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搬遷,是黨和國家為從根本上解決生存條件惡劣地區貧困人口生存與發展問題而實施的一項「挪窮窩」「拔窮根」工程。近年來,我縣嚴格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要求,把解決貧困戶安居問題作為一項解民憂、惠民生的重要抓手,堅持新建與改舊相結合,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同時搶抓一系列利好的扶貧政策投入,精準施策幫扶,集中力量攻堅,把政策落地轉化為發展動力,著重抓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保持攻堅態勢、強化攻堅責任,提高政治站位、強化黨建引領,以高度組織化推動易地搬遷,破解「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困局,確保移民安置區可持續發展。《我們的十三五》專欄今天播出《搬出大山 「搬」走貧困》
「居住安全是生存之本。莊浪縣南坪鎮通過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將原本在山區、交通不便、居住條件較差的唐山村搬遷至條件較好的川區居住。同時,在家門口辦起了扶貧車間,讓這裡的困難群眾足不出村就能就業賺錢,讓他們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位於北部山區的唐山村立地條件差,部分農戶宅院臨溝臨崖,存在地質災害隱患。莊浪縣南坪鎮科學規劃,在充分調研論證,徵求搬遷戶意願的基礎上,將安置區選址在唐山村河灘地,並結合南坪鎮地處城郊,農戶耕地面積較少,安置區處於縣城總體規劃範圍的實際情況,修建居民住宅樓進行集中安置,徹底改善了群眾居住條件。
受惠於易地搬遷好政策,去年,建檔立卡貧困戶魏麗麗正式告別山裡村,住上了川區安置新樓房。魏麗麗家有五口人,孩子正在上幼兒園,老人60多歲,已不適合乾重活。亮堂寬敞的新居縮短了小孩上學的距離,也減少了租房的麻煩。
南坪鎮唐山村 魏麗麗:「以前走哪裡路遠著不得動彈。現在交通方便,也近了,路就在門口,想出去就一下出去了,說走就走。」
南坪鎮唐山村黨支部書記 蘇正軍:「唐山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總共搬遷167戶。其中,貧困戶80戶,這80戶貧困戶全部搬遷入住,現在生活條件也很好,老百姓也確實很滿意。」
解決了困擾唐山村幾代人住房問題後,如何幫助村民轉型、脫貧,讓他們儘快富起來,便擺在了村黨支部黨員、幹部的前面。南坪鎮結合鎮村實際,多方聯繫,把操作簡單的宮燈製作扶貧車間辦在了村民家門口。村民既能在車間打工掙錢,又能照看老人小孩,還不誤農事。
南坪鎮唐山村 魏麗麗:「手快的都能掙2000多,我手慢就1000多。工資月月發。上多少班也有積分,可以兌生活用品。」
唐山扶貧車間以宮燈製作為主業,不僅及時吸納就近村民務工,還切實為村民增收致富拓寬了渠道。在南坪,像唐山一樣的扶貧車間還有好幾處,共吸納當地貧困勞動力穩定就業170餘人。
搬離故土,移民能不能住得安心,關鍵在於是否有穩定的收入。培育增收產業、引導就業創業是移民搬遷的根本保障。嶽堡鎮實施村社道路硬化、集約土地發展產業、集中培訓促進就業,堅持搬遷安置與增收規劃同步編制,為搬遷群眾就地就近增收創造條件,構築「穩得住、能致富」的產業支撐。
嶽堡鎮南岔村村民 蔡彥軍:「現在方便多了,開農用車有20多分鐘就到地裡了,可以上去種地,老家種著4畝玉米,每畝國家補助500塊錢,家裡還養著牛,玉米青貯以後,每噸補助200元錢,一畝玉米有4噸左右,到新農村以後,還有一個蔬菜大棚。」
搬遷到移民新村,蔡彥軍在鄰近務工的機會也越來越多,現在,加上政府免費投放的6頭牛,還有政府免費發放籽種種植的10畝馬鈴薯,全家有四五種收入來源,年收入超過4萬元。
據了解,「十三五」期間,我縣實施的42處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全面建成,1413戶貧困群眾全部搬遷入住,實施村組道路建設項目172項85公裡,培育了穩定增收產業,確保搬遷戶實現穩定脫貧。
記者:趙軍寶
編輯:張婧 審核:李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