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穿的絲綢衣服,原料大多來自這幾種蠶!

2021-01-09 百度百科

你穿的絲綢衣服,原料大多來自這幾種蠶!

蠶,是蠶蛾的幼蟲,絲綢原料的主要來源,在人類經濟生活及文化歷史上有重要地位。家蠶的蟲及蛹可以食用,並有食療功效。那世界上吐絲最有價值的10種蠶都有哪些呢?

桑蠶

以桑葉為食料的吐絲結繭的經濟昆蟲之一

又稱家蠶,簡稱蠶,是以桑葉為食料的吐絲結繭的經濟昆蟲之一。桑蠶屬鱗翅目,蠶蛾科。桑蠶起源於中國,由古代棲息於桑樹的原始蠶馴化而來,與中國現今食害桑樹的野桑蠶同源,染色體都是28對。蠶蛾幼蟲,吃桑葉,在化蛹前吐出作繭用的大量蠶絲是重要的紡織原料。

虎蠶

性溫和,可與其他種類家蠶混合飼養

也稱虎斑蠶,斑馬蠶,老虎蠶,通常稱為「虎蠶」。寡食性昆蟲,幼蟲期喜食桑科植物,尤其是桑樹葉。一般為一化性,即1年僅孵化一次。在長江流域地區,自然情況下,蟲卵在4月上中旬自然孵化。經過約23-28天的人工飼養後,幼蟲結繭化蛹,再經過9-15後成蟲羽化破繭而出,成蟲交尾產卵後死去。

柞蠶

蟲體可食用,可做藥材

鱗翅目大蠶蛾科柞蠶屬。古稱春蠶、槲蠶、櫟蠶,也叫山蠶。一種吐絲昆蟲 ,因喜食柞樹葉得名 。繭可繅絲 ,主要用於織造柞絲綢,蟲體可食用,可做藥材,是我國特有的一種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昆蟲資源。柞蠶起源於我國山東省魯中南地區,其繭絲的產量僅次於家蠶。

蓖麻蠶

產絲的重要蠶種之一

又稱印度蠶木薯蠶,是蠶的一個品種。它原是野外生長的野蠶,食蓖麻葉,也食木薯葉,鶴木葉、臭椿葉、馬松葉和山烏柏葉,是一種適應性很強的多食性蠶。現在是在野外生長,由人工放養,也有在室內由人工放養的。

天蠶

絲為高級紡織原料

是指鱗翅目大蠶蛾科的中國天蠶。又名山蠶。日本稱日本柞蠶。一種吐絲昆蟲。絲為高級紡織原料。一化性,完全變態。幼蟲4眠5齡,全齡50~60日。1齡幼蟲體黃綠色,2齡起呈綠色。成蟲多為橙黃色。

琥珀蠶

琥珀蠶絲屬性優良

學名鉤翅大蠶蛾,鱗翅目大蠶蛾科柞蠶屬昆蟲,一般生長在雅魯藏布江流域、喜馬拉雅山脈東部的丘陵氣候條件下,主要分布在印度的阿薩姆邦(Assam)和與之相鄰的緬甸部分地區,在我國雲南也廣泛分布。琥珀蠶絲具有天然的金黃色,有光澤,強伸力好、吸溼性強,耐洗,不易褪色。

樟蠶

是害蟲,影響樹木生長

鱗翅目大蠶蛾科昆蟲,一種野生吐絲昆蟲,又稱楓蠶。其絲可製成蠶腸線和優質釣魚絲,故稱漁絲蠶。一化性,完全變態,以蛹越冬。樟蠶食葉的植物種類很多,主要有樟樹、楓樹、柜柳、野薔薇、沙梨、番石榴、紫殼木及柯樹等,食樟樹葉者,絲質最優,食楓樹葉者絲質較差。

烏桕蠶

吐絲結繭的經濟昆蟲之一

又名大山蠶、大烏桕蠶。分布於中國、印度、日本、緬甸、越南、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等國。中國主要分布於華南,以廣東、廣西、福建等省區的山區為多,江西、四川、雲南、臺灣等處也有發現。2化或3化,蛹態越冬。從4-11月為飼養季節。成蟲翅展達25-30cm左右,是蛾類中最大型的1種,有「蛾王」之稱。

柳蠶

其絲有細而耐腐的優點

柳蠶成蟲稱燕尾蛾、水青蛾、綠翅天蠶蛾、飄帶蛾,屬鱗翅目,大蠶蛾科。柳蠶在世界上主要分布於東亞和東南亞,中國國內分布在浙江、江蘇、河北、河南、北京、江西、湖北、湖南、廣西、廣東、四川、臺灣等地。柳蠶能吃多種植物的葉子,主要食楓楊、雪柳、烏桕、喜樹、蘋果、梨等葉子。柳蠶為絹絲昆蟲,優質繭可抽300m長的絲,有細而耐腐的優點。

作者:一個樂觀的麻瓜

相關焦點

  • 把蠶寶寶變成絲綢,總共分幾步?
    大家小時候應該都養過蠶寶寶。說實話,由於繁殖力太驚人,導致我至今不敢正面回憶。當時我和父母都看著一堆蠶繭憂心,一旦產卵孵化,那就是幾何倍數增加的蠶寶寶,而且我們當地覺得丟掉蠶寶寶是造孽,所以不養了都是丟蠶繭或蠶籽的。 最近在知乎看到一個問題,如果家裡有一些蠶,要如何把它變成絲綢呢?
  • 【科普知識】從蠶到絲綢,會經歷些什麼?
    【科普知識】從蠶到絲綢,會經歷些什麼?咱們再熟悉不過了比如真絲衣服、蠶絲被、絲綢繡品絲綢製品用起來柔軟舒適深受大眾喜愛那你知不知道從蠶到絲綢的歷程呢?
  • 維舟:桑樹是神樹,蠶是神蟲,絲綢由此而來
    這在當時的確是中國文明一項極不尋常的特點,因為自從人類脫離野蠻狀態製作衣裳起,世上絕大多數部族穿的是動物皮毛(或使用毛紡織技術),東亞古代還長期利用植物纖維(麻、葛或芭蕉,棉紡織則相當後起),但利用蠶絲的,在長達幾千年的時間裡就只有中國人。雖然遠古時代的中國人穿衣也兼用皮毛和植物纖維(《韓非子·五蠹》稱堯「冬日麑裘,夏日葛衣」),但對後來的中國文明產生深遠影響的無疑是絲綢。
  • 創造與魔法蠶哪裡多 蠶的具體用途有哪些
    > 沒有蠶絲是做不成衣服的,想要蠶絲,要先做一個蠶架,蠶架所需材料少但是作用可是很大的: 蠶架:木頭*20+植物纖維*40 ——— 1、絲綢 絲綢是做絲綢衣服必備的物品; 5個蠶絲合成一個絲綢; 2、絲線 絲線是做很多衣服都需要的物品; 3個蠶絲合成一個絲線; ————蠶絲/絲絲服裝———— 1、喜氣洋洋上裝和喜氣洋洋下裝: 一件需要50絲線,也就是150蠶;衣服褲子就需要300蠶
  • 絲綢 剝繭抽絲的華麗發明
    吳學軍絲綢是人類最美麗的霓裳,華夏民族這個重要的發明不僅為世界造就了一種華麗的織物,而且開闢了著名的絲綢之路。五千年前「嫘祖始蠶」對於國人來說,蠶並不陌生,巴金在《春蠶》中寫道:「我們家門口有幾株桑樹。春天一到,桑樹剛發出新芽,母親就照例拿出幾張蠶種來。每張蠶種不過一尺見方,上面布滿了比芝麻還小的褐色的蠶卵。
  • 蠶吐出的絲一定是白色的嗎?實圖說明蠶絲也有五顏六色
    蠶吐出的絲一定是白色的嗎?實圖說明蠶絲也有五顏六色蠶,可能很多九十後的同學沒真正見過,只知道蠶絲是蠶吐出來的,其實蠶是一種昆蟲,肉乎乎的,很多隻腳,有點嚇人,有些女生還不敢摸呢,但習慣了,就覺得蠶寶寶十分可愛。蠶在成蟲期是有翅膀的,叫做蠶蛾。
  • 江科大蠶研所這兩對蠶寶寶厲害了
    據了解,家蠶新品種「華康2號」以目前長江流域及長江以北廣大蠶區使用量最大的夏秋用品種秋豐、白玉為育成親本,採用導入抗病主效基因,再回交多次親本恢復經濟性狀,然後用1雄與2種雌交配的方法,實現抗病顯性主基因純合固定與抗性檢測同時進行,將抗家蠶核型多角體病毒基因高效導入目標品種,育成對血液型膿病具有高度抵抗且抗性穩定遺傳的實用品種。
  • 五年級作文:蠶的一生
    同學們,你們知道蠶嗎?你們知道蠶是一種「變態」的動物嗎?蠶祖輩的一生都要經過四個階段:卵、幼蟲、蛹、成蟲。當母蠶蛾下出卵後不幾天便會死去,也許不能陪伴自己的孩子長大是母蛾一生的遺憾吧!那卵是透明的,像一個個透明的小水球。每一個交尾後的母蛾能下500多顆卵。
  • 為什麼古代中國出產絲綢,古代西方卻不能出產?西方不養蠶嗎?
    絲綢是古代中國的特產之一,代表著中國文化的高雅與大氣。在傳說時代,公元前4000年的時候,皇帝的妻子就已經學會教人養蠶寶寶來。吐絲製造絲綢做的衣服了。而絲綢也作為中國獨有的衣服布料,成為了世界各國羨慕的對象。
  • 這件衣服重不到1兩,摺疊後放火柴盒裡,專家:13年才複製成功
    自從5000年前的中國人開始養蠶、抽絲、紡織成絲綢以後,絲綢幾乎成了中國的代名詞。畢竟我們可以把蠶絲做成舒適精美的服飾,暢銷國內外,並且由此誕生了幾千年文明的絲綢之路。起初的絲綢很粗糙,後來技術進步,絲綢做成的衣服也越來越輕盈華麗。
  • 蠶寶寶吃了石墨烯之後吐出了「超強」絲
    清華大學化學系副教授張瑩瑩介紹,這並非她所在團隊的「首創」,為了讓蠶絲「天生」不一樣,韓國科學家、中國的科學家,此前都曾開展過類似實驗。研發適用於可穿戴電子設備的材料,是張瑩瑩的主攻方向之一。在她看來,絲綢作為一種親膚的天然材料,是做可穿戴電子設備的首選。作為可穿戴電子設備的材料,不僅對強度、韌性有要求,同時還要具備導電的性能。
  • 中國古代養蠶和絲綢生產的詳細步驟
    原標題:中國古代養蠶和絲綢生產的詳細步驟 讓古中國為世人銘記的,一是瓷器,一是絲綢。為何是「絲綢」?大唐長安的公主為你講述「絲」的故事。中國女性,在養蠶活動中起了什麼作用?
  • 蠶寶寶生長全過程
    有三對足,尖尖的和後面腹部的足不一樣,蠶的腹足上有一個個的小鉤子,你把蠶拿在手裡的時候,它的腹足就會牢牢的鉤在你手上,像是一個小吸盤,很難拿下來,對了它的尾巴上還有一對尾足呢。在腹部的前幾節身體上每邊都有一個黑色的「圓片」,這就是它的鼻子——氣孔,它們都靠這些小孔呼吸呢,而且在呼吸的時候,它們的背上有一條會時粗時細的線,是「背脈管」,這就是蠶寶寶「輸送血液」的地方。
  • 蠶寶寶吃了石墨烯之後 竟吐出了「超強」絲
    清華大學化學系副教授張瑩瑩介紹,這並非她所在團隊的「首創」,為了讓蠶絲「天生」不一樣,韓國科學家、中國的科學家,此前都曾開展過類似實驗。研發適用於可穿戴電子設備的材料,是張瑩瑩的主攻方向之一。在她看來,絲綢作為一種親膚的天然材料,是做可穿戴電子設備的首選。作為可穿戴電子設備的材料,不僅對強度、韌性有要求,同時還要具備導電的性能。
  • 等你睡遍中國絲綢圖鑑 絲綢小鎮內這片唐風度假別墅美如仙境
    如果溼地夠大、生態夠好、文化夠豐富,定還會有幾棟特別的房子。>是一部可以睡的『中國絲綢圖鑑』。那麼,這個藏在絲綢小鎮深處的別墅,應該長什麼樣?走進酒店大廳,你定會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反正無論什麼姿勢,總有絲綢般滑爽體驗。窗外這一角,蠶寶寶結繭的畫面被放大,掛在房簷下,別有野奢溫馨之感。
  • 不是絲綢,勝似絲綢,這件唯美漂亮的枯葉蝶裙裝送給你!
    這首歌曲將枯葉蝶的一生描繪的淋漓盡致,將那種悽慘哀怨的意境描繪的也是十分傳神,那枯葉蝶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到底有多美呢,我們的一位設計師對此充滿好奇,更是痴迷於枯葉蝶的美麗,所以從中找到了設計靈感,設計出了這樣的一件服裝,今天我們推薦給大家。圖片中的這個女孩兒,穿了一身黑白斑點連體裙,乍一看,這身連體裙就好像是枯葉蝶一般栩栩如生。我們會發現這個料子採用的是特別常見的絲綢混紡。
  • 蘇州絲綢博物館喊你領養蠶寶寶
    昨天(4月24日)上午,2018年「美麗蛻變·蠶寶寶領養計劃」啟動儀式在蘇州絲綢博物館舉行。    本次活動由蘇州絲綢博物館主辦,旨在為未成年人提供科學、豐富的蠶桑科普知識,同時也讓他們在領養過程中,通過親身實踐積累知識,感悟春蠶到死絲方盡的辛勞。
  • 世界上吐絲價值比較高的十種蠶!
    世界上吐絲價值比較高的十種蠶!蠶是蠶蛾的幼蟲,絲綢原料的主要來源,在人類經濟生活及文化歷史上有重要地位,原產中國北部,主食為桑葉,也可用鵝菜補充。那世界上吐絲比較有價值的10種蠶都有哪些呢?桑蠶以桑葉為食料的經濟昆蟲之一桑蠶屬鱗翅目,蠶蛾科,桑蠶起源於中國,由古代棲息於桑樹的原始蠶馴化而來,與中國現今食害桑樹的野桑蠶同源,染色體都是28對。蠶蛾幼蟲,吃桑葉,在化蛹前吐出作繭用的大量蠶絲是重要的紡織原料。桑蠶是完全變態昆蟲,一生經過卵、幼蟲、蛹、成蟲等四個形態上和生理機能上完全不同的發育階段。
  • 蠶繭都是白色的,廣東蠶桑絲織文化研學基地的蠶結出彩色蠶繭
    見過蠶繭的人都知道,蠶結的繭都是白色的,但是哪天有蠶結出彩色繭,那不逆天了,肯定會讓人以為是外星生物。這段時間,位於西樵山下南海絲廠的廣東蠶桑絲織研學基地的蠶就變身為「外星蠶」,它們竟然結出彩色的繭出來,遊客驚呼以後絲綢不用染色了。
  • 領讀人周暘|10年與5000年,她如何尋找絲綢起源
    我今天要講述的是,中國絲綢博物館的研究團隊如何用十年時間來追尋5000年的絲綢起源。距今五千年前,人類在美索不達米亞、古埃及、印度、中國,以及中美洲分別發展出獨特的文明,在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我們現在穿的衣服,大多是化學纖維製成的紡織品,例如錦綸、滌綸、人造棉等。在此之前,人類能夠熟練使用的紡織纖維都是大自然的饋贈,那就是絲毛棉麻等四大類天然纖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