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頭丙,比喻笨蛋;用例:嗰條友成只豬頭丙咁(那傢伙真是笨蛋)。
「豬頭丙」的掌故是上海人罵那些呆頭呆腦不懂觀言察色的人叫「豬頭三」。
《上海話大詞典·豬頭三》:「(豬頭三)系『豬頭三牲』歇後『牲』字,罵人是畜生。」但滬人在實際應用中賦予「豬頭三」更豐富的意義,據汪仲賢《上海俗語圖說》介紹,「豬頭三」原本比喻豬玀或畜生,但美女若「微啟櫻唇笑咪咪地罵他豬頭三,他的骨頭便酥了」,這種情況有如「壞蛋」在打情罵俏的場合具有曖昧的意義一樣。由於甲乙丙的「丙」對應數詞一二三之「三」,廣府人遂將「豬頭三」改造為「豬頭丙」,用滬語指呆頭呆腦不懂觀言察色的意義。
【附識】
一、粵語「豬頭丙」在實際應用中常與「豬頭」混淆,廣府俚語「豬頭」形容腫,例如「腫到成只豬頭咁」,遂有人形容被揍得頭青面腫叫「打到豬頭丙咁」,這是誤用俚語。
二、一說認為,古代祭祀通常要供豬、羊、牛三牲,在排列順序上為牛一,羊二,豬三,而豬的特點是光吃光睡不會幹活,且一副笨頭笨腦的樣子,所以用"豬頭三"比喻笨蛋。
三、通說認為,吳人祭祀必備的三牲是豬頭一隻,小雄雞一隻,青魚一尾,叫"豬頭三牲"。"豬頭三"乃"豬頭三牲"的縮腳語,吳人所謂「豬頭三」本指畜生,也比喻那些憨頭憨腦的人。
·鳴謝白話烏sirsir授權轉載