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Science》正刊!中國科大首次在亞納米尺度上描繪DNA修復關鍵...

2021-01-10 中國生物技術信息網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蔡剛課題組與南京農業大學王偉武課題組合作,首次在亞納米尺度上描繪出DNA修復的關鍵蛋白ATR激酶的三維結構,從而可以了解這種蛋白對DNA損傷的響應機制,該成果發表在12月1日的頂級學術期刊《科學》上。

細胞通過不斷分裂來修補和替換受損組織,每一次的分裂都需要重新「複印」一次細胞的「遺傳藍圖」。隨著DNA的複製,「錯印」不可避免地發生了,這種損傷若是置之不理,就會導致細胞的死亡。

一旦感受到DNA損傷的跡象,一種叫做ATR激酶的蛋白質就會活化細胞固有修復系統。作為機體負責維持細胞穩態的六大蛋白質激酶之一,ATR蛋白負責啟動細胞對DNA損傷和複製壓力的修復。當這個家族的蛋白質發現了問題,比如DNA損傷,ATR就會激活修復損傷所必須的下遊信號通路。

科學家以「近原子解析度」描繪DNA修復關鍵組分的結構

通過ATR-ATRIP複合物啟動細胞DNA損傷應答

解析ATR激酶的活化機制一直是生命科學領域的核心問題之一。這個問題包括ATR激酶是如何響應DNA損傷的,又是如何被活化的。

論文通訊作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蔡剛教授介紹說,他的團隊利用電子顯微鏡,在3.9埃即0.39納米的精度下構建了酵母中的Mec1-Ddc2複合物的原子模型。這種複合物,對應於人體內的ATR蛋白和它的信號通路伴侶蛋白ATRIP。酵母Mec1-Ddc2複合物和人類ATR-ATRIP複合物具有高度的保守性,結構相似度高。「我們相信從酵母Mec1-Ddc2複合物中獲得的信息,能夠幫助闡明人類ATR-ATRIP複合物的結構和分子機制。」

酵母Mec1-Ddc2複合物的三維結構 

蔡剛同時指出,使用頂級的冷凍電子顯微鏡對Mec1-Ddc2複合物進行觀察,可以獲得近原子級別精度的三維結構,該結構已經驗證並拓展了現有的關於ATR的多個發現。

高清結構揭示了ATR激酶活性調控的分子機制和關鍵調控位點,為研製新型ATR激酶抑制劑用於腫瘤治療奠定了結構基礎

蔡剛說,ATR激酶被視為潛在的癌症治療靶點已有很長時間了。高解析度的結構信息揭露了ATR激酶的調控位點,處於待激活狀態的ATR,一旦檢測到DNA損傷跡象,會迅速被激活。「闡明這些位點的調控機制,有望指導新型癌症治療藥物的開發。」

蔡剛教授和他的團隊目前正在對酵母Mec1-Ddc2複合物及人類ATR-ATRIP複合體的不同激活階段進行成像,期望開發特定性更強和效率更高的ATR抑制劑,以便探索優化癌症治療的可能性。

相關焦點

  • 2016年11月4日Science期刊精華
    Wright等人利用鋅離子介導的自由基化學,將許多各種不同的官能團加入到含有脫氫丙氨酸前體的蛋白上。Yang等人採用一種類似的方法:將鋅離子與銅離子組合使用。總之,這些結果將會用於引入官能團和標記到許多各種不同的蛋白上。
  • Lisa被曝擠掉唐嫣正刊封面
    隨著雜誌將這一刊封面釋出,本身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但是隨後就有人爆料稱唐嫣本身是要登雜誌正刊的,卻被泰國籍的韓國明星小編在這裡要科普一下冷知識:時尚雜誌除正刊以外的都叫特刊、增刊,含金量都比正刊低,作為在世界時尚圈數一數二的時尚雜誌更是如此。
  • Science子刊:我國學者在可控基因治療納米藥物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該工作不僅為構建可變形納米載體用於調控基因表達提供了新策略,而且為金納米藥物的成藥性研究提供了新的佐證。前期的一系列研究表明:尺寸較小的納米藥物顆粒在腫瘤組織的滲透和攝取方面顯示出更多優勢,同時具有更長的體內循環時間;而尺寸較大的納米藥物顆粒具有更優的被動靶向效果,其中50 nm左右的藥物顆粒在實現腫瘤被動靶向的同時,也具備良好的腫瘤穿透效果。
  • 利用「量子光」在納米尺度測量溫度的新技術誕生啦!
    由雪梨科技大學(UTS)科學家領導的一個合作團隊開發了一種高度敏感的納米溫度計,它利用鑽石納米顆粒中的原子狀夾雜物來精確測量納米尺度的溫度,該傳感器利用了這些原子狀金剛石夾雜物在量子水平上的特性。而在量子水平上,經典物理學的極限不再適用。鑽石納米粒子是非常小的顆粒,比人類頭髮的寬度小一萬倍,在雷射照射下會發出螢光。
  • 手機、防曬霜、太陽鏡……納米科技你已使用多少?
    新華社北京8月30日電(記者喻菲 申安妮)納米科技這項在人眼無法辨別的微觀尺度上的科學技術正逐漸對人類的電子信息、製造業、能源、環境、醫療產生巨大影響,手機、電腦、化妝品、太陽鏡、網球拍、自行車……你的不少日用品中或已用上納米科技。
  • 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舉辦首屆宮腔鏡診療技術手把手高級...
    模擬操作環節在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南區3號樓臨床技能操作培訓中心進行,操作內容包括宮腔鏡下宮腔內空間的定位和活檢模擬系統,通過此系統訓練學員在宮腔鏡操作的位置感 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婦產科開展宮腔鏡已有20餘年,為首批衛生部婦科四級腔鏡培訓基地,位於生殖與遺傳分院的生殖與婦科微創病區更是以宮腔鏡為特色的亞專科病區,承擔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集團的門診宮腔鏡檢查及治療工作
  • 納米塗層「黑科技」:喝酸奶不再需要舔蓋 刮傷手機也能「秒修復」
    全媒體記者了解到,這種技術借鑑自然仿生原理,就像荷葉超疏水的表面,使用納米改性技術構造獨特的微納結構,鎖住空氣,防止水將表面潤溼,水滴在表面上形成一個球形,無法附著基材表面,從而達到超清潔、超抗汙效果。記者在實驗室看到,在塗了超疏水疏油納米塗層的試驗板上,傾倒水迅速凝成水珠滑落,而食用油、蜂蜜也宛如凝固塊狀般「來去無痕」,以手試之,幾乎未留下任何溼潤或油膩。
  • 誰是兇手,DNA在說話——法醫實驗室DNA鑑定的那些事兒
    所以提取和純化是法醫檢驗裡的第一步,同時也是最為關鍵的步驟。chelex 100、酚-氯仿法、磁珠、鹽析和鹼性提取(naoh氫氧化鈉)是犯罪實驗室最常用的五種方法。一旦dna被分離出來,法醫實驗室的技術人員就可以進行核酸純化,例如通過鹽析蛋白質沉澱的方法來去除雜質。其中,離心分離的質量是法醫提取dna工作的關鍵,直接影響結果。
  • 上海九院眼科範先群課題組等開發蛋殼來源的新型仿生骨修復材料
    中新網上海新聞7月9日電 (許瑋)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眼科範先群教授課題組與泉州師範學院楊大鵬教授課題組合作,開發一種蛋殼來源的新型骨修復納米材料
  • 2018年9月14日Science期刊精華
    對一種稱為濾泡輔助性T細胞(T follicular helper cell, Tfh)的免疫細胞而言,了解這種效應細胞分化機制可能是產生更好疫苗、幫助臨床醫生抵抗難以消滅的病毒、細菌或多細胞病原體和理解如何抑制自身免疫疾病的關鍵。
  • Science:企鵝化石描繪了遠古的羽毛
    在現代鳥類的羽毛中所發現的被稱作黑色素體的色素顆粒在鳥羽化石中首次報導的時間是在2008年。 這些色素顆粒非常細小,人的毛髮直徑可容納一百個黑色素體。 如今,Julia Clarke及其同事證明,化石化的黑色素體可確定企鵝的演化發展。 企鵝高度適應其寒冷的水生環境。
  • 改了上百遍!上海交通大學第一篇《Science》
    論文連結: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03/5654/65 實驗中奇怪的發現 在《科學》上發表的那篇論文,顏教授的課題組前後修改了上百遍。
  • 大熊貓牙齒可在損傷後自行修復
    我們中國的國寶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經過國內多年對大熊貓的科普,大家知道了大熊貓最初是吃肉的,在經過漫長的進化後,大熊貓的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傳說古代就有發現,大熊貓有吞食銅鐵五金的習性,有時甚至會半夜爬到城門附近偷吃門釘上的銅鐵包皮,所以叫食鐵獸。還有一種說法是大熊貓在無鹽可食的情況下,就會闖進村民家舔食鐵鍋裡殘存的鹽分,村民們不了解大熊貓的習性,誤以為大熊貓在吃鐵。有一點毋庸置疑,那就是大熊貓的牙口真的很好,畢竟竹子也不好啃。
  • 講座報導丨閆鵬勳:改變我們生活的神奇納米技術
    納米材料基本定義:尺度範圍在1-100nm,且呈現出與常規材料有顯著差別的特殊物理化學效應的材料稱之為納米材料。幾百個幾千個以上的原子抱成團形成的顆粒就叫納米材料。從化學成份來說納米材料可分為:納米金屬、納米晶體、納米陶瓷、納米玻璃、納米高分子、納米複合材料。從結構維度來說納米材料可以分為:零維、一維、二維、三維。
  • 球形、板狀、棒狀、角狀、海綿狀納米顆粒
    球形、板狀、棒狀、角狀、海綿狀納米顆粒納米粉體也叫納米顆粒,一般指尺寸在1-100nm之間的超細粒子,有人稱它是超微粒子。它的尺度大於原子簇而又小於一般的微粒。按照它的尺寸計算,假設每個原子尺寸為1埃,那麼它所含原子數在1000個-10億個之間。
  • 科學家用納米大小的銅化合物成功殺死老鼠體內癌細胞 沒有副作用且...
    科學家用納米大小的銅化合物成功殺死老鼠體內癌細胞 沒有副作用且未復發  Emma Chou • 2020-01-10 16
  • Science:首次在豬身上發現伊波拉病毒
    專題:Science報導關於豬是否為甲型H1N1流感病毒傳播源頭的爭論尚未停息,研究人員現在又在豬身上首次發現了另一種可怕病毒——伊波拉。他們擔心,這種病毒在豬身上發生變異,從而對人造成威脅。美國研究人員9日在新一期《科學》雜誌上說,他們在菲律賓一些農場的豬身上鑑別出一種名為Reston的伊波拉病毒。
  • 2020年11月20日Science期刊精華
    關鍵的技巧是使用嚮導RNA(gRNA),同時也使用一種基因條形碼,即我們添加到用來培養類器官的細胞基因組中的DNA片段。這讓我們可以看到每個類器官的完整細胞譜系,而第二種條形碼讓我們可以計算每個起始細胞產生的細胞數量。這降低了噪音,因此我們可以確定每種gRNA對類器官生長過程中產生的細胞數量的影響。
  • AFM:基於順排碳納米管陣列的高性能晶片式熱電子源
    目前,作為諸多真空電子器件和電子設備(如X射線管、微波管、陰極射線管等)的關鍵元件,電子源被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醫療健康和科學研究等重要領域。 現今業界主流的電子源是傳統熱發射電子源,其結構類似於照明用的白熾燈泡。事實上,熱電子源正是愛迪生研發白熾燈泡時的副產品。
  • 科學家發現新型超突變:一種酶劫持正常DNA修復過程產生突變霧 幫助...
    科學家發現新型超突變:一種酶劫持正常DNA修復過程產生突變霧 幫助癌症進化  Emma Chou • 2020-08-05 14:20:57 來源:前瞻網 E2368G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