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遵義,很多人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遵義會址,遵義會址又因遵義會議而生,遵義會議的重大意義是在危難的關頭挽救了紅軍,保存了中國革命的精華。是我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確領導,它是中國共產黨走上成熟的標誌。
今天小編告訴大家,在遵義市習水縣的一個千年古鎮,土城鎮,一樣的很出名,因為土城除了是一個有著紅色傳承的千年古鎮,她還有一道讓人難忘的美食——土城苕湯圓!
習水土城苕湯圓是赤水河畔傳統的名小吃,具有典型的黔北地方風味恃色,皮溥嫩滑,味道鮮美,食之難捨。
在土城眾多苕湯圓小店中,葉記苕湯圓用料考究,做工精細,專門選用本地優質紅苕澱粉、紅苕、鮮肉等為原料,經傳統工藝精製加工而成。注重天然、講究營養,具有百吃不厭的獨特魅力。
苕,是紅薯在西南地區的叫法,苕湯圓就是用苕粉做的湯圓。
以往見過吃過的湯圓有甜有鹹,但外皮都是糯米粉做的,苕湯圓的外皮沒用糯米粉,是紅薯澱粉和熟紅薯泥和在一起做成的,餡料是熟豬肉、豆腐、榨菜、小蔥做成,冬天冬筍下來的時候,還會加入冬筍粒。
苕湯圓煮熟後,加紅油、小蔥和折耳根調味,碗底是一層香辣的紅油,四五個黃亮光滑湯圓上散擺著綠色的小蔥碎和白色的折耳根粒,外皮軟糯微甜,餡心油潤鹹香。
在古代,土城是川鹽入黔的重要集散地,「鹽」是百味之王,沒有鹽一日三餐食之無味。而在漢朝時,土城石板街一帶生存著「鹽幫、船幫、馬幫、鐵幫、糖食幫、茶幫、丐幫、布幫、戲幫、經紀幫、棧房幫、米幫、藥幫、油幫、酒幫、石幫、木幫、袍哥」等18個幫類,發展至民國初期,十八個幫類各自管理著自己行內的事務。
到遵義會址體現會址的歷史精神,也要到古城感受一下古鎮的特別風味,嘗一口苕湯圓,感受紅色經典與歷史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