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到,農諺:雪打臘月頭,瘦馬不瘦牛,啥意思?為啥馬瘦?

2021-01-16 老張侃三農

唐代詩人杜甫有詩: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洩春光有柳條。意思簡單:往年臘八,冰天雪地,距溫度回升有段時間。今年臘八,冰融雪消,山野中萱草冒出嫩芽,柳條在微風中搖曳。

今日農曆臘月初一,距2021年剩一個月時間。進入臘月,意味著冬季快結束,春季拉開帷幕。現在既是三九,也是小寒,正是整年中最冷時期。日常生活,要注意保暖,避免溫度變化,給身體帶來病痛。年紀大的老人尤其要保暖,老人身體素質差,寒冷天氣最易生病。

農諺:「雪打臘月頭,瘦馬不瘦牛」意思很簡單:臘月初下雪,家裡馬會瘦,而牛不瘦。牛馬是古代重要生活工具,牛用於農業生產,是生產力代表,馬用於日常出行,是交通工具代表。二者定位不同,雪打臘月頭,得到待遇就不同。

寒冬時節,牲畜飼料缺乏,牛馬飼料供應緊張。面對飼料供應緊張,主家人會保證牛飼料,而馬飼料供應量會減小。待冬季結束,牛能保持入冬時體重,能立刻投入到生產中,馬體重會下降,耐久力不如入冬前,不能遠行。同樣是牲畜,冬季待遇卻是天上地下,根本原因是定位不同。

用途來看,牛是生產力,開春就要投入到耕作勞動中,馬是交通工具,開春溫度尚低,人們不會遠行。食性來看,牛對飼料不講究,粗細都吃,馬對飼料很講究,只吃精飼料。地位來看,六畜排名是豬和牛、羊、馬、雞、狗,牛在馬前,說明牛地位比馬高。綜合以上三點看,馬在冬季變瘦是必然,牛能獲得飼料的前提是開春就投入生產。

我國是農耕文明,牛有極高地位。六畜中只有牛是生產力,其餘都是食物或者消耗品。假設有選擇題,冬季一百斤飼料肯定是先保證牛供應,而不是馬。真的遇到大饑荒年,人們先吃的是馬,最後吃的是牛。某種程度上,馬是詩和遠方,能載著人到達想去的地區;牛是現實生活,詩和遠方再好,都不如吃飽飯實在。

從另個角度看,同樣能解釋通。雪打臘月頭,說明冬季寒冷,是冷冬,不然早就冰雪消融,萱草冒頭,柳枝搖擺。冷冬對農業生產有利:一是土壤中的病蟲害會被凍傷,春季不會破壞莊稼生長;二是雪覆蓋在莊稼上,形成天然保溫層,能避免凍害產生;三是發生春旱,冰雪消融,能減小春旱對莊稼生長影響。冷冬預示莊稼豐收,莊稼豐收,牛作用就更大,自然要給牛多吃飼料。

農諺:「雪打臘月頭,瘦馬不瘦牛」是古人生產經驗的總結,放到現代社會不是很適宜,因此要辯證對待。牛馬不再是生產生活工具,主要是肉類製品,現代機械代替牛馬原有的工作。啟示是: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不被社會淘汰,不然被社會拋棄都不知道原因。

相關焦點

  • 俗語「雪打臘月頭,瘦馬不瘦牛」,為啥?告訴你不知道的秘密
    導讀:臘月已到,農村有俗語說,「雪打臘月頭,瘦馬不瘦牛」,為啥?告訴你不知道的秘密!今天已經是公曆2021年的1月14日、農曆庚子年臘月的初二。臘月一到,不只是距離辛丑年春節的時間不遠了,就連一些涉及臘月和天氣狀況的農諺俗語也一同被農村人更多的提及和議論起來。
  • 農村俗語「雪打臘月頭,瘦馬不瘦牛」是什麼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今天已經是農曆臘月初二,距離過年還有不到30天的時間。臘月的到來,不僅意味著離年關越來越近,同時也意味著最冷的月份已經到來。臘月最為全年最後一個月份和最冷的一個月份,在農村中關於臘月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雪打臘月頭,瘦馬不瘦牛」,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臘月到,俗語「臘月初一雪淋頭,來年耕牛不停歇」,啥意思?
    導讀:今日進臘月,俗語「臘月初一雪淋頭,來年耕牛不停歇」,啥意思?今天正式進入臘月了,但是要記住,是2020年的臘月初一哦,因為在陰曆年中,我們現在還沒有進入2021年。今天是臘月初一,密那裡下雪了嗎?被雪淋頭了嗎?
  • 臘月將至,「臘月見三白,來年好收麥」是啥意思?有道理麼?
    過了陽曆年,臘月將至,也進入2021辛丑無春年春節倒計時。老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就是指每年農曆的最後一個月。只是臘月並不一定單指農曆十二月,因為一旦農曆一年中出現兩個十二月,則第一個月叫「十二月( 臘月)」,第二個十二月叫「閏十二月( 閏臘月)」。
  • 臘月到,俗語「臘月初一下,甕裡米生蟲」,啥意思?
    導讀:臘月到,俗語「臘月初一下,甕裡米生蟲」,啥意思?年底了,這日子過得真快,早晨吃飯的時候我爸說今天到臘月初一了,我還真沒有注意,我只知道今天是1月13號,孩子學校快放假了。今天已經到臘月初一了,離過年的正月初一剛好就一個月。這也是農曆2020年與2021年即將要交節的時間了。我們只有一個月時間就要到來辛丑牛年了。農民可以利用臘月初一的天時來預判來年莊稼的收成情況,當然,2021年是牛年,俗話說「牛馬年,廣種田」,牛年年景本來就是一個很好的年景,我們來看看人們怎麼從臘月初一這天天氣來預判來年收成情況。
  • 臘月到來,農村俗語「臘月遇三白,豬狗不吃黑」,啥意思?
    今日正式進入臘月,人們常說「進入臘八就是年」,很顯然現在距離過年越來越近了。農村到處都充滿了過年的熱鬧氣氛,而這時候外出打工的人們也陸陸續續返鄉。今年冬季比較寒冷,如今正是處於三九四九階段,人們常說「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三九四九冰上走」。
  • 臘月到,俗語「臘月雷,遍地賊」,啥意思?
    導讀:臘月到,俗語「臘月雷,遍地賊」,啥意思?今天終於進臘月了,這一年也要快結束了,新春佳節也要快到了。當我還是小孩的時候,特別期待臘月,因為到了臘月,家裡就開始準備新年好吃的,還有就是可以買衣服,買新鞋子,新年穿新著實讓我的童年生活很高興。
  • 臘月將至,農村俗語「男怕五月,女怕臘月」,為啥女人怕臘月?
    導讀:臘月將至,農村俗語「男怕五月,女怕臘月」,為啥女人怕臘月?隨著小寒節氣的到來,距離臘月的腳步也越來越近,現在正處於三九階段,也是全年之中最為寒冷的季節。農村老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三九是全年氣溫最低的時間段。
  • 農村俗語「馬驢同槽,瘦馬不瘦驢」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二、馬驢同槽,瘦馬不瘦驢馬驢同槽,瘦馬不瘦驢」說的是養殖牲口,以前在農村,幾乎每家都會養上一兩頭牲口,數量不多,卻是農田裡的好幫手,耕地、拖車一些體力活都得靠它們,牲口養好了,糧食就多了,所以,把牲口照顧好特別重要,在農村,農民經常會把馬和驢圈養在一起,省地方又節約草料,但是時間長了,發現驢越長越壯了,可是馬卻越來越瘦,這是為啥?
  • 今天臘月初三,「臘雪是寶,春雪是草」是啥意思?臘月下雪多嗎?
    農村俗話:「臘雪是寶,春雪是草。」這句農村俗語的字面意思非常好理解,那就是臘月也就是農曆的十二月下的雪是寶,立春以後下的雪,就像草一樣沒有多大的價值。「瑞雪兆豐年」、「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等等俗語,這些農村俗語都說明了,冬天下雪是非常好的,尤其是在寒冬臘月下了大雪,對於農作物是非常有利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 農村俗語「馬驢同槽,瘦馬不瘦驢」,為啥這樣說?有根據嗎?
    以前,農業生產還沒有機械化,大家種地全靠人力,其實那時候農村人家有不少養牲口的,能幫著幹些活,像牛、馬、驢以及騾子等等,那時候這些牲口是特別寶貴的,是農民家裡的一大筆財產,要是被人偷了,或者是生病死了,家裡面的就特別著急,花錢請醫生也是常事,平常餵養更是小心翼翼。
  • 農村俗語:「馬驢同槽,瘦馬不瘦驢」原來是這樣
    農村俗語:「馬驢同槽,瘦馬不瘦驢」說的是啥意思呢?在過去作為農業生產主要的動力,牲畜是非常重要的財務,高頭大馬,大個叫驢是作為財富在家庭之中有著顯著的地位,而且這些牲畜最主要的用途是在缺少機械化的年代,確實是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馬和驢也是農村非常多見的牲畜。
  • 農村俗語『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之所以流傳千年,肯定有他存在的意義,這些俗語凝聚著先人們的智慧,由於是農村俗語,所以書本上很少能看見,生活在農村,就會發現這些俗語無時不刻的被傳誦著,比如這句『俗語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啥意思?有道理嗎?
  • 俗語:馬驢同槽,瘦馬不瘦驢,是什麼意思?為何馬瘦驢不瘦?
    農村跟城市不一樣,城市裡人吃畜禽肉,農村人得養,農村人若是不養,城裡人就得挨餓。所以農村裡也有很多關於家畜家禽的諺語,就像這句俗語「馬驢同槽,瘦馬不瘦驢」就是一個典型例子。馬也好,驢也罷,都是農村人常用的交通工具,馬更是戰爭年代騎兵不可或缺的坐騎。
  • 正值臘月,農村俗語「臘月立春頭,狗豬不吃黑」,今年啥時立春?
    導讀:正值臘月,農村俗語「臘月立春頭,狗豬不吃黑」,今年啥時立春?現在正值寒冬臘月,也是全年最為寒冷的季節,隨著大寒的臨近,春節也在不遠處向我們招手,今年的大寒節氣恰逢臘八節,大寒和臘八是在同一天,臘八是固定的,每年的農曆臘月初八就是臘八節。
  • 在農村,老人常說:「馬驢同槽,瘦馬不瘦驢」什麼意思?
    在農村, 老人常說:「馬驢同槽, 瘦馬不瘦驢」什麼意思?以前在農村的時候,就比較嚮往城市東紅酒綠的生活,而在城市呆久以後小編還是挺想念以前在農村的生活,在農村不僅僅是因為環境優美,而且主要還是人情味重,不像在城市都是關起門來過自己的生活,也許在那裡住了十幾年,然後連自己隔壁的主人叫什麼都不知道。
  • 農村老話:馬驢同槽,瘦馬不瘦驢。是啥意思?為啥會馬瘦驢不瘦?
    一、馬的生理特性1.嗅覺馬的嗅覺非常發達。它一般會以「聞」的方式去感知近距離的陌生物品或動物。並且,馬能夠通過嗅覺遠距離辨別大氣中的微量水汽,從而使之能夠尋覓到幾裡地以外的水源和草地。因此,許多人把馬稱為「嗅覺大師」。2.視覺馬的視覺很差,應該說,它的眼睛是信息感知能力最差的器官。這主要是由於它的眼球呈扁橢圓形,眼軸的長度不良,物象很難在視網膜上形成焦點。因此,馬的眼睛裡只有模糊的圖像。這就使得馬會成為了「傻大膽」,在遇到靜止不動的毒蛇時也敢「從容面對」。
  • 臘月將至,農村俗語「臘月遇三白,豬狗也吃麥」,今年有沒有白?
    導讀:臘月將至,農村俗語「臘月遇三白,豬狗也吃麥」,今年有沒有白? 馬上就要迎來臘月,按照農村的說法進入臘月就是年。寒冬臘月也是全年最冷的時刻,這段時間北方地區天寒地凍滴水成冰,屋簷下的冰凌看上去就像是一副帘子。
  • 農村老一輩常說的「馬驢同槽,瘦馬不瘦驢」,蘊含怎麼樣的道理?
    它不僅「摭千古之慮,成一家之言」,而且是「逸文不墜於世,奇言不絕於今」,去雅取俗,口傳心授,流傳極廣。它在歷史上名稱繁多,如邇言、俚語、俗言、俗諺、諺語、直語、鄙語、善言、常語、鄙言等等。民間方言俗語中存有大量的俗語,言簡意賅,寓意深刻,比喻形象,鮮明生動。
  • 臘月將至!農村俗語「臘月暖六月旱,臘月打雷衣減半」,這話啥意思呢?
    這話說今年是不知不覺地又是一年過去了,現在已經是進入到了2021年的1月份,要是按照上年的年份來說,這個月是也是進入到了春節的月份,但是今年和上年是不一樣,今年沒有閏月,所以說今年的春節月份在2月份,也是和往年的年份是一樣的,2020年也是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值得大家回憶的一年,不過從迎來了2021年以後,那麼一切都將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