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十三五】甘肅莊浪:搬出大山 「搬」走貧困

2020-10-03 莊浪發布

  移民搬遷,是黨和國家為從根本上解決生存條件惡劣地區貧困人口生存與發展問題而實施的一項「挪窮窩」「拔窮根」工程。近年來,我縣嚴格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要求,把解決貧困戶安居問題作為一項解民憂、惠民生的重要抓手,堅持新建與改舊相結合,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同時搶抓一系列利好的扶貧政策投入,精準施策幫扶,集中力量攻堅,把政策落地轉化為發展動力,著重抓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保持攻堅態勢、強化攻堅責任,提高政治站位、強化黨建引領,以高度組織化推動易地搬遷,破解「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困局,確保移民安置區可持續發展。《我們的十三五》專欄今天播出《搬出大山 「搬」走貧困》

  「居住安全是生存之本。莊浪縣南坪鎮通過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將原本在山區、交通不便、居住條件較差的唐山村搬遷至條件較好的川區居住。同時,在家門口辦起了扶貧車間,讓這裡的困難群眾足不出村就能就業賺錢,讓他們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位於北部山區的唐山村立地條件差,部分農戶宅院臨溝臨崖,存在地質災害隱患。莊浪縣南坪鎮科學規劃,在充分調研論證,徵求搬遷戶意願的基礎上,將安置區選址在唐山村河灘地,並結合南坪鎮地處城郊,農戶耕地面積較少,安置區處於縣城總體規劃範圍的實際情況,修建居民住宅樓進行集中安置,徹底改善了群眾居住條件。

  受惠於易地搬遷好政策,去年,建檔立卡貧困戶魏麗麗正式告別山裡村,住上了川區安置新樓房。魏麗麗家有五口人,孩子正在上幼兒園,老人60多歲,已不適合乾重活。亮堂寬敞的新居縮短了小孩上學的距離,也減少了租房的麻煩。

  南坪鎮唐山村 魏麗麗:「以前走哪裡路遠著不得動彈。現在交通方便,也近了,路就在門口,想出去就一下出去了,說走就走。」

  南坪鎮唐山村黨支部書記 蘇正軍:「唐山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總共搬遷167戶。其中,貧困戶80戶,這80戶貧困戶全部搬遷入住,現在生活條件也很好,老百姓也確實很滿意。」

  解決了困擾唐山村幾代人住房問題後,如何幫助村民轉型、脫貧,讓他們儘快富起來,便擺在了村黨支部黨員、幹部的前面。南坪鎮結合鎮村實際,多方聯繫,把操作簡單的宮燈製作扶貧車間辦在了村民家門口。村民既能在車間打工掙錢,又能照看老人小孩,還不誤農事。

  南坪鎮唐山村 魏麗麗:「手快的都能掙2000多,我手慢就1000多。工資月月發。上多少班也有積分,可以兌生活用品。」

  唐山扶貧車間以宮燈製作為主業,不僅及時吸納就近村民務工,還切實為村民增收致富拓寬了渠道。在南坪,像唐山一樣的扶貧車間還有好幾處,共吸納當地貧困勞動力穩定就業170餘人。

  搬離故土,移民能不能住得安心,關鍵在於是否有穩定的收入。培育增收產業、引導就業創業是移民搬遷的根本保障。嶽堡鎮實施村社道路硬化、集約土地發展產業、集中培訓促進就業,堅持搬遷安置與增收規劃同步編制,為搬遷群眾就地就近增收創造條件,構築「穩得住、能致富」的產業支撐。

  嶽堡鎮南岔村村民 蔡彥軍:「現在方便多了,開農用車有20多分鐘就到地裡了,可以上去種地,老家種著4畝玉米,每畝國家補助500塊錢,家裡還養著牛,玉米青貯以後,每噸補助200元錢,一畝玉米有4噸左右,到新農村以後,還有一個蔬菜大棚。」

  搬遷到移民新村,蔡彥軍在鄰近務工的機會也越來越多,現在,加上政府免費投放的6頭牛,還有政府免費發放籽種種植的10畝馬鈴薯,全家有四五種收入來源,年收入超過4萬元。

  據了解,「十三五」期間,我縣實施的42處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全面建成,1413戶貧困群眾全部搬遷入住,實施村組道路建設項目172項85公裡,培育了穩定增收產業,確保搬遷戶實現穩定脫貧。

記者:趙軍寶

編輯:張婧 審核:李亞平

相關焦點

  • 搬出大山 圓夢小康——甘肅省「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下)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搬出大山 圓夢小康——甘肅省「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下)易地扶貧搬遷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
  • 「「十三五」,我們這五年」新疆葉城:搬出大山天地寬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易地搬遷是解決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實現貧困群眾跨越式發展的根本途徑,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途徑。位於新疆喀什地區的葉城縣是我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十三五」期間,葉城縣紮實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各項工作,近3萬名群眾搬出大山告別絕對貧困。總臺記者來到葉成縣,走進新疆最大的易地扶貧安置區——阿克塔什鎮,我們一起去看看當地百姓的新生活。阿克塔什鎮是一座搬遷新城,現在生活著14000多名各族群眾,主要來自葉城縣的4個山區鄉鎮。
  • 甘肅武都區坪埡藏鄉:搬「身」又搬「心」
    久困於山 搬離大山「阿爸,下面跑得很快的那個白點是什麼?」「不知道!聽說是可以拉人的!」32年前,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上,一對父子靜靜遙望著山下,依稀能看到河水、川壩地,還有一閃而逝的白色汽車。藏鄉特有的彩色經幡迎風搖曳,颯颯作響,逐漸掩去父子兩人未盡的話語,只留下小孩的好奇和不曾察覺的渴望。
  • 【「十三五」,我們這五年】山鄉巨變:出門水泥路 抬腳公交車
    央視網消息 (新聞聯播):「十三五」期間,我國加速鄉村公路建設和公交班車運營。一輛輛便民的公交車開進村裡,解決了廣大農民群眾出行最後一公裡的難題,鄉親們「出門水泥路,抬腳公交車」的夢想成為了現實。
  • 搬出大山,搬進幸福生活
    就是這山色秀美、源遠流長的秦巴山區,卻是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也是多年來陝西貧困人口最集中的地區。安康市下屬10個縣區均為貧困縣;商洛市一區6縣,其中深度貧困縣就有5個,佔全省近一半。「搬下來就是為了孩子,他們應該過上比我們更好的生活。」高巧玲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每天下班去接娃,看著乾淨亮堂的幼兒園,我就覺得很幸福了!」高巧玲說。
  • 「回眸「十三五」」搬出「窮窩」 移來幸福
    漢濱區搬遷辦主任徐興平說:「易地扶貧搬遷是一項系統工程,為了把好事辦得讓群眾滿意,我們始終堅持精準搬遷、精細管理、精準施策。「十三五」期間,共建設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房164.2萬平方米,人均20.12平方米,貧困群眾的居住條件得到了根本改善。同時,面對搬遷群眾的多元住房需求,綜合運用「一院兩制」、插花安置、統籌保障房和商品房建設等政策予以保障,讓搬遷群眾享受到最大政策紅利。
  • 四川喜德縣:搬出大山天地寬
    當地把異地移民搬遷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手段,將成千上萬的貧困群眾從大山上搬遷下來,讓他們過上跟城裡人一樣的生活。在喜德縣光明鎮彝欣社區集中安置點,6層的黃色樓房整齊排列,街道整潔寬敞。32歲的勒爾爾布去年剛搬到新房子,看著滿屋的新家具,忍不住笑意,「這個桌子是國家發的,這個碗櫃也是國家發的。用電、用水特別的方便。」
  • 新華社:甘肅修建7.1萬公裡農村公路實現「村村通」
    甘肅鄉村快速告別山水阻隔,「行路難」漸成歷史。甘肅省交通運輸廳介紹,近5年來,甘肅平均每年建成農村公路1.4萬公裡以上,截至2019年底,全省農村公路裡程達12.09萬公裡。預計到今年底,全省農村公路裡程將達13萬公裡。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節點、村組為網點的農村公路交通網絡已經初步形成。甘肅省山大溝深,交通基礎設施極為落後,長期以來「行路難」是阻礙農村脫貧的一大攔路虎。
  • 搬出山溝溝 踏上致富路[圖] - 中國三門峽網 - 三門峽市委宣傳部...
    走出大山後,易地扶貧搬遷戶新生活過得怎麼樣?1月5日,本報記者走進陝州區幾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與搬遷戶進行了交流,下面是他們的故事。    以人為本「搬得出」    「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脫貧致富有決心,結對幫扶暖人心」「摘掉窮帽子,幸福一輩子」 ……陝州區易地扶貧搬遷社區,一條條標語鮮豔奪目。
  • 海南日報數字報-搬出窮山窩 敲開幸福門
    儘管鄉土難離,但為了呵護生態,讓村民過上好日子,2017年元旦,道銀、坡告2個自然村共計3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從位於鸚哥嶺深處的「窮山窩」搬遷至銀坡村,自此告別了大山深處的茅草房和鐵皮屋,過上了新生活。  一次變遷:  搬出「窮窩」過上新生活  高峰村有多偏遠?
  • 甘肅莊浪:創機制建平臺 破解貧困瓶頸
    近年來莊浪縣積極探索,大膽實踐,提出了整體工作「黨委政府行政推動、產業發展公司化運作、組織生產專業合作社實施、貧困群眾入社入股分紅縣上縱深推進「三變」改革規範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運營,全縣入股貧困群眾3.46萬戶,入股資金3.28億元,近三年貧困群眾累計分紅9,800萬元,有力助推了全縣脫貧攻堅進程。
  • 「十三五」期間,河洛山鄉六萬餘名深山區群眾挪窮窩、換窮業、拔窮根
    可當「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是走,還是留?柴金娥選擇「走」。嵩縣黃莊鄉養育村,並不像它的名字一樣,能讓生活在這裡的鄉親們衣食無憂。「四十五裡養育溝」裡滿眼是山,柴金娥在這山旮旯裡掙扎了大半輩子,依然一貧如洗。
  • 西海固翻越貧困大山
    1個多月前,隨著最後一個貧困縣——西吉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寧夏終於翻越了壓在頭上千百年的貧困大山。「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近年來,我們創新扶貧方式,凝聚各方力量,向貧困發起了總攻。」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常委、固原市委書記張柱告訴記者。
  • 加拿大僑領向甘肅貧困地區捐贈20輛救護車
    著名愛國僑領、加拿大翡翠國際工業總裁、加拿大國際商會主席陳沙立先生今天(11日)為我省(甘肅)貧困地區捐助20輛救護車。副省長張廣智出席捐贈儀式並講話。國僑辦副主任任啟亮出席捐贈儀式。在國務院僑辦的支持下,陳沙立倡議發起了「僑愛工程——陳沙立先生救護生命萬裡行」項目。
  • 脫貧攻堅在行動:天津多舉措幫扶甘肅貧困地區
    按照中央統一部署,天津市對口幫扶8個地方82個縣(市、區),其中,結對幫扶甘肅、河北承德、新疆和田、西藏昌都、青海黃南的50個縣。會上,天津市對口支援甘肅工作前方指揮部總指揮袁新河向新聞媒體介紹近年來天津助力甘肅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有關情況。
  • 廣西「十三五」總投資740多億元解決貧困山區「行路難」
    周新慧 攝中新網南寧1月11日電(楊陳 彭曼 許乃騰)曾經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多路陡,一道道天塹長期制約著廣西貧困山區的發展。記者11日從廣西交通運輸廳獲悉,「十三五」期間,該廳總投資742.61億元(人民幣,下同),實施1.4萬個項目,加速解決建路、建橋、通客車等阻礙民眾發展的交通難題,助力脫貧攻堅。
  • 莊浪方言古韻:女媧與女娃
    莊浪方言古韻:女媧與女娃文春霞男權語境中,生為女子,一般不用特意教導便能守本分,知進退。男女有別,最能體現這一根本的是千古綿延的語言。語言如無處不在的空氣,如日夜不息的江河,一個生命從一出世,便被浸潤、雕琢為兩類:陽剛與陰柔。最顯而易見的,是男孩女孩名字的差異。
  • 伊利創中國小康牛奶行動甘肅捐贈最高紀錄 貧困地區兒童營養關愛...
    根據甘肅扶貧實際情況,伊利集團從今年年初起分別向蘭州、平涼、臨夏回族自治州、白銀等重點區域中小學生,提供了價值240萬元、40000箱、共計960000盒伊利學生奶,實現了對甘肅貧困地區兒童整年度的營養健康關愛。在繼今年4月份向平涼市崆峒區捐贈價值超62萬元、10400箱學生奶後,伊利此次向蘭州紅古區、平涼崆峒區、白銀會寧縣、臨夏積石山縣,捐贈了價值近178萬元,29600箱學生奶。
  • 大山裡的孩子來信了
    「您來支教的那一個星期,為我們打開了一個充滿快樂的世界。是您讓我知道了音樂的魅力,就像您所說的,唱一唱歌,心情也就能瞬間變好了。您和其他支教老師讓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有多美麗、多大,也讓我明白了,我們只能努力的讀書才能實現去外面走一走、闖一闖。」
  • 香港善款助甘肅貧困地區十萬人擺脫「水荒」
    香港善款助甘肅貧困地區十萬人擺脫「水荒」 2014-09-02 16:39:01  這裡是被稱為「苦瘠甲於天下」的甘肅定西市,「十年九旱」致其成為中國貧困程度最深的地區之一。長期以來,飲水一直是當地民眾的「頭號難題」。  2007年以來,一批香港慈善基金會和愛心人士相繼捐贈1200餘萬港幣扶持當地民眾修建水窖和安全飲水項目,目前已有超過10萬人擺脫了「水荒」。期間,亦有來自臺灣和澳大利亞的少量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