿出門放車後廂。在四大新火爐之一的城市裡、在汽車上,芋頭們悶了差不多兩個星期。
連續忘了數次後,終於想起。提到辦公室,放在陽臺空置花盆中。澆其它盆栽,間或給它們澆些水。也沒見什麼動靜。
又好幾日沒到辦公室了,今天意外發現:從灰黃的盆、灰黃的土、灰黃的老樹皮下,冒出了兩片綠葉。用家鄉話來說,這該叫芋禾吧。
現在老家種芋頭今非昔比了,據說已經在試管裡進行細胞組培了。我從農村裡出來,讀的是文科,搞不懂這些高精尖的東西。但是在破敗之中,看到柔弱的芋葉,忍不住心生歡喜:香沙芋這東西還真有種,歷經幾許折磨,居然也能發芽!
早先,買過一盆姑婆芋,好聽一點的名字叫做滴水觀音。如今,它在辦公室的另一側,已經長得枝葉分披,很是意氣風發了。想當初,它也是這般細弱的——我的香沙芋禾,你也能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由單薄到豐滿嗎?
獨家原創,歡迎分享,拒絕抄襲。聯繫我們:3240245767@qq.com。關注「靖江日記」,請搜索公眾號「jjriji」或者「靖江日記」,也可以長按下方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