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發展到今天,服務後市場中可以說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既有「高大上」的製造商和代理商(被稱為「大象」),他們建起了乾淨整潔、設施齊全的大修廠、再製造工廠和原廠件配件庫,卻沒有多少客戶上門;又有「髒亂差」的社會修理廠、背包客和配件店(被稱為「螞蟻」),檔次不高卻生意興隆,客戶每天絡繹不絕。
為什麼反差那麼大?為什麼客戶放著「大象」質量有保障的原廠件和授權維修廠不用,卻非要選擇「螞蟻」有風險的副廠件和社會維修資源?
客戶已承受不起原廠件和授權服務
幾年前我曾經在一家工程機械網際網路平臺創業,從事多品牌挖掘機的維修和配件銷售,線上報修,線下服務,客戶可以選擇原廠件和副廠件,保修期不同,就是根據客戶需求的差異化服務。
一次出差時,偶然遇到一位製造商的服務總監,他看到我的名片後馬上說:「我知道你們的平臺,你們賣副廠件,是我的競爭對手!」在製造商眼裡,所有的社會服務資源都是他們的競爭對手,他們設計了製造商和代理商的銷售、服務和配件供應體系,試圖把整個後市場價值鏈都掌握在自己手裡。可近些年越來越多的老客戶離開了廠家和代理商,這讓他們感到焦慮,他們把一切都歸結於社會服務資源的競爭。
當時,我問了他一個問題:「現在市場很差,客戶如果都使用原廠件做維修保養,使用代理商做服務,請問哪個客戶還能賺錢?」他對我的問題無言以對。顯然,他根本沒有思考客戶流失的原因,並不真正理解客戶的痛點。
我告訴他,在我們的維修平臺上,72%的客戶是從前代理商流失的客戶,市場下滑代理商困難,客戶同樣艱難,正是我們的服務幫助客戶度過這段困難時期,作為製造商你們幫助客戶做了什麼?廠家其實應該感謝「螞蟻」,正是他們的服務和配件保證了「大象」的客戶仍然「活著」,可是「大象」卻把「螞蟻」當作競爭對手,這樣的想法是不是落伍了?!
客戶已承受不起原廠件和授權服務
服務後市場必須圍繞著客戶的價值:服務及時性和解決客戶痛點。製造商只看到後市場服務和配件的利潤,卻不能深刻洞察客戶的需求與痛點,在市場不好、客戶日子艱難時,仍然抱著高價格不放,客戶怎麼可能不流失?隨著中國製造的進步,副廠件的質量越來越好,很多零件與原廠件只是商標不同,價格卻更低。
服務的初心是幫助客戶贏利,如果客戶不能賺錢,他們遲早會離你而去。在我看來,很多製造商在後市場的做法已經偏離了他們的初心。企業的價值是其所有客戶價值淨現值的總和,如果客戶賺不到錢,企業的價值又從何談起?
為了消化產能、賺取更多的利潤,製造商採取各種手段降低銷售門檻,在1萬臺需求的市場裡,銷售了2萬臺設備,導致租賃和終端市場價格低迷,很多客戶難以賺錢,如果不使用副廠件和社會修理廠,客戶就是在為製造商打工。可以說,製造商的超量營銷讓客戶已經用不起原廠件和授權維修服務。
缺少增值服務的代理商將被淘汰
質保期結束以後,後市場80%以上的老客戶都流失了,這是一個嚴峻的現實。這說明製造商和代理商的服務體系已不能滿足客戶的需求,無法解決他們的痛點。
製造商和代理商手裡還有哪些壁壘可以壟斷後市場?幾乎沒有!整機市場銷售火爆,導致很多代理商只想賣新機,根本不願做服務。服務人員的待遇也遠遠低於銷售人員,越來越多的服務技師改行做銷售、租賃和二手設備,代理商能應付保內服務已十分吃力,哪有力量從事保外維修?一些製造商還喊出「終身免費服務」的口號,保外維修客戶不付費,代理商當然更不願意做,寧願推給社會服務資源。久而久之,服務後市場和老客戶就都流失了。
服務維修
2016年4月筆者曾經在《今日工程機械》上發表了題為《打破「高牆」才能走出迷局》的文章,認為「工程機械代理制已經淪落為一種保護落後的體制,這一體制正在被用戶所拋棄,也阻礙了製造商實現其雄心勃勃的市場計劃。企業要想在中國市場繼續發展,就必須打破原有的代理體制」。這篇文章當時引起了行業內熱烈的討論。
筆者提出這種觀點的理由是:1. 代理商體制難以應對市場變化,很多代理商只是希望通過代理制來保護自己的區域和利益,並不把滿足客戶需求放在第一位,不願意增加投入來提升服務的及時性。2. 代理商能夠提供的增值服務太少,質保期結束以後,很多代理商的服務響應很慢,讓客戶不得不另謀出路。3. 市場已經改變,代理商卻不願改變,特別是經歷了幾年的市場下滑之後,活下來的代理商更在意控制成本,而不是改善服務。很多優秀的服務人員流失,這些人帶走了一大批老客戶,他們精湛的技術和專業的服務,深得客戶的信任,有經驗的客戶都知道,服務的安全感才是他們選擇購買設備的主要原因。
這個世界的生存法則很簡單:適者生存,誰能最大限度地滿足用戶的需求,誰就是最後的勝者。製造商的區域保護並不能讓代理商變得更強,超過80%的後市場客戶流失率,迫使我們不得不思考一個嚴酷的問題:工程機械代理商真的不可或缺嗎?如果代理商能夠為客戶提供增值服務,他們就是價值鏈上不可或缺的一環;如果代理商的存在僅僅增加了設備和配件的流通價格,代理制就是在保護落後,對於客戶來說代理商只是一種耗散價值,最終會被市場所淘汰。
服務後市場社會化是必然趨勢
上世紀九十年代,一些小商販在交通方便的地方擺個小凳,掛個牌子寫著「五塊錢一萬首」,就是銷售盜版歌曲。帶電腦過來,傳輸一個數據包,成千上萬首歌曲就進了用戶的電腦。這個業務成就了眾多網際網路盜版網站的吸金傳奇。
很多城市裡都曾經有黑車司機,滿街溜達趴活兒,給經常出差的人打車帶來方便,這個業務成就了滴滴的財富神話。現在,網際網路又盯上了那些起早貪黑的菜販子,搞起了社區團購。
我想告訴你的是,千萬不要看不起那些小商小販,看不起那些夫妻老婆配件店和社會修理廠,他們已經慢慢地從高大上的製造商和代理商手裡搶走了80%的後市場,如果你去廣州配件市場,就會發現很多配件店的庫存已經達到幾千萬,廣州市場每年的配件交易高達幾百億元!有朝一日這些維修行業的「螞蟻」與網際網路平臺(被稱為「蜘蛛」)結盟,甚至可能顛覆行業原有的後市場生態系統。
「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事實上,「螞蟻」在了解客戶需求、零件現貨率、服務及時性、零件性價比和客戶關係等方面都已經領先於「大象」。80%的客戶已經用實際行動做出自己的選擇,另外20%的客戶由於還在質保期內,暫時還感覺不到價格的影響。多年以來,「大象」一方面看不起「螞蟻」,另一方面又一直試圖踩死「螞蟻」,結果卻是「螞蟻」遍地開花。今天,設備保有量巨大,而代理商服務能力嚴重不足,你無法想像沒有「螞蟻」的服務網絡,客戶需求該如何滿足。
事實證明:服務後市場社會化是未來的必然趨勢,如果製造商把社會服務資源看作競爭對手,他們就只能依賴自己的代理商系統,無論他們是否能為客戶創造價值;如何製造商把社會服務資源看作合作夥伴,就可能利用他們成為自己服務網絡的延伸,為客戶提供更及時的服務。製造商必須思考,哪種選擇給客戶創造的價值更大,製造商必須做出選擇:是繼續依賴那些無法帶來客戶價值的代理商,還是依靠社會化的服務資源,更好地滿足客戶的需求?誰用好「螞蟻」把服務做得更好、更及時,誰將贏得客戶的心。
現在,很多製造商已經在缺少代理商的空白區域嘗試直營、直銷、直服,可是巨大的設備保有量讓直接服務的成本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製造商開始利用網絡營銷並引入社會服務資源,並授權一些修理廠和配件店來擴展服務網絡,代理商已經不再是製造商的唯一選擇,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後市場的生態正在慢慢發生改變。
很多製造商已經在缺少代理商的空白區域嘗試直營、直銷、直服
筆者認為,未來中國工程機械後市場將會是「三國演義」,代理商、廠家直服和社會服務資源將各顯神通,互為補充,努力為客戶帶著真正的價值。像卡特彼勒那樣找到實力、經驗和理念都很成熟的代理商的企業還是少數,廠家直接服務雖然執行力強,技術有保證,但成本太高,只適合於大客戶和大設備。每家製造商都必須根據自身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是否與社會化維修和配件企業合作,重新贏回老客戶,是很多中國企業必須思考的問題。當然,對社會化服務企業的認證、規範、培訓和能力提升也是十分必要的,大家都必須牢記一點:最終的選擇權在客戶手裡。
新冠疫情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過去一年的經驗告訴我們:當客戶離開企業時,再大的企業也會失去生命力。客戶的選擇決定了企業的未來,面對服務後市場的困局,企業必須思考如何改變現狀,否則最糟糕的結局就在不遠的將來等著你們!
責任編輯:Yao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